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江刀鲚性腺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长江南通如皋江段和安徽安庆江段分两个时期野外采集刀鲚样本,通过对其性腺发育的观察发现:长江刀鲚种群无论是从体长还是体重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越靠近上游的个体越小。刀鲚性腺成熟程度与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没有必然联系,与所处长江江段关系不大,而与洄游时间及水温度密切相关,4月洄游群体性腺发育程度分别为Ⅱ、Ⅲ期,6月上旬洄游群体的性腺发育程度为Ⅳ、Ⅴ期。越晚洄游进入长江的刀鲚,其产卵场可能越处于下游,越接近长江口。  相似文献   

2.
长江刀鲚性腺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江南通如皋江段和安徽安庆江段分两个时期野外采集刀鲚样本,通过对其性腺发育的观察发现:长江刀鲚种群无论是从体长还是体重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越靠近上游的个体越小。刀鲚性腺成熟程度与体长、体重等生物学指标没有必然联系,与所处长江江段关系不大,而与洄游时间及水温度密切相关,4月洄游群体性腺发育程度分别为Ⅱ、Ⅲ期,6月上旬洄游群体的性腺发育程度为Ⅳ、Ⅴ期。越晚洄游进入长江的刀鲚,其产卵场可能越处于下游,越接近长江口。  相似文献   

3.
4.
5.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 ~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2~1 290 bp;在两个群体1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S) 35个,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有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9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154;养殖刀鲚群体内的各遗传多样性参数稍高于湖鲚,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刀鲚与湖鲚的平均遗传距离(0.0148)要远小于它们与七丝鲚Coilia grayi的平均遗传距离(0.0528、0.0537),同时系统发育树也表明,养殖刀鲚和湖鲚共同构成1个单系群,为两种生态型种群,尚未达到种或亚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以线粒体DNA D-loop全序列为分子标记,研究了灌江纳苗养殖刀鲚Coilia nasus子三代(F3)和湖鲚Coilia nasus taihuensis在淡水生活环境下两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养殖刀鲚的D-loop序列长度为1 210~1 252 bp,湖鲚的序列长度为1 252~1 290 bp;在两个群体19个个体中,共检测到变异位点(S)35个,其中单一多态位点14个,简约信息位点21个;有12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态性(H)为0.924;核苷酸多样性(π)为0.009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4.154;养殖刀鲚群体内的各遗传多样性参数稍高于湖鲚,说明养殖刀鲚比湖鲚的遗传多样性要丰富,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养殖刀鲚与湖鲚的平均遗传距离(0.0148)要远小于它们与七丝鲚Coilia grayi的平均遗传距离(0.0528、0.0537),同时系统发育树也表明,养殖刀鲚和湖鲚共同构成1个单系群,为两种生态型种群,尚未达到种或亚种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刀鲚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刀鲚(Coilia nasus)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洄游性鱼类,与河鲀、鲥鱼并称为“长江三鲜”.然而,由于水体环境污染、洄游通道受阻以及捕捞过度等原因,致使刀鲚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从刀鲚的形态学、蛋白质和DNA分子水平等方面综述了刀鲚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更好地保护刀鲚资源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芒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芒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染色体基数为x=24,核型公式为:2n=2x=48=26m+16Sm+6St,属于“2C”类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及荧光显微摄影计数法,观察分析琼花根尖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结果表明:琼花根尖染色体数目(2n)为18,核型为12m、4sm、2st型,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4.4%,属2B型。  相似文献   

10.
芒草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根尖压片法对芒草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核型分析按李懋学标准进行,核型类型根据Stebbins标准划分,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按Artmo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芒草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染色体基数为x=24,核型中有13对m染色体、8对Sm染色体及3对St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48=26m+16Sm+6St。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0.45%-2.45%,臂比变化范围为1.10-3.97。最长与最短的染色体的长度比为5.74。核型不对称性系数(As.K%)为63.07%,核型属“2C”型。  相似文献   

11.
刀鲚精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HE组织染色方法研究性成熟刀鲚的精巢结构、精巢发育规律和精子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刀鲚的雄性生殖腺由精巢(生精部)、贮精囊和输精管等组成,精巢为典型的小叶型结构,由精小叶、精小囊、小叶间质、小叶腔和输出管构成。精小叶由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各期生精细胞和支持细胞组成了精小囊,成熟的精子从精小囊中释放出来,进入小叶腔中,经由精小叶间形成的临时通道进入输出管,再由输出管送达贮精囊。贮精囊为网状管腔结构,管腔内壁由分泌细胞组成。精子发生经历了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和成熟的精子5个阶段,根据精巢的外形、色泽、体积、血管分布状况等特征分为6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两种配合饲料对刀鲚幼鱼消化系统显微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温为23℃条件下,将体质量为(2.78±0.09)g的刀鲚Coilia nasus幼鱼饲养在室内水泥池循环水系统中,分别投喂人工配合饲料1(缓沉软颗粒料)和饲料2(缓沉硬颗粒料).饲养60 d后,分析两组刀鲚幼鱼的形体指标、消化酶和脂质代谢酶活性的差异;并采用H.E染色法从肝、胃、肠组织等方面比较了两组刀鲚幼鱼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刀鲚幼鱼的增重率分别为76.64%和104.17%,且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肥满度、特定生长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幼鱼的肝体比和脏体比以及胃淀粉酶、胃蛋白酶、肝脏脂肪酶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化系统组织学观察表明:饲料2组幼鱼的肝脏细胞质中存在明亮的脂肪滴,饲料1组幼鱼胃壁上的皱褶多且较高;饲料2组幼鱼的前肠直径、黏膜褶高度和肌层厚度均比饲料1组高,表明两组幼鱼胃和肠的消化能力和对饲料的消化速度存在差异;结合食物消化动态过程,饲料2组幼鱼的消化吸收能力比饲料1组幼鱼强.研究表明,饲料2更适合刀鲚幼鱼生长,适合于刀鲚幼鱼驯养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13.
使用硬骨-软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体长范围为7.0~33.9 mm)脊柱及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骨骼形成的顺序依次为肩带,背鳍支鳍骨、臀鳍支鳍骨,脉弓,髓弓,尾下骨,椎体,腹鳍支鳍骨、尾上骨,背鳍前支鳍骨,肋骨。胸鳍支鳍骨无后匙骨,左右乌喙软骨在腹面联合。侧尾下骨和第1尾下骨基部产生短暂的软骨质连接(20.1 mm SL)。第1、2尾上骨联合形成棒状尾上骨1+2。第1髓弓与脑颅之间区域具1游离髓弓。脊柱以体前中部位置为起点向前后发育。髓弓、脉弓的发育方式与鲱形目其他鱼类不同。脉弓首先以体中部为中心向前后发育;髓弓随后亦以从体中部向前后发育,12.4 mm SL个体开始同时从最前端向后发育。这一发育方式与鲱形目其他鱼类相比更接近高等鱼类。因此,刀鲚可能是进化过程中的过渡物种。  相似文献   

14.
盐度对长江刀鲚幼鱼非特异性免疫酶和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工繁育的长江刀鲚Coilia nasus幼鱼(体质量为2.12 g±0.88 g)为对象,研究了盐度对其肝脏非特异性免疫酶和胃、肠、盲囊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试验设6个盐度(3、6、9、12、15、18)处理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养50尾鱼,试验共进行55 d。结果表明:盐度为15时,长江刀鲚幼鱼肝脏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处于最低值,分别为104.77、60.72 U/g,盐度为18时,肝脏ACP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盐度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盐度变化的趋势相同,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变化趋势相反,盐度对肝脏CAT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相同盐度下,肠淀粉酶(AMS)、脂肪酶(LPS)、蛋白酶(胃蛋白酶PPS、胰蛋白酶TPS)活力比胃和盲囊高,胃LPS活力明显低于盲囊和肠;盐度为9时盲囊LPS活力以及盐度为15时肠TPS活力出现最大值;相同盐度下,不同消化组织AMS活力总体上为肠盲囊胃,盐度为12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处于较低水平,盐度为15时,各消化组织AMS活力整体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根据盐度对不同组织不同酶活力的影响规律,得出适宜长江刀鲚生存的盐度为12~15。  相似文献   

15.
抱子甘蓝和羽衣甘蓝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抱子甘蓝和羽衣甘蓝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抱子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8sm(2SAT),其中第3、4、5、6、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7、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第7对染色体具有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L+6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羽衣甘蓝的核型公式为,2n=2x=18=10m+8sm,其中第3、4、6、7、8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第1、2、5、9对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未观察到随体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8M2+10M1;核型分类为2A型,属于基本对称型。  相似文献   

16.
以白肉火龙果的实生根为制片材料,在去壁低渗法的基础上改进染色体制片技术,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以白肉火龙果种子在粗砂砾中萌发的实生根为材料,以等体积的0.2%秋水仙素与0.002mol/L8-羟基喹啉预处理1h,在1mol/LHCl中60℃下解离13min,制片效果最好。核型分析显示白肉火龙果的染色体数目为2n=2x=22,全部染色体都为中部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2=22m;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变化范围为6.95%~12.97%,核型为1A型,核不对称系数为52.67%。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发芽期嫩芽为试材,观察了14个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ochotomum种源的核型特征。结果表明:海州常山染色体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核型可以分为5种类型:2n=2x=36 m+16 sm,2n=2x=40 m+12 sm,2n=2x=44 m+8 sm,2n=2x=46 m+6 sm,2n=2x=48 m+4 sm,没有发现随体。各种源染色体绝对长度为1.18~1.59μm,平均值为1.45μm,属小染色体。14个种源中,除021号属于2A型外,其余种源都属于2B型,种源间核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图2表3参22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核型组成及DNA含量,以野生口虾蛄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内注射法,取其肝胰腺组织经低渗和固定后,获得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以鸡血细胞DNA为标准,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口虾蛄不同组织的DNA含量。结果表明:口虾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88,即2n=88,核型组成公式为2n=62m+12sm+14t,染色体总臂数(NF)为162;口虾蛄不同组织的DN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织DNA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肌肉精巢卵巢肝胰腺血液,肌肉组织含量最高,为10.43 pg/2c,血液含量最低,为8.70 pg/2c,各组织DNA含量平均为9.61 pg/2c;以1 pg=978 Mbp计算,首次成功估算了口虾蛄基因组大小约为9398.58 Mbp。本研究结果可为口虾蛄种质资源保护及未来人工养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