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玲玲  孙洪刚 《植物检疫》1996,10(3):144-145
浅谈进口热带兰的检疫技术黄玲玲孙洪刚(蛇口动植物检疫局518067)热带兰(又称洋兰)因原产于热带地区而得名。主要品种有蝴蝶兰Phalaenopsinspp.、文心兰Oncidium、石斛兰Dendrebi-um、卡特兰Catleya等,分属于兰科O...  相似文献   

2.
进境兰花的病毒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生物测定、血清学测定及电镜观察三种方法对进境的多种兰花进行病毒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兰花均不同程度地带有建兰花叶病毒CyMV)、齿兰环斑病毒(ORS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由于进口兰花带毒的普遍性,考虑到兰花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建议加强兰花及其试管苗的病毒检疫;针对试管苗含毒可能较低的特点,有必要应用生物测定、血清学检测、电镜观察等多种检测方法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3.
张彩霞 《植物检疫》1995,9(2):122-123
浅谈香蕉试管苗的生产检疫管理工作张彩霞(广州市植检站510010)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育香蕉试管苗,具有生长快而齐,生产管理方便统一,能解决香蕉种苗紧缺问题,为迅速推广良种开辟有效途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但是,受现有设备条件、繁育技术和生...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病毒源,即作为抗血清抗原的浓度和纯度,直接关系到利用ELISA等方法鉴定马铃薯茎尖脱毒试管苗的可靠性和灵敏度。黑龙江省马铃薯所创造用试管苗保存毒源的方法,虽可使马铃薯病毒源在试管中长期生长和保存,但毒源试管苗经过数次转接后,常使其病毒浓度和纯度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PEG处理葡萄试管苗生理反应及叶片组织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PEG10000)处理红地球葡萄生根试管苗,在造成一定程度水分亏缺的情况下,观察葡萄试管苗的生理反应和植株生长、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在PEG处理下,葡萄生长发育迟滞,植株节间变短,株高变矮,但发根数量增加,根变长;新生叶片与对照比,叶片小而皱缩,气孔指数降低,上皮细胞排列更紧凑;同时葡萄试管苗脯氨酸的积累和内源ABA迅速增加。说明在一定强度的水分胁迫下,葡萄试管苗叶片的发育向增强其耐旱能力的方向进行,其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是葡萄试管苗对长期水分胁迫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6.
以野生毛葡萄为母本,欧洲酿酒葡萄为父本,通过种间远缘杂交选育出的优良酿酒葡萄新品种“凌丰”(NWl96),适应南方高温多雨地区栽培,是南方葡萄酿酒产业原料基地建设人选的优良品种之一。该品种于2005年3月通过了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审定。为了加快新品种的繁殖和推广,采用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短期内生产了大量的试管苗,由于试管苗较弱小,须经过假植培育后才能定植于大田。本试验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是葡萄试管苗育苗的一项技术革新,克服了传统的沙床、营养杯育苗成苗率较低、苗病难控制,运输困难等弊端^[1]。现将“凌丰”葡萄试管苗穴盘育苗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烟草试管苗对盐胁迫的生理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不同浓度的NaCl对烟草试管苗进行了20 d胁迫,结果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烟草试管苗的生长明显受阻;根、茎、叶中K 的含量呈极显著的下降趋势,Na 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下降,但丙二醛的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脯氨酸大量积累,且脯氨酸含量与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表明盐胁迫下脯氨酸积累的多少可反映烟草试管苗的伤害程度.本研究认为离子伤害、膜透性增大和叶绿素含量下降是影响盐胁迫下烟草试管苗生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基于渗透胁迫的马铃薯试管苗抗旱评价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抗旱生理生化机制和筛选抗旱品种,建立科学有效的马铃薯实验室抗旱评价体系,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浓度PEG(polyethylene glycol6000)对CIP 397098.12、CIP 391180.6、CIP 391724.1、CIP 392745.7、CIP 392759.1、CIP 393613.2、CIP 397035.26、CIP 302476.108、CIP 304345.102、CIP 304405.47、CIP 391930.1、CIP391931.1、陇薯3号及Atlantic马铃薯品种试管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供试材料的综合抗旱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马铃薯试管苗的地上部分及根系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对马铃薯试管苗的根系长度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当PEG浓度为9%时,14个马铃薯品种间生长指标的差异最大,试管苗株高、根系长度等5个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9%是用于鉴定不同马铃薯品种试管苗对水分胁迫响应的最适浓度。根据综合抗旱评价值对供试马铃薯材料的抗旱性进行了排序,由强到弱依次为:陇薯3号、CIP391930.1、CIP 397098.12、CIP 391931.1、CIP 304405.47、CIP 392759.1、CIP 397035.26、CIP 393613.2、CIP 302476.108、CIP 304345.102、CIP 391180.6、Atlantic、CIP 391724.1、CIP 392745.7。  相似文献   

9.
高崇省  张雪华 《植物检疫》1994,8(5):273-274
进口美国苹果苗线虫类群鉴定初报高崇省,张雪华(天津动植物检疫局300457)1991年4月份,我们对天津农工商总公司从美国引进的一批苹果苗和苹果砧木进行了检验,现将检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本批进口的苹果苗包括首红和红富士两个品种,砧木...  相似文献   

10.
低磷胁迫下马铃薯试管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试管苗在全价、60%磷素和30%磷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第20 d、40 d时测定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新叶和侧根发生以及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小幅增加.30%低磷培养环境下,试管苗的细胞膜透性值、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较对照明显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则明显降低,差异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60%低磷处理下,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对照基本相同,差异不显著,表明含60%P元素的MS培养基适宜马铃薯试管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
以马铃薯品种"大西洋"的试管苗为材料,在5个不同镁浓度(0、188、375、750、1 500μmol·L~(-1))的MS培养基上培养,20 d后测定生理和形态指标,研究了低镁胁迫对马铃薯试管苗叶绿素含量和碳水化合物积累与分配以及根系形态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试管苗的总叶绿素、叶绿素a(Chla)和叶绿素b(Chlb)含量以及根冠比、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侧根数均为缺镁(0μmol·L~(-1))处理最低,分别比对照(1 500μmol·L~(-1))降低42.3%、40.8%和46.2%以及96.4%、63.9%、54.1%、82.4%和89.9%;平均根直径和Chla/Chlb值为缺镁处理最高,分别较对照增加16.7%和9%;茎叶中淀粉、蔗糖、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根中蔗糖、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均为缺镁处理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58.5%、54.8%、59.7%和25.9%以及22%、46.7%和54.7%,而根中淀粉含量为缺镁处理最低,较对照降低32.8%。相关性分析表明,马铃薯试管苗茎叶中淀粉、果糖和可溶性糖含量与镁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说明缺镁影响马铃薯试管苗的光合作用和碳水化合物代谢,大量碳水化合物在茎叶中积累,向根部的运输量减少,侧根形成减少,根冠比降低,抑制根系的形态建成。低镁水平下(750μmol·L~(-1))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增加,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向根部运输,根冠比增大,促进根系的形态建成,与正常镁水平(1 500μmol·L~(-1))下马铃薯试管苗指标变化相同,差异不显著,表明含750μmol·L~(-1)Mg~(2+)的MS培养基适宜于马铃薯试管苗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香蕉束顶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香蕉束顶病毒(BBTV)的单克隆抗体(McAb)建立了检测香蕉束顶病的间接ELISA方法,其检测香蕉病组织汁液的最大稀释度为1:1280,健康香蕉组织汁液无非特异性反应。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了采自广东、广西9个市(县)的香蕉产区的80个大田香蕉束顶病样本和25个荫棚香蕉试管苗样本,其中大田样本BBTV的带毒率为76.5%,试管苗样本的带毒率为8.0%。香蕉束顶病株不同部位BBTV含量检测表  相似文献   

13.
无病植物材料的运输对于出口国和进口国双方都是重要的。即使出口国担保试管苗无病,进口国也认可,仍然是有问题的。试管苗排除了重要的侵染源——含动物或微生物的土壤,然而要验证它确实无任何感染(包括内部感染)并非易事。考  相似文献   

14.
用不同浓度甘露醇和烯效唑处理马铃薯试管苗,来探究在组织培养条件下甘露醇和烯效唑对培育马铃薯试管苗壮苗的影响。试验设置对照组(CK)和处理组,处理组分别A(10 g·L~(-1)甘露醇)、B(20 g·L~(-1)甘露醇)、C(30 g·L~(-1)甘露醇)、D(40 g·L~(-1)甘露醇)、E(0.001 mg·L~(-1)烯效唑)、F(0.002 mg·L~(-1)烯效唑)、G(0.003mg·L~(-1)烯效唑)和H(0.004 mg·L~(-1)烯效唑)9个水平,分别在第30天和第60天取样测定。结果表明,培养30 d和60 d后,适宜浓度甘露醇(20 g·L~(-1))和烯效唑(0.003 mg·L~(-1))处理马铃薯试管苗,植株矮化(株高:82.54±3.84 mm和67.41±1.67 mm,30 d;93.74±1.30 mm和68.78±1.16 mm,60 d)且茎增粗(茎粗:1.45±0.03 mm和1.32±0.05 mm,30 d;1.80±0.13 mm和1.65±0.03 mm,60 d),鲜重达最大值(鲜重:1.35±0.04 g和1.32±0.04 g,30 d;1.75±0.09 g和1.53±0.04 g,60 d),马铃薯试管苗根长、根粗、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也显著高于对照;同时,该处理下试管苗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达最大值。由此可知,甘露醇和烯效唑能促进马铃薯试管苗增粗矮化生长,使试管苗根系较发达,组织培养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降低了活性氧对马铃薯试管苗造成的伤害,从而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15.
一、寄主范围测定将试管苗(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组织培养组培育)和露地苗(长沙农业现代化所提供)叶片的提取液,采用磨擦接种的方法,分别接种在供试的8科16种植物上,在25—30℃温室中培养观察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试管苗提取液接种的均未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含马铃薯病毒PVA的毒源马铃薯和毒源烟草茎尖在试管中培养 ,保存PVA的效果证明 ,在无菌条件下切取毒源马铃薯和毒源烟草茎尖0.6~1cm ,在盛有MS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 ,或在试管中长至 10~12cm时切单节段更新试管培养 ,均可正常生长发育。利用电镜检测筛选出 5管PVA纯毒源材料进一步试验证明 ,在毒源马铃薯和毒源烟草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 ,植株内的PVA含量不同 ;毒源马铃薯和毒源烟草试管苗移入温室栽培可正常生长发育。接种指示植物证明 ,毒源马铃薯和毒源烟草试管苗中的PVA与温室常规保存的PVA有相同的侵染力  相似文献   

17.
伍灿林 《植物检疫》1991,5(2):135-136
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育香蕉种苗是解决香蕉生产种苗紧缺问题和迅速推广良种的有效途径。最近几年,国内已有不少单位生产香蕉试管苗,而且有的颇具规模。如广东省便有十多个单位生产香蕉试管苗,有的年生产几十万株甚至一百多万株。但是由于现有设备条件、生产措施和现有繁育技术所限,组织培养材料仍有可能带有危险性病害(主要是病毒病)。培养材料一旦带有病毒病,香蕉试管苗生产厂就会成为香蕉病毒病的传播源。有的单位  相似文献   

18.
亚洲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亚洲百合"精粹"(Lilium Asiatic 'Elite')的鳞片、再生形成的叶片和鳞片叶为外植体,进行了不定芽的诱导分化、试管苗小鳞茎诱导、卡那霉素抗性筛选等研究,建立了亚洲百合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结果表明:鳞片诱导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NAA 0.2 mg/L,试管苗小鳞茎诱导培养基为MS IBA 0.5 mg/L 70 g/L蔗糖,试管苗叶片分化培养基为MS TDZ 1.0 mg/L NAA 0.2 mg/L,试管苗鳞片叶分化培养基为MS 6-BA 2.0 mg/L 2,4-D 0.1 mg/L.抗生素敏感性试验表明,百合叶片的卡那霉素选择压为80 mg/L,鳞片叶为115 mg/L.  相似文献   

19.
从台湾引进热带兰中检出五种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台湾引进热带兰中检出五种病害台湾栽培的热带兰品种繁多,尤以蝴蝶兰、卡特兰色彩鲜艳,姿态优美,花期长而受到青睐。海南三亚市自1993年底开始从台湾引进蝴蝶兰Phalaenopsisspp.、卡特兰Cattleyaspp.、石斛兰Dendrobiums...  相似文献   

20.
泡桐丛枝病病原MLO在寄主离体培养组织中的保存与增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丛枝病病原MLO的泡桐幼苗茎梢,经表面灭菌后,置于附加0~3mg/1 6-BA的MS培养基中进行离体培养,由腋芽或顶芽直接伸长生长所形成的试管苗或经不定芽发生途径所形成的试管苗在1个月内均表现出典型的丛枝症状。在高浓度6-BA(2~3mg/1)处理培养基中,丛枝试管苗1月左右病死。当外植体为0.5mm长的微茎尖时,试管苗的丛枝症状有所减轻。DAPI荧光染色镜检结果表明,这种已表现出丛枝的试管苗的根、茎、叶柄的韧皮部筛管,以及已具维管束分化的愈伤组织的筛管部位发出很强的MLO特异荧光。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离体培养组织中的MLO形态具有较多处于活跃增殖期的哑铃形和芽殖形。以30天为一个继代周期,在无激素培养基或低浓度6-BA(lmg/1)与无激素培养基交替继代培养1年之后,来源于染病愈伤组织和试管苗中的MLO深度一直维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试验表明,利用寄王组织进行离体培养是保存、繁殖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泡桐丛枝病病原MLO的一条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