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的田间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5种杀菌剂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0%吡噻菌胺SC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302μg/mL,其次为75%拿敌稳WG和50%啶酰菌胺WG,EC50值分别为0.0370和0.2152μg/mL。50%啶酰菌胺WG对菌核病菌子囊孢子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值为0.0563μg/mL。田间试验结果显示,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到89.68%,可有效改善向日葵相关农艺性状,较对照增产34.58%。综合室内毒力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啶酰菌胺WG对向日葵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田间控制病害的轮换药剂。  相似文献   

2.
柑桔黄脉病传播速度快,危害严重,目前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确定接种传播强度、种植和培育抗病品种可为该病害防控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通过嫁接、汁液摩擦及注射3种方法接种柑桔黄脉病毒(CYVCV)到6个不同柑桔品种上,以确定其接种传染强度,并测定6个柑桔品种对CYVCV的抗性。结果表明:(1)嫁接接种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最高,分别达87.5%和40.27,且发病植株表现出了典型的黄脉病症状,叶片黄化严重,有较严重的脉明、皱缩情况,叶片出现卷曲;注射接种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分别为41.67%和18.05;汁液摩擦接种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低,为4.17%及1.39,表明柑桔黄脉病是一种具有较强嫁接传染性的柑桔病毒病。(2)6种柑桔品种接种黄脉病毒后,‘尤力克’的发病株率及病情指数最为严重达到83.33%和52.78,其黄化症状严重,出现较严重的脉明,有轻微卷曲和皱缩情况;对CYVCV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春见’、‘不知火’、‘大雅’、‘明日见’对CYVCV中抗,‘金秋砂糖橘’对该病易感,‘尤力克’对该病高感。本研究可为柑桔黄脉病的早期发现、防控及柑桔栽培、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1985~1990年对46份向日葵品种(系)进行了菌核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发病率间有显著差异,筛选出较抗病的辽杂二号、大黑葵、8311、2304等材料;食用型和油用型发病程度没有本质差异;抗倒伏的、早熟的、植株较矮的品种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5.
向日葵菌核病的研究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向日葵菌核病的生物学特性,症状和发病规律,从抗病品种、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等方面讨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植物已知品种(以下简称“已知品种”)数据库是以品种性状描述、图像和DNA指纹图谱信息为核心,有效整合品种命名、审(鉴)定、保护、推广、转让、培育、栽培、繁殖、保藏等管理和技术信息,模仿人为判定过程,实现自动命名审查和近似品种筛选的高级专家系统。已知品种数据库基于网络环境设计,具有高度的共享性,可以大大提高品种保护、审(鉴)定、种子检测等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流效率,是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监控种子质量、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技术支撑。已知品种数据库还可以为种子企业或育种者挑选品种、制定育种目标提供重要参考,节省社会成本。为此,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品种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研究,指出植物品种信息管理所应包括的基本内容和功能,得出中国已知品种数据库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7.
不同向日葵品种对镉积累差异性的田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富集Cd能力较强的向日葵品种,本研究采用田间原位试验,在北方典型Cd污染农田土壤(含Cd 2.22mg/kg)上,研究了28个不同向日葵品种的生长响应和富集Cd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向日葵品种地上部生物量在1 101.38~12 511.13kg/hm~2,地上部Cd含量在1.68~19.25mg/kg,生物富集系数(BCF)在0.76~8.67,地上部Cd提取量在4.17~114.20g/hm~2,均表现出较大差异。通过对向日葵地上部Cd含量的聚类分析可将28个向日葵品种分为3类,并筛选出G3、G1、Y1、G8、G12、G4、G6等品种为高富集Cd型向日葵品种。对向日葵地上部Cd提取量的分析结果表明,Y3、G24和G3品种地上部Cd提取量均达100g/hm~2以上,是修复Cd污染农田土壤较合适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对江西省油菜菌核病的田间抗性表现,以‘中油杂200’、‘赣油杂108’和‘华油杂62’等3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南昌市、宜春市和九江市开展了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不同的油菜品种在同一地点具有不同的抗性表现,同一油菜品种在不同地点也存在较大的抗性差异;综合各地的抗性表现,‘中油杂22’、‘赣油杂108’、‘富油668’、‘中油589’、‘圣元77’和‘赣油杂1009’对核盘菌有较高的自然抗性且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本结果可为江西省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及油菜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宁夏固原县以及黑龙江农科院农场的田间自然病圆进行了不同向日葵品种杭黄姜病鉴定试验。结果表明,同一供试地点不同向日葵品种之间以及同一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间均存在着一定的杭性差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供试的48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高杭品种10份,中杭品种10份,感病品种28份;宁夏固原县供试的30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5份高杭黄萎病的向日葵品种,中抗黄姜病品种12份,13份感病品种;黑龙江农科院供试的52份向日葵品种中鉴定出1份免疫品种PR2302,高杭品种8份,中抗品种14份,感病品种30份。同时,不同供试地点的试验结果表明,同一向日葵品种在不同供试地点对黄姜病杭性表现出一定差异,预示着向日葵黄姜病菌存在着致病力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11.
河套灌区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占全市作物总播面积的30%以上,而菌核病制约着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气象指标,提前判断向日葵菌核病出现早晚、发生程度的轻重,对于指导生产与科学防治至关重要。根据河套灌区向日葵菌核病中心病株出现期、始盛期与同期气象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立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农业气象指标。结果表明,确定的13个指标中,有7个是4月下旬以前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大都直接、间接影响到土壤湿度,通过土壤湿度变化影响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早晚、发生程度的高低。6月份是关键时段,6月大风每增加1天,菌核病中心病株出现期和始盛期分别提前12.1天和2.5天,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菌核病始盛期提前1天出现,6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菌核病发生程度提高0.09级。根据菌核病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平均状况,可确定农业气象指标。为降低菌核病孢子存活的土壤条件,变秋灌为春灌,使菌核病存活的条件降低,待播种前进行灌溉,灌后播种,降低菌核病发生程度。加强农田防护林带建设力度,减缓大风对作物的伤害,推迟菌核病发生期。  相似文献   

12.
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的材料的新来源;【方法】选用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发病鉴定,研究了其青角期茎秆接种后病斑的扩展情况和成熟期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在大田生产中的侵染发病;[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抗病性存在有明显差异,自然鉴定冬油菜材料Wanyou14的抗耐病要优于其他材料,抗病指数为0.36(对照Zhongyou821抗病指数为0),人工接种春油菜材料Ranger具有较好的病害抗扩展性,抗病指数为0.64,中晚熟的材料抗耐病强于早熟材料;【结论】冬油菜材料的抗耐病要优于春油菜材料,春油菜类型也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抗性资源通过转育可提高冬油菜的抗病性;生产中油菜类型的选择以中晚熟的冬油菜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3.
BnMAPK1超量表达提高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MAPKs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在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课题组前期克隆了甘蓝型油菜BnMAPK1基因,并获得BnMAPK1超量表达植株。本文以甘蓝型油菜中油821DH系为对照,以超量表达BnMAPK1的转基因油菜为试材,采用离体叶片接种的方法,测定染病叶片病斑的大小及病斑周围叶片的草酸含量,并用qRT-PCR检测转基因植株4个病程相关蛋白(OXO、Cu/ZnSOD、PR2、PR3)编码基因在核盘菌胁迫下的相对表达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BnMAPK1超量表达可显著抑制核盘菌对离体叶片的侵染,控制染病叶片内草酸毒素的积累,可能可以解除核盘菌对OXO表达的负调控,使另外3个病程相关蛋白基因(Cu/ZnSOD、PR2、PR3)表达上调。表明BnMAPK1超量表达可有效提高油菜菌核病抗性。  相似文献   

14.
大豆抗菌核病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找到大豆与抗菌核病强关联的候选位点或候选基因,为抗病基因克隆和抗病分子标记开发提供借鉴,服务大豆抗菌核病育种。对126个加拿大大豆品种的基因组DNA用ApekⅠ酶消化后Illumina Hiseq2000平台测序进行基因分型,供试的126个材料用棉垫接种核盘菌菌丝体进行表型鉴定。采用Structure 2.3.4、SPSS 20.0、TASSEL 5.0和PLINKv 1.07软件分别模拟群体遗传结构、二元主成分分析、邻接法聚类,进行SNP-phenotype和Haplotype-phenotype的关联分析(只考虑加性效应)。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01过滤,得到30 125个SNPs。主成分及群体结构聚类结果中度一致,将126个供试材料划分为2个组群,Kappa聚类一致度检验K=0.44。邻接法(The neighbor-joining algorithm,NJ)聚为3个组群。α≤0.05时,在单个SNP-phenotype的关联研究中,最强关联在3号染色体物理位置34387780、34387823和34387841处(P值都为8.669E-7),可分别解释表型变异的17.80%,其次在20,1,4,17号染色体上。Haplotype-phenotype的关联分析中,最强关联在17号染色体物理位置5575883/5647814/5648648/5734897处(P值为1.038E-6),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7.56%。200 kb范围内,3号染色体上的候选基因有Glma.03g129100、Glma.03g129200、Glma.03g129300、Glma.03g129500、Glma.03g129800、Glma.03g129900。17号染色体上为Glma.17g071300、Glma.17g072200、Glma.17g073300。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马铃薯资源在黑龙江省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评价标准,于2005年和2006年在黑龙江省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生区克山县,对来自俄罗斯和我国的共24份马铃薯材料进行了两年的晚疫病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05年表现抗病的材料有13份,2006年抗病材料有6份,两年均表现抗病的材料共5份;来自俄罗斯的抗病材料较国内的抗病材料所占比例较高。2006年抗晚疫病材料数量的下降,与晚疫病菌毒力基因类型发生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资源列当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2年盆栽接种鉴定试验,研究向日葵资源对列当的抗性,并对资源抗性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41份向日葵资源进行抗性分析,其中免疫材料25份,高抗材料2份,抗性材料7份,易感材料6份,高感材料1份;抗源在外源材料、油用材料、杂交种中广泛存在,本地资源中没有免疫材料。  相似文献   

17.
大豆菌核病抗病资源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菌核病是由核盘菌侵染所造成的一种世界性病害,其寄主广泛,危害严重。在我国油菜、大豆和保护地蔬菜的菌核病问题尤为突出,严重时会导致毁灭性的损失。本试验从三种人工接种方法中筛选了一套简单易行的茎干切割的方法,对黑龙江主栽的大豆品种进行了苗期菌核病的耐病性鉴定,鉴定出耐病资源9份,占总鉴定材料的18%。为今后的大豆抗菌核病育种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Journal of Crop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 Sclerotinia rot and Phytophthora blight are devastating diseases of perilla that can cause huge loss of perilla production. Screening disease resistant...  相似文献   

19.
S. Ronicke    V. Hahn  W. Friedt 《Plant Breeding》2005,124(4):376-381
Cultivation of sunflower (Helianthus annuus L.) is strongly affected by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To identify new sources of genetic diversity for sunflower breeding 25 sunflower inbred lines were analysed using eight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FLP) primer combinations and their genetic similarities (GS) were estimated. Data were used to develop a Unweighted Pair Group Method using Arithmetic Averages (UPGMA) dendrogram. GS values of 0.58‐0.98 were observed but with no separate groupings dependant on oil quality. The inbred lines were screened for their reaction to inoculation with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 Sunflower heads were artificially inoculated with S. sclerotiorum in three environments. Head infection was monitored after 1 week (lesion length) and 2 weeks (head rot). The F5 generation of a cross between a resistant (SWS‐B‐04) and a susceptible inbred line (SWS‐B‐01) was also tested for sclerotinia reaction across three environment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lerotinia resistance, moderate heritabilities and a high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assessments were observed. Inbred lines with a high level of resistance could be identified. These lines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breeding to improve sunflower sclerotinia resistance and to develop superior new hybr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