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保护区存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生态旅游是少数民族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定量测度其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合理规划与开发,具有极大地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选择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经济效益、客源市场、区位交通、社区参与和管理措施等影响和制约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的7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评价标准,借用集对分析的方法,对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资源禀赋较好,属于高潜力型,但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容量低、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小,特别是区位交通、社区参与以及管理措施等的滞后,影响了目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潜力。评价结果与现状相符,证明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和标准是准确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3.
海南岛生态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萱 《中国农学通报》2004,20(1):217-217
海南岛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要体现于具有良好的生态价值导向、优良的环境质量、较高的科考价值、较高的休闲疗养价值以及较高的海滩观赏价值,劣势主要体现于人文景观的质量和规模尚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对其开发利用应合理布局,优化全岛组合,突出区域特色,进一步发挥海滨和近岸海域旅游资源的优势,着重开发旅游资源种类丰富的区域,同时还应增强旅游地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乡村生态旅游是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生态旅游非常适合乡村旅游资源丰富,而生态环境较脆弱的欠发达县域开展。通过简述乡村生态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进展,以贵州省黔西县为个案,对黔西县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研究,并从区位、客源、近邻旅游竞合关系、旅游资源互补性和景点离散度5个方面对其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笔者从乡村生态旅游的空间布局规划、旅游产品体系设计、旅游景观廊道构建、旅游品牌形象塑造和旅游制度建设5个方面提出了开发设想,以期对欠发达县域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野外调查及标本采集,对纳雍珙桐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濒危程度和致危原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共有珍稀濒危植物16科35属43种(包括变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属3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8属8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CITES)1科16属24种;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8属8种。  相似文献   

6.
李从瑞 《种子》2011,30(10)
根据多年来的调查和本次科学考察的标本采集,得知百面水自然保护区有珍稀植物24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Ⅱ级保护植物6种,省级保护树种4种;CITES附录Ⅱ10种.对这些植物的分布特征、生态习性、利用价值、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进行初步研究,从中看出由于历史的诸多原因,这些珍稀物种特别是一些经济利用价值较大的物种的生存状况、种群结构欠佳,急需加强对其现有个体和其生态环境的保护,辅以人为措施,促进其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对野果资源的食用开发提供评价和筛选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40种可食用野果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的标准层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为风味口感(0.2674)>营养保健(0.1245)>贮藏难度(0.0884)>结果产量(0.0733)>适应能力(0.0658)>驯化技术(0.0658)>观赏价值(0.0590)>资源储量(0.0442)=新颖程度(0.0442)>产品卖相(0.0368)=食用风险(0.0368)>繁育特性(0.0329)>采食时间(0.0314)>药用价值(0.0295)。经筛选,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蓬蘽(Rubus hirsutus)等5种野果被评为I级开发利用对象;插田泡(Rubus coreanus)、木通(Akebia quinata)、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等14种野果被评为II级开发利用对象;北枳椇(Hovenia dulcis)、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珍珠栗(Castanea henryi)等9种野果被评为III级开发利用对象;高梁泡(Rubus lambertianus)、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等12种野果被评为IV级开发利用对象。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剖析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康养发展现状,掌握其优势所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策略,以推动森林康养持续健康发展。通过文献检索及实地调研,结合区域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多元化森林康养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森林康养潜力,包括区位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环境条件宜人、森林资源存储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独特、康养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其资源特色探索建立低山-竹林、高山-森林、森林-氧吧、森林-花卉、森林-河流、森林-湿地6个康养模式,森林康养产品包括特色食品、民族医药产品、体育产品、文化产品、康养科普教育等。提出未来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以生物多样性及民族文化特色为主导发展森林康养。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景观视觉资源评价——以滦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业景观是中国重要的乡村景观资源,为了有效利用、建设和规划景观资源,笔者以滦县为案例,通过视觉质量和视觉敏感度对研究区域进行综合评价。视觉质量以VRM系统为基础从地貌、植被、水体、色彩、毗邻风景、视觉愉悦度等6个指标进行了评价;视觉敏感度选择相对坡度、相对视距和可视频率作为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将两种评价结果利用GIS系统等权重叠加,用自然断点法将视觉资源分为4个等级,Ⅰ级占总面积43.65%、Ⅱ级为37.21%、Ⅲ级为15.17%、Ⅳ级为3.97%。结果表明:滦县总体视觉资源较好,但中部一些乡镇景观视觉资源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以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然四川大头茶群落为调查研究对象,分析了群落的物种组成、外貌特征和结构特征,定量计测了乔木层主要树种的群落特征指标.结果表明,习水自然保护区四川大头茶群落植物共有31科49属53种;垂直结构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丰富;四川大头茶在群落中处于优势种地位;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全面把握海南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总体状况,评判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成效,预警自然保护区生态质量的变化以及为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的方法,从生态质量、管理体系、社会经济3个方面,建立了霸王岭自然保护区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对霸王岭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的综合评价值为89.1分,总体上达到了较好的水平,整体功能较强。在生态质量方面,该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保护价值高,但生态系统脆弱,仍然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在管理体系方面,保护管理机构基本健全,但该自然保护区法规建设滞后、自养能力差、经费不足以及科技力量薄弱;在社会经济方面,该自然保护区的文化科研价值高,休闲娱乐价值开发潜力大,应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以增强该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2.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婕  陈传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06-212
为全面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提取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2个方面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叶林、中山草甸、人工植被、阔叶矮曲林和落叶阔叶林等9种植被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极不均匀,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2)在植被景观类型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和聚集度进行景观异质性研究,针阔混交林的分维数最大,为1.1678,边界形状最不规则;人工植被的破碎度最大,为0.0503,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各植被景观类型的聚集度都在95%以上。(3)在植被景观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5个指标分析景观异质性,其值分别为1.1479、0.6298、98.1909%、0.6629、1.4565;研究区各景观形状较规则,破碎度小,聚集度高,各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杨文凤 《中国农学通报》2009,25(22):259-266
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石,如何合理开发利用好藏东南的生态旅游资源,发展不破坏环境的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双赢的经营目标。笔者通过实地调查,对藏东南(包括林芝地区和昌都地区)419个生态旅游资源单体进行了分区,分为14个生态旅游区,77个生态旅游亚区。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77个生态旅游亚区进行了景观质量等级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的主要类型:观光生态旅游产品、度假生态旅游产品和专项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4.
3S technology was applied to analyze spatio-temporal changes of landscape pattern in Nan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and the driving forc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udy area was dominated by forest landscape from 1988 to 2009, accounting for 95% of the total area, among all forest landscapes,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ratio(50%). In terms of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landscape density index of the study area increase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was aggravated; patch density of core zone declined slightly, mean patch area of all landscape types increased,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decreased slightly; buffer zone and experimental zone witnessed the aggravation of fragmentation. In terms of landscape diversity,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study area became increasingly complex, diversity index increased, landscape heterogenization was enhanced; landscape diversity of the core zone increased slightly, that of the buffer zone increased greatly, but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zone declined and landscape heterogenization reduced. Landscapes in the whole area grew more diversified, whil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core zone was simplified, that of the buffer zone witnessed slight changes, and that of the experimental zone kept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tudy area. In terms of driving forces of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natural factors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landscape changes in the study area, but human factors such as forest management, forest tourism, local residents an economic factors played a dominant role. With the increasing external interventions to the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landscape eco-environment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Nanling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will be increasingly sharpened.  相似文献   

15.
涉县娲皇宫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分类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利用风景资源,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对娲皇宫风景名胜区内的风景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及评价。78处风景资源中特级景点3处、一级景点17处、二级景点31处、三级景点22处、四级景点5处,其中人文景源占风景资源总数的34.6%,景观级别较高。结果表明:涉县娲皇宫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历史文化、科学、游憩、环境和保健价值。风景资源具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详细了解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长季NDVI时空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使用MODIS传感器的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计算2000—2020年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功能区生长季NDVI变化趋势和稳定性,结合中国第一代大气和陆面再分析产品(CRA/LAND)研究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保护区多年植被生长季NDVI均值为0.02~0.55,平均值为0.138,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的空间分布特征。(2)保护区86.39%的面积区域植被生长季(6—9月)NDVI呈缓慢上升趋势,并且大部分区域达到显著水平(P<0.05),剩余13.61%的面积区域植被生长季NDVI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区域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总体植被状况随时间变化呈变好趋势。(3)2000年以来保护区的生长季NDVI稳定性较差,NDVI≤0.1的大部分区域处于较低稳定度,较低稳定度和中等稳定度面积之和占整个研究区域面积的86.66%。(4)保护区在植被生长季气候趋向于“暖湿化”;气温与降水量对保护区生长季NDVI都有重要的正向影响。研究结论能为气候变化背景下该区域植被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Characteristics of Fengtongzhai Nature Reserve were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imal and plant resources and cultural type. Design concepts of Dashuigou Reserve Station were proposed by combining with 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key design points were summarized.  相似文献   

18.
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湿地生态旅游被认为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之一。笔者介绍了大庆市湿地的概括,采用SWOT分析法对大庆市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大庆市湿地不仅具备景观多样化、动植物资源丰富、独特的城中湿地和多处鸟类自然保护区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等开展湿地生态旅游的先决条件,而且拥有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的有利形势和地方政策大力支持的大好机遇;但同时存在湿地保护和开发以及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以期对大庆地区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