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了解永德县荔枝主栽品种‘桂味’与区试品种果实品质表现,为‘桂味’品质提升和品种改良提供建议。采集30个果园的‘桂味’和7个区试品种荔枝果实,测定分析果实品质,并结合品质加权分、经济效益指数对测试品种进行评分排序。调查花期授粉源和气温以分析‘桂味’焦核率低的原因。结果表明,永德县‘桂味’荔枝平均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食率分别为22.53 g、19.27%和76.61%,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焦核率仅为44.00%,低于广东大部分产区。经济效益指数评价结果显示,7个优新品种荔枝均优于‘桂味’,依据区试品种荔枝果实品质表现,除‘岭丰糯’外其他品种初步判定引种成功‘。桂味’与大核品种‘怀枝’等混种且花期相遇,推测花粉源和授粉期间长时间低温可能是当地‘桂味’大核化的原因之一,提高‘桂味’焦核率是提质增效的技术关键‘。无核荔’‘、贵妃红’‘、冰荔’‘、仙进奉’引种区试表现较为优异,适合作为永德县荔枝的改良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橡胶树不同品系的体胚发生和植株再生体系,为不同品系橡胶树良种生产奠定基础。以橡胶树优良品系‘热研106’、‘热试59’、‘热试62’的花药为材料,采用正交设计,对不同品系、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培养基的花药愈伤和体胚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愈伤诱导率和体胚诱导效率差异明显,同一品系不同培养基的愈伤诱导率和体胚诱导效率差异明显;愈伤诱导培养基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下一阶段的体胚诱导有明显影响。根据本研究,‘热研106’的花药愈伤诱导最佳浓度组合为2,4-D 1 mg/L+NAA 2 mg/L+KT 1 mg/L,‘热试59’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浓度组合为2,4-D 0.5mg/L+NAA 1 mg/L+KT 1 mg/L,‘热试62’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最佳浓度组合为2,4-D 1 mg/L+NAA 1 mg/L+KT 1 mg/L。‘热试62’的体胚发生最佳浓度组合为KT 3 mg/L+NAA 0.05 mg/L+GA3 0.05 mg/L+6-BA 0.5 mg/L。[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不同品系的愈伤诱导和体胚发生最佳培养基组合,为多品系橡胶树花药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设置生长调节剂Dicamba和2,4-D不同浓度混合液共6种处理,研究Dicamba和2,4-D对5个小麦基因型与玉米杂交得胚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调节剂处理间、小麦基因型间以及二者之间互作均显著影响小麦与玉米杂交得胚率。单独使用100mg/L2,4-D的得胚率最高(26.2%,极显著高于25mg/L2,4-D+75mg/L Dicamba处理的得胚率(19.9%)和50mg/L2,4-D+50mg/L Dicamba混合处理的得胚率(20.0%)。其余3种混合型生长调节剂处理间得胚率差异不显著。襄麦56平均得胚率最高,显著高于扬麦158、郑麦9023和组合0173,其次为裹麦25。同一小麦基因型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得胚率及同一生长调节剂处理不同小麦品种间得胚率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水稻幼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机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其浓度,本研究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试验材料,研究外源多效唑、ABA、2,4-D和NAA对水稻幼苗叶龄、绿叶数、苗高、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秧苗鲜重及干重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对水稻秧苗苗高抑制作用最为显著,ABA、2,4-D次之;NAA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秧苗苗高;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提高水稻秧苗的白根数,其中以ABA处理提高作用最显著,并且四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茎基宽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呈现随浓度增加,秧苗茎基宽增加的趋势。综上来看,C2浓度多效唑浸种和C4浓度ABA浸种均能有效培育矮壮秧苗。本研究为培育适宜机械化生产的水稻育秧技术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研究吲哚乙酸、萘乙酸、赤霉素、2,4-D、6-BA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苹果花粉管生长和花粉萌发的影响。以贮藏6个月的‘秦冠’花粉为材料,配制不同浓度梯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固体培养基培养花粉,研究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对花粉管生长和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吲哚乙酸≤1 mg/L、萘乙酸≤1 mg/L、6-BA≤5 mg/L、赤霉素≤10 mg/L时对花粉萌发有轻微促进作用,当浓度增大时抑制作用较突出;2,4-D对花粉萌发存在明显抑制作用;当赤霉素、2,4-D、吲哚乙酸、萘乙酸、6-BA浓度分别达到50、30、30、15、25 mg/L时,花粉遭受浓度迫害出现畸形扭曲。吲哚乙酸、萘乙酸、赤霉素、2,4-D、6-BA对‘秦冠’花粉管生长和花粉萌发均无明显促进作用,并且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较明显,人工辅助授粉时用于添加剂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6.
研究旨在应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以期为糜子建立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采用5个糜子品种研究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利用植物激素2,4-二氯苯氧乙酸(2,4-D)诱导茎尖愈伤组织,筛选出发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的品种,并对诱导愈伤最适激素浓度及配比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冀黍2号’出芽率高、愈伤组织诱导率高、染菌率低,适宜进行组织培养;2,4-D对‘冀黍2号’愈伤诱导效果最好,最适浓度为2.5 mg/L,诱导率达86.67%,淡黄色块状,结构紧密,质地较硬,继代培养后形成的胚性愈伤组织状态更好。再分化过程中,2.5 mg/L 2,4-D+3.5 mg/L TDZ时,出现明显的嫩芽。该试验获得‘冀黍2号’愈伤诱导及再分化的最适条件,可为糜子再生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甘蔗品种‘福农39’和‘新台糖22’的茎尖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和不同茎尖部位对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的效应。结果表明:添加3.0 mg/L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甘蔗品种‘福农39’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在此浓度下,‘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98.9%和97.8%;茎尖生长点基部(较粗的一端)以上0?3 cm的部位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好,‘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该部位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达到了97.8%和88.9%;添加2.0 mg/L 6-苄氨基腺嘌呤(6-BA)对甘蔗品种‘福农39’愈伤组织的分化诱导效果最好。在此浓度下,‘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愈伤组织分化出苗率分别达到了57.4%和74.1%;茎尖生长点基部以上0?3 cm部位诱导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苗率最高,‘福农39’和对照‘新台糖22’在该部位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率分别达到了41.5%和54.8%。本研究为后续‘福农39’转基因研究及健康种苗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机插早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水稻育秧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及浓度。以‘株两优189’和‘中嘉早17’为材料,分析多效唑、CPPU、2,4-D、GA3喷施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显著增加秧苗绿叶数、白根数、总根数、茎基宽,且控高效果明显,有利于培育适宜机插的矮壮秧苗,以150 mg/L处理最佳;0.2~1 mg/L CPPU和0.2 mg/L 2,4-D喷施处理的秧苗素质优于对照处理,但两者控高效果均不明显;GA3能增加秧苗叶龄、绿叶数、白根数及总根数,但会使秧苗徒长,不利于机插。由此表明,多效唑C1、C2处理与2,4-D的C2处理能在有效控制秧苗苗高,增强水稻秧苗素质方面达到较好效果,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育秧技术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甘肃省7个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接种方式、基因型、胚龄、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因素对幼胚培养中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春小麦品种出愈率不受盾片放置方向的影响,而盾片向上放置的分化率明显大于盾片向下放置的;春小麦幼胚离体培养的有效胚龄期为14~20 d,最适宜的胚龄期为16 d;基因型对愈伤组织诱导无影响,但对愈伤组织再生能力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随2,4-D浓度的增加春小麦幼胚分化率呈单峰曲线变化,且品种间差异很大,对大多数品种而言,适宜的2,4-D浓度为1~6 mg/L.0.2 mg/L NAA和0.2 mg/LIAA能有效地诱导芽快速生根,生根率分别达到83.8%和55.1%.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浓度2,4-二氯苯氧基乙酸(2,4-D)对椰枣合子胚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生理特性的影响,以椰枣品种‘Fard’的合子胚为外植体,分析合子胚在4个2,4-D浓度(0, 25, 75, 100 mg/L)处理下培养物的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00 mg/L 2,4-D是诱导合子胚形成愈伤组织的适宜浓度,愈伤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形态组织培养物(P<0.05),愈伤组织中的POD活力、CAT活力、GR活力和H2O2含量显著高于幼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培养物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总糖含量、SOD活力、CAT活力、GR活力;总糖含量与CAT活力、GR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从生理水平上揭示了2,4-D对合子胚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影响,有助于为进一步优化椰枣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配方,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缩短诱导时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大别山五针松种子特性及促进种子萌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别山五针松是中国特有珍稀树种,其野生状态种子萌发率极低,自然更新困难。对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进行测量统计并与其他常见松树种子进行对比,以了解其种子特性;采取破壳处理探索种皮是否对种子萌发具有阻碍作用;利用赤霉素(GA3)、吲哚乙酸(IAA)、2,4-二氯苯氧乙酸(2,4-D)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设置正交试验探索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时间的不同水平对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较大,千粒重为313.19 g;含仁率较低,为36.33%;种皮较厚,为0.60 mm,种皮比例为54.34%。(2)由于种皮太厚,未进行破壳处理的大别山五针松种子很难吸水萌发,种皮的机械阻碍是限制种子萌发的因素之一。(3)GA3、IAA、2,4-D都能促进种子的萌发,但三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各因素,促进大别山五针松种子萌发的最佳处理方法为:破壳处理,采用0.2 mg/L的GA3浸种12 h。  相似文献   

12.
外源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比较研究了外源植物激素ABA(脱落酸)与植物生长抑制剂MH(马来酰肼)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作用,以期阐明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生理学作用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ABA与MH虽然都具有抑制水稻种子发芽的作用,但两者生理作用性质不同,ABA抑制水稻种子发芽是延缓种子发芽,而MH是降低种子活性,对种子发芽具遏制、伤害作用。MH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对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无菌苗的茎、叶为外植体,接种于附加2,4-D、NAA、6-BA及其组合的MS固体培养基上。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三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能产生愈伤组织;配合使用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能获得出愈率高、生长快、质量好的愈伤组织;最佳组合的诱导培养基为MS 2,4-D2.0mg/L 6-BA1.0mg/L;2,4-D对丹参愈伤组织的诱导有促进作用;但当2,4-D的浓度在4mg/L以上时,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平铺白珠的繁殖效率,以采集的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为供试材料,测量种子形态、千粒重、吸水特性;并通过培养皿滤纸萌发法统计不同GA3处理和温度处理下种子的发芽率;将无菌萌发所获幼苗与常规播种苗长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铺白珠‘极速贵族’种子属小粒种子(千粒重(0.2995±0.0111) g),种子种皮薄且透水性良好。GA3浸种时间、GA3浸种浓度和温度三者间存在交互作用,其中GA3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浓度为1000 mg/L的GA3溶液浸泡种子12~24 h,环境温度为白天25℃、夜晚15℃的条件有利于促进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可达9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64.67%)。无菌苗长势要优于常规播种苗,无菌萌发1500 mg/L GA3预处理种苗的平均株高(12.17 mm)和平均根长(18.15 mm)均高于常规播种苗的株高(9.65 mm)和根长(13.31 mm),培养基配方为WPM+2.0 mg/L 6-BA+0.1 mg/L ...  相似文献   

15.
高频再生系统是外源基因成功转化的先决条件,但再生系统不等同于转化系统。为提高农杆菌共培养后胡萝卜的再生频率,以日本新黑田五寸参和林丰改良五寸参2个品种胡萝卜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人源白细胞介素-2基因(IL-2)导入其中,探讨了共培养后诱导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和筛选剂对再生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基因型胡萝卜的分化对激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林丰改良五寸参在3种培养基上的胚性愈伤率差异不显著;日本新黑田五寸参胚性愈伤率和每个外植体分化的抗性株数随激素浓度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2,4-D和6-BA浓度为1.0mg/L时胚性愈伤率和每个外植体分化的抗性株数最高,分别为87.50%和59株;日本新黑田五寸参以bar基因为标记基因、PPT作筛选剂时,分化较好。因此,遗传转化过程中,为提高共培养后胡萝卜胚状体的分化率,对共培养后的诱导培养基进行再优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A mutant with yellow seedcoat colour was isolated by Nayar (1968) in the mustard variety‘Rai-5′. This mutant was crossed to the national check cultivar ‘Varuna’ in order to develop improved strains with yellow seedcoat. Four such strains with yellow seed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seed yield, yield components and percent oil. Two strains TM-9 and TM-17 were more productive than ‘Varuna’ in seed yield. All the yellow seeded strains showed higher oil percentage as compared to ‘Varuna’. The seedcoat in the yellow seeded strains accounts for 14-15% of the seed weight as compared to 18% in the black seeded ‘Varuna’.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the cotyledons and embryo accounts for the increased oil percentage in the yellow seeded types.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Ulluco, Ullucus tuberosus, is a tuber crop plant with a reduced ability to produce botanical seed. This paper discusses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botanical seed set of ulluco. Ten clones of this species were studied, and the number of seeds per plant was recorded. Enhancement of seed production was attemp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ree growth regulators; gibberellic acid, CCC, and a synthetic cytokinin, 6-benzylamine purine. Seed set ability was shown to vary between the clon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did not enhance seed production. Variation in fruit weight was observed. Because of genetic variation between clones in their ability to set seed, it is proposed that there is a possibility of breeding ulluco using botanical seeds. However, methods for improving the yield of botanical seed need to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