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选育出优良的恢复系父本,能够与春油菜区优良的春性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配制出强优势杂交组合,先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SLAF-seq)开发3个不育系和118个恢复系的SNP标记,对材料进行聚类分析,根据父母本花期相遇原则,从每一类选取数量不等的恢复系,共40个恢复系,分别与3个不育系采用NCⅡ设计配制120个杂交组合,分别进行配合力效应、杂种优势及双亲遗传距离与杂种表现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遗传聚类将121份甘蓝型油菜资源分为5大类,大多数相同类型的品系被聚在了同一类,3份不育系均被聚在了第Ⅴ类;43份亲本的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GCA)的变化范围为-20.78~30.42,恢复系R83、R107和R13的GCA较大,不育系GCA较大的为S3(105A),特殊配合力较大的组合有S3×R13、S1×R48、S3×R11、S2×R89;组合S3×R13的产量超标优势和超亲优势最大,分别为37.12%和42.52%。遗传距离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90。与3个不育系组配的杂交组合中,产量排名前20位的亲本恢复系大部分来自和不育系遗传距离较大的Ⅰ类,并且在春油菜区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如青杂2号、青杂7号、青杂9号、青杂12号,均为被聚在Ⅰ类的恢复系与不育系S3(105A)组配的杂交种。因此认为,(S×Ⅰ类恢复系)组配模式可以获得强优势甘蓝型春油菜杂交组合。该研究不仅为后续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分子依据,也将促进春油菜区的杂交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选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81A和保持系681B的选育经过及后代的育性表现,研究表明,681A属于胞质不育,其不育胞质可能来自马努。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转基因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为遗传转化受体,建立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具柄子叶转化体系,转化质粒pGV3850Hy∷pKU3 的hm r(潮霉素抗性)基因和玉米自主转座因子Ac(Activator)。结果表明,影响转化的因素包括受体基因型、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等。在以潮霉素作筛选压筛选转化体之前,具柄子叶需预培养6d,70μm ol/L AgNO3 可促进转化再生。PCR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具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转基因油菜植株  相似文献   

4.
细胞质雄性不育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丰油701,其组合为湘5A×048R,湘5A属Pol CMS系统.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结果,丰油701平均产量2 506.2kg/hm2,比对照增产16.1%.芥酸含量0.25%,硫甙含量 33.66μmol/g,含油量43.12%.  相似文献   

5.
高产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中油杂2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陕2A不育系等材料,经测交,诱变和杂交转育选育的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具有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品质优良,抗(耐)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征。湖北省区试平均2926.43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73%,全国(长江中游)区试平均产量2318.18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3.94%。种子芥酸含量0.90%,商品籽硫甙量20.70μmol/fg。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冠油杂812(原区试代号:H812)是民乐县汇丰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武汉天益种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不育系9511A为父本、恢复系3219R为母本,采用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法育成的中早熟甘蓝型双低油菜杂交种。本品种具有高产、稳产、广适、抗病、抗倒等特点,于2013年通过甘肃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油2013003)。  相似文献   

7.
锦858是锦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良高粱恢复系,它具有花粉量大,花期长,综合抗性强,农艺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携带标记性状的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本研究以携带花叶、高含油量、显性核不育恢复基因等不同性状的油菜种质为亲本,通过复合杂交技术结合定向筛选,获得花叶、高含油量且早熟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恢复系4061R。田间调查和品质分析表明:恢复系4061R叶型为花叶,生育期为210 d,株高156.2 cm,每角粒数20.1粒,单株角果数300.2个,千粒重4.3 g。在上海种植密度为18.5×104株/hm2的条件下,4061R实际产量为2219.7 kg/hm2;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检测其种子含油量为50.6%、芥酸含量为0.7%,硫代葡萄糖苷含量为19.6 μmol/g,该恢复系综合性状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高油酸油菜的食用品质、营养价值、贮存和加工品质较高,在食用、工业和药用等领域都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获得高油酸油菜不育系和恢复系,以高油酸油菜J-3111为供体亲本,采用回交转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育种策略,将高油酸优良等位基因(fad2基因)导入到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温敏雄性不育(pol TCMS)两用系616A...  相似文献   

10.
孔祥林  冯文平 《杂粮作物》2005,25(6):358-358
锦9544是锦州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良高粱恢复系,它具有花粉量大,花期长,综合抗性强,农艺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高等优点.以锦9544为父本先后选育出锦杂100、锦杂102优良杂交种和新组合.  相似文献   

11.
甘蓝型油菜无花瓣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近等基因是研究作物性状表现与功能的重要材料。利用高代群体分离法,育成了2对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即NIL-PL01和NIL-APL01及NIL-PL02和NIL-APL02。近等基因系间除花瓣存在差异外,其它主要农艺性状基本一致,NIL-PL02和NIL-APL02具有浅紫色叶片和茎秆标记。NIL-PL01和NIL-APL01品质性状为双低,NIL-PL02和NIL-APL02为中芥高硫。利用随机引物对基因组DNA扩增结果表明,NIL-PL01和NIL-APL01之间多态性差异较小,遗传南质性达98.6%,该材料正用于筛选与花瓣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
甘蓝型油菜MI CMS系统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利用MICMS细胞质雄性不育双低下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MICMS系统育性的遗传、育性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和恢复系的细胞质育性。结果表明:(1)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F2符合3:1,BC1符合1:1,不同组合间分离比例同质,MICMS系统育性恢复性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2)恢复系宁R1、宁R3和宁R4的恢复基因属同一位点;(3)恢复系宁R1和宁R4的细胞质是可育细胞质,P  相似文献   

13.
引进我国长江流域甘蓝型半冬性双低品种(系),在陕西关中生态条件下连续多年进行适应性选择,选育出适宜关中的双低自交系;用这类自交系与不育株测交和回交,育成不育株率100%、不育度95%以上的不育系212A、218A、159A等。用多亲本复合杂交改良的单、双低恢复系116C、1102C与不育系测交,育成了陕油6号、陕油8号等品种。2000年陕油6号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陕油8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甘蓝型黄籽油菜SSR标记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利用 42对SSR引物对19个甘蓝型黄籽油菜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共检测出336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在不同品系间的等位基因数在2~21之间,平均位点为8个.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17~0.85,平均为0.73.对SSR扩增结果进行UPGMA分析,可将19个品种(系)分为4个群体,聚类结果与系谱来源比较一致.并且只需NAS99、NAS98、NAS91及NAS31 4对多态性高的引物即可将19个材料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油菜抗寒性鉴定方法的建立和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可利用的抗寒种质资源,建立了甘蓝型油菜抗寒性鉴定方法:将3叶期到4叶期的幼苗经4℃预处理(低温锻炼)24h,然后分别做4种冷冻处理(-2℃1h、-2℃1h+-4℃1h、-2℃1h+-4℃1h +-6℃1h),随后统计存活率,计算抗寒指数,评估抗寒性。通过该方法对来自国内外的226份油菜资源进行抗寒性评价,结果表明:4种冷冻处理下,供试材料的存活率差别明显,抗寒指数范围是0~52。从中筛选出6份强抗寒性的种质,抗寒指数大于33;根据不同生态区划分,冬性、半冬性和春性材料的平均抗寒指数分别为8.10、7.70和9.10,春性材料抗寒性最优,也说明鉴定方法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苏优3号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优3号为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杂交新品种,不育系为宁A3(MI CMS),恢复系为3075R。苏优3号综合性状好,抗(耐)病性强,成熟期早,品质优良,在1996-1998年度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553.30kg/hm^2,比对照秦油2号增产16.81%,在1999-2001年度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686.80kg/h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1.6%,苏优3号芥酸含量0.42%,硫甙含量25.87umol/g,种子含油率43.46%。  相似文献   

17.
影响甘蓝型油菜角果抗裂特性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3个抗裂和4个易裂品种(系)分析了品种间、品种内单株间、单株内分枝间、主花序上的着生部位和角果相对含水量与抗裂角指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间抗裂角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遗传特性是影响抗裂角性状的主要因素。品种内不同单株间抗裂角指数变异系数在15.81%~73.78%,但变异范围没有超出该品种的抗裂角特性。单株内不同着生部位影响抗裂角指数,不同品种分枝部位间角果抗裂角指数的变异范围在18.67%~93.57%。下部第一分枝的角果抗裂角指数大于其它部位角果,主花序顶部角果的抗裂角指数分别比主花序中部和下部角果小55.04%和60.43%。角果相对含水量对抗裂角指数的影响很大,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指数(y)随角果相对含水量(x)的增加呈直线上升的关系,即y=0.0149x-0.4779,R2为0.4284。上述各因素对抗裂角品种的影响远大于对易裂角品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甘蓝型油菜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5个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系)的下胚轴分离得到游离原生质体,以改良KM8p原生质体培养基作液体浅层暗培养。结果表明,低温(15℃)暗处理培养无菌苗的下胚轴原生质体活力达92.1%,培养7d后的细菌分裂频率达26.2%。分化培养基附加5mg/L 6-BA,再生频率可达17.6%。利用这一培养体系,5个油菜品种均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单倍体二倍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采用6种方法系统研究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品系(种)及杂种的小孢子再生苗单倍体染色体加倍技术。结果表明,单倍体苗接种含70-80mg/L秋水仙碱的培养基处理4-5d,植株染色体加倍率50%以上;单倍体小苗移栽前用1-2g/L秋水仙碱液浸泡处理3-6h,加倍率50%以上,由这些方法产生的加倍植株大多是可育花和不育花共生的嵌合体,每株产生的种子很少。分离的小孢子在含10-50mg/L秋水仙三的NLN培养基中处理48h后,接种无秋水仙碱NLN培养基诱导胚状体,再生植株加倍率80%以上,全株的花均能自交结籽,嵌合植株很少。  相似文献   

20.
湿害威胁中国的油菜生产。本文阐述了前人关于湿害对植物生长的危害机理,概括了湿害对油菜生长的影响、油菜耐湿性的遗传多样性、油菜耐湿性形成的生理生化和遗传机理的研究进展,指出今后应重点建立油菜耐湿分子育种技术,深入研究耐湿基因网络,发现和克隆耐湿相关基因,为提高油菜的耐湿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