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2个耐、感盐碱棉花品种在不同盐分浓度土壤中的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盐分浓度越高,对棉花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越明显;在低盐土壤环境中,耐盐碱新品系苏研128种子萌发的耐盐胁迫能力强于盐碱敏感品种泗抗1号;当土壤盐分浓度≥0.40%时,耐、感盐碱品种均丧失发芽能力;2个品种在无盐土壤中棉苗生长势相同,在低盐胁迫条件下,耐盐碱新品系比感盐碱品种具有较强的干物质积累能力和发根能力;盐碱植棉过程中,盐分对棉苗根部的抑制作用强于地上部分,提高棉花在盐碱土壤中的发根能力是今后棉花耐盐碱育种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夹砂层土壤入渗过程水盐运动规律室内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夹砂层土壤入渗过程的水盐运动规律。[方法]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观测了灌水条件下夹砂层和均质土壤的水分入渗过程并分析了夹砂层土壤的盐分运动规律。[结果]灌水之后,土壤表层所含的部分固态盐溶解,并与原有的土壤溶液一起随着水分下渗,在下层形成盐峰。土层深度越大,盐峰形成越晚。盐峰过后,土壤盐分迅速下降,进入脱盐阶段,脱盐达到一定程度后,土壤盐分趋于稳定。84 h后无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为90 cm土层,夹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为70 cm土层。180 h后无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仍是90 cm土层,但与84 h的盐分最高值相比有所下降,而夹砂层土壤盐分最高土层为70和90 cm 2个土层。276 h后盐峰下移至110 cm土层。[结论]该研究为滨海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从1980-1982年,我们在孔集公社旱涝碱综合治理实验区,对土壤盐分高,改造难度大,以钠镁为主的氯化物盐土(群众叫万年湿)进行淋盐种稻试验和示范,特别是雨季种稻,对改良"万年湿"盐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孔集公社位于宁陵县东北,黄河古堤南侧背河洼地,土壤母质为石灰性黄泛沉积物.全社有盐碱耕地18080亩,占总耕地55.3%,另有盐碱荒地7740亩.盐碱类型主要有臭碱(苏打盐化潮土)、盐碱(硫酸盐氯化物盐化潮土)和瓦碱(表层碱化潮土),各种类型和轻重不同的盐渍土呈云状复区分  相似文献   

4.
从今春起,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对 667公顷盐碱地采用生物技术防治盐碱,目前在这片土地上长出的各类庄稼出苗率达 90%,比未采用此技术改良的土壤提高出苗率近 50%. 中国农业大学(邮码:100094)研制的 " 康地宝 " 利用有机生化高分子结合土壤中成盐离子,随灌溉水将盐分带到土壤深处,降碱脱盐,迅速解除盐分对作物的毒害作用.采用喷施、灌水滴施方法,可使原本盐碱危害造成的中低产田增产 30% ~ 70%,盐碱荒地保苗率可达 80% .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盐荒地、沙丘和海子对耕地排盐的作用和机理,于2013-2016年在内蒙古河套灌区张连生研究区展开试验,利用土壤水分、盐分以及地下水盐分、埋深变化的观测数据,经SWAP模型率定和验证,对试验区水盐动态变化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SWAP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试验区各地土壤水盐的垂直动态变化规律。模型验证结果显示,土壤水分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3 cm3·cm-3,土壤盐分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12 g·kg-1,且二者平均相对误差均小于16%。地下水动态分析表明试验区地下水走向基本为从西北流向东南。研究表明,耕地含水量受灌水影响较大,水分逐渐向深层渗漏并侧向补给盐荒地和沙丘。沙丘表层含水量低,而深层水分可侧向补给耕地、盐荒地。耕地盐分在灌溉期向盐荒地和沙丘运移,最终汇集到海子,盐荒地在作物的生育期积累盐分,而盐分在秋浇期流失。耕地和盐荒地的地下水在灌溉期侧向补给沙丘和海子,非灌溉期由沙丘的地下水侧向补给耕地、盐荒地及海子。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生物改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为探求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生物改良效果及其机理,促进盐碱土作为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和盐碱地产业的发展,在宁夏银北地区以盐碱荒地为对照,选取3种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耐盐植物(柽柳、苇状羊茅、油葵)进行试验研究.经过3年(2008-2010)的试验,观测分析了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盐碱土理化性质、盐分含量及其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对盐碱土(0~20 cm)土壤容重的降低最为显著,分别较对照降低了24.16%、27.53%和24.72%;不同类型耐盐植物对地表的覆盖度不同,表现出“抑制春季土壤返盐,增强秋季洗盐”效应,导致土壤含水率及其垂直剖面分布不同;与对照相比,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土壤的初始入渗率分别提高至9.96、3.74倍和1.49倍,稳定入渗率分别提高至5.33、3.49倍和1.65倍;3种耐盐植物种植有效降低土壤全盐含量,改善土壤肥力水平,种植柽柳、苇状羊茅、油葵分别降低土壤表层盐分86.4%、71.5%、46.1%,分别增加表层有机质73.7%、38.2%、21.3%.同时,种植柽柳、苇状羊茅、油葵改善了盐碱地微生物特征,分别增加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含量6.4、5.5倍和4.1倍,20~40 cm土壤微生物含量分别增加了7.0、6.6倍和5.5倍.由此可知,耐盐植物通过盐分吸收、运移对盐碱地具有一定生物改良作用,依据耐盐植物的耐盐特性及其作用效果构建盐碱地生物改良模式,是盐碱地产业发展的新方向、新理念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河套灌区耕地与盐荒地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背景对耕地与盐荒地盐分变化展开研究。在野外实测和实验室检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多因素影响下耕地和盐荒地盐分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荒地和耕地0~100 cm土层中都含有60~80 meq/100 g的非水溶性钙盐,而盐荒地水溶性盐的含量明显升高。年度变化显示,耕地可溶盐年均提高了4.46%;盐荒地可溶盐年均提高了4.48%;耕地非可溶盐年均提高了2.99%;盐荒地非可溶盐年均提高了3.87%,灌区每年灌溉水带入的盐分有少量在盐荒地中积聚。盐分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发展改良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为灌区水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双环法对黑龙江省的黑土和草甸土两种土壤,分耕地和荒地两种利用类型进行试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稳定入渗速率与非毛管孔隙度、土壤容重都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与初始含水量表现出显著相关性。稳定入渗速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非毛管孔隙度和土壤初始含水量呈正相关。选择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达到稳定入渗所用时间和至稳渗的入渗量四项指标进行灰色关联评价。结果表明,两种土壤在0~20 cm层荒地的入渗性能明显优于耕地,而在20~40 cm层黑土耕地的相对入渗性能有所好转,但总体上看,荒地仍然优于耕地。40~60 cm层耕地和荒地间并无明显差异。由此可见长年耕作对耕层土壤的水分参数造成了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9.
魏利霞 《北京农业》2012,(30):144-145
通过井灌压盐、完善田间道路及林网减盐等工程措施达到排盐目的;通过增施精制有机肥使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耕地地力、土壤肥力,提高水肥利用率,增加土壤活性,进而提高土壤缓冲盐碱的能力,缓冲或减少盐分对作物的危害,达到农艺抗盐的目的。避免耕地退化和次生化渍化。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棉田后土壤水分、温度、通透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棉花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渗水地膜覆盖除具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水、提墒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等作用外,更具有普通地膜所不具有的从膜面垂直入渗降水的作用,使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具较高水平,水分供应充足,同时,由于渗水地膜的微通气作用,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提高,气相比例增加,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温度较为稳定。(2)渗水地膜覆盖进一步改善了棉田土壤水分、温度及通透性等生态环境,为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从多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看出,棉花植株抗逆性增强。渗水地膜进一步提高了棉花覆盖栽培的增产潜力。(3)在北部特早熟棉区降水较多的年景下,渗水地膜覆盖棉花产量比露地增产22.3%,比普通地膜增产12.1%,增产效果显著。渗水地膜比普通地膜增产主要在于铃重的增加,普通地膜比露地的增产主要得益于衣分的提高,渗水地膜比露地的增产是得益于铃重及衣分的共同作用。渗水地膜与普通地膜相比并未增加投资。(4)在同等条件下,渗水地膜总耗水量比露地降低10.1%,比普通地膜降低6.5%。水分利用率比露地提高36.7%,比普通地膜提高20.7%,此结果对北方半干旱地区旱作棉花提高降水利用率及新疆内陆棉区灌溉条件下的棉田节水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减轻和消除土壤盐渍化对温室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压碱洗盐,降低盐碱度;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消除盐分对根系的刺激;土层混配稻壳,增加土壤疏松度,防止地下盐分随土壤毛管上升,从而有效防止盐分的积累。同时,配套一系列先进栽培技术,从而达到番茄优质、高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白榆(Ulmus pumila)适应盐碱环境的机理,以高盐、中低盐、非盐碱3个土壤盐分立地条件下生长的白榆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盐分浓度下新叶、老叶、新枝、老枝和根5个营养器官中4种金属盐离子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白榆体内K 、Na 、Ca2 和Mg2 不同部位的含量不同,并存在显著差异;白榆各部位K 、Na 含量随着生长地区土壤盐分的增加而增加;K /Na 幼嫩器官显著高于成熟器官,茎叶显著高于根部;含盐中低等土壤中生长的白榆K /Na 高于高盐和非盐碱土壤中生长白榆.白榆器官中K 、Na 、Ca2 对盐碱的敏感性高于Mg2 ,K 和Na 是4种金属盐离子中白榆在盐渍生境下进行渗透调节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土壤盐碱改良剂施地佳,利用有机营养剂给土壤微生物提供营养源,通过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使微生物活力加强,分泌有机酸降低土壤盐碱度,达到生物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另一方面利用一组水溶性高分子结合土壤中成盐离子,随流水将盐分带到土壤底层,迅速解除盐碱对作物的毒害,同时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2009年利用施地佳在生荒盐碱地上进行了春小麦栽培示范。  相似文献   

14.
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地的抑盐和增产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塑料地膜、细沙、秸秆3种覆盖材料,研究了不同地面覆盖方式对新垦盐碱荒地的抑盐、脱盐和玉米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和方式均有显著的增产作用,其中全膜覆盖效果最好,其次是覆细沙5cm,覆秸秆3000kg/hm2。的增产率最小。覆盖处理对O~20cm土层的盐分均有很好的脱盐效果,可减弱休闲季土壤0-40cm土层的返盐。秸秆覆盖和细沙覆盖各层的含水量与覆盖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施地佳盐碱土壤改良剂能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使微生物充满活力,且大量繁殖,分泌有机酸,起到降低土壤碱度,达到了生物改良盐碱土壤的作用。施地佳还能络合土壤中的盐离子,随灌溉将盐分带到土壤深处,降盐除碱,迅速解除盐碱对作物的毒害作用,同时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林木根系生长,从而促使树木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6.
盐胁迫下4种盐生植物生长及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了利用野生的盐生植物改良盐碱地。[方法]以天津大港、西青和蓟县荒地土,采用盆栽试验对补血草、艾蒿、猪毛菜、草木樨4种野生盐生植物进行耐盐胁迫试验,测定株高、茎粗、鲜重、干重等生长指标。[结果]结果显示,4种植物的生长指标随着土壤盐碱度胁迫程度的不同变化明显,多为随盐碱胁迫的加重,株高降低,茎粗减少,干重降低。[结论]4种植物中补血草耐盐性最强,艾蒿和草木樨居中,猪毛菜最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盐碱荒地是由于土壤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而形成的未开发利用的土地,掌握其空间分异特征并探究其成因,对于开发盐碱荒地的潜力和增加土地后备资源有着重要意义。[方法]该研究对大同盆地的3.44万hm2盐碱荒地进行了土壤采样调查,布设调查样点1 729个,采用空间分析方法 ,利用DEM、土地类型图等计算地形位分布指数、全盐量反距离权重插值、河流纵比降等,从地形、地质、水文、土壤几个方面分析大同盆地盐碱荒地的成因。[结果]1研究区盐碱荒地的地形位分布指数与其它土地利用类型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地形低洼、地势起伏度小的区域。2由于大同盆地形成向中心倾斜的平原,并在洪积扇前形成凹地,导致积水不易排出。3河流纵向上全盐量的分布呈现出中游最高,面积最大,上游次之,下游最低;河流横向上全盐量分布总体为越靠近河流,全盐量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全盐量越低。4大同盆地盐碱荒地土壤以潮土和盐土为主,这两种土壤类型均为重度盐化和碱化。[结论]从盐碱荒地的分布得出大同盆地有两大积盐中心,分别位于桑干河流域的山阴、应县一带,以及洋河流域的阳高、天镇一带。从其成因和分布提出治理盐碱荒地的关键是降低地下水位,有针对性的进行盐碱荒地改良的水利规划,为大同盆地盐碱荒地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碱蓬蔬菜的生长特性,提出盐地碱蓬蔬菜在盐碱地上的栽培技术规程,通过长期种植能够降低土壤盐分,提高盐碱土的利用效率,达到改良盐碱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曹妃甸吹填土脱盐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室内土柱脱盐试验及淋洗前后土壤盐分、离子组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吹填土的脱盐规律,结果表明:在水分入渗初期,表层土壤溶液盐分浓度迅速下降,随着水分盐分的继续下移,在下层土壤中形成盐峰。灌水后土壤的脱盐率高,土壤pH值上升,土壤的Na+、Cl-、SO42-、K+、Mg2+、Ca2+含量下降,CO32-、HCO3-含量有所上升,盐分淋洗快速且完全,同时分析了淋盐前后的养分情况,对今后研究区的绿化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胡丁猛  刘桂民  臧真荣  李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80-5081,5118
[目的]探索一种更有效的、更适合滨海盐碱地改良的方法。[方法]用暗管排水与台田技术改良盐碱荒地,对改良前后的土壤含盐量和pH进行比较。[结果]pH与含盐量有不同的变化趋势;暗管排水技术改造盐碱地后,其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的下降程度远远大于传统的台田技术。[结论]该技术值得在盐碱荒地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