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荔枝蒸热和冷藏综合杀虫检疫处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蒸热和冷藏综合处理的方法,可杀死接入荔枝鲜果中桔小实蝇的卵和幼虫。经测定,31h卵期的卵较1 ̄3龄幼虫对处理更具忍耐力,在蒸热果实中心温度升对46.5℃时,保持10min,然后再奖果实移至2℃温度下贮藏40h,可将接入荔枝果实中的113031粒31h卵期的卵以及供成虫自由产卵果1800个所获得的卵完全杀死。此外,在与上述相同的杀虫处理条件下,对荔枝鲜果进行果实品质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的  相似文献   

2.
印度谷螟各虫态及性别对60Co辐照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1993年有^60Co-γ射线3,3.5,4,5,7,15,30和60Drad剂量辐照印度谷螟老龄幼虫,1-2日龄、3-4日龄、5-7日龄蛹,1-3龄成虫和F1代3-4日龄卵。研究表明,各虫态对^60Co辐射敏感性的顺序依次为:老龄幼虫>蛹>成虫;1-2日龄蛹3-7日龄蛹;雌虫>雄虫。用于直接防治,用7-10Krad辐照幼虫和蛹,用30Krad辐照成虫和卵就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用3-3  相似文献   

3.
中国番木瓜出口蒸热杀虫处理研究,包括海南产日升番木瓜鲜果内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和瓜实蝇(B.cucurbitae(Coquillett))的卵和不同龄期幼虫忍耐力比较试验,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试验,以及蒸热处理对番木瓜品质的影响等。结果显示,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耐热力由强至弱的发育期依次为3龄幼虫→2龄幼虫→1龄幼虫→卵;其中,橘小实蝇的耐热力大于瓜实蝇,以橘小实蝇3龄幼虫的耐热力最强;完全杀灭番木瓜鲜果内2种实蝇的卵和幼虫(死亡率100%)的蒸热处理条件是番木瓜在蒸热室相对湿度60%~70%、约经3~3.5 h果心温度缓慢升温至41℃时,使用饱和热蒸汽(相对湿度90%~95%)25 min内快速升温至47℃后水淋冷却至常温。国产番木瓜小规模、大规模蒸热杀虫处理进一步确认和验证,在上述蒸热处理条件下,鲜果内总计数量分别为10 000头和32 000头最具耐热力的供试橘小实蝇3龄幼虫全部被杀灭,超过美国采用的机率9(Probit 9)检疫安全水平(99.9968%死亡率),完全可确保检疫安全。同时,蒸热处理后第7天的番木瓜鲜果与对照鲜果品质(包括色泽、口感,以及还原糖、蔗糖、总糖、总酸、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的比较测定数据表明,除维生素C的含量有微量损失外,基本可保持鲜果的品质不变。  相似文献   

4.
小昆士兰实蝇和东昆士兰实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广勤  梁帆 《植物检疫》1998,12(5):284-285
在1998年初,广州白云机场动植物检疫局,从入境澳大利亚旅客携带的0.75kg的辣椒中,查获实蝇幼虫,经在本局实蝇重点实验室对幼虫的培养,并对羽化出的成虫进行鉴定,发现这批辣椒共带有两种实蝇,即小昆士兰实蝇和东昆士兰实蝇,这两种实蝇在我国尚属首次截获...  相似文献   

5.
李顺珍  古德祥 《昆虫天敌》1993,15(4):175-178
在25℃,印巴黄蚜小蜂的个体发育周期为15-21天,其中卵期3天,幼虫期7-10,蛹期5-8天。羽化后的成虫寿命3-18天,幼虫的发育分三个龄期,根据颚的大小和虫体的形态可区分各龄幼虫。并且,一龄幼虫只有4对气门,二龄和三龄幼虫有8对气门。老龄幼虫停止取食,排出粪便、然后化蛹。成虫羽化后,在介壳上咬一小孔钻出。  相似文献   

6.
荔枝蒸热和低温综合杀虫处理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蒸热和低温综合处理方法,可以杀死接入荔枝鲜果中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的卵和幼虫。经测定,31h卵期的卵较1-3龄幼虫对处理具忍耐力。在蒸热果实中心温度升至46.5℃时,保持10min,然后再将果实移至2℃下冷处理40h,可将接入荔枝果实中的113031粒31h卵期的卵以及供成虫自由产卵果1800个所获得的卵完全杀死。在此处理条件下,对荔枝鲜果进行的果实品质测定结果表明,处理果与未处理的对照果实没有明显的差异。应用这一处理技术,首批鲜荔枝已成功出口日本。  相似文献   

7.
昆士兰实蝇Dacus tryoni是威胁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果生产和危害性害虫,也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害虫。低剂量^60Coγ射线辐照杀虫是目前国际上很受重视的杀虫技术,Moy^[1],Heather^[2]和Windeguth^[3]等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研究工作,但国内外尚未见详细系统研究低剂量γ射线对昆士兰实蝇的延缓致死作用、不育作用和辐照荔枝消灭感染的昆士兰实蝇的报导。  相似文献   

8.
荔枝蒸热和冷藏综合杀虫检疫处理试验/梁广勤(广州动植物检疫局510010)梁帆、姚文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3)-243-252用蒸热和冷藏综合处理的方法,可杀死接入荔枝鲜果中的桔小实蝇的卵和幼虫。经测定,31小时卵期的卵较1~3龄幼...  相似文献   

9.
利用24孔培养板研究不同营养水平、pH值、温度和卵密度对夜蛾斯氏线虫侵染期幼虫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inger溶液中,无论卵密度高低,卵或初孵幼虫均很快死亡;在10%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条件下线虫的发育停滞在二龄阶段;20%~100%的基本培养液营养水平下,侵染期幼虫的形成比率同营养水平呈负相关,与线虫卵密度呈正相关;适宜线虫向发育期三龄幼虫发育的pH值为7~8,温度为20~25℃,高于或低于此pH值或温度范围均可促使侵染期幼虫的形成;夜蛾斯氏线虫在pH值小于5或温度高于30℃条件下会很快死亡。  相似文献   

10.
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地测定了柑桔潜叶蛾的耐寒力和幼虫对嫩叶含水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龄幼虫对低温最敏感,其次是卵,蛹耐寒力最强,其次是3-4龄幼虫,当温度≤15℃时,1-2龄幼虫的死亡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当温度≤10℃时,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3-4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越高,卵的孵化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三种Bactrocera属实蝇幼虫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宏  李冠雄 《植物检疫》1996,10(6):355-358
本文报道了用扫描电镜观察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瓜实蝇B.cucurbitae和南瓜实蝇B.tau3龄幼虫头部、前气门、后气门和肛区形态特征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寄主饲养的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幼虫与蛹的低温耐受性差异, 选择西葫芦Cucurbita pepo、节瓜Benincasa hispida和黄瓜Cucumis sativus饲养多代的瓜实蝇老熟幼虫和不同日龄的蛹, 分别测定其过冷却点、结冰点和在不同低温下的存活率, 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瓜实蝇老熟幼虫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 取食节瓜的老熟幼虫的结冰点[(-5.33±0.23)℃]最低, 且与取食黄瓜的种群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节瓜的蛹的过冷却点与结冰点均最低, 其中1日龄、3日龄和5日龄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分别为(-19.28±0.30)℃ 和 (-15.06±0.34)℃, (-20.97±0.40)℃ 和(-17.33±0.39)℃, (-20.08±0.46)℃ 和 (-16.39±0.46)℃。取食节瓜和黄瓜的老熟幼虫在3、6℃和9℃下暴露1 d, 其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取食西葫芦的老熟幼虫;节瓜种群的1日龄蛹在3℃和9℃下暴露1 d时, 其存活率都显著高于黄瓜和西葫芦种群的1日龄蛹的存活率。寄主植物可影响瓜实蝇的过冷却点、结冰点及低温存活能力, 与其他寄主种群相比,瓜实蝇节瓜种群老熟幼虫和蛹对低温的适应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
商业部门为解决市场全年供应黄瓜,采取保鲜贮藏的办法。黄瓜最佳的贮藏温度是7℃,在此温度下,可以在库内贮藏2~3个星期。为探讨这一贮藏温度对瓜实蝇Dacus cucurbitae Coq.的影响,进行该项试验。用瓜实蝇的卵和1~3龄幼虫作为试材,设定在7℃温度下,分别处理2周  相似文献   

14.
利用恒温水浴槽对桔小实蝇的卵(16+2h)、1龄幼虫(48+2h)和非取食3龄老熟幼虫进行不同温度和时间组合的热水浸泡处理,分别利用热动力学模型、机率值模型、Logit模型和Log-Log模型对死亡率与处理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明确最佳分析数学模型和热处理最耐受虫态。试验结果表明:热动力学模型为预测热处理致死时间的最佳数学模型;在44℃、45℃和46℃等温度条件下,桔小实蝇卵的耐热能力最强,其次为1龄幼虫,3龄幼虫耐热能力最差。该结果为利用热水浸泡处理等热处理技术对桔小实蝇进行检疫处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Dado.  IR 刘兴 《植物检疫》1993,7(6):447-448
地中海实蝇 Ceratitis capitataWiedemann 和昆士兰实蝇 Bactroceratryoni(Froggatt)是水果和蔬菜的重要害虫。区分它们的成虫比较容易而幼虫和蛹因为很相似而不好区分。本文介绍用形态学特征和电泳法快速区分这两种实蝇的幼虫和蛹。  相似文献   

16.
白面叉草蛉Dichochrysa albofrontata Yang et Yang是螺旋粉虱Aleurodicus dispersus RusseⅡ的重要捕食性天敌。本文在实验室温(26℃~32℃)及特设(16℃、20℃、24℃、28℃、32℃)下对白面叉草蛉的发育及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面叉草蛉发育经历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幼虫期分3个龄期。幼虫捕食螺旋粉虱的卵、若虫和拟蛹,偏嗜拟蛹,其中3龄幼虫捕食量大。在室温下,完成一个世代的时间为31.5d~41.5d,其中幼虫期平均14.3d,蛹期平均8.7d,卵期平均3.3d。在16℃~32℃温度范围内,白面叉草蛉均可完成世代发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其中在32℃下最短,分别为卵3.1d、1龄幼虫4.2d、2龄幼虫4.0d、3龄幼虫5.2d、蛹10.8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11.8℃、幼虫7.5℃、蛹9.5℃、世代10.5℃,卵、幼虫、蛹和世代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62.7日度、310.5日度、230.7日度、716.1日度。据此估算,该虫在海南每年可完成6~7代。在16℃~32℃范围内各虫态及世代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辐照实蝇的鉴别方法,采用10~160Gy辐照桔小实蝇卵和不同日龄幼虫后,分别测定单条幼虫体内的酚氧化酶(PPO)、乙酰胆碱酯酶(ACh 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OD值,并观察虫体黑化情况。结果表明:80 Gy以上剂量辐照桔小实蝇卵、不同日龄幼虫后,能显著降低7日龄幼虫体内PPO、SOD的OD值;80 Gy以上剂量辐照桔小实蝇24 h卵和1日龄幼虫后,能显著降低其7日龄幼虫体内ACh E的OD值;因此通过测定SOD、PPP、ACh E酶活性变化,可以作为判定桔小实蝇是否经过检疫辐照处理的依据。最低以40 Gy辐照桔小实蝇卵、1日龄、2日龄幼虫后,其7日龄幼虫虫体不能黑化,而对照虫体黑化,因此观察虫体黑化亦可作为判定桔小实蝇辐照与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应用钻60(^60Co)对进境莲雾进行辐照处理,600GY剂量对果实品质无影响,300GY剂量可将莲雾果实中橘小实蝇的卵及1、2和3龄幼虫杀死或成为无效个体。  相似文献   

19.
芦柑接入桔小实蝇的低温杀虫处理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低温处理方法,可以杀死接入芦柑鲜果中桔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 Hendel的卵和幼虫。经试验,3龄幼虫对低温处理的忍耐力比卵和1-2龄幼虫都强,且在1.7-1.9℃的处理温度下处理12天后死亡率达100%。人工接入64925头和自然产卵果300个培养获得6258头的3龄幼虫在1.7-1.9℃温度下处理12天,所有幼虫全部死亡。果实损伤测定试验表明,在此处理条件下,对芦柑鲜果不会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0.
为探明枸杞奈实蝇Neoceratitis asiatica幼期各虫态的形态发育特性,采用田间取样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卵、幼虫、蛹的生长发育过程、形态变化及识别特征进行系统观察,通过测量口钩和头咽骨的长度来划分幼虫龄期,解剖并观察不同发育时期蛹及蛹壳颜色,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提取并分析蛹壳颜色的RGB值。结果表明:枸杞奈实蝇卵的发育可分为初期卵、口钩显现期卵和破壳期卵3个阶段。幼虫分为3个龄期,均具有1对能够自由收缩的骨化口钩及头咽骨,其形态和大小在各龄幼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预蛹期是从幼虫到蛹蜕变的过渡时期,蛹的形态发育呈规律性变化,可分为隐头蛹期和显头蛹期2个阶段,显头蛹期又可细分为显头蛹初期、黄色眼期、红色眼期、鬃毛蛹期及预成虫期5个阶段。蛹壳颜色随蛹的发育呈不均衡加深趋势,在预蛹期、鬃毛蛹期和预成虫期变化尤为明显。根据蛹壳颜色的RGB值,可制作对应不同发育阶段的蛹壳颜色标准比色板,用于枸杞奈实蝇的发育生物学及防治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