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蚕桑生产是本地区一项传统农业支柱产业,2001年全区共拥有桑园面积3600hm2,养蚕户2.9万户,饲养蚕种133690张,生产蚕茧5675.6t,蚕桑产值达1.36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12.12%.栽桑养蚕收入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蚕桑产业对本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嘉兴是全国、全省蚕桑重点产区,栽桑养蚕一直是蚕农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全市现有桑园面积22392hm2,有蚕桑生产的县(市、区)7个,覆盖48个镇(街道)483个村,养蚕农户数达21.05万户。2010年饲养蚕种53.2万张,生产蚕茧2.39万t,继续列全省首位。  相似文献   

3.
“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走过了艰难的历程,认真回顾一下对今后恢复和发展广东的蚕桑生产是有益的。一、“七五”期间广东蚕桑生产的特点。“七五”期间广东的蚕桑生产有下列三个特点: 1.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急剧下降。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都是广东省蚕茧的主产区,1979年以前珠江三角洲的桑地面积占全省桑地面积的80%左右,蚕茧产量占全省总产茧量的90%以上。从1980年开始,老蚕区珠江三角洲的蚕茧产量逐年下降,1984年产茧1.072万吨,占全省总产茧量2.3351  相似文献   

4.
1蚕桑基本概况 1.1蚕桑生产在大力发展开发性农业的1995年,贵池区蚕桑生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桑园面积达到3800hm2,年发种量突破1万张,年产蚕茧325t.  相似文献   

5.
射阳县是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也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基地县。目前在全国蚕桑生产普遍下行的情况下,我县蚕桑生产仍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年增幅在5%左右,得到了国家、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赞誉。1射阳县蚕桑业的现状全县现有桑园4000 hm2,2012年饲养蚕种16万张,产蚕茧6250 t,生产一代杂交种10万张,优质桑苗5000万株,蚕桑总产值2.6亿元,单位面积产值5000元/667 m2,蚕茧总量和蚕桑总产值双超历史,桑园面积和发种量均创17年来的新高。目前蚕业经济总量列全省第四、全市第二。全县蚕桑主要集中在特庸、盘湾、洋马3个镇,分别占全县的63.6%、28.6%、5.5%。  相似文献   

6.
蚕桑是淳安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自 1 998年以来 ,我县蚕桑生产呈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好态势 ,蚕茧总量快速递增 (年增幅 1 0 %以上 ) ,桑园基础得到夯实 ,蚕茧质量显著提高 ,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初步形成。 2 0 0 1、2 0 0 2两年全县新种桑 31 30万株占桑园总面积的4 0 %左右 ,今年全县发放蚕种估计 9.2万张 ,蚕茧产量达到 350 0t;明年全县发种有望突破 1 1 .5万张 ,产茧 4 50 0t,全县蚕农户均拥有桑园面积也已从原来的 0 .0 78hm2 ( 1 .1 8亩 )扩大到今年的0 .1 53hm2 ( 2 .3亩 )。随着蚕桑生产经营规模的日益扩大 (主要是桑园面积…  相似文献   

7.
多年以来,蚕桑生产被作为一种家庭副业来对待.蚕桑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专业从事蚕桑生产的农户少,蚕桑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不大.据统计2001年杭州市全市共有桑园面积8952 hm2,种桑养蚕农户84457户,全年饲养蚕种239569张,生产蚕茧10772 t,蚕茧产值9878.6万元.平均户拥有桑园面积1060 m2,户均年饲养蚕种2.8张,户均蚕桑收入为1169.7元.这几年来,随着全省"蚕桑两进"工程的实施,杭州市蚕桑生产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蚕桑生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效益化经营"的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8.
蚕桑是桐乡市农业的传统优势产业,全市目前有年报桑同面积1.07万hm2,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有8万多户,全年饲养蚕种量稳定在40万张左右,年蚕茧生产量保持在1.5~1.8万t,蚕茧产量位居全省之首.但随着工业立市战略决策的实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从事蚕业生产的劳动者技术素质有待提高,安全生产意识有待增强,特别在春蚕生产过程中需要加温补湿的技术环节,由于加温设施、设备的原因,在近几十年的春蚕生产中,屡屡发生人、蚕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9.
<正>东台市是全国、全省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蚕桑是传统的优势产业和骨干支柱产业,蚕茧质量、蚕桑生产水平名列全省前列。全市现有桑园15万亩,年饲养蚕种48万张,产茧19000吨,亩平产茧140kg,  相似文献   

10.
利用桑枝条蚕粪栽培黑木耳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建京 《蚕桑通报》2006,37(3):62-63
我国蚕桑生产历史悠久,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蚕业资源极其丰富.2005年全国共有桑园面积71.3万hm2,每年剪伐桑枝条干物约372.5万t,桑枝条是再生资源,如都能用于食用菌栽培,年可生产156亿袋菌菇.  相似文献   

11.
淳安县是浙江省七大蚕茧重点产区之一,蚕茧产量位居杭州市之首、列浙江省第七位.蚕茧质量连续6年名列全省前茅,千岛湖牌蚕茧已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2003年度浙江名牌产品.蚕桑生产作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好途径,是有效解决农村中老年劳动力出路的重要门路,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其它农产品难以替代的传统优势产业.为深入贯彻最近召开的全省蚕桑西进与优化改造现场会重要精神,极力推进蚕桑西进工程建设,笔者从淳安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分析了淳安蚕桑的比较优势,提出加快淳安蚕桑生产发展的几点思路,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蚕桑产业是桐乡市农村传统的主导产业,2011年全市桑园面积8739hm2,饲养蚕种28.6万张,生产蚕茧13545-3t,蚕茧产值4.98亿元,占全市农业总收入的11.8%。桑园面积、蚕茧产量列全省之首,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桑园面积作为绿化面积的主体,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县实施蚕桑工程始于 1990年 ,当时政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至 1992年桑园面积发展到1万余亩 ,蚕茧产量 2 5 0余t。由于市场波动 ,1995年桑园逐渐被挖 ,至 1998年仅剩 10 0亩。 2 0 0 0年我县县委、县政府在分析蚕桑生产的特点、规律和我县自然、社会生态条件后作出了恢复和发展蚕桑生产的决定。几年来我县蚕桑产业得到了稳步的发展 ,桑园面积恢复到 1万余亩 ,蚕茧产量达 30 0余t。1 更新发展理念由于蚕桑生产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其茧丝价格波动大 ,农民从事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得不到稳定 ,为此 ,我县提出了“从容应对市场考验 ,巧…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全省桑园面积14.67hm2(220万亩),养蚕225万张,产茧8.8万t,蚕茧质量保持全国最好水平。桑果产量15万t,茧丝绸加工产业链优化提升,全省蚕桑丝绸综合产值预计达到400亿元。1主要工作推进情况1.1基地建设快速推进一是发展积极性高。  相似文献   

15.
1黄冈蚕业生产概况黄冈市位于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常年降雨量1200~1400mm,年日照时数2000~2200h,年均气温16℃。黄冈市栽桑养蚕历史可追朔到4000多年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养蚕历史,使黄冈市被全国蚕业区划确定为全国蚕桑生产最适宜地区之一。近十年来,本市蚕桑业经历了大起大落几个阶段。1995年桑园面积2.15万hm2,鲜茧产量16900t,占全省总量的70%,创历史最高纪录。1995~1999年蚕桑生产渐入低谷.1999年全市桑园面积缩减为1.1万hm2,蚕茧产量8000t,比1995年下降50%。近  相似文献   

16.
范建奇 《中国蚕业》2002,23(1):32-33
嘉兴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杭嘉湖平原,是全国的重点蚕区.1998年全市饲养蚕种137.40万张,生产蚕茧52559t,占全省的50%,占全国的10%以上.现有桑园30577hm2,平均1hm2产茧1719kg.全市有蚕桑生产的105个乡(镇)中,年产茧500t以上的乡(镇)47个,年产茧500~100t的乡镇21个,其中最多的王店镇达2167t.在31.83万户养蚕农户中,全市户均产茧165.12kg.取得以上成绩,养蚕技术的改革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盐城市蚕桑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吴华 《中国蚕业》2005,26(1):53-56
近阶段盐城市的蚕桑生产已与农业结构调整融为一体,蚕业产业化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潜力.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65万hm2,生产蚕茧2.3万t,是全国优质蚕茧基地之一,用不足全国3%的桑园生产占全国5%的蚕茧.  相似文献   

18.
诸暨蚕业历史悠久,粮、桑、茶、生猪曾为诸暨的四大传统拳头产品.1993年全市发放蚕种达8.46万张,生产蚕茧2835t,成为浙江省十大蚕茧生产县市之一.随后几年由于乡镇工业、家庭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蚕桑生产一路下滑,至1999年全市实发蚕种仅21790.6张,生产蚕茧909.8t,蚕桑生产已岌岌可危.借鉴近邻县市绍兴、义乌、肖山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蚕桑生产迅速萎缩消亡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如何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稳定和发展蚕桑生产,市蚕桑站于2000年开展了"十村百户兴蚕工程"项目的实施.在全市蚕桑重点乡镇中有代表性地区选择10个村、100个户作为科技兴蚕的重点指导对象,旨在通过以点带面,推动蚕桑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通过5年来的工作和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受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如东县的蚕桑生产受到很大冲击,1997年全县养蚕仅8万张.1999年抓住茧丝市场复苏的机遇,及时调整全年养蚕生产布局,通过推广"两春两秋"的全年养蚕生产布局,提高蚕桑生产效益,使全县的蚕桑生产得到了恢复性发展.2000~2002年三年三大步,年发种量从原来的8万多张猛增到18万张,恢复到1990年的生产规模.目前,全县新老桑园达到5000hm2,2003年全年养蚕17.9万张,生产蚕茧7300t,农民茧款收入达到1.2亿元,蚕茧产量名列全省前茅.  相似文献   

20.
蚕茧生产是震泽镇的骨干产业,年产茧在1150 t以上,年经济收入稳定在1600~2000万元.由于栽桑养蚕在太湖流域有着悠久的历史,群众有良好的蚕文化基础,因此尽管经历了几次蚕茧价格的起伏,蚕桑生产在本镇还是经久不衰,桑园面积始终稳定在1070 hm2.但随着工业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传统的蚕桑生产地位正在逐渐下降,尤其是茧质滑坡更令人担忧.如何提高蚕茧质量,增强茧丝绸的竞争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茧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多个方面协同作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