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草原红牛泌乳与产肉性能选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草原红牛于1985年育成,为进一步提高其泌乳和产肉性能,采取导入杂交,开放式选育。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导入1/4丹麦红牛血的草原红牛母牛1—5产的泌乳量,分别比草原红牛提高了37.54%、47.89%、93.19%、94.94%和74.96%。尤以3产、4产泌乳量提高的幅度最大,分别增加了1528.44k和1550.40kg;导入1/4利木赞血的草原红牛断奶小公牛,持续育肥至18月龄时屠宰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和眼肌面积分别提高了8.13%、3.24%、9.52%、4.57%、7.45%和15.25%,平均每头增加产肉量21.65kg。  相似文献   

2.
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草原红牛和草原红牛导入丹麦红牛血的牛生长发育、产奶和产肉性能等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草原红牛导入1/4丹麦红牛血体型加大、体重增加、产奶量大幅度提高,而产肉量提高不显著,对当地的环境条件未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微卫星标记与生产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选用草原红牛、利木赞与草原红牛杂交后代共计40头作为试验牛群体,以体重、体尺作为衡量牛生长发育的指标,以肉牛线性体型评分方法中的肌肉度线性评分性状和屠宰肉用性状作为衡量牛肉用性能的指标,运用SPSS软件之GLM分析了40头牛21个性状与8个微卫星标记的关系。结果表明,IDVGA55等位基因C穴203bp雪对体高、十字部高和坐骨端高3个体尺性状有正效应;BM2113等位基因C穴142bp雪对腿围、净肉重和净肉率等性状有正面影响;ETH225等位基因A穴123bp雪对腰角宽具有正面影响;ID鄄VGA46等位基因C穴211bp雪对5个肌肉度评分性状耆甲、肩部、腰厚、大腿肌、臀部外形以及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和净肉率等屠宰肉用性状有负面影响;BM1824等位基因A穴171bp雪对十字部高、腰厚2个性状有正效应,等位基因C穴179bp雪对胸深性状有正效应;TGLA44等位基因E穴221bp雪对耆甲、腰厚、臀部外形等肌肉度评分性状和体重、胴体重以及净肉重等屠宰肉用性状有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品种介绍]中国草原红牛以乳肉兼用的英格兰短角公牛与蒙古母牛杂交育成,它奶质优良,还有耐寒、抗病特性。草原红牛被毛为紫红色或红色,体格中等,身体匀称。成年公牛体重700-800公斤,母牛为450~500公斤。该品种抓膘快,恋膘性能良好,且遗传性能稳定,与蒙古牛杂交其后代的体型外貌表现良好,可提高产奶、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5.
选择30头6月龄BMY公牛,随机分为三组,按全日制放牧 补饲的方式分别进行12、18和24月龄育肥,到育肥年龄进行屠宰测定和胴体品质评价,结果表明:BMY牛育肥性能好,体重大、产肉性能高,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59.56%和49.62%,胴体产肉率为82.92%。BMY牛的胴体品质较好,牛肉多汁、细嫩、风味好,各项指标达到优质牛肉标准。  相似文献   

6.
草原红牛及其杂种牛群体微卫星DNA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草原红牛、草原红牛与利木赞杂交后代群体在8个微卫星座位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在草原红牛中,ETH225,IDVGA2,IDVGA46,IDVGA4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420,0.6736,0.5218,0.5750,这4个座位为高度变异座位。另4个座位BM2113,BM1824,IDVGA55,TGLA44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3698,0.3604,0.3538,0.4708,属于中度多态性座位。在杂种牛中,这8个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PIC)均大于0.5000,属于高度多态性座位。  相似文献   

7.
不同营养水平对草原红牛及其肉用群体肉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草原红牛的种质特性提供基础数据,为提高草原红牛的生产性能和进一步开展草原红牛肉用新群体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草原红牛、肉用群体(含1/4利木赞血草原红牛)为试验牛种,按营养水平分为高、低营养水平组,进行育肥、屠宰试验,所得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在高营养水平下,肉用群体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高于草原红牛(P〈0.05)。肉用群体高营养组在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上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1)。肉用群体高营养组的胴体产肉率和肉骨比显著高于低营养组(P〈0.05)。高营养水平显著增加了肉用群体的总氨基酸含量(P〈0.01),提高了牛肉的营养价值。[结论]高营养水平下,杂交改良提高了草原红牛的生长性能和牛肉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8.
《吉林农业科学》2015,(3):83-86
本实验利用超声波活体测定技术测定了成年新疆褐牛的肉质性状(眼肌高度(x1)、背膘厚度(x2)、眼肌面积(x3))、体重(x4)、体尺(体高(x5)、体斜长(x6)、胸围(x7)、管围(x8))以及屠宰后各部位肉重,分析了肉质性状、体重、体尺与高档肉重(y1)、后部位肉重(y2)、优质肉重(y3)、全部切块重(y4)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最优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背膘厚度、眼肌面积、体重对胴体的高档肉重;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后部位肉重;眼肌面积、体重、体高、胸围对胴体的优质肉重和全部肉块重影响较大。新疆褐牛高档肉重、后部位肉重、全部肉块重、优质肉重与肉质性状、体重、体尺的最优回归方程分别为:y1=6.34 x2+0.141 x3+0.061 x4;y2=0.064x4+1.071 x5-0.459 x7;y3=0.279 x3+0.110 x4+0.813 x5-0.313 x8;y4=0.558 x3+0.221 x4+1.625 x5-0.626 x8。超声波活体测定的肉质性状、体重、体尺可以作为选择产肉性能的直接或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9.
利木赞牛是世界著名肉牛品种,90年代以来,浏阳市开展了耕牛冷配技术的推广,2004年引进利木赞牛冷冻精液颗粒、细管,坚持人工授精。全市累计引进利木赞牛冻精1.5万颗,改良配种1.45万头,产改良牛1.15万头。利木赞牛的引进,丰富了浏阳市黄牛遗传基因库,优化了牛群体结构,改良效果明显,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本研究对(利木赞牛×湘南黄牛)杂交一代的性能进行了测定,为进一步杂交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草原红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生产性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了13头草原红牛和18头利×草杂交牛的转铁蛋白(Tf)和后转铁蛋白(Ptf)2个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结果]Tf和Ptf分别受3和2个等位基因控制。[结论]血液蛋白多态性位点与生产性能的方差分析表明,2个蛋白位点对草原红牛及其利木赞改良牛群体的某些性状存在正相关或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复合蛋白对肉牛生产性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门塔尔杂交公牛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对照组使用牛场原有的预混料及其推荐配方,试验组使用复合蛋白替代蛋白质饲料,比例分别为试验1组6%、试验2组10%。分别测定日增重、饲料转化率,血液指标,消化率并进行饲喂效益分析。结果表明:试验1组和试验2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1%和11.6%,且差异显著(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料肉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9%(P>0.05)和显著降低10.4%(P<0.05);血液指标和养分消化率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P>0.05);饲喂净效益试验2组比对照组提高71%。说明合理剂量复合蛋白替代日粮中豆粕等蛋白饲料,不但不降低肉牛生产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增长效益。  相似文献   

12.
人工诱导母牛生产双胎肉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孕马血清 (PMS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三合激素 (ITC)、抗血促性素血清 (抗PMSG)等促性腺激素药物处理母牛 ,人工诱导生产双胎肉牛 ,双胎产出率 2 8 6 % (16 / 5 6 ) ,犊牛产出率 10 3 6 % (5 8/5 6 ) ,其中试验 3组 (PMSG +ITC +抗PMSG)双胎产出率为 33 3 % (12 / 36 ) ,犊牛产出率 113 9% (4 1/ 36 ) ,显著提高了母牛的繁育率  相似文献   

13.
复合乳酸菌制剂青贮玉米秸秆对优质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玉米秸秆添加复合乳酸菌制剂青贮对优质肉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取6月龄、初始体重95.50(±7.55)kg、遗传背景相近的优质肉牛(日本和牛x海南黄牛)12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剂量复合乳酸菌制剂青贮的鲜食玉米秸秆,即对照组(0 g/t)、试验Ⅰ组(10 g/t)、试验Ⅱ组(20g/t)和试验Ⅲ组(40 g/t).试验为期30 d.结果表明,试验Ⅱ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料重比则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Ⅱ组饲料增重成本最低,而毛利润最高,尽管各组之间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综合认为,20g/t添加水平为最佳,建议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将30头体重为230kg的草原红牛平均分为3组,其日粮蛋白源除少量尿素外,分别是大豆粕、葵花粕和酒精粕,依次称为1、2、3组。经268d的肥育试验,1组、2组和3组平均日增重依次为1033±50g、986±57g和1022±62g;屠宰率依次为57.87%、58.62%和57.44%;净肉率依次为48.85%、49.31%和48.30%;肉的pH值依次为6.25、6.56和5.81;肌肉剪切值依次为3.71kg、4.29kg和3.58kg;牛肉蛋白质含量依次为16.93%、17.50%和17.29%;牛肉脂肪含量依次为39.91%、40.87%和38.05%;牛肉含水率依次为41.29%、40.50%和42.91%。3种蛋白源对肉牛增重和产肉性能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秦川肉牛、荷斯坦牛及其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及产肉性能等经济性状。【方法】选择健康的6月龄秦川肉牛新品系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秦川公牛、秦川阉牛、秦川母牛)、荷斯坦公牛、阉牛(分别简称为奶牛公牛、奶牛阉牛)和荷斯坦牛与秦川肉牛新品系杂交后代公牛、阉牛、母牛(分别简称为奶秦杂公牛、奶秦杂阉牛、奶秦杂母牛)各5头,共8组,进行18个月的标准化育肥,测定7~24月龄的体质量,每隔90d测定1次,计算平均日增质量;至24月龄屠宰实验牛并进行胴体分割,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及各部位肉质量。【结果】各组试验牛在13~18月龄生长发育速度最快,荷斯坦牛生长发育速度较秦川肉牛和奶秦杂牛快。秦川肉牛的产肉性能明显优于荷斯坦牛,但与奶秦杂牛差异不显著。【结论】杂交改良牛既遗传了秦川肉牛优良肉质性能,也遗传了荷斯坦牛生长速度快的优点;秦川肉牛新品系已具备肉牛品种的基本特征;荷斯坦牛公犊经过育肥,也表现出良好的肉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金针菇菌糠的饲用价值,对金针菇菌糠和常规粗饲料进行营养组分分析,并设计6种菌糠与常规粗饲料的组合,通过人工瘤胃法测定每组单独饲喂以及与精料混合后的pH、NH_3-N浓度和干物质降解率,筛选出最佳组合方式。选择16头健康状况良好、年龄、体重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公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头牛。对照组饲喂普通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s,TMR),试验组饲喂最佳组合方式的TMR日粮。预试期10 d,正试期80 d,试验初始和结束时进行称重和采血。测定最佳组合方式对肉牛日增重、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菌糠的营养组分接近稻草和黄贮,其最佳饲喂组合为青贮(50%)+菌糠(30%)+酒糟(10%)+豆腐渣(10%),该组合的饲喂极显著提高了肉牛日增重(P0.01),降低了饲料成本,并且不会对血液生理指标和血浆生化指标造成不良影响。以上结果表明,金针菇菌糠可以作为粗饲料在肉牛养殖中使用。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实践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小规模大群体公司联市场、产业链条延伸发展和优势互补异地肥育3种有效经营模式,并分别在唐河、鹿邑、太康及开封4县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3种有效经营模式的适应地区、推广条件、发展趋势和实施关键。结合平原农区饲料资源情况和牛群资源现状,研究并设计了2种高效配套的肥育饲养技术和“三三”制育肥技术方案,并进行了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平原农区商品肉牛生产的2种高效饲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对靶动物牛的安全性。将24 头牛随机分成4 组设空白对照、1 倍推荐剂 量3 倍剂量5 倍剂量处理各处理6 头牛分别按照0,0.2,0.6,1.0 mg/kg 体重给药,二次给药后于颈静脉采集全血和抗凝血进行血液生化和血液学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试验牛在给药后的各项血液学及血液生化指标均在正常值范 围内各项指标变化差异不显著。各处理试验牛的心、肝、肺、肾等实质器官病理检测结果无明显异常。试验结果表 明,该新型伊维菌素纳米乳制剂对牛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9.
水稻生产中氮肥需要量与利用率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产中仅靠单一增施氮素化肥可以提高单产,但很难达到显著水平。本试验3种施氮水平比较,纯氮需要量以154.5kg/hm2(即尿素用量336.0kg/hm)2氮肥的利用率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