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湘西黄牛生产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测定了湘西黄牛公牛258头和母牛625头各不同年龄的体重、生长指数、屠宰性能及母牛的繁殖性能.结果湘西黄牛公牛初生、6、12、18、24、36、48、60月龄的体重分别为15.86、113.7、161.5、183.63、231.43、280.03、323.23、353.25 kg;母牛体重分别为14.16、102.5、152.46、169.04、208.46、250.86、278.44、295.64 kg.成年牛体长指数为113.6,胸围指数为135.9,体躯指数为119.7.未经育肥的公牛和母牛的屠宰率、净肉率、骨肉比分别为45.5%、36.52%、1∶4.45和42.91%、34%、1∶4.6;经育肥的公牛分别为48.9%、38.56%、1∶4.82.母牛初配年龄为24.03月,发情周期21.07 d,妊娠期281.02 d,繁殖率68.21%,成活率95.35%,泌乳期215.5 d.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湘西黄牛遗传资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对法系纯繁夏洛来母牛生殖性能的统计表明:初情期平均13.0±1.89月龄,性成熟期平均14.62±2.6月龄,始配年龄21.56±1.23月龄,绝情期15岁左右;发情周期平均20.51±8.49d,卵泡出现至排卵结束约39.26±8.28h;妊娠期平均283.91±8.05d;犊牛初生重43.49±6.85kg;产后发情平均71.18±49.25d;产犊间隔平均452.26±124.59d。母牛淘汰年龄平均94.77±40.84月龄,利用年限平均69.94±40.66月龄,终生产犊4.78±2.95头。  相似文献   

3.
对人工草场全放牧条件下的云南昭通和文山黄牛从初生开始,每月称重,系统地观测云南黄牛生长发育规律和繁殖性能;对滇中地区的巍山县、滇南热带地区的保山和腾冲县农户舍饲和半舍饲条件下的云南黄牛体尺、体重等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进行普查测定;比较云南各地方品种黄牛的生长和适应性能等。结果显示,云南黄牛初配年龄(614±116)d,产第一胎年龄(925±116)d,头胎牛妊娠期(287±8)d。经产牛妊娠期(288±6)d,产犊间隔(368±29)d。云南黄牛母牛在5岁时达到成年体重,公牛则要到7岁。成年母牛活重:文山和昭通黄牛(356.40±20.14)kg、巍山黄牛(236.70±41.76)kg、保山黄牛(220.90±17.87)kg、腾冲黄牛(194.10±20.27)kg,各地方品种间体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提高母牛的利用年限、缩短后备母牛的培育时间、探索BMY青年牛的适配年龄(体重)和提前妊娠产犊对母畜和犊牛的影响。[方法]对断乳母犊进行适当培育,使其早进入初情期,运用繁殖生物技术妊娠产犊。[结果]经过培育后BMY青年牛的初情期平均为(270.8±20.8)d,此时的平均体重为(254±10.6)kg,发情周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引入甘肃省饲养的香猪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香猪在甘肃省的性成熟期为148.35±9.55日龄,发情周期为20.56±1.21d,发情持续期为3.25±0.60 d,妊娠期为113.15±2.56 d。头胎、2胎和3胎平均产仔数分别为5.64±1.12头、6.35±1.60头、7.90±2.59头,平均产活仔数分别为5.43±1.05头、5.81±1.40头、7.50±2.10头,平均断奶头数分别为4.66±1.22头、5.08±0.84头、6.59±1.18头;2胎初生个体重和45日龄断奶个体重最高,分别为0.58±0.08 kg、4.52±0.42 kg。  相似文献   

6.
高原型牦母牛初情期体重指数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31头3.5岁和4.5岁第1次发情的青年牦母牛进行体重、体况、体高等测定。结果表明:4.5岁牦母牛初情期体重为(198.32±22.45)kg,3.5岁牦母牛初情期体重为(184.0±20.29)kg,体重指数分别为0.89和0.83。未达到初情期的124头4.5岁和3.5岁牦母牛的体重分别为(182.33±30.27)kg和(165.44±20.29)kg,体重指数分别为0.77和0.67。对4.5岁和3.5岁达到初情期母牛进行体况评分,体况分别为3.93和3.75,未达到初情期母牛的体况评分为3.69和3.53。  相似文献   

7.
娟姗牛(Jersey)引种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寻求适应广西乃至我国南方的乳用黄牛品种。[方法]我所从新西兰引进一批娟姗牛。通过对娟姗牛适应性观察及其生产性能测定,取得良好效果。[结果]表明:公、母犊牛平均初生重分别为22.75±2.94kg和20.99±2.94kg,6月龄平均体重分别为126.14±19.15kg和126.17±12.22kg,一岁牛平均体重分别为272.67±54.27kg和225.61±27.33kg,四岁母牛平均体重为443.04±62.78kg。母牛第一胎305d平均泌乳量4477.05±635.77kg(4%标准乳)。[结论]娟姗牛适应高温高湿气候环境条件,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热性能良好、抗病力强、泌乳性能高、乳质浓厚、乳脂率高等特点,是一个适应南方饲养的优良乳用黄牛品种,应加快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03年9月14日上午9时许,万年县上坊乡湾里村委会墩畔村小组村民彭月才饲养的一头黄母牛成功产下3头公牛犊,出生体重分别为11kg、10kg、9.8kg,通过精心接产和产后母牛、犊牛中西结合综合护理,经饲养8个月,犊牛长势良好,体重分别为64kg、58kg、56kg.该母牛是畜主在附近牛贩商购买,年龄7岁,胸围156cm,体斜长86.7cm,根据公式计算体重为196kg.母牛在分娩完毕当天起,我站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技术指导并分别对母牛、犊牛进行中西结合护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搜集了HG1牧场2013~2018年间的产犊数据,选择正产(282±15d)、单胎的荷斯坦母牛共17525头次(初产6515头次、经产11010头次)的产犊数据。犊牛分成初产牛犊牛和经产牛犊牛,并分别按犊牛初生重(TZ,kg)分为8个阶段(TZ30;30≤TZ35;35≤TZ40;40≤TZ45;45≤TZ50;50≤TZ55;55≤TZ﹤60;60≤TZ),探讨了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有显著影响(初产牛P﹤0.01、经产牛P﹤0.05);初产母牛和经产母牛平均助产率分别为10.2%和5.3%,所产犊牛的平均体重分别是39.4kg和43.8kg。犊牛初生重对母牛助产率有显著影响,同一体重范围内初产牛助产率高于经产牛。  相似文献   

10.
通过3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富顺县黑山羊性成熟特别早,初情期为3月龄左右,母羊初配年龄为4~6月龄,公羔初次利用年龄为6~8月龄,母羊发情周期为21.60±1.15d,发情持续期为50.30±12.30h;母羊妊娠期为147.55±2.25d,产后第一次发情的时间为25.15±6.13d,产羔间隔为207.20±38.20d,产配间隔为38.85±13.53d;母羊产羔率初产为183%,经产为212%,窝平产羔数为2.06±0.57只,年均产1.9窝;公羔平均初生重1.82±0.57kg,母羔初生重1.62±0.65kg.由此说明富顺黑山羊具有多胎、多羔、常年发情配种、繁殖力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熟洋蓟花苞外层片饲喂肉用型西门塔尔种牛,测量体重增重效果,分析熟洋蓟与玉米青贮作为粗料在相同的饲养环境条件下牛只饲养的经济效益情况。[方法]选取40头8~10月龄的肉用型西门塔尔育成母牛及20头哺乳母牛(犊牛在1月龄内)分别随机分成两组,Ⅰ组、Ⅱ组为育成母牛分别饲喂熟洋蓟和玉米青贮,Ⅲ、Ⅳ组为哺乳母牛分别饲喂熟洋蓟和玉米青贮;粗料按采食量添加,精料和青干草投放量育成牛两组相同、哺乳牛两组相同,犊牛精料均为自由采食,60d后称重。[结果]饲喂熟洋蓟和玉米青贮的Ⅰ组、Ⅱ组育成母牛60d后平均体重及日增重分别为307.72±13.94kg、1154±206g和278.28±17.60kg、711.53±187.43g;Ⅲ组、Ⅳ组哺乳母牛饲喂熟洋蓟和玉米青贮后其犊牛60d后平均体重及日增重分别为119.74±8.87kg、1115.83±247.13g和106.48±11.63kg、960.33±276.65g;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分析通过四个组饲喂熟洋蓟和玉米青贮后牛只增重效果,可以看出,Ⅰ组和Ⅲ组(犊牛)饲喂熟洋蓟增重效果分别优于饲喂玉米青贮的Ⅱ组和Ⅳ组(犊牛);随着牛只对熟洋蓟采食量的增加,青干草采食量也有所增加,但精料量同时逐渐减少,到第35d时可完全不喂精料,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农村户养条件下四川乳肉兼用牛的繁殖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结果表明,四川乳肉兼用母牛的初配年龄在16~24月龄之间,4.5周岁达到成年体尺体重.发情和产犊以9~12自然月为最高,其次为1~4月.牛群结构为成年母牛占42.98%,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周岁及以下小母牛1.43%.在所调查1 076头繁殖母牛的2 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 162头,其中产公犊占50.97%,平均初生重为31.56kg;产母犊占49.03%,平均初生重为29.61 kg;公母比为1.04:1;不同犊牛性别间,公、母牛怀孕期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天;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5%.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3.
利用娟姗牛细管冻精,采取人工授精的方法改良色达草地型牦牛,结果显示:杂交一代(犏牛)公、母牛初生重平均达15.35kg,比本地牦牛初生重提高39%,2岁零3个月的公、母牛平均体重达166.7kg,比本地相同年龄的牦牛体重高60%;杂交一代母牛1.5岁初配,比本地牦牛提前2~3年;杂交一代母牛2岁零3个月产犊,第一胎年产奶量达1280kg,是本地成年牦牛产奶量的4倍。  相似文献   

14.
选择26头初配西杂育成母牛,按体重分为3组,每组8头,以研究日粮营养水平对妊娠期母牛体增重、产犊及犊牛初生重的影响。按照肉牛饲养标准设定试验Ⅰ组(高营养水平,第一阶段:综合净能能28.80 MJ/d、蛋白533.00g/d;第二阶段:综合净能能39.13 MJ/d、粗蛋白778.05 g/d)、试验Ⅱ组(中等营养水平,第一阶段:综合净能能27.99 MJ/d、粗蛋白486 g/d;第二阶段:综合净能能36.83 MJ/d、粗蛋白707.29g/d)和试验Ⅲ组(低营养水平,第一阶段:综合净能能26.05 MJ/d、粗蛋白463.6 g/d;第二阶段:综合净能能33.66 MJ/d、粗蛋白671.03 g/d)。试验包括2个时期,分别为:配种~妊娠6个月(180 d)、妊娠7个月~产犊(110 d),每月4次对试验牛采食量进行测定;每2~3个月对试验牛进行称重,并对母牛产犊情况及犊牛初生重进行统计。结果表明:妊娠6个月时与初始体重相比,试验Ⅰ组、Ⅱ组和Ⅲ组分别增重85.00,84.50和84.00 kg,差异不显著(P0.05);妊娠3~6个月,试验Ⅰ组增重分别比Ⅱ组、Ⅲ组高14.61和13.61 kg,差异极显著(P0.01),妊娠6~8个月,试验Ⅰ组增重分别比Ⅱ组、Ⅲ组高17.93和12.83 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Ⅰ组母牛所产犊牛初生重显著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产犊难易比例也高于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整个妊娠期试验Ⅰ组饲养成本分别高于Ⅱ组、Ⅲ组103.4元和341.40元。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试验Ⅲ组(低营养水平)日粮可满足西杂母牛妊娠期的营养需要,且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5.
夏南横交母牛繁殖性能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581头1 240胎次夏南横交母牛繁殖性能的调查显示,夏南横交母牛的初情时间平均为472.3 d,发情周期为19.6 d,初配时间为493.2 d,妊娠期为285.9 d,产后初配时间为60.3 d,难产率为1.05%,2.5岁前产头犊可达94.0%,2~10.5岁产犊率为86.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摩拉水牛改良滇东南水牛的杂交效果。[方法]采用直肠把握输精法,用摩拉水牛冻精冷配滇东南水牛。[结果]表明,摩本杂F1代成年公牛的各项体尺体重指标与滇东南水牛的差别不大,而摩本杂F1代成年母牛的体重、体高、体斜长、十字部高、髋宽、胸围、管围等比滇东南水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而其他体尺二者间差别不大(P0.05)。至一岁前的摩本杂F1代生长速度较快,1岁公母牛的体重分别为274.08±36.40kg和278.25±55.05kg,较国内其他地方水牛品种的杂交一代高。摩本杂F1代成年公母牛的体重分别为474.54±63.00kg和459.39±68.12kg,摩本杂F1代母牛的体格得到明显的改善,体重增大。[结论]用摩拉水牛与滇东南水牛杂交,可以提高滇东南水牛摩本杂F1代的体格、早期生长速度、生长性能及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内蒙古地区规模化肉牛养殖场不同季节母牛的粪便和尿液产生量,以及粪尿中主要污染物产污性能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季节对母牛粪尿全磷、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和粪中有机质浓度具有显著影响.其中,粪便和尿液的全磷浓度冬季最高,分别为0.45%和510.78 mg/L;尿液中的COD浓度夏季最高,为43722 mg/L;粪便中的有机质浓度秋季最高,为82.67%.此外,季节对母牛产尿量、粪尿中的全磷、COD排放量以及母牛粪便中有机质排放量也具有显著影响.母牛的产尿量和尿液中的COD产生量夏季最高,分别为7.40 L/头/d和321.99 g/头/d;粪、尿中的全磷产生量冬季最高,分别为11.51 g/头/d和2.93 g/头/d;有机质排放量夏季最高,为2.14 kg/头/d.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检验使用超低剂量牛性控分选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效果.将180头牛分为3组进行人工授精,常规冷冻精液组(C,n=60)和经流式细胞分离的两种剂型(X1,n=60;X2,n=60)的X冷冻精液组,常规冻精有效精子数(1 125.1±109.4)×104,X1型和X2型冻精有效精子数分别为(102.3±9.6)×104和(51.9±4.8)×104.结果显示:X1型冻精和X2型冻精的90 d受胎率分别为53.3%和47.7%,低于常规冻精组的66.7%(P<0.05);X1型冻精和X2型冻精组母犊率分别为93.8%和100%,明显高于常规冻精组的43.9%(P<0.05).两种剂型X冻精和常规冻精配种所产犊牛出生重分别为33.7 kg±5.2 kg和34.4 kg±4.5 kg,差异不显著(P>0.05);母牛妊娠期均在270~300 d的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研究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的育肥效果。[方法]选择槟榔江水牛×摩拉、槟榔江水牛×尼里-拉菲杂交F1代水牛25头,按年龄和体重近似的原则分为4个育肥试验组,分别为公牛A组(5~6月龄,体重139.0±18.9kg)、公牛B组(8~9月龄,体重195.4±29.5kg)、公牛C组(8~9月龄,体重215.4±28.8kg),阉牛D组(5~6月龄,体重139.3±26.9kg),4个组粗饲料均为玉米青贮,精料添加量分别为A组(2kg/d)、B组(3kg/d)、C组(4kg/d),D组(3kg/d),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育肥100d,测定日粮采食量和增重性能。[结果]表明:(1)4组试验牛始重和末重差异显著(P0.05),年龄和体重相近的A与D组、B与C组间的始重和末重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日增重分别为A组0.77±0.12kg/d、B组0.78±0.10kg/d、C组0.85±0.14kg/d、D组0.79±0.13kg/d,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2)组间的粗料和精料采食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精料重比差异显著,分别为A组2.64±0.45、B组3.92±0.51、C组4.85±0.95、D组3.91±0.79(P0.05)。(3)添加精料对槟榔江水牛杂交后代的增重效果好,4组牛均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最高的是精料投入最少的A组(年龄最小)为1 260.63元,而精料投入高的C组效益较差为952.62元。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全株玉米青贮饲喂量及精粗饲料配比对妊娠期母牛体况、血液指标及后代犊牛的影响。选用40头体重相近、2岁、1胎的妊娠期7个月左右的西门塔尔母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试验期3个月。Ⅰ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4 kg、燕麦秸1 kg、精料补充料3 kg,Ⅱ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1 kg、精料补充料1 kg,Ⅲ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2 kg,Ⅳ组每头每天饲喂全株玉米青贮22 kg、燕麦秸1 kg。产犊后各组母牛统一更换为泌乳料,母牛带犊哺乳,6月龄断奶。结果表明:Ⅳ组的干物质摄入量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的氮摄入量低于其他组(P<0.01),Ⅰ组最高(P<0.01);Ⅲ组的纤维摄入量高于其他组(P<0.01);各组体况评分无差异;妊娠期7月末,Ⅳ组血液锰含量低于其他组(P<0.05);妊娠期9月末,Ⅲ组和Ⅳ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低于其他组(P<0.01);Ⅳ组母牛所产犊牛的胸围低于Ⅰ组和Ⅱ组(P<0.05),且有3头因生长缺陷被淘汰;6月龄时,各组犊牛体况指标无差异。综上,推荐肉牛能繁母牛妊娠后期每日提供全株玉米青贮19 kg、燕麦秸1~2 kg、精料补充料0~1 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