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具有地域乡土特色的乡村品牌景观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现今园林关注的热点,顺应新农村建设的大趋势。针对现今乡村景观建设忽视乡土元素、形式雷同等问题,走特色景观品牌化道路是必然选择;提出营造乡村品牌景观的建议和措施。品牌景观的概念强调景观的品牌价值,突出景观的独一性,在其开发中,通过对地域乡土特色的多方面分析,将地方特色运用于乡村品牌建设和景观开发中,经过品牌景观建设的五个阶段创作出有地域乡土特色的品牌景观,以推动乡村景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桂林喀斯特地貌地区的景观资源和成功的乡村景观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深度挖掘喀斯特地貌地区自然景观资源价值、田园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乡土文化元素,提出了乌龟河田园综合体特色景观营造设想。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葡萄峰林景区乌龟河的旅游开发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土文化特色,合理开发乡村资源,保护乡村的聚落空间,以加强对乡村景观特色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温瑀  王颖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766-7767
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乡村景观规划已迫在眉睫。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内涵,探讨了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的涵义、原则、方法及具体措施。通过保护乡村景观的完整性和地方文化特色,为我国乡村景观生态规划提供良方。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兵 《农学学报》2017,7(9):95-100
采用实地考察与实景拍摄的方式,搜集了大量武陵山区乡村旅游点的农耕景观代表作,分析了当地乡村旅游景观中农耕文化资源应用的典型案例;归纳了武陵山区的乡村旅游类型为生态农庄型、休闲农场型、古村古镇型、“花海竹海”型等4种类型;评析了武陵山区乡村旅游中农耕景观的应用现状,认为乡村旅游景观应紧扣农耕主题,充分利用当地的农耕文化资源,突出地域特色;指出了武陵山区农耕景观在当地乡村旅游中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大物博,广阔的地域和不同的地方差异性也造就了各个地方所独具的特色资源,有的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或奇特的地方风貌,有的地方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有的地方有独特的人文风情等,在广大乡村也是如此,且由于长期以来乡村地带所受到的市场化影响相對城市较小,因此乡村地带在一些特色资源方面保存的也相对更加完好,尤其是一些自然资源、人文风情、传统工艺等,这些都是乡村地区所特有的资源,而如果在发展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能够借助这些特色资源,将会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动能。  相似文献   

7.
乡村聚落景观是自然环境和乡村居民活动的综合载体,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德国在乡村聚落景观发展过程中,经过长期摸索,探寻出一条具有浓郁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发展经验对世界各国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鉴于此,本文首先追溯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历程,随后从区域空间形态、绿化形态、历史文化形态和农业形态等方面系统总结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特征。最后,依据德国乡村聚落景观的发展经验提出,在中国的乡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实施科学规划、健全法律法规、注重保护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坚持以人为本鼓励乡村居民参与等启示,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聚落景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持续推进乡村美化绿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大任务。乡土植物种类丰富,在当地应用不仅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还可凸显乡村景观特色,是美丽乡村植物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兰州市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资源丰富,但得到开发利用的却很少。本研究通过对兰州市乡土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进行实地调查,以此加强美丽乡村景观营造中乡土植物的合理有效利用,提升乡土植物的景观品质及促进乡土植物保护。  相似文献   

9.
作为实现“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关键,受自然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可以被人所感知的具有明显特征的“景观”,是综合提升人居环境形态美、功能美和文化美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保护魅力国土特征、重塑区域特色禀赋、提升地方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景观立法体系的构建既有助于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主要控制线,对农业发展、生态功能的恢复及保护、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本文介绍了6个国家(经济体)开发的针对乡村景观资源的评估规划技术和保育治理体系,并分析了其通过立法机制推动景观资源保育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化的经验。同时,本文从建立乡村景观资源特征数据库、探索景观特征营造和立法保育技术体系、通过地方实践探索适宜我国国情的工作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我国通过立法机制促进乡村景观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下,我国的乡村旅游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现场调研考察和文献研究,归纳总结乡村聚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即建筑景观、公共节点、户外小品、道路铺装、植物景观和滨水景观,以及主要特征,主要是地域性、乡村性、乡土性、生态性、文化性、传承性和协调性;并从提高乡村旅游吸引力的角度,提出了打造田园景观风貌,建设特色乡旅项目,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创意嫁接时尚景观等营造具有吸引力的乡村聚落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园林景观设计为手段,对乡村地区景观资源进行整合与规划,可以充分发挥出乡村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实际建设过程中,乡村园林景观设计存在与农村产业规划不符、缺乏地域文化特色等问题,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文章以分析建设规划农村园林景观的必要性,及特点为切入点,针对建设农村园林景观过程...  相似文献   

12.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数字乡村战略双重背景下,乡村景观资源的数字化集成、管理、表达与应用是实现我国乡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数字化管理提升的基础工作,本研究针对乡村景观资源数据多源异构、难以集成的问题,以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为主题,应用3S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明确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的需求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总体功能架构,并围绕多尺度乡村景观资源数据的融合与存储、乡村景观资源分类与评价、乡村景观资源数据可视化3个平台的核心模块的构建过程进行了叙述。通过构建分布式“空间-属性一体化”乡村景观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实现国土-区域-地方-村域多尺度多源乡村景观资源数据的集成、分类、评价与展示。  相似文献   

13.
由于建设方式失当,乡村景观建设问题日益突出,景观特色逐渐丧失,用简约设计的方法可以解决或者规避乡村景观建设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保护和延续乡村景观特色。为营造良好的乡村人居环境,提出简约化乡村景观建设模式,并将之运用到罗田县八迪河中心社区乡村景观建设中,以其生活性、生产性、生态性为特色和基点,从规划、建筑、法制、社会、经济等方面去指导乡村景观建设,着力打造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4.
乡村景观是人类活动在农村地区形成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综合载体。中国客家乡村景观承载了上千年客家文化的历史积淀,为客家民系提供了生存、发展的物质空间。本文选取享誉"客家摇篮"的江西赣州地区客家乡村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分析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资源的分布状况、构成要素及形式类型,归纳赣州客家乡村景观遗产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名山资源型特色小镇具备独特的生态性、文化性和地域性,是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存在“资源-景观”转换表现水平参差的问题。为提高该类小镇的名山性景观表现水平,以三个典型小镇为例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其景观特征,对比探讨三者的景观建设水平和资源转换路径。研究认为,该类小镇景观要在自然景观建设上以保护为前提,以梳理为手段,对与小镇密切相关的名山自然资源进行微介入式改建利用;在人工景观建设上以原真为基础,以创新为亮点,构建连续性表现名山人文资源发展与演变的景观环境;在活动景观建设上以自然条件或文化条件为出发点,培育具有山域特色的观赏、体验活动。同时,要以景观特征强化和景观不足弥补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小镇景观。  相似文献   

16.
魏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2,(5):2864-2865,2983
在相关文献分析的基础之上,介绍了乡村景观发展吸引力的内涵,阐述了当前乡村景观发展存在的问题,认为我国乡村旅游缺乏有效的战略规划,景观产品特色不明确,乡村景观资源营销力度不足。总结了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影响因素,结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提出提高乡村景观吸引力的建议与措施,强调应营造舒适的乡村景观意象,切实加强对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强化乡村景观资源旅游市场的开发。以期对我国新农村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敏华  戴海英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0):2077-2080
浙江省在乡村规划建设领域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以往乡村规划建设行为的趋同惯性,导致不少乡村资源未被充分挖掘,从而造成同质化现象。作者走访杭州市临安区指南村,就其“红叶指南”植物景观主题营造展开论述,围绕当地特色红叶景观强化、“乡宿”旅游战略推进和乡村机制创新实践,探究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下的特色植物景观主题营造。  相似文献   

18.
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意象空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建红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579-1582
通过问卷调查和感知地图,对珠江三角洲乡村景观中的人从主观感知的角度进行了景观空间意象差异性分析,发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及不同年龄的人对乡村景观有不同的空间感知及不同的理想乡村景观构想,但其共同点是希望乡村景观在发展的过程中能保留其优秀的地域性号观特色和延续地方场所精神,这为建设理想乡村景观模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现有乡村植物景观营造受“城市公园景观”建设思想影响已出现诸多问题。同时,随着浙江省全面实施“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为乡村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提出了新思路和新要求。对此,本文基于大花园建设视角提出全域花园建设与特色景观营造、生态产品供给与生态美学导向、内容主题创新与乡土文化传承、乡村场所营造与多元功能维系4个层面的再认识,并基于此认识提出建立基于全域视野下的植物景观保护、开发、利用体系,探索乡村植物景观营造与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引导形成共建共享的乡村植物景观营造新态势3条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浙江省衢州市七里乡黄土岭村乡村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当前黄土岭村景观建设存在着公共基础设施缺失、山村特色景观风貌逐渐消失、公共景观游憩空间缺乏等问题;根据黄土岭村的资源特征和用地现状,确定以“诗意黄土岭”作为乡村景观建设的主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