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葵对马铃薯甲虫产卵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博光 《植物检疫》1996,10(3):137-138
龙葵对马铃薯甲虫产卵的引诱作用赵博光(南京林业大学5423922)笔者于1985~1986年在美国犹他州立大学进行了一系列的马铃薯甲虫对不同植物的产卵选择试验,试验中发现马铃薯甲虫特别喜在龙葵SolanumnigrumL.上产卵,因而进一步进行了下列...  相似文献   

2.
国外马铃薯甲虫发生危害与防治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建周 《植物保护》1995,21(4):35-36
国外马铃薯甲虫发生危害与防治概况赵建周(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94)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Say)]是世界著名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之一,对马铃薯为害最重,还可传播病害。为使国内同行对该虫有一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甲虫自1993年入侵我国新疆以来,对我国茄科作物造成重大危害,属于全国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甘肃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区之一,目前该虫尚未在甘肃省发生为害,参照国际规定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程序,结合甘肃马铃薯种植情况、气候变化等,对马铃薯甲虫在甘肃省的风险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计算得出马铃薯甲虫入侵甘肃省的风险评估值R为2.40,对甘肃省属于高度危险的有害生物,并结合甘肃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植物检疫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马铃薯的一种毁灭性害虫,扩散迅速,防控困难,已被许多国家列为检疫对象。云南是我国马铃薯的主要产区,目前云南省马铃薯种植区尚未发现该虫的发生与危害。为探明马铃薯甲虫在云南省的风险性,本文依据国际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以云南省的气候、马铃薯种植情况及马铃薯甲虫的生物学特性为基础,利用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对马铃薯甲虫入侵云南的风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入侵云南的风险值为2.24,属于高度风险类型。同时,根据马铃薯甲虫较高的入侵云南的潜在风险,本文还提出了对马铃薯甲虫入侵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怎样区别马铃薯瓢虫和马铃薯甲虫1马铃薯瓢虫学名Henosepilachnavigintioctopuntata(Fab.)别名 二十八星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分类 鞘翅目 瓢虫科为害 茄科植物为主,最喜食马铃薯、茄、烟草等,其他还为害豆料、葫芦科、菊科...  相似文献   

6.
由美洲引入欧洲的马铃薯甲虫天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Г.  ГВ 张生芳 《植物检疫》1994,8(6):342-344
由美洲引入欧洲的马铃薯甲虫天敌Г.B.Гyceв尽管在北美记录的马铃薯甲虫食虫天敌总数超过30种,但只有有限类群的专性天敌对压低马铃薯甲虫的虫口数量有重要意义。对于美洲的马铃薯甲虫天敌,包括寄生和捕食性天敌,在其生物学的研究方面很有限,主要的生物学观...  相似文献   

7.
温度与取食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明马铃薯甲虫的迁飞规律,为防止马铃薯甲虫的扩散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温度和营养条件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 ]马铃薯甲虫雄虫飞行能力稍大于雌虫,但无显著性差异。温度≤25 ℃时,越冬后饥饿3 d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大于越冬后补充营养3 d的成虫,在30 ℃和33 ℃时饥饿状态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无明显差别,35 ℃和38 ℃越冬后补充营养的马铃薯甲虫飞行能力大于饥饿3 d的马铃薯甲虫。饥饿3 d的马铃薯甲虫在常温下更容易迁飞。[结论] 温度对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飞行能力影响较大,越冬后马铃薯甲虫起飞温度为23 ℃,25~33 ℃是越冬后马铃薯甲虫的最适飞行温度。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甲虫是重要的入侵害虫,严重威胁着我国粮食作物马铃薯的生产。苏云金芽胞杆菌是重要的农业害虫生防细菌,对马铃薯甲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本文围绕苏云金芽胞杆菌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进行综述。主要从马铃薯甲虫的入侵与防治手段、苏云金芽胞杆菌的晶体蛋白结构与杀虫机制、对马铃薯甲虫有活性的Bt毒蛋白研究进展、Bt毒蛋白对马铃薯甲虫的作用机制以及马铃薯甲虫对Bt毒蛋白的抗性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最后,从Bt新基因的挖掘和杀虫机理方面对苏云金芽胞杆菌在马铃薯甲虫防治上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甲虫嗅觉感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甲虫是国际公认的检疫性害虫,可对马铃薯产业造成巨大损失。马铃薯甲虫灵敏的嗅觉可以有效地识别寄主植物,对其嗅觉感受分子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其寄主识别机制。本文对马铃薯甲虫的嗅觉感受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包括:马铃薯甲虫聚集信息素的鉴定及应用、马铃薯甲虫嗅觉感受器官类型、参与嗅觉感受的蛋白的相关研究,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以期为马铃薯甲虫的检疫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Г.  ТВ 张生芳 《植物检疫》1994,8(5):276-278
欧洲的马铃薯甲虫食虫天敌马铃薯甲虫传入欧洲之后,经对欧洲当地进行天敌调查,记录下食虫天敌200多种,主要包括步行虫、草岭、瓢虫、蝽象、蜘蛛和线虫。1步行甲已发现马铃薯甲虫的步行甲天敌60多种。在前苏联的优势种有草莓步甲Harpaluspubescen...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是一种世界上公认的马铃薯上的极具毁灭性危害的检疫性害虫,目前在我国新疆和黑龙江部分地区有分布,在美洲和欧亚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本文简述了马铃薯甲虫的生物学特性、传播历史和发生概况,总结了适用于马铃薯甲虫的遥感技术、信息素诱捕等监测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马铃薯甲虫监测技术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展望,为马铃薯甲虫的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俄罗斯东南部马铃薯甲虫发生现状,分析黑龙江省的地理和季风特点,评估马铃薯甲虫入侵对国家主粮安全风险和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监测防控形势,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CIPC抑芽剂对马铃薯抑芽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IPC抑芽剂对马铃薯抑芽效果试验刘朝侦,王璧生,丁爱冬,黄新碧(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科院旱作所)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000多万亩,居世界第一位。马铃薯在我国边远地区作主食,其余大部分地区都作蔬菜。随着炸薯片和薯丝等食品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了新疆马铃薯甲虫的发生前沿区木垒县防控阻截经验。介绍了马铃薯甲虫在新疆木垒县的发生状况及危害特点,并基于多年防治实践总结出有效的马铃薯甲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在世界及我国的传播扩散情况和趋势,重点介绍了马铃薯甲虫的主要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在我国发生现状、防治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等,针对我国马铃薯甲虫扩散趋势和监测防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遏制马铃薯甲虫在我国进一步传播扩散和危害的监测与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为了能够准确识别马铃薯甲虫,对该疫情进行及时防控,本文将马铃薯甲虫与同期发生的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同时阐述了马铃薯甲虫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传播方式,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控方法。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甲虫入侵黑龙江省的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马铃薯及烟草栽培大省,为马铃薯甲虫入侵、定殖提供了充足的食料;黑龙江省比邻的一些国家已有马铃薯甲虫分布,随着国际贸易频繁往来,加大了该虫侵入黑龙江省的危险性.本文分析了马铃薯甲虫入侵风险,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一旦传入,将对我国马铃薯产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做好马铃薯甲虫的疫情监测工作意义重大。笔者总结了近几年黑龙江省马铃薯甲虫疫情监测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ilineata(Say)是国际检疫对象,也是我国对外检疫对象。苏联1986年报道,在与我国黑龙江省一江之隔的苏联阿穆尔州一农场,1982年曾发生马铃薯甲虫,并用农药进行了防治。对此,我国十分重视。现将马铃薯甲虫在苏联的情况介绍于后供参考。一、苏联当前马铃薯甲虫的分布区据苏联1986年发表的资料,苏联当前马铃薯甲虫的分布分为3个,与1981年发表的分布区稍有变动。1986年发表的苏联  相似文献   

20.
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受感染的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分离出菌株1513,经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bassiana(菌种保藏号为ACCC32222)。为了评价其对马铃薯甲虫的防治潜力,本研究测定了不同浓度白僵菌对不同龄期马铃薯甲虫幼虫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22~28℃),处理9 d时1~2龄幼虫的僵虫率与孢子浓度成正比,其LC50为3.09×107孢子mL 1;处理8 d时,对3~4龄幼虫的LC50为9.92×107孢子mL 1;而孢子浓度为1×107孢子mL 1时,虫卵未受到明显的抑制。田间施菌2250 g hm 2时,在新疆新源县的防治效果较好,18 d时98.87%的虫体落地,地表僵虫率为53.91%;而在新疆尼勒克县,仅在土壤中发现僵虫,僵虫率为19.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