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在黑龙江省内朗乡、友好、大海林以及东方红林业局中布设24块大小为20m×30m的矩形样地。其中:12块样地不采取抚育措施、保持自然生长,作为对照样地组;另外12块样地为抚育样地,采取相应的森林抚育措施作为抚育样地组。2016年对2组样地进行复测。分别采取时间序列横向对比法及组内纵向对比法,分析评价森林抚育措施对森林综合成效监测的影响及相同抚育措施对不同立地类型下森林综合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抚育样地的林分材积生长量、年均固碳释氧量、生物量年均增长量以及生物多样性增长值均大各对照样地;2)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在相同抚育措施下,抚育成效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樟(Cinnamomum camphora(L.)Presl)樟科,樟属。常绿乔木,一般高20—30米,最高可达50米,胸径4—5米。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薄革质。樟树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的代表树种,主要产地是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  相似文献   

3.
大虎岭林场通过4组的抚育样地调查,对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进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抚育样地与未抚育样地之间的林木蓄积量、林木胸径、树高生长均表现差异显著,林木的蓄积量、胸径、树高生长明显增加,改善了林分质量。从实验结果看:可根据需培育的林分的目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间伐强度,抚育间伐强度在15%~20%之间,林木蓄积量增长率达90%~110.9%左右,而间伐强度在20%~30%之间,林木蓄积量增长率达50%~98.36%左右,通过5年对比试验抚育样地比未抚育样地蓄积量平均增长率为31.18%。因此,在中幼龄林抚育前期、中期,以培育中小径材为主的林分,则间伐强度应在15%~20%,若到中期以后,需培养大径材的林分,则间伐强度应在20%~30%之间。  相似文献   

4.
抚育间伐对杉木胸径、树高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以抚育样地和对照样地为一组,在湖南省范围内设置了8组共16个样地,包括杉木中龄林和近熟林,连续4年观测其胸径、树高的生长情况,分析抚育对杉木胸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对抚育成效进行评价,以期为进一步做好森林抚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抚育样地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明显大于对照样地。抚育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量B1(苏仙区)最高,达1.7cm·a~(-1),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量排序为B1(苏仙区)A1(攸县)D1(金洞区)H1(岳阳县)C1(苏仙区)G1(岳阳县)E1(金洞区)F1(泸溪县);林分胸径年均生长量抚育与对照差值以D(金洞区)最大(0.45 cm·a~(-1)),F(泸溪县)最低(0.07 cm·a~(-1))。抚育对杉木的胸径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平均抚育效益达到47.7%。抚育效益最高的金洞区样地,抚育效益大于70.0%,抚育效益最低为攸县样地,抚育效益不足10.0%。中龄林的抚育效果明显好于近熟林。2)抚育样地与对照样地林分平均树高年生长量差异不大。林分树高年均生长量抚育与对照差值B(苏仙区)最大(0.12 m·a~(-1)),D(金洞区)最小(-0.03m·a~(-1))。总体上,抚育间伐对杉木树高生长的促进作用不大,平均抚育效益只有14.5%。  相似文献   

5.
不同间伐梯度下云南松幼林林分结构及林木生长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2年分别设置10%、20%和30%抚育间伐梯度和对照(不间伐)对昆明西山林场2001年过火地段上自然更新的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林进行抚育间伐,分析林分结构变化及林木生长情况。2012年和2014年结果表明:样地平均林分密度差异不大,在10 500~12 500株/hm2,除对照样地出现林分密度增加,这是由于随着林木生长,部分林木进入起测径阶,从而增加了林分密度值。通过采取不同抚育间伐强度措施后,林分平均高变化以对照和30%间伐强度为高,接近20%,而10%和20%两个间伐梯度增长仅略高于10%;林分优势高的变化则在三个梯度及对照之间变化不大,均增加16%以上,最高仅20.00%;而林分平均胸径变化差异较大,对照的仅增长10.96%,而30%的抚育间伐梯度下则增加41.77%,10%和20%两个梯度增加在30%左右;三种抚育强度下直径生长均显著高于对照,但10%和20%两个梯度下差异不显著。因此,抚育间伐管理对于林分高生长影响不大,而对林分直径生长起到较大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6.
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强度以建立适宜的林分结构,使森林的多种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在门源县仙米林区,对青海云杉中幼林进行抚育间伐,并设定9个固定样地,于2016年对固定样地进行复测,通过测定林下植被多样性、林分生产力及林下更新3个方面的9个指标,进行青海云杉林抚育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15%的抚育强度在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生产力方面效果最佳;25%的抚育强度在提高林下植被多样性方面效果最明显;5%的抚育强度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樟树作为一种古老的珍贵树种,广泛应用于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当中,但对于樟树的集约栽培研究却十分有限。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位对15年生樟树纯林和樟杉混交林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立地、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纯林和混交林在不同坡位上的林分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表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坡位樟树林分生长表现为下坡位中坡位上坡位,下坡位林分的胸径、树高和冠幅都要显著大于中坡位和上坡位,而林分枝下高、主干高差异不明显。(2)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的影响程度有差异,坡位对混交林中樟树群体影响要明显大于纯林,并且影响程度随坡位提高而增大;当坡位较高时,同坡位上的樟树纯林胸径、树高生长量要显著大于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并且随坡位提高差异更加明显。(3)下坡位对纯林和混交林林分各生长量指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同坡位混交林中的樟树群体表现出更低的开叉率,同时林分具有更加整齐的冠幅,这表明在坡位较低的立地条件下,樟树、杉木混交造林对樟树干形及冠形具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桓仁县北甸子和沙尖子老烧柴场设置固定样地,经过10a封育试验,结果表明,封育效果良好.封山育林比人工更新造林节省营林投资;封育林分林木长势与是否抚育和抚育起始期有关,经过抚育的林分林木生长迅速,蓄积量较未抚育的林分大;林分郁闭后抚育较郁闭前抚育林木干形好,在林分郁闭后7~8a开始抚育为宜.  相似文献   

9.
“有村皆有樟,无樟不成村”。这是全国著名的“樟树之乡”——江西省安福县的真实写照。该县大小樟树不计其数,树龄在 400年以上的古樟就有 8700棵,其中八面樟、五爪樟、母子樟、滚龙樟等一批古樟、奇樟、巨樟闻名遐迩。为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这些宝贵的樟树资源,县林业部门在有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下,今年对全县数万棵樟树进行普查,给每一棵成材樟树编号、登记、存档,建立“户口”,严禁任何人采伐,实行重点保护。   瞧,这是严田镇邵家村树龄达 2000多年,高 29米,主干围径 21. 5米的“樟树王”。 樟树之乡樟树王@陈新华…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林样地调查,研究了坡向及土层厚度对15年生樟树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其它立地条件、造林密度及抚育措施一致条件下,3种不同坡向上的樟树林分生长差异显著;阳坡(A1)上樟树胸径、冠幅的生长量均显著大于半阴坡(A2)和阴坡(A3)(P0.01),但阳坡樟树林分开叉率(若立木主干高度不足树高的60%则标记为"开叉",开叉率为开叉樟树数量占样地内樟树总数的百分比)较高,达到了22.22%;而在树高、枝下高及主干高生长量上,半阴坡(A2)樟树要显著(P0.01)大于阳坡(A1)和阴坡(A3),同时开叉率为3.3%,远低于阳坡(A1),并且普遍树体通直,分叉较少。(2)土层厚度对樟树林分生长影响显著,在3种不同土层厚度(B1:100 cm以上、B2:60~80 cm、B3:40~50 cm)条件下的15年生樟树林分生长差异极显著(P0.01),除了冠幅表现为B1B3B2之外,其它生长指标如胸径、树高、枝下高、主干高生长量均表现为B1B2B3,同时调查发现土层越薄、土壤越贫瘠樟树林分开叉率越高,生长在B3(土层厚度40~60 cm,退耕地)上的樟树林分开叉率高达78.7%,且树体歪曲,分叉多。(3)综合分析表明,樟树适合于光照充足、土层厚,土壤肥沃的立地条件,贫瘠的立地条件会使得樟树树干分叉多、干形歪。所以选择好光照条件、造林密度以及土层厚度是培育胸径大、主干高、分叉少、干形直的樟树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国四川、广东等十四个省(区)都有大面积的马尾松飞播林分,因此,进行马尾松飞播林分抚育间伐定位试验,进而选择最优间伐方案,对理论研究和指导生产实践都有重要作用。该试验研究系四川农业大学林学系主持的《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技术研究》科研课题的子项目之一,由巫山县林业局承担。经过5年的试验研究,已获初步成果。一、试验区概况试验区设在四川省巫山县飞播管理林场的错开峡播区。其地理座标约为东经109°59′,北纬30°48′。海拔高900—1,100米。年均降水量1,283毫米,年均降水日数129天,年均相对湿度77%。年均气温13.6℃,绝对最高气温37℃,绝对最低气温-11.7℃,≥10℃活动积温4,041℃,无霜期235天。土壤为发育在石灰岩上的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靖安8a生杉木人工幼龄林和湖南华容12a生杉木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测定和定量统计的方法,分析比较林分间伐(20%间伐强度)和未间伐(2015年抚育,连年调查)土壤层(0~15 cm,15~30cm)的理化性质及固土保水效益。结果表明:抚育间伐能降低杉木林的土壤容重,增大土壤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且其增加值表土层大于心土层、幼龄林大于中龄林。抚育间伐对杉木林地土壤p H值的影响不明显,其酸碱度均在4.0~5.0之间;抚育间伐促进了杉木林地有机质的分解,有机质含量最高值为幼龄组达16.83 g/kg,促进作用表土层大于心土层、幼龄组大于中龄组,有机质含量均为抚育样地大于对照样地,且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抚育间伐对土壤钾、磷等营养元素的影响总体上较小。抚育间伐后第一年杉木林地表径流量有所增加,但以后杉木林地表径流量呈现抚育样地低于对照样地的趋势,中龄组的效果好于幼龄组;抚育间伐对净水率、净泥率、径流系数等的影响与地表径流量相似。试验结果有利于为科学合理经营杉木人工林提供依据,对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择伐对天然云冷杉林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20块经过抚育的天然云冷杉林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第2次择伐前不同初始择伐强度(对照、20%、30%和40%)对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影响,以及初始择伐后不同恢复时间(期间进行2~4次择伐)林分生长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初始择伐后的样地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对照样地,采伐后开始增加,4~6年后减小直至下次采伐;初始择伐后6年20%强度的林分蓄积年生长率与30%和40%差异不大,但40%强度择伐后的林分平均胸径年生长率显著增加;30%强度以上择伐后的林分生长相对较快,胸径和蓄积年生长率最高分别达2.6%和8.7%;经过合理的2~4次择伐的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的年生长率相对高于仅1次择伐和未择伐的林分,2009年最大值分别为3.6%和5.5%;随着初始择伐后时间的增加,各样地林分径级分布由初始的反"J"型向不对称的单峰或多峰山状曲线变化;但经2~4次择伐的样地,只要控制合理的采伐周期(6年左右)和强度(20%左右),就能保持较好的径级结构;通过负指数分布拟合发现,各样地的κ值和α值随着伐后时间延长基本呈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4.
针对川中丘陵人工柏木林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森林经营培育的技术思路、林分类型判定、抚育改造方式、技术措施等方面,对柏木林抚育改造技术进行探讨分析。采取抚育间伐、调整、补植、综合改造等经营培育方式,调整树种组成,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森林健康水平,提升林分质量,充分发挥柏木林生态服务功能。固定样地监测表明,实施5 a后,蓄积量增长率、灌草覆盖度高于对照样地,林分层次结构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天井山林场2008年遭受特大冰雪灾害损毁的杉木林为对象,通过采用伐除受损杉木,人工引入木荷、黎蒴、火力楠、樟树等乡土阔叶树种,及保留杉木萌芽更新等方式,开展人工促进受损杉木林植被恢复研究。结果表明,人工修复5年后,形成了良好的杉木阔叶树混交林,萌芽杉木平均胸径达到4.41~5.48 cm,木荷、黎蒴、火力楠、深山含笑、黎蒴、樟树平均胸径分别为2.72、6.03、2.59、1.75、4.10、3.30 cm。在水平分布格局上,9个样地属随机分布,6个样地呈均匀分布,无样地呈聚集分布;树种混交度呈弱度、中度混交;树种间竞争优劣顺序依次为黎蒴、木荷、樟树、火力楠、深山含笑。不同配置的阔叶树种所形成林分的空间结构特征没有明显差异。修复受损杉木最佳的树种为黎蒴,其次是木荷、樟树、火力楠,最后是深山含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亚热带萌生性次生常绿阔叶林目标树经营后的初期效果,选取分布在浙江省遂昌县3个不同发育阶段的次生常绿阔叶林样地(样地1,林分年龄20~30年;样地2,林分年龄>30~40年;样地3,林分年龄50~60年)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封禁(对照)、传统经营和目标树经营,通过2017年(试验前)和2020年(试验3年)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抚育间伐对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生长的影响,以林分组成不同的3种落桦混交林为研究对象,每种林分类型分别设置抚育(Ⅰ、Ⅱ、Ⅲ)和对照样地(CK-Ⅰ、CK-Ⅱ、CK-Ⅲ),分析3年来抚育间伐对林分的胸径和单株材积生长量及生长率的影响。结果显示,Ⅰ、Ⅱ、Ⅲ样地的胸径年均生长量分别高出对照样地CK-Ⅰ、CK-Ⅱ、CK-Ⅲ34.7%、44.8%、52.8%,生长率分别高出1.05%、1.81%、2.07%;单株材积生长量在间伐3年间分别高出对照样地的比率为:12.5%、12.5%、14.3%(间伐1年后),25.0%、44.4%、50.0%(间伐2年后),23.1%、57.1%、83.3%(间伐3年后);单株材积年均生长率分别高出对照2.16%、3.75%、1.76%。  相似文献   

18.
林国刘 《林业调查规划》2021,46(2):137-142,147
在马关县金城林场森林抚育试点区具代表性杉木纯林中设置监测样地和对照样地,对观测样地于2010年进行修枝抚育,并于2010年、2011年、2013年、2016年进行增长量观测,对比观测当年较2010年增长量和增长率变化,对比分析杉木修枝抚育和未抚育林分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修枝抚育杉木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森林...  相似文献   

19.
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林生长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不同间伐强度后40 a的人工红松林,连续抚育3次的长期定位观测资料,分析了抚育间伐对人工红松单木胸径和材积、林分断面积和蓄积、林分枯损和总收获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可以增加单木平均胸径和材积的生长率,且不同间伐强度表现为相同的规律,即中度(33.2%)强度(43.4%)弱度(23.1%)对照(0.0%);间伐后林分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具有相似的自然规律,间伐样地的生长率均高于对照;林木枯损率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间伐后的林分总收获量平均增加11.6%,间伐林分之间差别不明显。在整个研究阶段,不同的抚育阶段表现不同的规律,抚育间伐可以延缓单木胸径和材积生长速度的降幅;而不同抚育阶段内,林分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为增长,也就是说,在一定阶段内间伐可以有效地提高林分平均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从林分枯损状况来看,应该减少间伐间隔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结构化经营对栎松混交林林分空间结构一元、二元分布特征及稳定性的影响,为结构化经营技术在栎松混交林中的实施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甘肃小陇山自然保护区百花林场大干子沟天然栎松混交林为研究对象,2012年设置1块50 m×50 m、2块30 m×30 m固定样地,实施结构化经营;同时设置3块20 m×20 m固定样地,不实施经营措施,作为对照; 2017年对所有样地进行复测。采用角尺度、大小比数和混交度对比经营样地和未经营样地林分空间结构5年前后的变化,并通过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评价林分稳定性。【结果】1)经营样地在经营前林分水平分布格局接近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水平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未经营样地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始终为团状分布。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经营前增加10. 4%,未经营样地5年后林分混交度较5年前仅增加5. 5%。2)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经营前分别增加21. 63%和13. 84%;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的林木(优势微结构)比例较5年前仅分别增加3. 75%和3. 35%。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经营前降低6. 79%;未经营样地5年后的林分中,处于中庸到优势木且为随机分布的林木比例较5年前降低8. 10%。3)林分状态单位圆分析表明,林分状态评价值在实施结构化经营5年后较经营前提高27. 09%,状态由较差到良好,林分稳定性增强;未经营样地林分状态评价值在自然生长5年中提高13. 24%,状态仍为较差。【结论】结构化经营可使林分水平分布格局合理、混交度大幅度增加,优势微结构(高度混交且为随机分布、高度混交且为中庸到优势)林木比例得到明显提高,林分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