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进口的少量传带辣椒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latifrons(Hendel)的辣椒用溴甲烷(MethylBromide)在聚氯乙烯袋内熏蒸,在32℃,30g/m3,熏蒸2小时,CT值60;22℃,36g/m3,2小时,CT值72;15℃,40g/m3,2小时,CT值80,均能有效熏杀辣椒实蝇幼虫  相似文献   

2.
溴甲烷熏蒸检疫处理豇豆上的巴西豆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光超 《植物检疫》1995,9(2):77-78
溴甲烷熏蒸检疫处理白豇豆上的巴西豆象。10-12℃,溴甲烷35g/m^3,熏荪24时;16-18℃,溴甲烷25g/m^3,熏蒸24小时,21-23℃,溴甲烷20g/m^3,熏蒸24小时;可以100%杀死巴西豆象卵,幼虫,蛹和成虫。  相似文献   

3.
何光超 《植物检疫》1994,8(6):327-328
溴甲烷常压熏蒸柚和红桔上的桔大实蝇幼虫Bactrocera(Tetradacus)citri(Chen),经重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为14~16℃,溴甲烷56g/m3,熏蒸2小时,死亡率100%(装载量50%);温度22~24℃,涅甲烷40g/m3,熏蒸2小时,死亡率100%(装载量50%)。  相似文献   

4.
杨赛军 《植物检疫》1998,12(4):212-214
溴甲烷常压熏蒸野苹果SmilaxchinaL.,上的果蛀蛾Carposinidae和柑桔红叶螨PanonychuscitriMcgreor经重复试验及大容量熏蒸应用,表明温度14℃16℃溴甲烷48g/m3,熏蒸2小时,死亡率100%;温度22~24℃,溴甲烷40g/m3,熏蒸2小时,死亡率100%。并对植物本身无伤害,可以作为商业化熏蒸。  相似文献   

5.
采用溴甲烷对鹰嘴豆象、灰豆象及巴西豆象进行检疫熏蒸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以上3种豆象对溴甲烷熏蒸剂均较敏感,耐药性较弱,而且几种豆象耐药性程度均较接近。其中,鹰嘴豆象在18±0.5℃处理温度下,7g/m3,48h,10g/m3,24h,其死亡率可达100%。而在28±0.5℃处理温度下,7g/m3,24h,其死亡率即可达100%;灰豆象、巴西豆象在处理温度平均为17℃下,10g/m3,24h,在处理温度平均为26℃下,10g/m3,10h,其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0%  相似文献   

6.
室温10~14℃条件下,针对规格为5 cm×10 cm×60 cm、含水率为15%~20%的白杨和落叶松材料,使用不锈钢熏蒸箱(185 L)开展了溴甲烷吸附以及尾气交换试验测试,结果表明:24 h内落叶松的吸附量持续增加,杨木经4 h吸附后基本达到饱和;24 h单位体积(m~3)落叶松、杨木吸附溴甲烷的质量分别为166.0±1.8 g和187.5±1.3 g;在每小时8~9次风量循环熏蒸箱体积的情况下,经过30 min循环,熏蒸尾气中溴甲烷的利用率约为50%,吸附于木质材料中的溴甲烷未发生解吸。基于本试验结果,建议在熏蒸尾气循环应用中增加循环风速,采用间歇循环等措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花卉种子所携带的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危害,常采用熏蒸方法对种子及所携带的病虫进行熏蒸处理。本试验应用溴甲烷、硫酰氟、磷化铝、二硫化碳、环氧乙烷5种主要常用熏蒸剂,熏蒸处理在20±0.5℃、种子含水量一般在10%以下,采用不同剂量和处理时间,3次重复,对29种花卉种子进行了熏蒸处理安全范围试验,同时还对花卉种子熏蒸后的耐药性进行了测验和分析,并结合种子熏蒸处理对危害种子的害虫杀虫效果加以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陈志麟  谢森 《植物检疫》1999,13(1):11-14
调查了藤枝害虫种类及危害状。在疫情处理时,采用中小仓库符合熏蒸条件的密封门窗或用厚聚氯乙烯薄膜覆盖,用磷化铝10g/m^3,熏蒸7天,大型仓库用溴甲烷与磷化铝混合熏蒸,用药为15.9+1.68g/m^3,熏蒸9天,少量藤料感染害虫、可用硫磺250g/m^3,硫磺点烯后,熏蒸24小时,集装箱装载藤料发现疫情,可用硫酰氟熏蒸,在25-35℃,投药量50g/m^3,15-24℃为60g/m^3,5-14  相似文献   

9.
结合实际熏蒸,对部分进出口货物进行施药后不同时间溴甲烷浓度检测。结果表明,在气温15℃~27℃条件下,集装箱货物投药后24h检测,大部分箱内溴甲烷浓度约为原投药量的1/3~1/2,此时进行熏蒸处理害虫的有效浓度的检测较为适宜;露天货垛的检测结果显示,施药7h后,货物对熏蒸剂的吸附率接近饱和,7~12h内检测的数据基本可以反映货垛内溴甲烷的真实浓度。  相似文献   

10.
磷化铝防治家庭贮粮害虫效果好玉米、小麦、豌豆、胡豆、黄豆、绿豆等粮食在贮藏期间,常遭受豌豆象、绿豆象、玉米象等害虫的危害,对贮粮造成的损失很大。用家用高效粮食熏蒸杀虫剂──磷化铝熏杀贮粮害虫,具有用量少,成本低、穿透力强、杀虫效果好等特点。且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11.
张英华  叶保华 《植物检疫》1997,11(3):160-162
应用溴甲烷熏蒸剂对豆类中所携带的灰豆象Calosobruchusphaseoli(Chevrolate)进行检疫熏蒸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灰豆象对溴甲烷熏蒸剂耐药性较低。几种虫态相比之下,卵耐药性最低,蛹耐药性最强,而幼虫耐药性程度居于二者之间。在熏蒸处理平均温度为18℃以下较低温度条件下熏蒸,卵和幼虫10mg/L,10h;蛹15mg/L、10h、10mg/L,24h,其各虫态校正死亡率均可达100%。在熏蒸处理平均温度为26.5℃以上较高温度条件下熏蒸,卵5mg/L,10h、3mg/L,24h;幼虫5mg/L,24h及10mg/L,10h;蛹15mg/L,10h或10mg/L,24h,以上各虫态校正死亡率也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2.
麦蛾是中国三大贮粮害虫 (玉米象、谷蠹、麦蛾 )之一,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受害严重的稻、麦,其重量损失可达 50%~ 70%。麦蛾以幼虫蛀食多种谷粒,尤以小麦及稻谷受害最重,其次是玉米及高粱。此虫在仓内及田间都能繁殖为害,是一种严重的初期性贮粮害虫。  麦蛾发育适宜温度为 21~ 35℃,如果前一年冬季温暖, 7~ 8月炎热,麦蛾即有猖獗发生的可能。  贮粮中麦蛾的防治,可因地制宜采取以下措施:  1)压盖粮面。可用麦蛾不能为害,又无其他害虫的异种粮,如大豆等压盖粮面。方法是用无虫的麻袋装满异种粮,把易感染麦蛾的粮食…  相似文献   

13.
利用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熏蒸蛀干害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用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在不同真空压力、熏蒸时间、药剂浓度条件下对选定的木材害虫试虫进行熏蒸,根据杀虫效果,筛选出最优熏蒸条件组合。结果表明,ZXX—65真空循环熏蒸设备可以在2h内杀死各种供试的木材害虫。5000Pa,60g/m^3,2h的熏蒸条件组合为对木材、木包装、木托盘等木质材料进行熏蒸的最优组合。  相似文献   

14.
汤德良 《植物检疫》1999,13(2):112-112
熏蒸处理时,我们采用CT值即浓度和时间的乘积值来作为统一有效的熏蒸处理害虫标准,CT值一般用mg·h/L或g·h/m3来表示。CT值可有效地应用于害虫防治,但我们在应用时一定要考虑各种实际情况加以注意。1熏蒸剂浓度的确定我们在熏蒸处理时,常常采用每立...  相似文献   

15.
侵染大豆和桑的烟草坏死病毒(TNV)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是介绍农业部植检所和有关单位共同协作进行的应用技术方面的研究结果。杀虫效果方面:室内试验得出:对谷斑皮蠹成虫、幼虫、蛹,温度11~14℃,10克/m~3,处理24~48小时,效果100%。对谷斑皮蠹卵,温度11~14℃,15~50克/m~3,处理24小时,效果9.0~62.5%,50克/m~3处理48小时,40克/m~3处理72小时效果100%,温度20~22℃,40克/m~3处理24小时,15克/m~3处理48小时也100%死亡。对谷象、玉米象、绿豆象的卵,温度20℃,15克/m~3处理48小时效果100%。对胚后期的黑皮蠹、烟草坪,印度谷蛾幼虫、玉米象、谷蠹和绿豆象成虫的效果更好。室外粮垛上试验,粮温15~16℃,50~70克/m~3处理24小时,对玉米象和绿豆象各虫态的效果100%。中草药材垛上试验,温度27~28℃,30克/m~3处理二天,对黑皮蠹幼虫、玉米象各虫态以及锯谷盗成虫效果100%。真空熏蒸,真空度负745~720mmHg,温度12~20℃,70克/m~3处理3小时,对谷象和绿豆象卵的效果方能100%。熏蒸粮食残留量测定结果:20~70克/m~3熏蒸3天,小麦中氟残留量为0.55~1.48ppm,水稻中为0.29~2.48ppm,玉米中为0.09~1.51ppm。熏蒸粉类粮食残留量高。硫酰氟熏蒸粮、棉、油、蔬菜以及林木种籽,对发芽安全。粮食在熏蒸期间对硫酰氟的吸附量,以大豆和玉米为例,分别只有溴甲烷吸附量的36%,20.3%  相似文献   

16.
林木种实害虫熏蒸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以国内林木检疫工作中经常遇到的8种林木种子携带的9种检疫性害虫为对象,进行了室内熏蒸试验、室内重复熏蒸试验、产地熏蒸试验。提出了溴甲烷、硫酰氟、氯化苦、磷化铝在-10~0℃、1~10℃、11~20℃条件下,熏蒸处理供试各种检疫性林木种实害虫安全有效 CT 值。测定了紫穗槐、落叶松、柠条、黄连木、刺槐种子在常温条件下对溴甲烷、硫酰氟、磷化铝的吸附量以及这三种熏蒸剂在这5种林木种子内的解吸速度。同时还测定了溴甲烷、硫酰氟、磷化氢、氯化苦在常温条件下,在散装黄连木、落叶松、柠条、紫穗槐、刺槐种子内的渗透力以及氟、氯、溴、磷在食用黄连木种子内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7.
三台县农户贮粮害虫药剂筛选试验李昌林曾洪康侯晓红(四川省三台县植保站621100)张辉(四川省植保站)三台县农户贮粮常年在50万吨以上,占全县粮食总产的70%左右。据1994年调查,全县农户贮粮仅因仓虫为害损失即达1万余吨。为此我们开展了几种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18.
环氧乙烷熏蒸玉米枯萎病菌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氧乙烷熏蒸带有植物检疫病原的进口玉米,已获得满意的杀菌效果。熏蒸期间粮温在15-25℃,密闭熏蒸3-5天,熏蒸玉米枯萎病细菌的有效杀菌剂量为50-75g/m3。同时还表明对该菌有一定的持续杀菌效应。
环氧乙烷熏蒸,玉米仓内气体分布情况测定明确了仓内气体浓度的持续时间和投药部位的选择。一般熏蒸以3-5天为宜;在投药点的选择上要考虑贮粮温度的高低。
用50-75g/m3的剂量熏蒸玉米,对种子的发芽有影响,与对照比较,降低发芽率4.5-79%,因此只能作口非种植玉米的处理,而不宜用以熏蒸作种的引种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19.
帐幕熏蒸中溴甲烷气体浓度变化规律及检测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庆林  高崇省 《植物检疫》1998,12(6):321-325
采用科学的熏蒸剂检测方法,通过系统的浓度检测和分析,对口岸实际熏蒸中有代表性的3种地面条件熏蒸帐幕的气密性进行了比较,基本摸清了25~32℃温度条件下帐幕熏蒸中溴甲烷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结合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可供熏蒸现场监管采用的浓度检测标准,并对帐幕熏蒸的部分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做好进出口粮食的检疫工作,中国动植物检疫总所于1988年7月21日~26日在天津塘沽召开了进出口粮食检疫工作座谈会。会议交流了一年来进出口粮食检疫工作情况;介绍了磷化铝随船熏蒸粮食灭虫试验情况;介绍了假高粱调查分布情况和处理标准的意见;参观了塘沽新港圆筒仓自动化卸粮的检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