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5个芒果品种为试材,测定了不同芒果品种嫩叶的色彩值、叶绿素含量和花青素含量,并对以上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表明,红绿属性a值分别与b值、叶绿素含量、花青素含量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8、0.649、0.675;b值与花青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水平,r为-0.761;叶绿素含量与b值、花青素含量均不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5份不同芒果品种可分为五类,第一类包括留香、粤西一号、台农一号、黄象牙、蜜芒、五公祠、吕宋、白象牙;第二类包括金穗、桂香;第三类有四季、秋芒;第四类有爱文、金煌;第五类有红玉。此结果为依据芒果嫩叶颜色进行品种分类提供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2.
氟啶虫胺腈是一种专门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全新杀虫剂。本文以柑桔矢尖蚧和桔二叉蚜为防治对象,开展了22%氟啶虫胺腈SC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4d,22%氟啶虫胺腈SC各处理对柑桔矢尖蚧防治效果为67.71~80.73%;药后28d,防治效果可达83.29%以上,其中高浓度处理防治效果可达92.08%。药后1d,22%氟啶虫胺腈SC各处理对桔二叉蚜防治效果达93.36~96.93%;药后7d,防治效果达到最高,其防治效果为97.26%~100%;药后14d,防治效果仍然可达92.04%以上。22%氟啶虫胺腈SC对柑桔矢尖蚧和桔二叉蚜具有优异防治效果和良好的安全性,可大面积在柑桔上使用,推荐使用浓度为3000~4000倍液喷雾。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芒果细菌性黑斑病在我国芒果主产区内的发生流行规律,依托农业部芒果病虫害监测站,2011~2013年连续3年在四川米易、四川仁和、广西右江、云南景洪、云南保山和海南三亚调查统计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数据分析揭示,雨季是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高发季节,湿度是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尤其是台风暴雨对芒果造成的多伤口和高湿度更是病害爆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5.
调查研究了近几年广西区技术推广总站桑园桑螟危害情况和发生规律,该虫在南宁市桑园一年发生8~10代,3月初孵化第一代,5月至夏伐期间是为害高峰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引起的芒果细菌性角斑病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为探讨芒果感染细菌性角斑病过程中芒果叶片内酚类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以细菌性角斑病高抗品种红杧6号和高感品种贵妃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Xanthomonas citri pv. mangiferaeindicae,XCM)后芒果叶片内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及酚类代谢相关酶(PPO和PAL)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接种病菌后,感(贵妃杧)、抗(红杧6号)芒果品种体内酚类物质均发生明显的变化。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PAL和PPO活性在接种病菌后均直线上升,但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增幅抗病品种较高,且感病品种在侵染后期总酚和类黄酮均迅速降低;而PAL、PPO活性感病品种增幅较高。【结论】相关性分析表明芒果叶片的总酚、类黄酮、阿魏酸、木质素含量与芒果抗性呈正相关,而PAL、PPO活性与抗病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 在桐乡县屠甸乡星星村小陆房组调查了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湖桑199四个桑品种的桑象虫为害情况,每品种随机抽查60株桑树,每小区调查20株,三次重复,于1989年1月26日调查越冬虫量(挖穴观察),4月10日调查桑树开叶后的虫量。调查结果:不同品种越冬虫量,湖桑197虫口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不同培养基组分、培养时间对‘台农一号’芒果花粉体外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影响,以筛选芒果花粉体外培养的培养基组分最适配比和培养时间。【方法】设置培养时间梯度及蔗糖、硼酸、PEG-4000、钙、镁、钾浓度梯度,统计花粉萌发率,测量花粉管生长长度。【结果】本研究发现培养时间、培养基蔗糖、PEG-4000、硼酸对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均有显著影响,而钙、镁、钾影响不显著。培养2-3h即可进行芒果花粉萌发统计及花粉管测量。随着蔗糖、PEG-4000、硼酸浓度的增加,花粉萌发率及花粉管长度均为先增加后降低,适宜的浓度能够促进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浓度过高则起抑制作用。因素之间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蔗糖与PEG-4000的互作效应突出。【结论】蔗糖、PEG-4000、硼酸是芒果花粉体外萌发的必需成分,钙、镁、钾为非必需成分,最终筛选出‘台农一号’芒果花粉体外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培养基组分最适配比为15%蔗糖+20%PEG-4000+0.015%硼酸,在该培培养基下的花粉萌发率为83.4%,适宜培养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1.
芒果花期倒春寒和干热风严重影响芒果的授粉及座果。为提高芒果花期农业气象服务质量,本文以芒果品种‘热农1号’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芒果花粉萌发率的温度临界值及不同温度、不同温度胁迫累计时间对花粉离体萌发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温度胁迫累积时间对芒果花粉活力都有显著影响,当温度在20℃~34℃时芒果花粉能够进行萌发,且花粉萌发率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28℃时花粉萌发率达到峰值,为37.2%;在相同温度胁迫下,当累计时间逐渐增加时,花粉失活温度区间也在逐渐增加,且花粉萌发率逐渐降低。该研究结果可为芒果花期防灾减灾等气象服务提供决策参考,为芒果保花保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旨在通过大田试验,探讨广西“台农一号”芒果在不同生长时期叶面喷施硒肥后芒果品质的变化及果实硒的迁移转化规律,探索硒肥溶液的最佳叶面喷施时期,为广西富硒芒果生产提供参考。根据试验地芒果生长状况,划分3个硒肥溶液喷施时期,分别为花期(FL)、幼果期(YF)和膨果期(FE)。设低浓度(F0.1:0.1%硒肥溶液)、中浓度(F0.2:0.2%硒肥溶液)和高浓度(F0.4:0.4%硒肥溶液)3个硒肥喷施浓度水平,以不喷施硒肥作为对照(CK),共10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共30株芒果树。分阶段采集叶片及果实样本,测定硒含量,并待芒果成熟后测定芒果可溶性固形物、Vc、可溶性糖和总酸度。结果显示:(1)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有机硒为芒果果实中硒主要存在形态,约占芒果果实总硒的95%。(2)叶面喷施硒肥溶液后芒果果实与叶片中硒含量显著上升,喷施浓度越高,含量越高,芒果不同部位在喷施硒肥溶液后硒含量表现为叶片>果皮>果肉。(3)随喷施后时间推移,在芒果花期和幼果期喷施硒肥溶液的处理果实硒含量下降,在膨果期喷施的处理果实硒含量则无显著变化。收获期时不同时期处理果实硒含量表现为膨果期>花期=幼果期。(4)不同时期下叶面喷施硒肥均有改善芒果果实品质、提升风味口感的效果。结果证明,在芒果膨果期喷施叶面硒肥更有利于芒果果实中硒积累,基于不同处理芒果硒含量和品质指标综合评价结果得到,在芒果膨果期叶面喷施0.4%硒肥溶液是生产富硒芒果的较优硒肥施用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从国内及泰国、美国夏威夷等芒果产区采集病样分离、纯化菌株,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129株菌株对多菌灵的EC50值为0.02~111.66 μg/mL,平均值为6.2984 μg/mL,最大EC50值是最小EC50值的5583倍,抗性菌株23株、占17.83%。不同地区和采集部位的芒果炭疽病菌菌株对多菌灵的敏感性不同,来自泰国的菌株EC50平均值最高、广东的次之,分离自叶片的菌株EC50值变化幅度最大。说明芒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已产生一定程度的抗药性,应高度重视芒果炭疽病菌的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土壤含水量对芒果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不同土壤含水量下贵妃芒叶片4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紧密度等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芒果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其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由新叶长至成熟叶,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逐渐增厚。经过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后,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方面,CK处理的新叶、幼叶均大于其他处理,CK的成熟叶均小于其他处理,T4处理的成熟叶叶片最厚;随着叶片生长发育,T1处理的叶片上表皮及上角质层厚度逐渐减少,而T4处理逐渐增加,T1处理叶片的CTR(组织结构紧密度)逐渐下降、SR(组织结构疏松度)逐渐增加,而其他处理的CTR先下降后上升,SR则先升高后下降。T1处理的成熟叶下表皮及下角质层最厚,T3处理最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由柑橘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引起的细菌性角斑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防控手段。鉴定评价芒果种质对细菌性角斑病菌的抗性,可为芒果抗病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国芒果种质凯特、热农一号、澳芒和金煌等33个常用栽培品种,采用室内离体芒果果实刺伤接种的方法,根据不同芒果种质的感病情况,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法、病斑平均直径法、病情指数法等评价方法对其抗病性进行分级。【结果】在33份芒果种质中,热农一号和KRS对细菌性角斑病表现为高抗, Zillate、鹰嘴等5个品种为中抗材料;中感材料有0902、0905、圣心、玉文等15个;感病材料有广西四号、东镇红芒、大头芒7个;高感材料凯特和红象牙等4个。【结论】2个高抗品种和4个高感品种可用于芒果抗病育种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解芒果主产区炭疽菌株的致病力及分化情况。以台农1号为供试叶片,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对2005-2013年采自海南、广西、广东、云南、四川以及美国夏威夷、泰国地区的112株芒果炭疽病菌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能引起台农1号叶片致病,采自不同地区、不同部位和不同品种来源的芒果炭疽菌致病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参照病菌致病性强弱分级标准,以接种5d的病斑平均直径作为标准,将供试菌株致病性划分为四类,其中强致病性菌株有30株,占26.78%;次强致病性菌株有27株,占24.11%;中致病性菌株有35株,占31.25%;弱致病性菌株有20株,占18.86%。 相似文献
17.
茶黄蓟马(Scirtothrips dorsalis Hood),为芒果蓟马优势种。为明确芒果叶、花穗及小果等不同物候条件下,蓟马的转移活动情况。本试验利用昆虫行为观察仪,观察了茶黄蓟马在芒果不同物候期食物条件下的转移活动。结果表明:以花穗为食物,分别以嫩叶、老叶及小果为味源,蓟马活动不活跃,转移到味源的虫量均显著低于剩余虫量,最高转移率仅为37%;而以花穗为味源时,转移率上升为50%。在以小果为食物时,茶黄蓟马显著偏向花穗,转移率达62%。当以嫩叶为食物,蓟马向味源食物转移的虫量均显著少于保留在嫩叶上的虫量,最高转移率为转向花穗41%。当以老叶为食物,加入其它物候期的气味源,蓟马显著的向花和小果味源转移。茶黄蓟马对芒果不同物候期偏好程度不同,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出现其偏好食物时会显著向偏好食物转移,又以向花转移行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农药对家蚕的毒性评价是保证蚕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本试验采用浸叶法测定了氟虫腈对4个家蚕品种正反交的毒性,结果表明:氟虫腈对春蕾×锡芳正交的毒性最强,LC50(24h)为11.894a.i.mg/L;对苏秀×春丰反交的毒性相对较弱,LC50(24h)为33.650a.i.mg/L,各品种间毒性存在差异。氟虫腈对苏菊×明虎正反的LC50(24h)为31.362a.i.mg/L,对苏菊×明虎反交的LC50(24h)为19.445a.i.mg/L,表明同一品种的正反交对氟虫腈的抗性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
芒果炭疽病是芒果的重要病害,为了探明芒果果皮蜡质结构在其抗炭疽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本研究采用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无伤接种的方法对20个芒果品种脱蜡处理前后的抗病情况进行分析,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表皮蜡质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蓝丁胶粘黏脱蜡可破坏芒果表皮蜡质结构,使其片层状蜡层减少,蜡质裂痕增多。脱蜡处理后,部分芒果发病率升高,热农1号、椰香和红象牙等10个芒果品种果实脱蜡处理后其对炭疽病抗性显著下降。说明脱蜡可导致果实发病速度加快、抗病性降低,证实蜡质结构在部分芒果品种果实抗炭疽病菌侵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物理屏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海南芒果园普遍存在着土壤有效硼含量缺乏的现象,对芒果园及时适量补施硼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探讨施用不同水平硼肥对芒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期为芒果种植中硼肥的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在三亚进行定点试验,以红金龙芒果品种为试材,采用三水平的硼肥用量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用量硼肥对芒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并初步探索最适宜的硼肥用量。【结果】不同水平的硼肥用量对芒果产量、果实品质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对芒果外观品质的提升不明显。芒果产量最高能提高35.71%,固酸比最多能提高70.09%,维生素C最多能提高7.3%。且能明显提高土壤有效硼含量。【结论】初步探索发现,中水平的硼肥用量对产量提升效果最显著,高水平的硼肥用量对芒果品质提升最显著。因此,在芒果园的施肥中,应加入适量的硼肥,能显著提高芒果的产量及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