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猪》2015,(6)
<正>缬氨酸对泌乳母猪具有重要的营养生理作用,它能促进母猪乳腺的发育、改善泌乳能力和提高哺乳仔猪增重,是影响母猪泌乳性能的支链氨基酸之一。饲粮中缬氨酸不足会导致母猪不能发挥最大的泌乳潜力,因此NRC(2012)[1]泌乳母猪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型中缬氨酸与赖氨酸比例在NRC(1998)[2]推荐比例85%的基础上提高到87%,充分说明了缬氨酸对母猪泌乳的重要性。由于泌乳母猪氨基酸营  相似文献   

2.
母猪妊娠期和哺乳期的理想氨基酸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摘要 对于限饲条件下的妊娠母猪以及采食量有限的哺乳母猪来说,改善蛋白质利用效率很重要。母猪在妊娠后期维持胎儿和乳腺发育以及在哺乳期促进乳腺生长和产奶的能力不足,特别是在第一个哺乳期。进行一系列研究来测定这些营养需要量以及氨基酸的理想比率,包括:1)胎儿生长;2)妊娠期母猪乳腺生长;3)妊娠母猪母体组织增重;4)哺乳母猪的乳腺生长;5)哺乳期母猪母体组织增重。  相似文献   

3.
云南规模化猪场母猪自配料营养水平评估为:粗蛋白质及赖氨酸水平达到并超过NRC、部标(NY/T65-2004)水平。但主要必需氨基酸:苏氨酸、含硫氨基酸、缬氨酸明显不足,其中泌乳料不足程度达20%以上;而亮氨酸、苯丙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等大幅超标,妊娠料分别超过200%、140%、140%以上,泌乳料分别超过50%、60%、30%。与专业商品料氨基酸组成相比,除赖氨酸之外的其他9类必需氨基酸中,猪场自配料主要有4类比例明显不足,差距约20%。说明猪场自配料的蛋白质品质离理想蛋白质较远,日粮能量浓度不能满足泌乳母猪的需要。建议:从日粮原料组配和补充必需单体氨基酸两方面合理调整母猪日粮。近红外氨基酸光谱分析,可以快速、精准地判断规模养猪场自配饲料的营养价值,并为其提供日粮改善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妊娠母猪的氨基酸营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母猪的妊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生理过程,妊娠母猪营养供给的合理性直接影响母猪的繁殖性能。由于母猪体内胎儿和自身组织(乳腺等)的不断发育,母体对于饲料中各种营养的需求不断变化,尤其是氨基酸。氨基酸不仅是合成胎儿和母体组织蛋白质的构件物质,同时,特别是在母猪妊娠阶段,一些氨基酸还具有调节特殊生理过程的功能性作用。而且,妊娠母猪的氨基酸需要及理想比率随妊娠期进程而呈动态变化趋势[1]。本文旨在总结氨基酸在提高妊娠母猪繁殖性能、促进胚胎成活与发育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新发现,探讨妊娠  相似文献   

5.
蓝荣庚 《广东饲料》2011,20(1):19-2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季洋二元杂种哺乳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9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蛋白质水平组:18.5%、17.5%、16.5%,饲粮的赖氨酸均为1%(可消化赖氨酸0.85%),消化能1339MI/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2:9...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索饲粮不同赖氨酸水平下添加适宜的合成晶体氨基酸(L-赖氨酸、L-缬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及色氨酸)对冬春季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100头长白X约克杂交初产母猪随机分成5个赖氨酸水平组(1.35%、1.25%、1.15%、1.05%、0.95%),但饲粮的净能均为9.68MJ,/kg,并且均在日粮中添加合成赖氨酸1.7kgl/t使其各组日粮的氨基酸比例一致(各组日粮中额外添加合成的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5:85:19.5:65,饲粮均制粒为4.0颗粒),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饲养到35日龄断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赖氨酸1.35%水平组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睛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冬春季低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15℃),洋二元杂种初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合成L-赖氨酸1.7kg/t和适宜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21.85%(赖氨酸1.35%)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理想氨基酸模型下,不同饲粮氨基酸水平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液指标及乳汁中氨基酸浓度的影响.选用200头体况、分娩时间相近的长白×约克夏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5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分别饲喂总赖氨酸水平为0.9%(试验组1)、1.0%(试验组2)、1.1%(试验组3)和1.2%(试验组4)的饲粮,并通过添加5种合成氨基酸保证4组饲粮中可消化赖氨酸:可消化缬氨酸:可消化苏氨酸:可消化含硫氨基酸:可消化色氨酸的值(100:85:66:60:19)一致.结果表明:试验组2仔猪断奶窝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4.48%和4.34%(P<0.01),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比试验组1和试验组4提高了5.46%和4.74%(P<0.01);试验组2背膘厚损失比试验组4多0.57 mm(P<0.05);试验组2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试验组2血浆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瓜氨酸、谷氨酸、甘氨酸(P<0.01)和亮氨酸(P<0.05)浓度均极显著或显著低于试验组4,除赖氨酸和苏氨酸浓度与试验组1差异显著(P<0.05)外,以上其他氨基酸浓度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2血浆中总氨基酸浓度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或P<0.01),乳汁中赖氨酸浓度极显著低于试验组4(P<0.01),与试验组1、试验组3差异不显著(P>0.05),且缬氨酸(P<0.05)、异亮氨酸(P<0.05)、亮氨酸(P>0.05)、丙氨酸(P>0.05)、酪氨酸(P>0.05)和谷氨酸(P>0.05)浓度以试验组2最高.由此可知,理想氨基酸模型下,泌乳母猪赖氨酸摄入量为59 g/d(饲粮赖氨酸水平为1.0%)时,能够获得最高的氨基酸利用率和最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8.
蓝荣庚 《饲料工业》2012,(Z1):62-64
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蛋白质水平下添加合成氨基酸对夏秋季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的影响。选择60头长白×约克杂交母猪随机分成3个粗蛋白质水平组,即18.65%、18.15%、17.65%组,但饲粮的赖氨酸均为粗蛋白质的6.3%(Lys/CP=0.063),即赖氨酸分别为1.17%、1.14%、1.11%。消化能14.23 MJ/kg,赖氨酸与蛋+胱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的比例均为100:60:73:86:60:20,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饲养到28日龄断奶。结果表明:18.65%组仔猪断奶窝重和窝增重显著高于17.65%组(P<0.05),与18.15%组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日采食量、背膘损失及断奶后发情间隔影响不显著(P>0.05)。由结果可知,夏秋季高温环境下[平均温度为(30±5)℃],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饲粮添加适宜合成L-赖氨酸和L-苏氨酸、L-缬氨酸、DL-蛋氨酸、L-色氨酸,饲喂粗蛋白质为18.65%(赖氨酸1.17%)颗粒饲料时洋二元杂种经产母猪哺乳期生产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9.
每头母猪每年提供的健康的断奶活仔猪数决定了养猪生产的效益,母猪妊娠和泌乳期日粮中添加鱼油能够改变母体繁殖组织或者胚胎/胎儿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提高窝产仔猪数,促进哺乳期仔猪生长性能,提高母体和后代的健康状况.因此在妊娠和泌乳母猪日粮中添加1%~2%的鱼油能够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选用289头初产母猪研究赖氨酸的采食量对哺乳及随后的再生产性能的影响。母猪随机地分为5个组,采食5种不同的玉米-豆粕型哺乳期日粮,开始4个组日粮的可消化赖氨酸水平逐渐上升,分别为0.67%、0.86%、1.06%和1.25%,可消化赖氨酸的采食量分别为27、34、41和489g/天,所有的赖氨酸均来源于蛋白质。3个高赖氨酸日粮中添加合成的缬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以保证这些氨基酸与赖氨酸的比例与赖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