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培养条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培养方式、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达显著,但不同培养基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不显著。病菌最佳产毒条件为室温25℃,连续振荡,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了解番茄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对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番茄灰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25℃,最适温度为20℃;在pH 3~12条件下均能萌发,最适pH为5;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在10%的蔗糖液中萌发最好,其次为番茄汁液;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8℃,5 min.番茄灰霉病菌在大多数培养基上均能良好生长,其中PDA+番茄汁(1∶1)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产孢的最适培养基为PDA.病菌在5~30℃均能生长,适温为20~25℃,30℃以上生长受抑制;在10~30℃条件下均能产孢,最适产孢温度为20℃;在pH 3~12均能生长及产孢,适宜pH为4~7,最适pH为5.黑暗或交替光照条件,有刺激产生分生孢子的作用,交替光照条件下产孢最好.  相似文献   

3.
对番茄褐斑病菌产毒条件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培养时间等条件下所制备的毒素其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6、振荡培养15 d;病菌毒素对不同番茄品种的毒性不同,对皖红2号的毒性最强,对美国大红TF419的毒性最弱.  相似文献   

4.
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海梅  庄华  旺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23-13224,13321
[目的]研究林芝地区温室番茄灰霉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该地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不同的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研究林芝地区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条件。[结果]番茄灰霉病菌在10~30℃均能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最佳温度为25℃,30℃以上的高温抑制病原菌生长及产孢。pH值5.0~9.0范围菌丝均能生长,以pH值6.0为最适,中性条件下不利于产孢。碳源以果糖对菌丝生长最佳,产孢以蔗糖溶液中最多。氮源以蛋白胨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缺氮条件下不产孢。[结论]番茄灰霉病在林芝地区日光温室中流行,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碳源不一定最利于其产孢,最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氮源同时也有利于其产孢。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病原菌菌株5-4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振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番茄种子发芽法检测了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马铃薯晚疫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黑麦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7.0,培养温度20-22 C,在黑暗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16 d时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辣椒褐斑病(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 病原菌离体培养的产毒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液pH值等条件下的辣椒褐斑病菌离体培养所产生的毒素素性有显著差异.从毒素毒性考虑,辣椒褐斑病菌离体液体培养的最佳条件是:Fries培养液、培养温度25 ℃、培养液pH值7、培养时间25 d.  相似文献   

7.
禾谷镰刀菌液体培养产毒条件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禾谷镰刀菌在PS液体培养基中可以产生对小麦具有毒性作用的毒素。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经测试的11个菌株中以29号菌株产毒能力最强。禾谷镰刀菌产毒的最适温度为20℃,初始pH值为5~6,光照可抑制毒素的产生,一般培养21~28天达到产毒高峰。试验还表明,培养滤液pH值的变化与毒性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大蒜叶枯病菌培养的最佳产毒条件,从田间发病的大蒜叶片上分离、鉴定得到大蒜叶枯病菌菌株,利用大葱种子发芽法研究培养条件(培养基、培养温度、光照、振荡、培养基pH值、培养时间)对大蒜叶枯病菌菌株产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蒜叶枯病菌的最佳产毒培养条件为:Czapek-Dox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24℃、培养基pH值6.0~7.0、连续黑暗振荡培养,在以上条件下培养20 d时大蒜叶枯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液体培养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液初始pH值、培养方式与通气量6个单因子对稻瘟病菌粗毒素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5,装液量250mL的通气条件下,在PDA培养液中28℃振荡培养7d,是黑龙江省稻瘟病菌的适宜产毒条件。  相似文献   

10.
粉红聚端孢体外产毒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白兰瓜种子发芽抑制试验测定了不同培养条件下粉红聚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培养滤液的毒性,结果表明:PSC和PSC+5%白兰瓜种子汁这两种培养基有利于该菌产生毒素,Richard产毒较少;该菌最佳产毒温度为20~25;以pH7.0最有利于产毒;振荡培养比静置培养利于产毒;该菌在连续黑暗与连续光照条件下均可产毒,连续黑暗更适宜于产毒;在设置的培养时间内,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培养滤液对种子的抑制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对黄瓜褐斑病菌产毒条件和毒素的致病范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pH值、温度、光照条件、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毒力差异显著,病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室温25℃,光照12 h、pH值为6、振荡培养15 d;不同植物对病菌毒素的敏感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深入探索培养条件对枯斑拟盘多毛孢产毒能力的影响,对该菌在4种固体培养基与一种液体培养基上的产毒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枯斑拟盘多毛孢较适宜固体培养基的培养,能在麦粒、麦麸天然固体培养基上具有极强的产毒能力. 在不同浓度毒素的生测反应中,上述两种培养基上产出的毒素在稀释20倍时,仍对松针(生测材料)有一定的致病活性. 通过枯斑拟盘多毛孢代谢物提取组分的生测比较,发现该菌产出毒素溶于水,不易挥发. 不同生测方式对毒素致病活性影响的研究显示,针刺法作用速度较快,但在低浓度毒素时,致病反应不如浸泡法明显. 在此基础上,对枯斑拟盘多毛孢毒素作为除草剂作了一定研究,但致病效果不明显. 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条件是该菌产毒能力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主要探讨了适合烟草疫霉菌丝生长、毒素产生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6种合成培养基中,生理培养基最适于菌丝生长,马铃薯晚疫病菌培养基最适于毒素产生.采用生理培养基进行液体培养时,毒素产生的最适pH值为9~10,培养时间为26天以上.此外,在刺伤条件下,烟草疫霉毒素可使番茄、辣椒幼苗致萎,还可使柑桔幼嫩叶片形成坏死斑.因此,利用该毒素来鉴别和筛选抗病品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拮抗放线菌S-091菌株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对其发酵培养的营养及环境条件进行研究。用番茄灰霉病菌作为抑菌活性测定的靶标菌,分别测定该菌株发酵培养基营养成分中不同种类的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物质以及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值、装液量、摇床转速等不同的发酵条件下菌株发酵液对靶标菌抑制作用的大小,以筛选出最适宜S-091菌株发酵培养的营养组成和环境条件。结果表明:在营养条件方面,可溶性淀粉和花生饼粉是菌株产抗生素的较优碳源和氮源营养;多种微量元素中KCl对菌株抗生素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发酵环境条件方面,S-091菌株抗生素产生的较优培养温度为32℃,pH值为7,摇床转数为140r·min-1,适宜的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液100mL,最适宜的发酵时间为7d。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玉米弯孢菌产毒能力与培养条件、环境因子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产毒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以CL-1、CL-2、CL-7、CL-13菌株培养液对叶片的破坏能力最强;该病原菌在Fries培养基中有较强的产毒能力;培养基中以蔗糖为碳源、以KNO3为氮源较适合毒素的产生;在25 ℃条件下培养20~25 d产毒能力较强;光照对毒素的产生没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培养方式对毒素的产生有较大的影响,振荡培养有利于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玉米大斑菌致病毒素(Ht—毒素)的产毒条件和毒素的一些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大斑菌在25℃黑暗条件下用液体静止培养20d所得的毒素作用最强,在固体培养基质中,以粉碎的玉米碎粒最有利于Ht—毒素的产生(每百克玉米粒可获得Ht—粗毒素1.65g),其次是高粱粒和大米粒。Ht—毒素对热稳定,经煮沸和加热浓缩不会降低其生物活性而且活性还有升高的趋势,但是这种毒素对光却极不稳定,尤其是日光照射后,活性丧失很快。在pH3.0—4.5的偏致性条件下,Ht—毒素可保持活性达20d 以上,而以后随pH 值的升高,活性迅速丧失。  相似文献   

17.
泽兰尾孢菌的产毒培养与毒素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培养基质、培养时间、培养初始pH值、振荡培养、光照等进行研究,探索泽兰尾孢菌的产毒条件.结果表明:泽兰尾孢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在PD培养液中调节初始pH值为中性、采用自然昼夜交替的光照条件全振荡发酵8 d.通过5种不同极性的有机溶剂提取毒素物质,并进行生物检测,结果显示:毒素易溶于大极性有机溶剂,且甲醇能够充分提取毒素.  相似文献   

18.
小麦赤霉病菌固体培养基产毒条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小麦赤霉病菌的产毒条件,采用胚根抑制法,对不同培养条件(不同的固体培养基、培养时间、通气量、温度)下的产毒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以小麦为培养基,其营养成分最适合小麦赤霉病菌毒素的产生,培养30 d左右为产毒高峰,通气量以250 mL的三角瓶装25 g小麦最好,其最适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9.
研究梨黑星病病原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值、培养时间和震荡培养方式等条件下产生毒素的情况,并用砀山酥梨种子发芽法、叶片测定法、试管苗根、茎生长测定法检测毒素的毒性.结果表明,适宜梨黑星病菌粗毒素培养的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培养基pH值为6.0,培养温度22℃,在黑暗下110 r·min-1连续震荡培养22 d时产生的毒素毒性最强.采用4种方法都可检测到毒素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从具有典型病斑的福鼎芋叶片上分离得到芋疫病病菌(Phytophthora colocasiaeRacib),对该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其产毒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试验使用的培养基中最适合疫霉菌生长的是V8果蔬培养基,培养温度为25℃,培养基pH值为6.0,光照条件下连续振荡培养20d产生的粗毒素的毒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