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湖南粮食的市场需求、种植结构与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遵照粮食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 ,运用 1993~ 1998年统计数据 ,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粮食市场的需求是逐年增加的 ,总需求量年平递增 8亿公斤 ,年递增率 2 .5% ,探讨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种植结构 ,并提出了我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申建斌  任泽明 《作物研究》2000,14(2):19-21,25
遵照粮食生产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运用1993-1998年统计数据,从定量的角度分析了湖南粮食市场的需求是逐年增加的,总需求量平递增8亿公斤,年递增率2.5%。探讨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粮食种植结构,并提出了我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慈利县位于湖南省的武陵山区,适于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但到1985年止,慈利人平粮食比全国人平水平低80多公斤。为在“七五”期间实现粮食自给,並解决饲料问题,增  相似文献   

4.
常德是湖南的主要产粮区,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1986年,全区粮食总产35.535亿公斤,居全省之首。今后,常德的粮食生产是进还是退,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进退两难:现在粮食主产区的苦衷。 进之难。1986年,全区按复种面积计算,粮食亩产已经达到307公斤,人平产粮677公斤。今后继续发展粮食生产,不讲生产上的限制条件,仅就经济利益而言,哪怕再迈出一小步也困难重重。因为粮食价格与其它农副产品价格的“剪刀差”越拉越大,粮农的比较利益太低,缺乏起码的经济刺激,使得人们认为种粮吃亏,普遍厌倦种粮。要想继续发挥全区粮食生产优势,充分挖掘生产潜力,大上粮食生产确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我区人多耕地少,按农业人口计算,人平耕地只有0.7亩(其中水田0.4亩)。为了增加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单产,摸索高产途径,1990年冬播生产时,笔者在蹲点的湘波镇实竹村一科技示范户的责任田里,设置了1.3亩大麦加双季杂交稻三熟制高产攻关试验田。经市统计局、市科委、市农业局联合验收,总产大麦508.3公斤,亩产391公斤;早稻总产738.99公斤,亩产568.45公斤;晚稻总产713.12公斤,亩产548.  相似文献   

6.
地膜玉米值得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是近年来一项先进的农业适用新技术,已被国家列为贫困地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一项温饱工程,并产生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古丈县从1988年开始试种20.4亩,亩产360.2公斤,1989年扩大到705亩,亩产340.4公斤,1990年推广到5485亩,平均亩产340.7公斤,比露地栽培玉米显著增产,为山区发展旱粮生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有  相似文献   

7.
武陵山区是全省粮食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曾经有不少专家学者就粮食自给问题作过不同的分析论证。这一地区共19个县市,1987年粮食总产29.38亿公斤,亩产259.8公斤,比全省平均单产低76.2公斤,低22.7%。人均占有391.4公斤,比全省平均低52.1公斤。据自治州调查分析,当前人均口粮在250公斤以下的有57个乡,40.32万人,其中有5个乡,2.66万人人均不到150公斤。最低的桑植县淋溪河乡,人均口粮仅54公斤。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和利用山区自然资源,1991年来,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建立“稻-稻-菜(菇)”栽培模式,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山区特色农业,实现亩产稻谷850~900公斤,大豆15公斤,冬菜1000~1500公斤,鲜蘑菇400~450公斤(加工成盐水菇200~240公斤),毛木耳干品90~100公斤,  相似文献   

9.
粮食生产历来是湖南省经济的一大优势,近几年来形势变得严竣起来。一是粮食总产和人平占有量逐步下降。八十年代初,我省粮食生产因农业生产责任制落实而得到迅速发展,1983年总产265.385亿公斤,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连继两年滑坡,1986年一度回升后,1987年又下降至259.37亿公斤,1988年初步摸底为250亿公斤。五年内,粮食总产减少15亿公斤左右,年平均减产3亿公斤。粮食生产下降的同时,全省人口却  相似文献   

10.
山区粮食生产不同于平原地区,受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本文以龙山县为背景,从“山”这一客观实体出发,谈谈对发展山区粮食生产的一些看法: 一、山区独具的自然特点及 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1.地貌类型多,耕地分布零碎,粮食作物布局具有明显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11.
“七五” 期间全国玉米生产出现了持续发展的好形势,主要表现为:一是面积迅速扩大。玉米由1985年的26543万亩,扩大到1989年的30530万亩,增加3987万亩,增长15.2%,占整个粮食增加面积的79%。二是单产显著提高。1989年与1985年相比,全国玉米单产由241公斤提高到263公斤。三是总产大幅度增加。全国玉米总产量由1985年的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我省粮食喜获丰收,总产将略超过1983年,这是经过五年徘徊所取得的又一次丰收。但按人均粮食量,我省低于1983年约30多公斤,全国亦将下降到370公斤左右(1984年为388公斤)。而人均需求量则随生活水平上升逐年提高,据测算1987年人均需求量已达381公斤,粮食供需矛盾仍然突出。  相似文献   

13.
一、湘南麦类生产的历史和现状 湘南(指郴州和零陵两地区)是我省的南大门,自推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本区经济开发日趋活跃,粮食生产的发展也较快。并且也和全省一样,粮食增产主要是依靠稻谷增产来取得的。1988年两地区稻谷总播种面积为980.88万亩,总产为36.13亿公斤,平均亩产为368.3公斤;分别为两地区粮食面积、总产和单产的84.4%,94.9%和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生产现状和问题马铃薯是巫山的主要小春粮食作物,在粮食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仅次于玉米而居第二位。1987年,马铃薯种植25.91万亩,单产137公斤/亩(折粮),总产3549万公斤,各项指标分别比1949年增长2.01倍、2.04倍、9.23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粮食总产,湖南省从1986年至1988年三年来,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吨粮田开发,吨粮田建设每年以100万亩左右的速度增长。省、地(市)联办的13个示范基点乡,三年累计增产2573.7万公斤,亩增124公斤,全省138个县级以上吨粮田开发基点,三年累计增产粮食1.88亿公斤,亩增92公斤。三年全省双季稻田过吨粮面积累计为934.8万亩,吨粮田比常规生产田亩增93.2公斤,加上对大面生产的辐射影响,累计增粮10亿公斤以上。本文论述了吨粮田开发的巨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总结了进行吨粮田开发工作的四条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6.
龙海市粮食安全生产策略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通过对龙海粮食发展的历史分析和当今粮食供求状况分析 ,设想新时期龙海粮食生产的走向与发展规模及相应的储备量 ,并提出对应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以期为确保龙海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1 粮食形势分析1 1 粮食生产的历史回顾建国 5 0多年来 ,龙海市粮食生产总量呈现出波浪式发展态势 ,即经历一段的上升期 ,就会出现一次 3~ 4a的下滑期 ,每次周期性变化必然引起粮食生产的波动。建国以来出现五次粮食的连续滑坡 ,前四次都诱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195 8~ 196 1年连续 4a累计减产 16 79万t,酿成历史…  相似文献   

17.
新闻集锦     
中国人均占有粮食406公斤中国人均占有的农产品明显增加 ,粮食人均占有量已从1995年的387公斤提高到1999年的406公斤 ,而肉、蛋和水产品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47.5公斤、17公斤和32.9公斤 ,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消息说 ,近年来中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连年获得较好收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大体稳定在5亿吨的水平上。袁隆平科技学院成立湖南省教育厅已批准了湖南省农科院的申请 ,同意该院主办袁隆平科技学院 ,这是全国首家以科学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相似文献   

18.
一、低产原因及现状县位于闽北山区,现有茶园54379亩。是福建渔则史要茶叶产区之一。1993年全县茶园采摘面积37717亩,总产量1575吨,产值1049万元。平均亩产41.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亩产最高58公斤,最低仅17公斤,亩产低于们.7公斤的茶园面积18753亩,占可采面积的49.7%,如能将18753亩低产茶园改造成亩产58公斤的水平,按1993年全县平均价每公斤6.66元计算,那么,全县茶叶总产值可增加200万元.如果再进一步全面改造.增加产值将更可观。二、改造措施1.改良土壤。松溪县茶园有50%是在25-45度的荒山上开垦做梯、等高种植.…  相似文献   

19.
李劲松 《玉米科学》2001,9(3):093-095
玉米生产是山区粮食生产的中流砥柱.在目前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繁、粮食生产能力弱的情况下,要满足社会对粮食生产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以玉米为重点的粮食生产在结构调整中面临着提高单产与提高品质的双重压力,任务极其艰难.因此,发展山区粮食生产的基本思路是:一立足两围绕三转变四提高五优化”,其主要措施:保证基本面积,大抓农田改造,推广高优品种,开发特用玉米,狠抓关键技术,加强科学试验,促进农民参与,走产业化之路。  相似文献   

20.
邵东县从1965年开始大面积推广双季稻,到1980年,全县稻谷总产370690吨,单产为396.5公斤,为解决我县人们的温饱问题做出了贡献。 近几年来,我县水稻生产发展缓慢,早稻生产徘徊不前,早稻单产有下降的趋势。从1980年到1986年,稻谷单产从396.5公斤增加到421.6公斤,其中早稻单产却从450公斤下降到了410公斤,递减率为1.6%。1984年以来,连继三年早稻减产,严重阻碍了我县粮食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