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无机生物化学的进展,已经证明某些微量元素与人类许多疾病有关。因此,对茶叶中微量元素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用宣州、福安、祁门三个点的材料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测定28个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2.
茶鲜叶的保鲜及预加工不仅仅是为了保持茶鲜叶的品质,更多是为了茶叶品质的形成。本文对鲜叶的品质保藏、摊放和萎凋这三方面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做了详细的综述,以期为今后制茶工艺的改进和茶叶品质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氮水平对茶鲜叶中氟的调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探明茶园施肥降氟途径,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施用量下,宣城(机采茶园)、休宁(手采茶园)2地黄红壤茶园茶鲜叶中含氟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机采茶园(宣城)和手采茶园(休宁),均随施氮量增加,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呈逐级逐年下降趋势。宣城和休宁回归方程分别为:y=2.7072x2- 36.641x+305.73(R2=0.9827)和y=-0.4235x2-6.7592x+118.48(R2=0.9815);(2)1芽3叶茶鲜叶中氟含量均随采摘时间的推移而迅速增加,至8月开始下降,茶园施氮对春、夏、秋茶鲜叶都能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降氟效果为:夏茶>秋茶>春茶,与对照相比分别下降了27.75%、15.41%和12.37%;(3)每千克氮素施用效益结果表明,2地茶园均以N180降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每千克氮素施入量可使茶鲜叶中氟下降1.73%和0.45%。因此,茶园长期合理施用氮素,可有效降低茶鲜叶中氟含量。  相似文献   

4.
葡萄园风障防风固沙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砂质土壤上葡萄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土壤风蚀问题,以高粱杆、苇席和树枝为风障试验材料,利用风速廓线仪和风蚀盘对设置不同风障的葡萄园内外风速和风蚀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园风障可有效降低葡萄园内风速,不同的风障材料对风速的降低效果不同,高粱杆风障防风效果最好,最高可降低风速38.22%。不同材料风障对葡萄园土壤保护效果不同,高粱杆风障的固沙效果最好,比对照降低了68.43%的风蚀量,风障在防风固沙的同时显著降低了因大风对葡萄叶片及果穗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的耐旱性,采取模拟自然极度干旱条件方法,利用盆栽方式,研究顶果木在干旱胁迫期间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期间,顶果木叶片的叶绿素a、b含量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出现增加趋势,叶绿素a的含量明显高于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顶果木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含量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受水分胁迫的影响,顶果木叶片质膜透性越来越大。干旱胁迫开始在停止供水后的第11~16天的某一天,干旱胁迫的临界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第21天顶果木各种生理机能开始丧失,已经达到顶果木的萎蔫系数(12.99%)。  相似文献   

6.
冻存茶鲜叶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冻存处理的茶树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进行了活性测定,研究了底物浓度、pH值及温度对冻存茶鲜叶PPO活性的影响,建立了茶树鲜叶冻存-萎凋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冻存茶鲜叶PPO酶活的最适条件为:pH值介于4.6~5.0之间,温度35~60℃.由Michelis-Menten方程1/v=1.16...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吡虫啉降解菌固态发酵条件及确定适宜固态发酵基质,以菌株生物量为指标,筛选固体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素分析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菌株生物量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最佳发酵条件,同时进行菌制剂茶叶鲜叶吡虫啉降解小区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不动杆菌BCL-1固体发酵适宜培养基配方为:草木灰65%+玉米粉8%+麸皮24%+葡萄糖2.3%+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2%;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80h,接种量5.04%,发酵温度28.89℃。在此条件下,生物量可以达到9.537×108 cfu/g。菌制剂可以有效降解茶叶鲜叶上的吡虫啉,施用12天后,茶叶鲜叶降解率达到82.0%。  相似文献   

8.
9.
明确不同环境条件下茶鲜叶摊放过程失水动态变化规律,构建鲜叶水分含量变化的预测模型,从而有效预判摊放程度。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温湿度,考察在一定的摊放时间内茶鲜叶水分的变化情况,利用响应面分析软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茶鲜叶水分含量随摊放时间的延长均呈现先快速下降后缓慢减少的趋势,且低温高湿环境能显著延缓鲜叶的失水速率。通过响应面分析得到鲜叶水分含量和温湿度、时间之间关系的预测模型(R2=0.9977),其具备较高的显著性和拟合度,且预测效果良好。构建的模型能较好地预测不同温湿度摊放环境下茶鲜叶水分的变化情况,对摊放进程的调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黄山毛峰茶产地规划和品质提升,运用理化检测和感官审评等方法分析了富堨镇、唐里乡、洽舍乡和富溪乡等地的‘黄山大叶种’以及自‘黄山大叶种’中选育的‘漕溪一号’、‘漕溪二号’、‘漕溪三号’和‘漕溪四号’等新品系的黄山毛峰茶适制性。结果显示:4个产地中,黄山毛峰茶适制性最高的品种是富堨镇‘黄山大叶种’;新品系中,黄山毛峰茶适制性较高的依次为‘漕溪三号’、‘漕溪四号’;富堨镇‘黄山大叶种’的综合品质优于‘漕溪三号’和‘漕溪四号’。此外,相关性分析得出,咖啡碱、水浸出物和茶多酚含量与相应的审评得分均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而游离氨基酸和水溶性糖含量与滋味得分分别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古茶园与台地茶园鲜叶常量成分及成茶品质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比较古茶树与台地茶树芽叶常量成分及大树茶与台地茶品质,为茶树资源古茶树的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古茶园鲜叶和台地茶园鲜叶为原料,制成不同茶样,通过感官审评结合品质成分分析展开比较。结果表明:(1)古茶园鲜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园鲜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园鲜叶;(2)从各种成茶品质成分含量来看,大树茶有味物质组成配比更适合于消费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台地茶,儿茶素含量、酚/氨显著低于台地茶;(3)从各种成茶感官品质来看,大树茶味感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鲜爽回甘,而台地茶味薄、浓带苦涩、欠协调。从冲泡次数来看,大树茶可达5次,多台地茶1次,具有更好的耐泡性。综上,采制于古茶园的大树茶较采制于台地茶园的台地茶消费者接受性高。  相似文献   

12.
遮荫处理对丘陵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遮光率分别为75%、56%和30%黑色遮阳网为试验材料,以不遮光为对照,研究不同遮光处理对茶园生态环境及茶树叶片气孔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阳网覆盖可有效改善茶树生长的生态环境,与不遮光茶园相比,75%、56%和30%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光合有效辐射明显降低,日平均气温分别比对照低1.7℃、1.1℃、0.7℃,日平均地表温度分别比对照低8.2℃、5.7℃、3.5℃,日平均5 cm土壤温度分别低5.4℃、3.4℃、2.3℃。空气相对湿度则分别比对照高2.7%、1.6%、0.9%。75%遮光率处理与空白达显著差异,新梢1芽3叶含水量比对照高21.8%,第3片成熟叶的平均叶面积比对照高8.96 cm2。75%和56%遮光率处理的茶园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进程呈现单峰曲线,30%遮光率处理和不遮光处理的茶园为双峰曲线,各处理全天的净光合速率大小依次为56%遮光率>75%遮光率>30%遮光率>不遮光。同时,蒸腾速率随遮荫率的增加而上升,56%和75%遮荫率下气孔导度呈单峰曲线,30%和未遮荫处理茶园则呈双峰曲线。  相似文献   

13.
以松萝茶产区休宁境内同一实生原种鲜叶为原料,参照松萝茶连续化制作工艺,研究不同乡镇群体种鲜叶原料对松萝茶的原料适制性。感官审评与品质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里仁、琅斯、璜尖、培源、松萝山等5地鲜叶原料制成的茶样基本符合松萝茶紧卷匀壮、色泽绿润的外形特征,但在内质上优劣不一。原料适制性从高到低依次为:璜尖、松萝山、里仁、琅斯、培源。其中,璜尖、松萝山、里仁、琅斯原料制成的松萝茶品质相差甚微,而培源原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综述说明了茶黄素的来源,结构,功效及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区系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洱茶是后发酵茶,经过渥堆发酵形成其特有的品质。综述了发酵普洱茶中微生物的种类,并研究其与特有茶品质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远红外特有的光热效应以及光萎凋在茶叶加工中的优越性,通过单因素试验深入分析不同时长和强度的远红外光萎凋对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红茶生化成分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萎凋叶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随远红外光强度的上升而上升,随远红外光时间的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OD活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摊放时间对茶鲜叶香气组分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摊放时间对茶鲜叶香气组分的影响,对同一批鲜叶,在相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分别进行0~28 h不同时间的摊放处理,微波固样。经GC-MS检测,结果表明:经过6~12 h摊放处理的茶鲜叶香精油总量、香气组分数量和特征性香气组分含量都处于较高水平,而摊放时间过短(少于6 h)或过长(12 h以上)均不利于茶叶香气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王建国 《作物学报》1992,18(4):282-290
通过全年茶季各阶段测定,分析了芽叶的机械组成,叶、梗及整体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纤维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叶/梗比值可以作为鲜叶嫩度指标;而5个品质成份中,以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的季节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据此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全年茶季各阶段测定,分析了芽叶的机械组成,叶、梗及整体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儿茶素总量和纤维素的动态变化。探明叶/梗比值可以作为鲜叶嫩度指标;而5个品质成份中,以水浸出物和氨基酸的季节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并据此建立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茶皂素对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原虫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茶皂素对西门塔尔牛瘤胃微生物发酵及原虫数量的影响,采用4×4 拉丁方试验设计,其中茶皂素浓度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头每天分别为0、6、12、18 g,共4 期,每期20天,并在试验第20 天进行采样。测定瘤胃液pH、挥发性脂肪酸浓度、氨态氮浓度及原虫计数。结果表明:茶皂素对瘤胃挥发性脂肪酸中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影响差异显著(P<0.05),第Ⅳ周期由对照组(3.79±0.13)减小到(3.30±0.17)。高、中、低剂量组原虫数量都显著(P<0.05)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茶皂素对瘤胃中原虫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影响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