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0 毫秒
1.
[目的]为蝽亚科昆虫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秦岭火地塘的蝽亚科斑须蝽、绿蝽、红尾碧蝽和陕西翠华山的斑须蝽为材料,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垂直板法比较分析其酯酶(EST)同工酶。[结果]不同地域的斑须蝽的EST同工酶酶谱存在一定差异,且地理位置相距越远,差异越大,但地域间差异小于种间差异。同一亚科的3种昆虫的酶带数量、活性及分区、特征带的位置均存在较大差异,都有各自的特征酶谱,说明种间差异明显存在。聚类分析表明,绿蝽和斑须蝽的亲缘关系较近,和红尾碧蝽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酯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可以运用于蝽科昆虫的鉴别和各物种亲缘关系及分类地位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不同类型栽培半夏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田间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的4种类型半夏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的同工酶进行比较,并根据同工酶分析结果探讨半夏种内的亲缘关系.研究表明,过氧化物和酯酶同工酶谱在不同类型的半夏之间有着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特征谱带外,各类型之间存在明显的谱带差异.  相似文献   

3.
秦岭4种缘蝽同工酶的初步研究(半翅目:缘蝽科)(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秦岭4种缘蝽的EST同工酶。研究结果表明,姬缘蝽亚科2属间差异要大于属内各种间差异。控制开环缘蝽及点蜂缘蝽的EST位点分别为4和5个,而且乙酸萘酯为底物的酯酶除未发现杂合子而无法确定的以外,都是单体酶,不同个体间酶谱差异主要是同一位点来自父母本的2个等位基因的不同而造成的,雌雄差异可能由性连锁基因引起。点蜂缘蝽3个居群等位基因频率存在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朱刚利  王启瑞  郑哲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462-11463,11466
[目的]探讨缘蝽亚科棘缘蝽属、黑缘蝽属、瘤缘蝽属、缘蝽属和同缘蝽属10种昆虫系统发育关系。[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秦巴山区缘蝽亚科10种缘蝽的EST同工酶。[结果]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缘蝽亚科5属不同属间差异要大于属内各种间差异,同缘蝽属与其他4属亲缘关系较远,与巨缘蝽亚科亲缘关系较近。[结论]该亚科10个种EST同工酶谱带清晰、多态性强、稳定性好,适用于缘蝽亚科昆虫鉴别和物种系统发育研究。结合形态特征及Cytb基因序列变异情况,建议将同缘蝽属从缘蝽亚科划入巨缘蝽亚科。  相似文献   

5.
利用聚丙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研究了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新种质不育系与保持系在营养生长期和盛花期的叶片、花蕾及花朵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谱带的差异.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不育系与保持系的POD、SOD及EST同工酶表达种类及表达活性之间均存在差异.在盛花期,不育系花蕾和花朵的POD均比保持系多1条特征带,叶片的SOD比保持系少2条特征带;EST同工酶的表达谱带无论是在叶片、花蕾还是花朵中均比保持系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刺儿菜进行同工酶分析,确定适合作为遗传标记的同工酶类型。[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不连续垂直平板电泳(PAGE)技术,对刺儿菜雌雄株花和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及酯酶同工酶(EST)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OD、MDH及EST同工酶在刺儿菜雌雄株的花和叶中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花和叶片中,POD同工酶均发现了性别特异的酶带,MDH同工酶仅发现在花中具有1条雄性特异带,苹果酸酶同工酶(ME)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除花中的酯酶酶谱外,两种同工酶在同一性别的不同个体间,酶谱无明显差异。[结论]同一种酶在刺儿菜叶片和花中的雌雄株酶谱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采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板(PAGE)电泳,对黄颡鱼雌、雄个体血清蛋白、酯酶同工酶(EST同工酶)及血红蛋白(Hb)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颡鱼雌、雄个体的血清蛋白存在明显差异,表现在B1区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多1条MI带,B2区雌性个体比雄性个体多1条MA带,少2条MⅡ带,B3区雄性个体比雌性个体多1条MA带。另外在B2区雌、雄个体间MA带和MI带排列次序也有差异。血清EST雌、雄个体也有明显的差异,雄性黄颡鱼血清EST的酶谱出现了3条酶带无中强带,而雌性黄颡鱼EST的酶谱出现了7条酶带,有4条中强带。雌、雄个体胁只能分离出1条谱带,并且雌、雄之间基本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 Linnaeus)消化盲囊进行了5种酶(SOD、EST、MDH、ME、LDH)的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个体的同工酶表达呈现多态现象,个体间酶带带型既有相一致的共同特征谱带,又有较多的变异.5种酶均可把样品大致区分为差异明显的2种或3种类型,而且酶谱类型与形态类型基本对应,同工酶表达上的多样性表明栉江珧种内在生化遗传上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9.
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酯酶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栽培于同一生境的南天竹13个种质资源同一生长期叶片中酯酶(EST)同工酶酶谱进行比较研究及SPSSS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表明:EST同工酶酶谱在各种质资源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除少数共有的特征谱带外,其余的种质资源间存在较明显的频率差异.南天竹EST酶带总共有12条,分为3大酶区,S区带有酶谱5条,FS区带有酶谱3条,F区带有酶谱4条。其中Rf0.02、Rf0.16、Rf0.71、Rf0.75这4条酶带为13个种质所共有的固有酶。EST酶谱聚类分析将湖南南天竹13个种质分为3大类。  相似文献   

10.
乌江上游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5种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法(PAGE)对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4种组织(肌肉、肝脏、尾鳍和性腺)的5种同工酶(LDH、MDH、ADH、EST和G-6-PDH)进行比较研究,对5种同工酶在2种鱼的组织分布、位点表达及酶谱表型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LDH、MDH、ADH、EST和G6PDH 5种同工酶酶谱表型和酶带的活性在种间和种内不同组织中均表现出一定差异。同时依据其同工酶酶谱表达的复杂性和个体间多样性,探讨功能重复基因和哑基因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解剖学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大白菜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C7及其保持系细胞学特征和蕾期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和淀粉酶(AMY)同工酶4种同工酶酶谱的变化。同工酶分析表明,RC7不育系的POD和AMY同工酶酶谱在小孢子发育的整个时期与保持系B7都存在明显差异,且CAT和EST同工酶酶谱在花粉粒成熟时期比保持系B7少了2条清晰的谱带,酶谱差异表达时期与细胞学上观察到的败育时期一致。结果表明,单核期RC7开始败育。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电泳分离方法,对李品种的花药、叶片、叶柄、枝皮等组织的提取液进行分离,在胶板染色固定显示出谱带.分析4种组织中酯酶(EST)的谱带,比较不同组织的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李品种不同组织的酯酶(EST)酶谱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花药的酯酶(EST)酶谱清晰,是理想的品种分类、鉴别酶区.  相似文献   

13.
采用聚丙烯酰胺垂直凝胶电泳技术(PAGE),对洞庭湖区两种体色(灰色、黄色)鲇的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乳酸脱氢酶(LDH)等3种同工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MDH同工酶中,两种鲇肝脏各有5条酶带,肌肉均有4条酶带表达;两种体色鲇鱼的同种组织中EST同工酶的酶谱不相同,黄色鲇鱼的EST同工酶检测出8条酶带,而灰色鲇鱼只有4条酶带;EST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也表现出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在LDH同工酶中,黄色鲇肝脏有2条酶带,肌肉有1条酶带;而灰色鲇肝脏和肌肉中各有1条酶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种不同栽培类型的白芷进行同工酶分析。[方法]通过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选育的3种不同类型(表型)的白芷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其亲缘关系。[结果]过氧化物酶共得到15条谱带,其中7条是3个类型白芷的共有特征谱带;酯酶同工酶中得到12条谱带,其中6条是共有的特征谱带;聚类分析表明,3种不同类型的白芷间差异较大。[结论]该研究为白芷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可靠且快速的生理生化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15.
以胡杨不同发育阶段植株(五种树冠类型)的不同冠层异形叶为材料,调查同一单株上不同冠层同一节位叶片的叶形指数,测定其细胞色素氧化酶同工酶酶谱(CYT)和酯酶(EST)同工酶酶谱。探讨不同发育阶段胡杨植株叶形的变化和CYT、EST同工酶酶谱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植株都表现出叶形指数随冠层的升高而减小;(2)同一株不同冠层叶片的CYT同工酶酶谱带型基本一致,但各冠层叶片间酶谱带的表达量上存在细小差异。不同发育阶段植株CYT同工酶在质(酶带数目和迁移率)和量(酶的活性)的表达上各不相同,表现为随发育进程的推进,一些条带的表达或不表达;(3)EST同工酶的质(酶带数目和迁移率)和量(酶的活性)的表达在同一株不同冠层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胡杨叶片中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同一寄主尖孢镰刀菌进行了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黄瓜不同部位分离的尖孢镰刀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是相同的,均为 3条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带,迁移率分别为 0.04、0.20和 0.33;而酯酶 (EST)同工酶酶谱存在较大的差异。西瓜尖孢镰刀菌都具有 4条POD同工酶酶带,电泳迁移率分别为 0.048、0.190、0.286和0.381,而EST同工酶条带很少,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西宁市广泛引种栽培的丁香属10个植物品种的过氧化物酶(POD)和酯酶(EST)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共出现POD同工酶酶带9条,EST同工酶酶带12条,其中POD-1,POD-2和EST-1,EST-2为所有品种共有酶带,是丁香属植物的特征酶带,其他酶带在不同品种间有明显差异,可以根据酶谱中酶带的分布位置对丁香属不同品种进行鉴别.DPS聚类分析表明:10种丁香属植物可分为5大类.同工酶谱分析可作为丁香属植物分类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8种不同培养基配方,培养鸡腿蘑菌丝体,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谱差异明显,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作过氧化物(POD)同工酶、酯酶(EST)同工酶分析,并使用SPSS 17.0软件对谱带作相关及聚类分析,以探讨四川盆地不同产地25份麦冬及其近缘植物野生资源间的遗传多样性,为麦冬分类、鉴定和种质资源保护提供生化依据。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麦冬及其近缘植物样品的POD同工酶有10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具有6~11条酶带;EST同工酶有15种酶谱类型,每种类型有4~8条酶带;同工酶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将25个样品被分为4类,并与染色体核型具有同一性。四川盆地麦冬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POD、EST同工酶分析可以作为麦冬及其近缘植物种质资源鉴定的重要参考依据,并可将其加以区分,结合形态学、细胞学等经典理论研究,可判断其遗传差异及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0.
采用比色法和电泳技术对引起成年国槐根茎腐烂病的5种镰刀菌的酶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镰刀菌的分类和生理分化研究等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5种镰刀菌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及4种保护酶(EST、SOD、PPO和POD)活性的测定结果与电泳结果相一致,如5种镰刀菌的SOD活性都很高,介于2 263.09~6 134.42 U/mg,电泳图谱清晰,谱带颜色较深、较明亮,说明电泳法可半定量地确定保护酶活性的大小;供试的5种镰刀菌在可溶性蛋白和EST、SOD、PPO等同工酶水平上存在差异,不同镰刀菌之间某些同工酶谱带数和同一迁移率谱带的亮度和色泽差异非常明显,既存在共同谱带又有特异性谱带,如5种镰刀菌EST同工酶图谱的共同谱带占23.5%,特异性谱带占76.5%,说明5种供试病原菌均属于镰刀菌属,但分属于不同的镰刀菌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