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血液型脓病雄蚕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但可以降低养蚕过程中易发生血液型脓病的危害,而且有助于提高茧丝质量.对"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秋·华×平30抗"等3对雄蚕新品种进行繁育试验,以主推雄蚕品种"秋·华×平30"为对照,试验结果表明:"雌35CN×平28"、"雌29CN×平30"的繁育成绩低于对照种,需进一步选育提高;而"秋·华×平30抗"在2019年秋期的kg茧制种量为2.34张,能够满足大规模的蚕种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系杂交育成了新型雄蚕新品种,是雄蚕平衡致死和雌蚕无性克隆两项性别控制创新技术的融合。通过对近四年来"秋华×平30"、"雌35×平28"、"雌29×平30"三对雄蚕种的原种繁育,比较克蚁收茧量、健蛹率、制种量等指标,发现其繁育上的优缺点,通过进一步的选育和优化,以及繁育单位对原种性状的了解,性状表现向好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蚕蛹雌雄鉴别技术人员缺乏、工作量大是目前蚕种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原种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新型单交蚕种生产模式,可免去杂交种生产中的雌雄鉴别环节,提高蚕种生产效率和杂交彻底率。经试繁,两对新型单交蚕品种"雌29×卵36"、"雌35×平28"繁育性能优良,其中"雌29×卵36"kg茧制种量较对照种"薪杭×白云"提高23.0%,"雌35×平28"kg茧产值较对照种"秋丰×白玉"提高15.68%。  相似文献   

4.
利用孵化率高且后代全为雌性个体的雌蚕无性克隆系雌35与平衡致死系平28杂交,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新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孵化、眠起、上蔟齐一,茧型大、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新品种的龄期经过略长于对照雄蚕品种秋华×平30,虫蛹率高于对照品种0.66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99%、3.73%,茧丝洁净94.80分,出丝率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可实现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也能提高杂交率和蚕种质量,促进雄蚕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6年5月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四川、山东、河南等省蚕区春季和晚秋季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5.
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的新型雄蚕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农村专养雄蚕,蚕种场多养雌蚕"对提高蚕茧生产的茧丝产量和品质,以及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育成的高发生率和高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雄蚕杂交,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成31个雄蚕杂交组合,通过3年5期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型雄蚕品种雌35×平28和雌29×平28,并在浙江主蚕区成功试养。新型雄蚕品种与现行雄蚕品种相比,张种产量提高8.53%,解舒丝长增加45m,鲜茧出丝率提高0.7个百分点。新型雄蚕品种的育成有望进一步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加速专养雄蚕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正众所周知,平衡致死系雄蚕杂交种只有一种交配方式,即只有正交,没有反交。在繁育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时,"秋·华"原种饲育至4龄时,根据雌雄蚕的斑纹不同,淘汰白蚕,只饲养花蚕用于生产种茧。平衡致死系原种"平30"为限性卵色品种,根据雌雄蚕卵的不同卵色,在蚕种出库前根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速雄蚕品种的实用化进程,对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平28、平30的雄性黄卵和雌性黑卵的孵化率、各龄期减蚕率等进行了调查。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的二日孵化率分别为39.67%、40.67%与29.50%、36.50%,黄色雄卵孵化率低于黑色雌卵,品种间的二日孵化率达极显著差异。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1-4龄的减蚕率分别为11.34%、17.62%与9.60%、13.24%,雌性减蚕率高于雄性,品种间的4龄起蚕率达显著性差异。对影响孵化及减蚕率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黄色雄卵在蚕种保护过程中,卵内胚胎除受致死基因的影响外,也许更易受到外界环境诸如光线等的不利影响;平衡致死系的致死基因可能对正常孵化的蚕儿会产生微弱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正常孵出蚕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雄蚕品种"秋·华×平30"是一对优质高效的新品种,但其繁育系数偏低、繁育成本相对较高是影响该品种的因素之一。近年来,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针对这一制约因素新育成了四元雄蚕新品种"菁·云×平28·平30",本文报告了该品种在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繁育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目前杭州地区饲养的蚕品种有皓月×菁松、白云×薪杭、华东×春晨、白玉×秋丰等常规品种,还有秋华×平30、华菁×平72、浙凤1号(雌29×卵36)、浙凤2号(雌35×平28)等单交品种.经过近几年多品种的试饲与比较,认为浙凤2号(雌29×卵36)利用单交制种模式,结合家蚕雄蛾可多次交配的特性,原种饲养的雌雄比例可以从目前的1:1提高到2:1以上,能有效地降低蚕种生产单位的生产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秋华×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雄蚕品种,200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目前生产上的雄蚕主推品种.在蚕种饲养量不断下降的产业形势下,雄蚕品种"秋华×平30"饲养量以稳中有升的势态进入大众视线,2016年累计推广近7万张,较2015年增加39%.由于雄蚕技术的成熟及前景诱人,该品种在全国的杂交种繁育权2016年被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买断而体现出该品种的生命力.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自2013年开始繁育雄蚕杂交种至今已连续四年,现将繁育总体情况与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以四川省南充蚕种场保存的七个优良品种与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引进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雄蚕品种"平30"进行杂交组配,筛选出了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川山×平30。川山×平30在四川省家蚕新品种鉴定中表现良好,综合性状稳定、雄蚕率高、发育齐一、产量稳定、饲养及丝质成绩优良,尤其在雄蚕率、发育整齐度、健康性及茧丝质等重要指标中表现优异,达到雄蚕品种的生产实用化要求,是一对春秋兼用的雄蚕新品种。2018年3月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四川蚕区春、秋季饲养。  相似文献   

12.
倪春霄 《蚕桑通报》2021,52(2):45-46,63
专养雄蚕叶丝转化率高,生产的雄蚕茧丝具有出丝率高,纤度细且均匀,净度高等优点,更适合缫制高品位生丝.雄蚕品"秋·华×平30"育成之初就备受业界关注.然而在蚕种繁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平30原蚕存在发育不齐,上蔟困难,繁育系数低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雄蚕种的推广.经过十多年的摸索,我们逐渐掌握了"秋·华×平30"繁育的关键技术.近年来克蚁单产稳定在12张以上,实现了"秋·华×平30"蚕种繁育稳产、优质的目标.现将杭州市繁育"秋·华×平30"雄蚕种总结出的关键技术,在此与广大蚕业工作者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3.
2005年青州公司场内繁育了多对新品种,特别是大批量地进行了雄蚕品种的繁育,现就今年春、秋两季繁育雄蚕秋华×平30的体会汇报如下:1品种性状1.1平30是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日日杂交固定种。日系、二化、卵色限性、四眠原种。滞育卵雄卵黄色,卵壳白色,雌蚕卵为紫色,雌、雄卵各有一半在胚胎期死亡。在蚕种整理、装盒、催青前,将雌蚕卵全部选除,彻底淘汰,只留黄色蚕卵,其实用孵化率在36%左右(因为黄色卵中有一部分为不良卵,因此孵化率达不到50%),孵化出的蚕儿99.95%为雄蚕。蚁蚕浅褐色,大蚕体色灰青,普斑,似油蚕,逸散性强,克蚁头数在2300头左右,适…  相似文献   

14.
秋华×平30是由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选育,于2005年通过浙江省省级审定,在国内外第一个通过审定的雄蚕品种。杭州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杭州蚕种场)从2012年开始承担“秋华×平30”蚕种的专业繁育,助推雄蚕品种在浙江大范围推广,杭州地区也成为全国率先大规模推广雄蚕品种的蚕桑主产区。  相似文献   

15.
陈曦 《蚕学通讯》2015,(3):31-33
杭州蚕种场从2012年开始,在淳安原蚕区进行雄蚕品种"秋华×平30"试繁。通过三年实践,逐步掌握了原蚕区基地雄蚕繁育的技术要点,实现了雄蚕繁育的稳产优质。本文介绍了雄蚕品种"秋华×平30"的发育经过、饲养标准和在原蚕区繁育该品种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6.
“雌35×平28”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新型雄蚕品种,经2013年引进试验。本文总结了“雌35×平28”的农村试养情况,结果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优良,大部分指标优于“秋华×平30”。  相似文献   

17.
正杭州市蚕桑技术推广总站(杭州蚕种场)创建于1935年,下属杭州千岛湖蚕种有限公司,是浙江省大型专业蚕种繁育单位,拥有雄蚕品种"秋·华×平30"全国独家繁育权,现有专业技术人员3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技术力量雄厚,配有一整套蚕种繁育、  相似文献   

18.
针对雄蚕品种制种成本较普通杂交种高的问题,通过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系交配的方式,以提高雄蚕种的制种效率、制种质量及繁育效益。于2016年晚秋进行了新型雄蚕品种"浙凤2号"的原蚕区嵊州床江村繁育试验,饲养成绩、制种过程稳定,制种结果符合预定的目标,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蚕种生产面临雌雄鉴别技术难题,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利用中系雌蚕无性克隆系与日系限性卵色或平衡致死系杂交分别育成了新型单交蚕品种"浙凤1号"、低制种成本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配套研制了雌蛾集团取卵机、CCD雌雄蚕卵自动分选  相似文献   

20.
原蚕区雄蚕品种一代杂交种繁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蚕系列品种在浙江省繁育推广多年,由于该系列品种在繁育过程中的特殊要求,一般选择在专业场场本部饲养,近年来由于专业场场部饲养规模缩小,制约了雄蚕品种在我省的繁育和推广。目前我省饲养的雄蚕一代杂交种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山东调入的。为解决雄蚕一代杂交种繁育问题,必须探索在原蚕区繁育雄蚕一代杂交种。近年来已有省内多家蚕种繁育单位在原蚕区试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在2009年春期在原蚕区试繁雄蚕杂交种秋华×平30,饲养原种180g,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