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稻米》2004,10(6):6-6
(本刊综合消息 )今年 ,各地陆续有消息报道 ,水稻新品种示范种植产量创下新高。由中国水稻研究所与浙江省天台县农业局在街头镇埠头村实施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内2优6号”百亩示范片 (102亩 )经浙江省科技厅组织专家组验收 ,百亩示范片平均单产达805.5kg/667m2,最高产量达825.7kg/667m2,创浙江省水稻百亩平均单产和小面积单产记录 ,达到了农业部制定的超级稻第二阶段的产量 (800kg/667m2)目标 ,表明了中国水稻研究所在三系法超级杂交稻选育与生产技术集成方面继续保持了世界领先地位。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内2优6号”是由“中国超级稻研究”计…  相似文献   

2.
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69,自引:8,他引:69  
 在借鉴国际水稻研究所新株型育种经验基础上,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采取的技术路线是理想株型塑造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至2005年的目标产量是在百亩(6.67 hm2)规模下单季稻达到12 t/hm2(800 kg/667 m2)。介绍了国外水稻超高产育种和国内超级稻育种的基本情况,着重介绍了由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协优9308”。该组合表现出高产与优良株型的完美结合,生育后期青秆黄熟,结实率高,籽粒饱满。2000年在浙江新昌验收百亩片平均产量达到11 837 kg/hm2,最高产田块产量达到12 282 kg/hm2。以“协优9308”为例,提出了“后期功能型”超级杂交稻的概念和生理特征,并对今后的超级杂交稻育种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日前在深圳表示,超级杂交稻产量900kg/667m2的第三期超级水稻的研究工作将放在深圳进行,并且已经锁定深圳作为下一阶段研究的“独家”区域。有的人担心粮食高产会造成谷贱伤农的情况,袁隆平表示,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就可以腾出空间搞其他效益高的作物,比如养鱼种花种草。一句话,如果不提高单产保总产,结构调整是一句空话,就会拆东墙补西墙,最后还是富不了农民。袁隆平表示,中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今年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大面积产量超过800kg/667m2的二期目标将在今年全面实现。目前正在着手实施第三阶段超级杂交稻育…  相似文献   

4.
国稻6号特征特性及其旱作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简述了超级杂交稻国稻6号的品种特性及单产800kg/667m2的旱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国稻6号百亩示范方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及肥水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5.
《福建稻麦科技》2009,27(4):30-30
2009年8月10日,福建省农科院科研处邀请同行专家赴尤溪县对杂交稻新组合Ⅱ优623示范片产量进行现场验收,结果表明,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主持选育的Ⅱ优623产量高达800kg/667m2以上。谢华安说.这一数据超过国家规定的超级稻百亩示范片平均产量在780kg/667m2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再生利用技术具有省工、节本、增产、增效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随着栽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其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越来越受到各级农业技术部门的重视。1999年龙泉市推广面积1000hm2,主栽品种汕优669、协优63、优63、优92等,平均单产797kg/667m2,示范方面积71.5hm2,平均产量846kg/667m2,超吨粮田块有6个,最高产量达1111kg/667m2,再生季超400kg/667m2田块有3个,超450kg/667m2田块1个。从生产情况看,杂交稻再生利用高产技术,已趋成熟,只要技术到位,全年每667m2产量超“吨粮”已能够实现。现将该技术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一、…  相似文献   

7.
D702优多系1号百亩超级再生稻头季稻平均单产874.12kg/667m2  相似文献   

8.
86优8号系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自育三系粳型不育系863A与自选恢复系宁恢8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 ,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审定。溧阳市2000年引进试种 ,连续3年种植表现为杂种优势强。该组合的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结果简述如下。一、产量表现86优8号2000年在溧阳市种植13.3hm2,平均单产610kg/667m2;2001年示范种植450hm2,平均单产615kg/667m2;2002年示范种植480hm2,平均单产606.2kg/667m2。溧阳市南渡镇百亩丰产示范方 ,平均实收单产680kg/667m2;上黄镇坡圩村百亩丰产示范方 ,平均实收单产696.5kg…  相似文献   

9.
玮两优8612系由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和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选育的强优势杂交稻组合,其株叶形态理想,穗粒结构协调,抗病抗逆性优异,高产潜力大。玮两优8612在2021年和2022年百亩方示范中平均单产分别达1 114.8 kg/667 m2和1 158.8 kg/667 m2。文章总结了玮两优8612的特征特性及单产超1 100 kg/667 m2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20 0 3年 4月 6—8日 ,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863”计划杂交水稻与转基因植物海南研究开发基地共同主持 ,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了 2 0 0 3年超级杂交稻海南研讨会。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副主任马宏建等领导出席了大会 ,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驻中国办事处及全国从事超级杂交水稻研究的科研院所、大学及企业共 9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了题为“超级杂交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 ,袁院士系统介绍了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所取得的成绩 ,总结了经验 ,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1.
P88S/747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配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2004—2005年在海南省三亚市警备区农场示范种植770 m2,经专家现场验收,单产达12.2 t/hm2。从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小苗移栽、科学施肥、合理用水、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选萃     
袁隆平瞄准基因技术培育第三期超级杂交稻在湖南西城集团博士后工作站暨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上,担任西城集团首席科学家、西城科技园科技总顾问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常规育种已经用尽浑身解数,我们将在企业的协助下,破解杂交水稻的基因功能密码,实现超级杂交水稻第三期目标,即亩产90公斤”。袁隆平院士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此番与企业联手进行杂交水稻基因工程研究,是希望通过技术与资金优势的结合,早日实现超级杂交稻的第三期目标。袁隆平介绍,超级杂交稻800kg/667m 2第二期目标已于去年实现,育成了两个超级杂交稻组…  相似文献   

13.
超级稻准两优52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两优527是袁隆平院士主持育成的超级稻,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和广西认定.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引进,经在海南省试种一般产量600~650 kg/667m2,高产的超过800kg/667m2.  相似文献   

14.
南粳910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迟熟中粳稻品种。2013年引进在高邮市周巷镇、界首镇、三垛镇、周山镇、卸甲镇及车逻镇等地种植,采用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开展百亩高产超高产攻关研究。百亩攻关方均采用机插方式,行株距为30.0 cm×(11.7~12.0)cm,实插1.75~1.80万穴/667 m2,基本苗7.0~8.0万苗/667 m2。根据斯坦福公式精确施肥,改变基蘖肥与穗肥比例7∶3的常规施肥方式,突出氮肥后移,提高穗肥比例。6个百亩方平均产量达768.6 kg/667 m2。南粳9108具有较高的产量潜力,通过超高产攻关,可以达到超级稻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两系超级杂交稻百亩片平均单产12.26 t/hm2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15  
2002年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P88S/0293在龙山县的百亩示范片获得平均单产12.26t/hm^2,达到了12t/hm^2的我国超级稻第2期产量目标,成为长江中下游地区首个平均单产达到超级稻第2期产量指标中稻百亩片。从适期播种、培育壮秧、规范移栽、配方施肥、病虫防治,合理用水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6.
2014年我国审定的水稻品种基本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2014年我国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水稻品种共有469个次(有5个品种在2个省份省审定),其中,籼型三系杂交稻185个、籼型两系杂交稻94个、籼型常规稻36个、粳型三系杂交稻17个、粳型常规稻122个;籼型三系杂交稻区试平均产量为543.45 kg/667m2、比对照增产5.56%,籼型两系杂交稻为557.8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5.95%,籼型常规稻为479.02 kg/667 m2、比对照增产4.83%,粳型杂交稻为617.97 kg/667 m2、比对照增产9.16%,粳型常规稻为612.86 kg/667 m2、比对照增产7.45%;粳稻品种品质要明显好于籼稻,常规稻要明显好于杂交稻,粳稻品质优质达标率为63.31%、籼稻为39.38%,常规稻为61.39%、杂交稻为38.87%。病虫害综合抗性较好的品种不多,但有些品种对单个病害的抗性表现较突出。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稻应用“宝丰”复混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插秧后7 d施用“宝丰”复混肥20 kg/667 m2,生育期追施尿素20 kg/667 m2,效果明显,穗数增加5.6万穗/667 m2,分蘖率提高1.8%,千粒重增加0.3 g,产量增加15 kg/667 m2左右,增加纯收入27元/667 m2。  相似文献   

18.
Ⅱ优139是由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Ⅱ-32A×福恢139选育而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在尤溪县溪尾乡埔宁村进行百亩连片烟后稻高产示范,经专家验收,全示范片加权平均干谷产量717.3kg/667m2。现将Ⅱ优139的特性及作烟后稻超高产栽培技术以及示范片的  相似文献   

19.
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江山市实施籼粳杂交稻甬优9号单季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通过运用"水稻合理群体起点、精确定量施肥、精确灌溉"等技术,甬优9号最终产量达660.4kg/667m2,比对照田增产80kg/667m2以上,增幅14.1%。  相似文献   

20.
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特点,以穗粒结构相近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1-2013年在长沙(N 28°12′)进行了高氮(225 kg/hm2)、中氮(113~161 kg/hm2)、不施氮(0 kg/hm2)处理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平均产量9.55和9.57 t/hm2,比黄华占增产5.99%,比玉香油占增产9.38%,增产显著;成熟期平均干物质积累量18.05和18.24t/hm2,分别比黄华占、玉香油占增加7.12%和11.22%,差异显著;氮吸收量为189.5~193.9 kg/hm2,分别比黄华占和玉香油占增加5.45%和4.41%,但产量与N、P、K吸收量之间呈非线性二次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显著;每667 m2氮、磷、钾需要量分别为19.79和20.09 kg、3.90和4.09 kg、20.57和22.37 kg,显著低于常规稻品种,并且在施氮肥条件下,产量与N、P、K养分需要量之间为显著线性相关;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率的品种间差异显著,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超级杂交稻氮收获指数为68.6%和69.1%,显著高于常规稻(62.7%和64.0%),但品种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不显著。可见,超级杂交稻高产与N、P、K养分高效利用相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