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产蛋高峰期是鸡群产出回报率最高的阶段,也是鸡群产蛋期最为脆弱的阶段。在商品蛋鸡的整个生产周期内,即使育雏、育成期以及产蛋高峰期前后的饲养管理做得好,但如果产蛋高峰期饲养管理不善,则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啄肛、软骨病等时有发生,会严重影响蛋鸡的养殖效益。本文就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做一简单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蛋鸡在产蛋高峰前后的饲养管理李道良,吴传清(安徽省合肥市食品公司养鸡场230011)经育雏育成阶段后,蛋鸡进入产蛋阶段,其经济效益在此间才能表现出来。为保持鸡群健康和高产、稳产、维持产蛋高峰的持续时间,高峰前后的饲养管理尤为重要。一、前期前期的产蛋与...  相似文献   

3.
养鸡专业户大多注意蛋鸡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而疏忽产蛋高峰过后的管理,使蛋鸡后期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经济效益的提高。现就蛋鸡产蛋高峰过后的饲养管理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1.适当减料,降低消耗。当鸡群已过产蛋高峰期、产蛋率有下降趋势后,可适当减  相似文献   

4.
蛋鸡育成期的生长特性与其后的产蛋性能高度相关,影响到鸡的开产日龄、蛋重、产蛋高峰持续期等一系列产蛋指标。因此,后备蛋鸡的体重直接关系到鸡群整个生产期的总产蛋量。也就是说,鸡群的产蛋性能不仅是产蛋期间的饲养管理问题,而且受育成期间的饲养管理和开产体重的支配,提高后备蛋鸡的体重调控技术有助于鸡生产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秋季新人舍的蛋鸡,一般在春季(21-47周龄)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期是鸡群生产性能保持尖峰的时期,是鸡群产出回报率最高的阶段,也是鸡群产蛋期最为脆弱的阶段。如果管理不好,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短,脱肛、啄肛和软骨病等时有发生,就会严重影响蛋鸡养殖效益。针对春季蛋鸡产蛋期易发的问题,从饲养管理、忌用药物和疫病防治等几个方面都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刘潇 《湖南饲料》2021,(1):34-39
产蛋率是蛋鸡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 市场调研发现, 产蛋率不理想, 主要表现在开产到高峰难,病愈后的恢复产蛋不理想,及产蛋高峰维持较短.春季是母鸡产蛋高峰季节,要取得好的饲养效益,必须调整好饲料中的营养成分.进入夏季后有的蛋鸡常产软壳蛋,鸡群虽然产蛋率不低,软壳蛋的数量却增多.蛋鸡生产性能受品种、环境、疾病与饲养管理等影...  相似文献   

7.
正蛋鸡在产蛋高峰前期,要特别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保障鸡群正常生长,确保蛋鸡在产蛋高峰时期的生产性能。产蛋高峰前期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产蛋鸡能充分发挥产蛋遗传潜能,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提高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适时科学转群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蛋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转群易使部分已开产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影响蛋鸡的  相似文献   

8.
蛋鸡的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峰期。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不仅直接反映了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也影响着产蛋高峰后产蛋曲线的下降幅度,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因此,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提高蛋鸡的产蛋高峰,才能挖掘最大的生产潜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重视育成鸡的培育1.1选择高产蛋鸡品种。高产蛋鸡品种其生产性能潜力大,选择高产的蛋鸡品种饲养能达到较好的产蛋高峰。1.2保持育成青年母鸡健康整齐。育成母鸡的状态与产蛋高峰期的生产成绩有密切的关系,鸡群体重整齐性好、骨骼坚实、肌肉发达,一般能获得较高的产蛋高峰。因…  相似文献   

9.
蛋鸡的产蛋高峰水平对整个蛋鸡生产周期有很重要的影响,产蛋高峰维持时间,决定了整个生产周期的生产水平。蛋鸡在产蛋高峰期时生产处于高产出状态,鸡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这时主要工作是为鸡群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充足的营养供应,尽最大限度减少应激。对于高峰期的饲养管理应该从以下几点考虑。  相似文献   

10.
王绍锋 《吉林畜牧兽医》2019,40(5):45-45,47
产蛋鸡群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致使产蛋鸡群达不到产蛋高峰(产蛋率在90%以上),此类现象是困扰蛋鸡生产者最常见的问题。本文作者详细讲述鸡群产蛋量下降的多种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产蛋鸡在临近产蛋高峰期时,要特别注意加强饲养管理,用科学的方法保障鸡群正常生长,确保蛋鸡在产蛋高峰时期的生产性能,提高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蛋鸡饲养行业规模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蛋鸡育雏期的饲养管理技术、蛋鸡饲养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蛋鸡雏(从出壳到6周龄)成活率、蛋鸡群的整齐度、成年蛋鸡的抗病力及成年蛋鸡的产蛋量、产蛋高峰持续时间的长短,及整个蛋鸡养殖业的效益,影响非常大。因此,搞好雏鸡的饲养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刘生梅 《中国家禽》2006,28(21):32-32
商品蛋鸡产蛋高峰前期,是蛋鸡从育成期到产蛋高峰期之间的重要过渡时期,做好蛋鸡产蛋高峰前的饲养管理,是事关蛋鸡产蛋高峰期是否提前,并能否持久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商品蛋鸡产蛋高峰前的饲养管理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产蛋鸡饲养管理各个阶段,产蛋高峰前期变化最为剧烈,鸡群从生理状态到饲养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鸡只转群、开产、饲料变化、灭活苗免疫、人工输精等应激因素不断出现,良好的后备鸡群能否顺利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前期饲养管理尤为关键。根据产蛋前期鸡群的不同特点,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5.
在产蛋鸡饲养管理各个阶段,产蛋高峰前期变化最为剧烈,鸡群从生理状态到饲养管理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鸡只转群、开产、饲料变化、灭火苗免疫、人工输精等应激因素不断出现,良好的后备鸡群能否顺利达到产蛋高峰,产蛋高峰前期饲养管理尤为关键。根据产蛋前期鸡群的不同特点,可以划分成几个阶段进行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6.
蛋鸡在一个产蛋周期(19~72周龄)的生产水平决定于其产蛋高峰所处的季节,一般立春前后上产蛋高峰的鸡群比立夏前后上高峰的鸡群平均饲养日产蛋数要多5~8枚。春季气温开始回升,鸡的生理机能日益旺盛,各种病菌易繁殖并侵害鸡体。因此,必须注意鸡的防疫和保健工作。1关注鸡群产蛋率上升规律,加强鸡群饲养管理立春过后,外界气温逐渐回升,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蛋鸡生产,产蛋率的高低是衡量养鸡经济效益好坏的重要指标。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在蛋鸡饲养管理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致使产蛋鸡群开产日龄过早或推迟,不能按期达到产蛋高峰或高峰期维持时间短,甚至提前休产等。  相似文献   

18.
在蛋鸡饲养过程中,有许多养鸡专业户的鸡群,迟迟不达产蛋高峰。据调查分析鸡群产蛋高峰迟到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1.饲养密度过大。一些养鸡者,想多养鸡多得利,却忽视了饲养密度问题。按正常要求地面平养鸡,在产蛋  相似文献   

19.
<正>1前言在蛋鸡饲养微利的今天,要想在市场经济中胜出,势必要把饲养管理目标定位在"二早一延迟"上,即是使蛋鸡群早开产,早进入产蛋高峰期,并延长产蛋高峰时间,使鸡群在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获得高峰产蛋时间,使之在第一个产蛋年里,不但能高产稳产,而且要使其时限延伸,由过去的500日龄延伸到700日龄。具体要求是:在正常季节气候条件下,要求鸡群在110日龄前后见蛋,120日龄前后产蛋率达到5%~10%,150日龄前后达  相似文献   

20.
鸡群产蛋有一定的规律性,反映在整个产蛋期内的产蛋率的变化有一定的模式,即鸡群开产后,最初5-6周内产蛋率迅速增加,至高峰以后则平稳地下降直至产蛋末期,形成一条"产蛋曲线"。其特点是曲线向高峰过渡是陡然上升的。习惯上把蛋鸡的产蛋率达90%以上的时期称为"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过后,产蛋曲线平稳下降,直至淘汰。而其中产蛋高峰期持续的长短,不仅直接反映了鸡群产蛋能力的大小,同时也影响着产蛋高峰过后,产蛋曲线的下降幅度。因此,产蛋高峰时间长短与全期产蛋量有着高度的正相关。产蛋高峰持续期的长短具有遗传效应,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