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我通读了杨多福著“数控养蜂法”教材全文后(以下简称“杨书”,单行本,黑龙江省虎林县蜂业公司可邮购),不禁拍案叫绝!这的确是一本养蜂人所需要的饲养管理方面的好书,我感到它超过我所看到过的同类书。至此,感到韩鸿涛老前辈不久前在《蜜蜂杂志》上所发表对杨多福的赞诗并非  相似文献   

2.
我也谈谈     
阅读了《谈谈“对一个有趣而有意义的实验”的看法》后,我连想到韩鸿涛同志曾在《中国养蜂》杂志八卷十一期说过的一句话,“养蜂一门,是硬性的事业,贵在实事求是;标新立异或空唱高调,都与事实无补。”我很同意这句话。  相似文献   

3.
韩鸿涛先生,陕西省乾县人,是一位德高望重、全国最早著名的养蜂家。他五十年如一日,为我国养蜂业著书立论,积极探索养蜂技术奥秘,广泛传播养蜂科学知识。早在四十年代,他就担任《陕西蜂业月刊》特约编辑,后又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文章,阐述养蜂理论,介绍养蜂经验,为我国养蜂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12,32(9):44-44
最近在《蜜蜂杂志》2012年5~6期"养蜂文史人物志"栏目上拜读了韩鸿涛、王博亚、贺梓固三位养蜂前辈撰写的《养蜂创业元老——福建闽侯县张品南》和《上海——戚秀甫》两篇我国早期养蜂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养蜂学。它包括世界养蜂事业的简史,蜜蜂的品种、解剖学、营养、行为、遗传和育种,养蜂技术和设备,蜂产品的采收、保藏和应用,疾病、农药中毒和敌害等等,共22章,60多万宇。本书初版于1853年,原书名是《郎斯特罗什论蜂箱与蜜蜂》。作者郎氏在书中所介绍的他发明的蜂箱,即现在的标准蜂箱,又称郎氏蜂箱,推广到了全世界,因而建立了现代养蜂业。这本书至今已修订、再版20余次,是以后历经一百多年逐步增补内容而成的一本养蜂名著。眼下这个中文本是根据美国达旦父子公司1975年组织各国作者修订再版,1979牟印行的版本翻译的,是建国以来从西方国家翻译的第一部养蜂著作。  相似文献   

6.
韩鸿涛先生生于1917年5月7日,是陕西省乾县人.1937年春先生购买意蜂,建立“怡心园”养蜂场.七七事变后,徐州等地失守,先生向上海邮购的养蜂书籍,几经周折后才收到.他从理论与实践中,如饥似渴的钻研养蜂技术,使蜂群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7.
廖大昆 《蜜蜂杂志》2012,32(12):43-43
自《蜜蜂杂志》增设养蜂文史人物志栏目以来,刊载了韩鸿涛等介绍我国一些早期养蜂前辈为发展养蜂鲜为人知的珍贵业绩。韩氏等3位前辈为搜集整理这批早期文史资料作出了卓著贡献,现在能够公开发表,留传后代,他们将含笑九泉。由于时间久远,加之过去一些繁体字现代部分人较为陌生,难免有点瑕疵,现提两点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续上期)9贺梓固?贺子固自本刊刊登三老合著《养蜂文史人物志》署名"韩鸿涛、王博亚、贺梓固"以后,以前阅读过贺老主编的《养蜂月报》和《陕西蜂业》的读者,都认为应该署名贺子固,湖北的廖大昆先生也给笔者来信谈及这个问题,笔者也有同感。直至2013年第9期的《蜜蜂杂志》上刊登介绍《陕西——贺梓固》的文章,才了解贺老在后期改名为贺梓固。笔者在《养蜂月  相似文献   

9.
张伯衡先生,是河北省新城县人,是一位很早就养蜂的老前辈。他的蜂场起名"北京兴农养蜂场"。他对华北蜂业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当时他儿子张德田与曾仙舟为同一个时期的养蜂者。  相似文献   

10.
徐祖荫 《蜜蜂杂志》2009,29(6):38-39
刘继宗先生(1909-1986)是原贵州省农业厅高级畜牧师,国内著名的养蜂专家及蜂业界老前辈,原中国养蜂学会理事及贵州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刘老长期从事养蜂教育、研究、技术推广及管理工作长达半个多世纪,为贵州养蜂事业的发展,著书立说,言传身教,培养人才,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启蒙性、开拓性工作.贵州养蜂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与刘氏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1.
吕乐天先生是山东省青岛市人,是我国养蜂老前辈中的一员。他的蜂场有意蜂50群。在20世纪30~50年代,吕乐天先生在《中国养蜂杂志》上发表了近百篇的文章。最早发表的文章《造脾琐谈》,  相似文献   

12.
一本面向养蜂工作者的佳作─—《养蜂手册》第二版读后感马德风友人将一本《养蜂手册》(第二版──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主编,由黄文诚、吴本熙等修订)放在我的案头。出于对养蜂事业的关心和对《养蜂手册》一书情有独钟,驱使我不顾眼疾,仔细拜读。欣喜之情油然而...  相似文献   

13.
革命老前辈关心养蜂业1960年《中国养蜂》第1期第1页,陈棋同先生报道:难忘的一天——朱德委员长视察养蜂所。在1959年12月24日朱德季员长来到养蜂研究所。养蜂研究所全体同志以热烈而激动的心情,迎接朱德委员长的视察。朱德委员长听取了李俊所长的汇报,...  相似文献   

14.
本书是综合国内外养蜂工作者的创造和编著者本人的实际经验编著而成的。书中比较详细地介绍了蜜蜂生活的基本知识、养蜂用具、蜂群管理、敌害防治和蜂产品加工利用方法等。本书增订二版增补了不少资料,特别是充实了我国蜜源植物资源的内容。本书已由农业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经售,每册售价0.90元。  相似文献   

15.
在笔者的养蜂生涯中,接触过许多养蜂老前辈,可惜他们有的已经驾鹤西去,有的年事已高,但是他们对笔者的帮助和谆谆教诲至今仍留在脑海里,每每想起来都感到无比的亲切。最先认识的老师是沙河市渡口村的殷新喜。  相似文献   

16.
<正>姚展猷先生是湖南省长沙市人。是我国早期的养蜂老前辈。姚先生在《中国养蜂杂志》创刊的初期就向《杂志》投稿,尤其是在1937年间投稿最多。但是到了1947年,先生的投稿就越来越稀疏。以后便销声匿迹了。  相似文献   

17.
新春伊始,位于深圳市中心的荔枝公园经过增补资料和重新装饰,举办了中华蜜蜂展示区,展示了古今中外养蜂用具,养蜂书刊,花与蜂的立体照片,多种蜂产品。蜂农现场向观众介绍养蜂知识和蜂产品种类及其保健作用,进行了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18.
吴小峰先生(1889—1959),浙江杭州人,长期居住在温州。在浙江温州地区,是养蜂界大名鼎鼎、无人不知的一位老前辈。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在他毕业那年(或是上一年),刚好是张品南先生从日本购买意蜂运回国内。所以他受张先生的影响很深。  相似文献   

19.
4月5日早上,笔者正在山上修整板栗树,3只喜鹊在身旁喳喳直叫,心想这是咋了莫非有啥事不成。上班后临近中午,邮递员送来一个邮包,打开一看,是来自湖北宜都市的廖大昆老前辈寄来的邮件,包裹里面有一封亲笔书信和一本廖老师撰写的《蜂业留痕》书籍。笔者看过书信后感动得流下眼泪。廖老出生于1927年12月,今年已是92岁高龄了,一生致力于养蜂事业发展,成为为数不多的专业养蜂技术干部。我与廖老相识是在养蜂刊物上,笔者经常拜读廖老发表的文章但却始终没有谋面,通过刊物熟知他的养蜂经历和写作功底。  相似文献   

20.
为了介绍和推广重庆养蜂扶贫模式,分析了重庆市的人口、地理、气候及蜂产业情况,通过对重庆特殊的生态环境及养蜂条件的研究,阐明了重庆地区不同养蜂扶贫模式实施的前提条件和优缺点,分析养蜂扶贫方式的作用效果,结论是在重庆特殊的蜜源、生态条件下养蜂扶贫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