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胁迫对圆叶决明的伤害及施用Ca肥防护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叶决明在0℃低温下分别胁迫6、12、18、24 h后,叶片叶绿素总量较对照(25℃)下降21.89%、26.04%、28.16%、29.31%,可溶性蛋白质含量、H2O2含量和·O-2净产生速率随胁迫时间增加,活性氧清除酶SOD的活性随胁迫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施Ca2+处理可明显降低圆叶决明叶片·O-2净产生速率、H2O2含量和细胞质膜的电解质渗透率,同时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和抑制活性氧的产生,其中以0.5 mmol/L浓度的CaCl2处理效果为最佳,说明Ca2+对低温胁迫下圆叶决明的膜结构起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发芽条件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以糙米为原料,研究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对发芽过程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变化的影响,建立基于GABA含量的糙米发芽动力学模型,以获得富含GABA发芽糙米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浸泡温度、发芽温度和发芽时间对GABA的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Logistic生长模型建立的糙米发芽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描述GABA含量的变化规律。在30~40℃浸泡和33~38℃发芽,GABA的增长速率常数b和积累极限k均达到较高水平;基于GABA含量的最佳发芽条件为33.0℃浸泡12 h,35.1℃发芽26 h,此条件下GABA的含量可达32.23 mg/(100 g)。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秦岭火地塘林区3种主要林型林冠层对不同pH值降雨水质的影响过程,为研究酸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方法] 以林区油松林、华山松林、锐齿栎林为研究对象,自制人工降雨器模拟降雨,分析各林分林冠穿透雨水化学物质浓度随降雨时间及降雨酸度的变化规律。[结果] ①模拟降雨10 min或20 min 3种林分林冠穿透雨中NH4+,NO3-,K+,Ca2+,Mg2+,Pb,Zn,Cd浓度达到峰值,降雨20~30 min后浓度降低并趋于稳定,随降雨时间延长总体上呈先升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规律。②针叶林、阔叶林不同的叶组织特性影响林冠中化学物质淋洗量。相同pH值降雨淋洗,油松、华山松林冠穿透雨中NH4+,NO3-,K+,Ca2+,Mg2+,Pb,Zn,Cd浓度多表现为大于锐齿栎。③酸雨能促进林冠中化学物质淋失。对于同一树种,不同pH值降雨淋洗,林冠穿透雨中NH4+,K+,Ca2+,Mg2+,Pb,Cd浓度值及浓度变化幅度大小大体表现为:pH4.0 > pH5.0 > pH7.0。[结论] 根据林冠穿透雨水化学物质浓度随降雨时间动态变化规律,将林冠对穿透雨水质影响过程划分为降雨淋洗(降雨开始至降雨10 min或20 min)和降雨淋溶(降雨约20~30 min以后)两个阶段。降雨淋洗阶段,林冠层对水质变化影响大。  相似文献   

4.
通过水培试验探讨了NO-3胁迫下K+、Ca2+对黄瓜幼苗膜质过氧化及活性氧清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NO-3浓度胁迫7d后, Ca2+浓度越大,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越高,而K+浓度越大,电解质相对渗透率越高,由此说明K+、Ca2+对细胞膜造成伤害的机理不同。黄瓜幼苗活性氧清除酶系统对K+、Ca2+的响应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K+和Ca2+ 可提高SOD、POD和CAT活性,保护植物免受自由基伤害,继而可增强植物对逆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红壤中营养元素的淋失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A red soil derived from Quaternary red clay was employed to study nutrient leaching with soil columns repacked in laboratory. The objective w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s of fertilization practices on leaching patterns and magnitudes of Ca2+, Mg2+, K+, NH4+, and NO3-. The treatments were CK (as a control), CaCO3, CaSO4, MgCO3, Ca(H2PO4)2, urea, KCl, and multiple (a mixture of the above-mentioned fertilizers). The fertilizers were added to the bare surface of the soil columns, and then the columns were leached with 120 mL deionized water daily through peristaltic pumps over a period of 92 days. Leaching processes of NH4+, and NO3- were only measured in CK, urea, and multiple treatments which were directly related to N leaching. Results showed that sole application of CaSO4, and Ca(H2PO4)2 scarcely had any effect on the leaching losses of Ca2+, Mg2+, and K+; the application of MgCO3 stimulated the leaching of Mg2+; the application of CaCO3 promoted the leaching of Ca2+, Mg2+ and K+; urea treatment also promoted the leaching of K+ and NH4+, and NO3- leaching mainly occurred at late stage of leaching process in particular; under KCl treatment, leaching of Ca2+, Mg2+, and K+ was promoted to a large extent; under multiple treatment, leaching of Ca2+, Mg2+, K+, NH4+, and NO3- was all increased and NO3- was mainly leached at the end of leaching process and still had a trend of increase.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湘江流域岳麓山地区地表水体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及灌溉适宜性评价,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以岳麓山周边地区为研究区,从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采集降水、山涧溪水和湘江河水水样,利用Piper图、Gibbs图、端元图等方法,分析各水体水化学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结果] 降水主要阴阳离子为Ca2+,K+,SO2-4和NO-3,无明显水化学类型;山涧溪水主要阴阳离子为Ca2+和NO-3,主要水化学类型为Cl-Ca·Mg型和Cl-Ca型;湘江河水主要阴阳离子为Ca2+和HCO-3,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山涧溪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输入和碳酸盐岩风化控制;湘江河水受碳酸盐岩风化作用影响较大。[结论] Na+离子含量,SAR和RSC指标以及其绘制USSL图和Wilcox图分析结果较好,山涧溪水和湘江河水适合用于灌,不易引起盐害或碱害。  相似文献   

7.
增施CO2气肥对温室结球莴苣光合作用影响的综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探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增施CO2气肥对温室作物生长的影响,应用红外线CO2气体分析仪测定方法,对不同CO2浓度下结球莴苣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分别建立了低温条件下和中、高温条件下增施CO2气肥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综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光照度提高和温度上升,增施CO2气肥对于光合作用的促进效果提高,但是超过饱和点后会有负的效应。本实验条件下,结球莴苣光合作用最佳的生态因子组合为:光照度897.3 μmol·m-2·s-1,温度28.9℃,CO2浓度2160 μL/L,此时的净光合速率(CO2)Pn为36.0 μmol·m-2·s-1。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GPS定点定位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的基础上,借助Excel和ArcGIS9.3等软件,对新疆自治区喀什市岳普湖县塔吉克阿巴提镇0-30cm土层的盐离子特征、灌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0-30cm土层土壤中的离子以Cl-,SO42-,Na+,Ca2+为主Na+与Cl-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HCO3-与其它6种离子(Na+,Ca2+,Mg2+,K+,Cl-,SO42-)呈负相关关系受灌排系统影响较大的农田0-30cm土壤中Cl-/SO42-比值远小于不受灌排系统影响的荒地农田和荒地0-30cm土壤中的Cl-/SO42-比值与总盐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依次为0.68和0.32。现阶段对塔吉克阿巴提镇灌区农业危害最严重的是氯化物-硫酸盐盐渍化土,硫酸盐盐渍化土表现为盐渍化土地向非盐渍化土地转变的过渡类型非盐渍化农田及轻度盐渍化农田主要分布在开垦较早,灌排系统畅通的区域,灌排系统不畅通的区域仍然处于脱盐缓慢或持续积盐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采用室内培养试验, 观测不同温度和不同煤粉尘用量条件下山西省电厂土和焦化厂土两种土壤的碳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室温(16~23 ℃)和25 ℃恒温下, 培养前期(4~9 d)土壤CO2 的释放量均为最大, 且25 ℃ 恒温培养土壤CO2 的释放量是室温条件下的2 倍左右。随煤粉尘添加量的增加, 土壤CO2 的释放量显著增加,且土壤活性有机质相应增加, 添加高量煤粉尘土壤CO2 的释放量最高达57.5 mg·kg-1·d-1, 两种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增幅为0.3~3.8 g·kg-1。不同温度和不同煤粉尘用量条件下电厂土释放的CO2 均高于焦化厂土, 可能是电厂土含有较高的有机碳和较低的黏粒所致。由此可知, 温度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的主要因素, 其次是添加煤粉尘的量, 土壤理化性质也是原因之一。本研究表明, 煤粉尘的降落一方面增加了土壤CO2 的释放, 另一方面增加了土壤碳库。  相似文献   

10.
以南芋2号为材料,研究了Ca2+对NaCl胁迫下菊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及菊芋鲜重的影响,探讨了Ca2+在盐胁迫中的可能作用。结果表明,在1/2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条件下外施10 mmol/L Ca2+对菊芋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在150 mmol/L NaCl胁迫条件下,外施10 mmol/L Ca2+可有效防护胁迫所致的氧化损伤,从而维持较高的SOD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使叶片在盐胁迫条件下,维持较高的PSⅡ的电子传递强度(Fm/Fo)、PSⅡ光化学效率(Fv/Fm)、PSⅡ量子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系数(qP)、Pn和较低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P),有利于物质积累从而使生物产量增加。这主要归因于Ca2+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盐胁迫导致Ca2+亏缺造成的离子失衡,使植物维持较正常的生理活动,稳定细胞膜结构,维持体内离子吸收平衡,保护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11.
尿素肥斑中氮素形态转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制模拟容器,通过尿素扩散形成营养斑,观察斑内NH4+、NO2-和NO3-浓度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结果表明,NH4+、NO2-和NO3-浓度在距离肥斑7~8cm处的微域达到最大,尤以NO2-浓度增加较为显著,是一般土壤NO2-水平的数千倍。随培养时间增加,NO2-和NO3-最大浓度峰向施肥点移动,但两者浓度变化趋势不同,NO2-浓度在21d前随培养时间增加而增加,之后随培养时间增加而下降,而NO3-浓度随培养时间增加一直增加。结果还表明,NO2-是尿素营养斑内主要离子形态,从NH4+到NO2-的转化比较迅速,而NO2-转化为NO3-不是短暂的过程,这可能与施肥引起的土壤pH值变化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地区盐碱地野外土壤表层光谱反射率和土壤全盐及盐分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出各土壤盐分指标的敏感波段,然后采用全回归和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各盐分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高光谱反射率r,及其平滑去嗓处理后的值R,lg(R)与全盐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1/R,lg(1/R)与全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和〔lg(1/R)〕'在特定单波段处表现较佳;土壤表层光谱反射率与CO32-的相关性最强,其次是SO42-;土壤光谱反射率与Na+的相关性在各种变换方法下均较强,其次为Mg2+,与Ca2+的相关性最弱。基于R的逐步回归方程为全盐含量预测的最佳模型;基于土壤光谱反射率拟合土壤CO32-的准确度略高于对土壤HCO3-;敏感波段估测土壤SO42-含量的决定系数明显高于其他阴离子;采用〔lg(1/R)〕'逐步回归得到的方程拟合土壤Na+,K+和Mg2+含量相对于其他变换方式效果更理想。预测模型中对土壤全盐和Na+的模型精度较高,预测能力强;光谱对土壤SO42-和Mg2+的预测能力也较强;对土壤Cl-和Ca2+的预测稳定性、预测能力和精度都较差。  相似文献   

13.
饲料添加剂用黄芩甙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优化饲料添加剂用黄芩甙提取工艺,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浸提和酸沉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提取物黄芩甙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浸提较优工艺为A3 B3 C2,即浸提时间1.5 h,浸提温度100℃,浸提pH 7.0;酸沉较优工艺为A′2 B′3 C′1 D′3,即保温时间1.0 h,保温温度80℃,保温pH 1.0,静置时间12 h。经两次正交试验设计所得优化提取工艺可行,提取率为91.56%,含量为94.12%。  相似文献   

14.
微咸水滴灌条件下不同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开展田间试验研究微咸水滴灌条件下不同盐分离子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试验采用5个水平的微咸水灌溉处理:电导率分别为1.1 dS/m(K1),2.2 dS/m(K2),2.9 dS/m(K3),3.5 dS/m(K4)和4.2 dS/m(K5),重复3次,按随机区组布置。试验结果表明:滴灌条件下各种盐分离子的迁移速度与分布特性不同,Ca2+、Mg2+与SO2-4易于被灌溉水分淋洗,主要分布在湿润体外围,而HCO-3、Na+与Cl-主要分布在湿润体内部。生育期内土壤剖面上的平均盐分含量没有增加,但对土壤结构与作物有重要影响,Cl-、Na+、HCO-3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单项比较筛选出混合酸盐法为最佳方法,采用L8(4×24)正交试验及对其结果进行直观和方差分析,确定出苦杏仁脱苦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是否去皮、换药液次数、浸泡液温度、浸泡液用量、浸泡液种类;影响苦杏仁去毒的因素依次为浸泡液温度、换药液次数、浸泡液用量、是否去皮、浸泡液种类;但各因素的影响间均无显著差异。筛选出的混合酸盐法减少了换药液次数(即废水量),缩短了脱苦时间,保持了杏仁的色香味。最后对苦杏仁脱苦后的废水成功地进行了处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脱硫石膏与聚谷氨酸(γ-PGA)配施对盐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为改良西北地区盐碱化土壤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方法] 通过土柱模拟淋溶试验和盆栽模拟生长试验,从促进盐分淋洗,降低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pH值,改善土壤养分状况,促进作物生长的角度对脱硫石膏和γ-PGA配合施用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进行研究。[结果] 脱硫石膏与γ-PGA配施能进一步降低淋后土壤的pH值,提高Na+淋洗;可降低淋洗后HCO3-和Cl-的含量,但提高淋洗后土壤SO42-,Ca2+和Mg2+含量;有效降低淋后土壤钠吸附比(SAR)值。盆栽试验表明脱硫石膏与γ-PGA配施可显著增加玉米的株高、叶面积和干重,其中生长30 d时该处理玉米干重达到最大值,较对照处理增加了54.40%,较单施脱硫石膏和γ-PGA处理分别增加了40.27%和29.47%。此外,脱硫石膏与γ-PGA配施植株收获后土壤的pH值更低,且土壤N,P,K养分含量和土壤酶活性更高。[结论] 脱硫石膏和γ-PGA配施能起到较好的互补增效作用,进一步促进了土壤离子交换,降低了pH值,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促进了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因素对羔羊皱胃酶凝乳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羔羊皱胃酶最适凝乳温度为45℃;35℃以上热处理对酶凝乳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损失,60℃热处理10 min活性完全丧失;pH值为5~8时凝乳活性随乳pH值的降低而增强,酶在pH2.5~7.5之间处理20h凝乳活性稳定;Ca2+具有明显的促凝作用;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符合米氏规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SiO2陶瓷在孔径1 μm的多孔不锈钢基体上的成膜性能,利用正硅酸乙酯通过胶溶法制得SiO2溶胶,对其制备过程中氨水的添加量、胶溶温度和胶溶时间以及SiO2陶瓷膜层制备过程中溶胶的陈化时间、黏合剂种类、制膜液浓度和烧结温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溶胶制备时氨水的添加量为2.1 mol/mol,胶溶温度50℃,胶溶时间12 h;SiO2陶瓷膜层制备时溶胶的陈化时间为24 h,黏合剂为聚乙烯醇1750(PVA 1750),制膜液浓度为0.047 mol/L,烧结温度为850℃;该条件下可以制得连续的颗粒状斜方相SiO2晶体陶瓷膜。  相似文献   

19.
淡水湿地不同围垦土壤非耕季节呼吸速率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何种湿地利用方式,使得土壤固碳能力及CO2气体排放受到的影响最小,是合理利用湿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所在,湿地土壤呼吸不仅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还受土壤本身性状的影响。以皖江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定位试验对天然湿地及不同围垦利用方式下土壤在非耕季节CO2排放通量、大气温度及表层土壤温度进行测定,并对其土壤TOC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O2排放通量:水稻田[700.70 mg/(m2·h)]> 旱地[433.80 mg/(m2·h)]> 天然湿地[302.66 mg/(m2·h)],天然湿地土壤TOC含量明显高于围垦旱地及水稻田(0-30 cm),说明天然湿地较围垦旱地和水稻田对大气中CO2浓度贡献最小,能存储更多的碳。探讨了CO2排放通量与温度的相关性,得出3种土壤类型CO2排放通量与大气温度和表层土壤温度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CO2浓度升高,这不但加速全球变暖,还将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存和分布,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为探明CO2浓度升高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口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内化学物质的影响,明确CO2浓度升高和蚜虫密度在紫花苜蓿生理生化中的作用,试验在CO2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80 μL·L-1(对照)、550 μL·L-1和750 μL·L-1 3个CO2浓度培育苜蓿幼苗并接入10日龄成蚜10头·株-1、20头·株-1、30头·株-1,并以0头·株-1作为空白对照,1周后测定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CO2浓度升高,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上升,在750 μL·L-1 CO2浓度下分别比CK上升11.62倍、0.49倍和0.24倍;黄酮、总酚和简单酚含量也显著上升。随蚜虫危害程度加重,同一CO2浓度下紫花苜蓿淀粉、简单酚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CO2浓度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比0头·株-1时可溶性糖、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上升1.66倍、1.49 mg·g-1和1.09 mg·g-1,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更易于适应CO2浓度升高的变化,从而在受到刺吸胁迫后增强自身诱导抗虫性以抵御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