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和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尿石症成为中老年公犬的常见病。大部分患犬需要手术除去结石,而每头病犬术后都需要佩戴导尿管4~5天。临床上经常要做此类手术,使用美国生产的双腔气囊导尿管很方便,但价格昂贵,一根导尿管需70~80元人民币,是手术成本中最大的一笔支出。我们在长期门诊工作中摸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确保手术安全情况下,只需5~6元人民币就可以自制导尿管,试用20例都获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东方双腔吸虫或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双腔吸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双腔吸虫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东方双腔吸虫或中华双腔吸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寄生虫病.该病分布广泛,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对双腔吸虫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有效检测净化奶山羊布鲁氏菌病群体,加快奶山羊产业健康稳步发展。本文采用布鲁氏菌病抗原与抗体双检测方法对陕西某奶山羊场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某奶山羊场引入羊时,采用抗体单一检测发现全群228只羊感染了36只,感染率达到15.79%,发现感染后对本群感染羊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和圈舍清洗消毒,3个月后对剩余的192只羊有进行了一次全群检测,结果检测出18只阳性羊,与上一次的净化方式一样处理后,同样又在3个月后对剩余的174只羊采用抗原与抗体双检测方法,布病抗体检测卡检测出8只羊,布病抗原检测卡检测出10只羊,而且用布病抗体检测卡和布病抗原检测卡检测出来的羊只编号完全不同,3个月后对剩余的156只羊进行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结果仅检查出1只阳性羊,6个月后对剩余的155只羊进行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未发现布病阳性羊只。利用抗原与抗体双检测继续在3个月、6个月进行检测均未发现阳性羊只。本试验得出结论,相比于抗体单一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法,抗原抗体共同使用的检测方法布病阳性率明显的降低,且能短期内达到预期净化的效果,说明双抗使用在羊布鲁氏菌病检测中效果更好,更具有推广使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双腔吸虫病是牛羊寄生虫病之一,兽医人员要重点关注对双腔吸虫病,对双腔吸虫病的特征及症状做明确的了解,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解决策略,以此推进动物疾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1病原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分析得知,就当前阶段来看,双腔吸虫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东方双腔吸虫,另一种是矛形双腔吸虫,以下简要对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双腔吸虫的病原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吸虫属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n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sinensis Tang寄生引起的疾病。我省部分地区曾散在发生,2002年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200余只小尾寒羊,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临床诊断未得结果,致使50余只羊死亡。后经病理与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双腔吸虫病。  相似文献   

7.
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吸虫属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ndriticum和中华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sinensis Tang寄生引起的疾病。我省部分地区曾散在发生,2002年5月哈尔滨郊区一农户自山东引进200余只小尾寒羊,6月末开始有羊只发病,临床诊断未得结果,致使50余只羊死亡。后经病理与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双腔吸虫病。  相似文献   

8.
9.
对12头泌乳奶山羊建立代谢调控模型的外科手术及术后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一套改进的手术方法对试验羊进行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门静脉插管,以及颈动脉皮肤包埋游离术来建立模型。术后8头羊所插的导管平均保持畅通2个月左右,2头羊保持畅通40 d左右,还有2头羊被淘汰。采用的改进手术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建模的难度,并提高了建模的成功率,从而为动物营养代谢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临床诊疗中,笔者曾诊治小尾寒羊矛形双腔吸虫病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唐芳索 《中国动物保健》2011,13(3):70-71,78
受手术影响,犬的机体、功能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饮食等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采取手术治疗的病犬,手术完成后,并不等于  相似文献   

12.
绵羊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双腔属的双腔吸虫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该病的特征是肝脏肿大、肝被膜肥厚,表面凸凹不平,可视黏膜黄染,逐渐消瘦,下颌水肿,下痢,严重的引起死亡。  相似文献   

13.
为调查甘肃省临夏回族聚集地中绵羊双腔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有效地指导防治工作,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屠宰场进行调查。首先经过形态学观察,对疑似病原进行分离,再通过PCR方法及DNA测序来鉴定。形态鉴定结果表明,在350只绵羊中共发现8只绵羊感染了双腔吸虫,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8只绵羊感染的双腔吸虫均为矛形双腔吸虫。  相似文献   

14.
<正>受手术影响,犬的机体、功能状态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饮食等功能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采取手术治疗的病犬,手术完成后,并不等于全部手术治疗任务的完成,必须对犬精心护理,才能保证手术治疗成功,加速机体康复。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其含义就在于强调一般易于疏忽的术后护理的重要性。一般来说,病犬手术完成后,对病犬的术后护理应注意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从日本岩手县捕获的野鹿肝脏内检出36条吸虫,并对其体长或体宽,吸盘,睾丸,卵巢,卵黄腺,雄劲囊和子宫内虫卵进行了形态测量,虫体前段与最大体宽或睾丸上端之间的距离也进行了测量。陈述了左右睾丸不是前后纵排而是两侧分布的形态特征。最大体宽位置也不总是在虫体后部。这个特性与中华双腔吸虫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从中国甘肃玛曲牦牛胆管中采集的3条中华双腔吸虫作为研究对象,用引物JB3及JB4.5扩增中华双腔吸虫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其与其它吸虫的进化关系。将测定获得序列应用Clustal X 1.81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lip 3.67程序MP法,并用Puzzle 5.2程序构建最大似然树。所获得的3个中华双腔吸虫样品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55 bp。种系发育分析表明,3个中华双腔吸虫样品位于同一分枝。本研究系首次报道中华双腔吸虫的线粒体cox1序列,从而为进一步研究中华双腔吸虫进一步的分类、鉴定和遗传变异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矛形双腔吸虫病是由双腔科(Dicrocoeliidae)双腔属的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derdritcum)寄生于动物胆管和胆囊中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反刍动物,也可感染马属动物、犬、猪、猴等其它动物,偶见感染人。该病可以引起患病动物胆管炎和肝硬变,从而导致代谢障碍以及营养不良,病情严重的患畜可因衰竭而死亡。2014年1月,一位消费者在市场买了3斤羊肝,买回家后切成两块置于锅中欲煮熟后食用。煮沸过程中,看到很多小虫子浮到水面上,遂将买到的肝脏带到铁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诊断。经过对肝组织进行剖检和显微镜检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控制和消灭危害牛羊的胰吸虫和双腔吸虫进行了驱虫试验,选取牛30头,绵羊120只、山羊30只,应用丙硫苯咪唑、吡喹酮进行了6次驱治试验,结果以片剂吡喹酮口服,羊90mg/kg;油剂吡喹酮肌肉注射,羊50mg/kg;油剂吡喹酮腹腔注射,羊50mg/kg,牛45mg/kg;5%丙硫苯咪唑混悬液口服,羊40mg/kg,所获驱虫效果最佳。对驱治牛羊胰吸虫和双腔吸虫的驱虫率可达94.9~100%。  相似文献   

19.
齐齐哈尔市城郊扎龙乡某村,一饲养户饲养两群绒山羊,自入春以来羊只群体膘情下降,出现零星瘫痪、相继死亡情况。经深入现场调查、认症、病理剖检,确诊为是由于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den-driticum)、盖氏曲子宫绦虫(Helictometra giardi)混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民间畜禽阉割术已流传二千多年,尤其是母猪阉割术在兽医外科中占有重要位置,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下面就用“小挑法”对母猪阉割的一点体会简单总结。1母猪阉割法 母猪的阉割一般采用“大挑花”与“小挑花”的方法。“大挑花”用于临近发情的较大母猪的阉割,由于猪个体大,保定较困难,手术复杂,且伤口大、难愈合、易感染,阉割后对猪体伤害较大,影响猪只生长。另外,术者消耗体力也大,所以不适于进行大批量阉割。“小挑花”用于断乳前仔猪的阉割,保定简单,伤口小,愈合快(阉割后1~2天伤口完全愈合),手术时间短(1分钟左右),术后仔猪行为、吃奶、采食都不受影响,有利于仔猪的生长发育。术者阉割的数量多,适合于猪场大批量的阉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