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中国谷物收割机技术难以充分满足购买农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需求,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受限的现状,采用专利计量的方法,兼顾“质”和“量”2个分析视角,综合技术竞争热点分析、创新主体分析和竞争格局分析3个维度,对不同国家及其微观创新主体在谷物收割机领域的竞争态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谷物收割机技术处于成熟期,技术竞争热点在发展过程中有所偏移;2)相较于其他国家以企业为中心的集中式创新格局,中国更倾向于依赖高校、科研机构且专利申请力量较为分散,主要专利申请力量在产出质量上也有所欠缺;3)作为其他专利申请国的重点布局区域,中国对外布局专利数极少;4)不同国家的微观创新主体在技术重点布局上呈现出集中趋势,并且存在广泛的技术联系。总体上,为发展谷物收割机技术,中国应关注技术竞争热点偏移方向、加快企业为中心的创新格局构建,并采取手段保证技术产出质量、提升自身技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联合收割机上谷物水分在线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面向国产联合收割机的谷物水分在线传感器的开发与试验,利用CAV424芯片为核心元件,设计了一种新型谷物水分在线传感器,对该水分传感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验,对谷物水分的在线测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另外还设计了谷物取样通道,进行了运行试验,得到了预期的调试结果。  相似文献   

3.
对收割机谷物搅龙输送机理进行了分析,以离散单元法为依据,应用颗粒仿真软件EDEM,导入谷物搅龙三维模型,并在EDEM中建立麦粒仿真模型,通过改变搅龙转速及麦粒生成速度(间接反映收割速度)来对麦粒在谷物搅龙中的输送效率进行仿真研究,探讨了搅龙转速和麦粒生成速度如何影响收割机谷物搅龙的输送效率.  相似文献   

4.
深入分析了手扶插秧机在梯田间转移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建立其力学模型,并以PS-15、2ZS-4与SPW-68C等3种机型的技术参数为基础,得出插秧机适应耕地条件的规律.其中两行插秧机可不受限制自由转移,四行插秧机可爬最大坡度为33.,六行插秧机则为25..由此得出了在相应田间高差内不同插秧机安全转移所需的田块宽度,对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具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180年前,我们发明了收割机;35年前,我们创立了轴流滚筒收获技术。2012年,当最新一代的凯斯轴流滚筒收割机问世之即,让我们梳理历史的脉络,感受凯斯专注于收获领域,不断创新与进取的历史积淀与步伐。这也是凯斯Case IH一直走在收获机械行业的前沿,成为所在年代先进高效产品的代名词缘由。  相似文献   

6.
陈光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370,383
介绍了一种快速测定谷物水分含量的高频电容测量探头,其原理是将谷物储藏水分的变化反映到电容量的变化,再经过精密的信号采集、转换与处理,完成了谷物类粮食水分的实时性检测和控制。适用于测定各种低介电常数均匀谷物,不需要标定固化曲线,采用运算法,由模拟电路完成运算,经A/D转换后直接数显水分值,具有量程宽、速度快、精度高、重复性好、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用4GG—170型收割机和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在免耕麦茬地上压地1~10次,测定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随碾压次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收割机型对土壤的压实程度有显著性差异.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使土壤硬度、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变化程度大于前悬挂4GG—170型收割机;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对土壤硬度的影响超过了30 cm;新疆—2号联合收割机对土壤3~5次碾压程度相当于4GG—17型收割机碾压10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耕地的主要经营者,他们对土地整治后耕地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不同。以产投比为识别差异的指标,重点研究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对土地整治后耕地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程度。结果发现,农户对土地整治后耕地经营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显优势,产投比高于农户。据此建议土地整治项目应落在土地流转区域,旨在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土地流转,推进现代农业和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产芳香物质益生菌筛选及其对谷物食品发酵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大列巴、馒头、发面饼、麻花、白酒酒曲、米酒中筛选的66种菌及实验室保存的12种菌种中筛选出3种产芳香物质益生菌种,分别加到面粉中用于发酵馒头、玉米粉发酵发糕及制造饮料、糯米粉中,用于发酵粘豆包及发酵饮料,以期进一步增加发酵产品风味,最终得到产品品质更优良的谷物发酵食品。结果表明,酿酒酵母适合发酵面食和发酵酒精性饮料,保加利亚乳杆菌适合面食增香和发酵谷物酸性饮料,嗜酸乳杆菌适合发酵谷物酸性饮料。  相似文献   

11.
气候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评价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WMO推荐的气候异常度指标及Z指数,确定太原季、年气候条件的定量评价模式;利用气候要素与相对气象产量的关系,建立了夏、秋粮气候年景定量评价模式。这些模式具有较好的定量识别能力,在气候影响评价业务中有较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区域农业健康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飞跃的有效途径,而适应性的土地整治模式是促进其目标实现的关键。通过对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农业区进行实地调研收集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区域农业发展对土地整治的适应性要求,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模式与保障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的稳步推进,烟草农业的现代化成为了引领大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独具特色的推动力量。针对山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立足巫溪烟区生产实际,阐述了现代烟草农业的概念、本质及发展趋势,分析了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指出了在规模化种植条件下山区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独特优势及发展方向,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探讨生产组织模式创新、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山地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界定了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包括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期)下的农业技术概念,用DEA模型对广西主要的政府主导、农业合作组织为主体、龙头企业带动的三种农业推广模式的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判定三种模式的效率,指出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的社区主导推广模式的效率最高,就加快广西农业推广、促进广西农业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8):261-262
随着当前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信息化已经深入到农业、工业等多个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下去,技术也日趋完善,在这其中具有独特优势的数字图像处理也随之日益升级更新和强大。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产品发展,数据图像处理技术成果也出现在我们周围,与此同时,图像处理的应用领域和技术发展也必然牵涉到人类生产生活和工作的每个领域。尤其是在农业信息化的条件下,数字图像处理也在不断影响着人们在农业生产的方式,它在农业生产中也开始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突破一项又一项障碍和苦难,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相似文献   

16.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劳动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与劳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体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是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劳动力本身素质、技能与就业能力提高的需要。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劳动产率、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基本基础建设、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以及转移者个人与社会对农民入住城市成本的支付能力等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新疆必须坚持农村劳动力内部转移与外部转移相结合,以内部转移为主的方针。在组织、引导农业劳动力从事临时性、季节性的外部性转移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本地二、三产业、加速城镇化进程,增强农业劳动力的内部转移的能力。充分发挥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在转移农业劳动力方面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工商资本经营农业是对创新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有益尝试,其为农业的发展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市场化,也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湖南益阳"草尾模式"为范例,通过对其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工商资本经营农业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积极影响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耕地质量低首先造成了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低而不稳,国家的粮食安全没有根本保证。同时,在耕地质量低的条件下,只有加大投入才能取得较高产出,这就是我国以占世界8%的耕地消耗世界30%以上化肥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农民收入低下,而农产品价格仍然缺乏国  相似文献   

19.
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的大量转移是我国近40年以来所面临的三农现状,也是未来30年间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这种由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尤其是青壮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流失,将给我国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阐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产量、农业产品结构以及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影响分析,探究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所造成的冲击的大小,以及这种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利弊,为相关部门制定协调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和稳定农业生产的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不断驱动各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升级,耕地利用转型的碳排放效应对发展绿色农业至关重要。利用熵值法模型和中国30个省(西藏和港澳台除外)2008—2016年面板数据测度各省耕地利用转型情况,并实证分析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近9年来中国耕地利用转型发展呈逐年增加趋势且地区差异明显。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具有显著地区差异。从全国来看,耕地利用转型能够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且效果显著。从地区来看,中、西部地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碳排放的负向作用显著,而东部地区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