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30日.植保所主持完成的“安全水果、蔬菜生产中农药应用评价研究”和“抗稻瘿蚊新基因Gm6在分子标记抗性育种中的应用”两项成果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广东农业科学》2007,(8):90-90
7月30日,广东省农科院生物所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黑色食品作物资源的研究与利用”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由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持完成的科技成果“广东昆虫微孢子虫研究”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绍忠主持的“黄土区水-土-作物关系及其最优调控机制研究”,于2004年4月获得陕西省政府颁发的200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研究涉及到土壤物理学、作物生理学、生态水文学和农业水管  相似文献   

4.
1989年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结果已揭晓,我院共有17个项目获奖,这是我院建院以来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年,也是全省获奖项目最多的单位。在今年我院获奖项目中,应用研究成果占多数(共11项),其中宛志沪副教授主持的“西洋参、人参引种试验研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理论成果在我院虽占少数(6项),  相似文献   

5.
2009年1月,在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励和优秀留学人员表彰大会上,我院3项科学技术项目和2位优秀留学人员获得奖励和表彰。我院参加完成的“淡水产品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我院主持承担的“奶牛饲料营养知识咨询及配方优化网络系统开发与应用”和“肉羊产品加工与生产配套技术产业化示范及推广”2个项目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6.
20 0 3年 2月 2 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 2 0 0 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我校获奖三项 :1)许启凤教授 2 0年精心选育的“优质高产杂交玉米品种农大 10 8”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 )高焕文教授主持的“旱地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具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3)李德发教授主持的“猪优质高效饲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我校三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处  相似文献   

7.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4):427-427
由浙江林学院主持完成的“特色经济树种新品种选育及高效培育技术研究”“浙江省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林业生态体系配套技术研究”2项成果分别获2006年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此次浙江省共有280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91项。  相似文献   

8.
<正>3月26日,湖北省委、省政府在武汉召开2014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启动大会,全省共有337项科技成果(人)获得201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长江大学11项成果获得表彰。地球科学学院张昌民教授主持完成的"多旋回长井段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佘跃惠教授主持完成的成果获得技术发明二等奖,地球  相似文献   

9.
2006年3月20~22日,浙江省自主创新大会在杭州召开。浙江林学院喜获3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警。方伟教授主持的《毛竹笋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余树全教授主持的《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特征、动态变化及生态恢复技术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张立钦教授主持的《绿竹良种繁育及高效经营技术研究》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8,25(3):354-354
经过专家组和评审委员会的严格评审,浙江林学院4项科研成果分别获2007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二、三等奖:校长张齐生院士主持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获一等奖,周国模主持的“喜树种源试验及叶用园营建关键技术研究”,吴鸿和徐华潮等完成的“浙江省重要生态地区昆虫资源研究”获二等奖,张立钦主持完成的“松墨天牛病原微生物资源和优良菌株的筛选及防治技术研究”获三等奖。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林学院名誉校长张齐生教授主持,浙江林学院作为主持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遂昌文照竹炭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共同参与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开发”项目,历时10余年潜心研究,获得了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2.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7,24(2):220-220
由浙江林学院院长张齐生院士主持的浙江省科学技术重大招标项目“利用竹材生产功能炭素的关键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研发”和浙江省科学技术重点项目“功能型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形成的“竹炭生产关键技术、应用机理及系列产品研制与应用”科技成果,于2006年12月24日通过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的研发思路新颖,具有创新性,总体上达到了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针对竹炭加工和应用中的基础技术问题,进行了竹炭炭化工艺与理化性能关系的研究,对促进竹炭产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提出了竹炭的应用机制,并成功地将竹炭生产技术及原理应用到企业的产品开发中去,开发了竹炭的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3.
《浙江林学院学报》2012,(5):690-690
由浙江农林大学主持或参与合作完成的12项科研成果获得浙江省第12届“科技兴林奖”。其中,“竹林生态系统碳过程、碳监测与增汇技术研究”等3项成果获得一等奖,“木材多尺度图像采集和辅助识别及其应用”等5项成果获得二等奖,“安吉山川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等4项成果获得三等奖。  相似文献   

14.
20 0 0年 9月 1 1~ 1 4日 ,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召开评审会议 ,评定、核准了 2 0 0 0年湖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 .其中湖南农业大学陈立云研究员主持的“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水稻新香优80的选育”荣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柏连阳 ,马美湖 ,钟晓红 ,石雪晖 ,游兰韶 ,罗宽 ,文礼章 ,张杨珠 ,袁慧 ,邹冬生等主持的“新型广谱高效水田除草剂系列产品及应用研究”、“牛肉嫩化技术及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研究”、“国外名贵李引种、示范、推广及木奈李低产园改造”等项目荣获三等奖 (1 4项 ) ,李国泰主持的“三系杂交早稻威优 56的选育”荣…  相似文献   

15.
9月15同,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网“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第34号公告”获悉,我校刘孟军教授主持的“枣疯病控制理论与技术(j-202-2-01)”被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建议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批。  相似文献   

16.
在2009年1月9日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研究员主持完成的“畜禽氮磷代谢调控及其安全型饲料配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针对养猪业中亟待解决的饲料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围绕猪氮磷营养代谢与调控中的关键技术,以创新研究技术方法为切入点,从组织、器官层面和细胞、分子水平上对猪内源性氮磷排泄规律、  相似文献   

17.
《天津农学院学报》2007,14(2):29-29
津政发[2007]6号文件“关于颁布2006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中,我院有4项科技成果获得天津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病害进行有效防控,采集陕西省镇巴县有软腐病发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进行病原细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软腐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中分离获得了不同形态的15株细菌,致病性试验发现其中的ZYH1菌株可使珠芽黄魔芋、花魔芋、胡萝卜和白菜离体组织表现出软腐症状,并导致珠芽黄魔芋和花魔芋植株发病。分离的ZYH1菌株单菌落圆形突起,乳黄色,边沿光滑整齐,杆状菌体,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已报道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9.6%。这是陕南地区首次报道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珠芽魔芋是一种繁殖方式独特的野生驯化种,与当地花魔芋和白魔芋相比,具有抗病性强、品种特性独特和优势突出的特点,但因其源于热带雨林,适宜生长在夏季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引种不易成功。为了改变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花魔芋种植病害重、品质不高的突出问题,通过引种珠芽魔芋进行试验性种植,采用魔芋块茎种植、切块种植、叶面果种植3种栽培方式,按照与当地魔芋同等肥、水、病虫害防控的管理措施,全程观察记载并进行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珠芽魔芋在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同纬度地区种植成功,与当地魔芋品种相比具有生育期长、倒苗期晚、繁殖系数高、抗逆性强等特点,较当地魔芋增产5.02%,平均病株率仅为2.3%,较当地品种降低81.6%。珠芽魔芋是一个颇具推广价值的魔芋新品种,有望成为南郑魔芋新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0.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新岗等专家主持完成的“红枣良种德育及丰产栽增技术“成果获得陕西省2001年农业技术推广成果三等奖,该成果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有以下几点: 1.系统研究了陕北枣区的特点,进一步论证了陕北枣区是我国优良晚熟制干枣的优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