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用高效液相色谱和生物测定法测定亩施50g 多效唑(MET)的水稻秧苗和成熟植株各部分 MET 含量,结果表明:被吸收的 MET 主要累积在顶部器官中,苗期在叶片、成熟期则在籽粒中。但亩施20gMET 的成熟植株各部没有测出 MET,说明水稻体内可能有分解 MET 的能力。对移栽15天后的 MET 处理的水稻秧苗测定结果表明,被吸收的 MET 在水稻体内能够向顶部进行再运转。  相似文献   

2.
多效唑(MET)处理水稻植株后,使株高降低,分蘖增多,穗粒数下降,与此相应,植株体内的赤霉素(GA_3),生长素(IAA)、玉米素(Z)显著下降,脱落酸(ABA)显著增加。用生长调节剂 GA_3和氮肥可逆转多效唑的抑制作用而便株高增加,给受抑制植株施用GA_3和 IAA,可使植株内 GA_3和 IAA 含量相应上升。因此 MET 可通过调节植株体内 GA_3、IAA、Z、ABA 的含量调控植物生长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施 MET 对后茬作物有明显的生物效应,苗期生长受影响最严重的作物是油菜,其次是小麦;水稻与紫云英受影响较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生物鉴定法测定亩施50g MET 的秧苗和成熟植株各部分 MET 含量,结果表明,被吸收的 MET 主要累积在顶部器官,苗期在叶片,成熟期则在籽粒。但亩施20克 MET的成热植株各部分没有测出 MET;说明水稻体内可能有分解 MET 的能力。对移栽15d 后 MET 处理的水稻秧苗测定结果表明,被吸收的 MET 在水稻体能够向顶部进行再运转。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和缩节胺对罗汉果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多效唑(MET)和缩节胺(DPC)对罗汉果光合特性与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青皮果品系的罗汉果组培苗为材料,按常规使用浓度MET 50 mg.L-1和DPC 1500 mg.L-1,在植株上棚去顶后,进行叶面喷施,清水作对照。结果表明:MET和DPC均能提高罗汉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增加罗汉果果实干物质,尤其是甜甙和总糖含量,果实品质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猪粪中不同浓度铜对油菜生物量和植株铜富集含量的影响.土壤中铜含量随猪粪中铜浓度的增加而大幅增加,油菜生长60 d的地上部与地下部鲜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油菜植株地下部铜富集系数明显大于地上部富集系数.  相似文献   

6.
<正>1茄子黄萎病1.1发病规律。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苗期发病较少,一般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出现,进入盛果期病情急剧增加。通常从植株的半边或整个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1.2病害症状。发病初期植株下部至中  相似文献   

7.
玉米在喷施了30%乙·己水剂后植株叶片黑亮、肥大、挺刮,株高降低,下部节间缩短变粗,茎秆干物质积累增加,气生根层数与条数增加,抗倒,用量应控制在20ml/667m^2,于玉米拔节初期喷施为佳。乙烯利对植株有明显的矮化,促早熟作用,对植株的综合调控能力弱。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对植株综合调控能力较强,但对株高的调控能力弱。  相似文献   

8.
1茄子黄萎病 1.1发病规律。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苗期发病较少,一般在结果初期开始发病,多在门茄坐果后开始出现,进入盛果期病情急剧增加。通常从植株的半边或整个植株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  相似文献   

9.
棉花整枝作业在无霜期较短的辽宁棉区,是减少蕾铃脱落、促进早熟、增加霜前花,提高产量的重要技术措施。但过去在生产上,整枝偏晚,为的是使植株上部多结铃,而忽视了植株下部铃的脱落。其次棉田密度有大幅度增  相似文献   

10.
玉米在喷施了30%乙&#183;己水剂后植株叶片黑亮、肥大、挺刮,株高降低,下部节间缩短变粗,茎秆干物质积累增加,气生根层数与条数增加,抗倒,用量应控制在20ml/667m^2,于玉米拔节初期喷施为佳。乙烯利对植株有明显的矮化,促早熟作用,对植株的综合调控能力弱。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对植株综合调控能力较强,但对株高的调控能力弱。  相似文献   

11.
多效唑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延缓效应和膜透性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庆莲16号水稻为试验材料,研究多效唑 MET 对连体叶片衰老的调节效应及其作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多效唑可延缓叶片叶绿素、蛋白质的降解速度,抑制蛋白水解酶的活性,增强 SOD 活性,防止丙二醛的积累和膜透性的增加。多效唑对水稻叶片衰老的延缓效应与它对活性氧代谢的调节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栽培上农黑糯已有数年,上海农学院特种稻课题组对该品种进行了生育特点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在本市作单季稻栽培时全生育期要求总积温达3600℃以上,属早熟晚粳类型,其全生育期有完全叶18张,不同播种期栽培叶龄有明显变化。该品种分蘖力偏弱,伸长节数稳定为5节,茎基部节间紧凑而粗壮,拔节和幼穗分化齐头并进,穗型较大但松散,结实率随灌浆期环境条件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前氮后移对寒地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在相同氮肥施用量(100kg·hm-2)条件下,不同穗肥施用时期和比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氮后移对糙米率、精米率、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小,仅使整精米率提高了4.4%~9.9%,不同叶龄期追氮对垩白率影响不尽一致,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降低垩白率。前氮后移处理在提高产量的基础上,没有降低稻米的碾米品质和外观品质,对稻米食味品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用 MET10~200pp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降低α-淀粉酶活性,抑制芽仲长,促进根仲长(10~100ppm),使单位长度根重和芽重增加,秧田期施用 MET30~60g/亩或10ppm 浸种,在较低播量下,苗高无明显抑制,而分蘖则显著增加。本田分蘖期或第一苞分化期施用 MET,株高叶片和节间均被抑制,增加了叶片含糖量和叶绿素含量,降低叶片水势,使根系活力提高。由于上3叶变短,叶角度变小,透光率增加,相对生长率(RGR)、光合势(LAD)、净同化率(NAR)随之提高,但因叶面积指数下降,引起群体生长率(CGR)减少。MET 可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粒重,但结实粒效减少,中高秆易倒伏品种在高肥水平下有增产效果,矮抗秆倒伏品种则表现减产。  相似文献   

15.
叶内 IAA 含量以分蘖高峰前5日最高,此后,虽呈下降趋势,但直到颖花分化期,仍维持较高水平。GA_3含量,在生育过程有两个峰,前者出现在最高分蘖期,后者出现在减数分裂期,抽穗后,其含量迅速下降;玉米素含量,在分蘖盛期呈上升趋势,分蘖高峰期为谷,穗首分化期达最大值之后呈下降趋势,但直到颖花分化期,仍有较高的含量;ABA 的含量,在分蘖盛期很低,分蘖高峰期达最大值,之后下降,幼穗形成期仍保持较高含量,抽穗前十日左右急剧下降;分蘖期施用 MET,GA_3 IAA 含量均比对照低,而 ABA 含量则上升。籽粒发育过程中,IAA 的含量于抽穗后第8日达最大值;GA_3含量,抽穗开花时迅速增加,开花后第5日达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玉米素含量,一抽穗开花便有较高的值,此后出现两个峰,一个在抽穗后的第8日,另一峰出现在抽穗后第31日,籽粒形成过程,ABA 含量有两个峰,前者在开花后第3日,后者在抽穗开花后第11日。MET 处理则看不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以早稻品种中早39、晚稻品种玉针香为材料,设计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用绿肥还田(CK)、施用紫云英还田(T1)、施用紫云英及黑麦草还田(T2)、施用紫云英及油菜还田(T3)、施用箭舌豌豆及黑麦草还田(T4)、施用箭舌豌豆及油菜还田(T5),研究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绿肥还田明显降低早稻生育前期叶片净光合速率和群体干物质积累,显著促进早、晚稻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提高剑叶净光合速率,2年双季稻平均增产2.88%~14.74%;与T1相比,T3、T5处理有利于早、晚稻高光效群体形成,早、晚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剑叶净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豆科与非豆科绿肥混合还田对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双季稻有效穗数、结实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K相比,T3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7.13 t/hm2,2年双季稻产量平均增加14.74%。紫云英与油菜混合还田能有效提高双季稻生育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延缓剑叶净光合速率下降,促进双季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显著提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稻谷产量,是比较适宜的绿肥混合还田模式。  相似文献   

17.
磷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生理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田间、土培和砂培试验,研究了磷对早稻品种“原丰早”生长发育及其有关生理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缺磷的稻株矮小,生育期延迟,施用磷肥可促进稻株正常生长,又可使水稻早熟高产;随着施磷量的提高,水稻地上部和叶片以及种子的含磷量随之增加,而氮、钾含量的提高不明显。缺磷时,水稻叶片及根中ATP和RNA的含量均降低,叶片中蛋白质氨含量略有下降:供磷不足影响了光合初产物的正常运转,引起叶片积累淀粉,而蔗糖合成减少。水稻生育前期缺磷,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反而增高,但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下降。磷的缺乏使水稻叶片CO_2同化速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叶片ATP含最下降及光合产物的分配不台理。  相似文献   

18.
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初步研究了多效唑对小麦的形态和生理效应及大田应用技术。多效唑有抑制小麦胚芽鞘、地中茎和株高的效应,并可增加单株分蘖和提高分蘖成穗率,有利于培育壮苗、壮株和防止倒伏。多效唑可提高小麦植株的生理活性,使茎叶含氮量和叶绿素含量增加,这种生理优势可一直维持到成熟。浸种和根施的适宜浓度为50~100PPm;叶面喷洒浓度以100-200PPm为宜;浓度过高,抑制过甚,对生长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