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余姚市杭州湾沿岸基干林带建设情况,于2018年10-11月对各基干林带的生长状况和土壤改良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基干林带整体造林保存率达85%,林分平均郁闭度0.65,造林总体质量良好。2010年造林林带的平均蓄积量和平均生物量最高,2010年和2013年造林林带生长最快,其中以35杨Populus sp.,竹柳Salix fragilis,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的生长最快。竹柳,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以及部分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和35杨长势较差,其他树种长势良好。造林可提高土壤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并可有效降低含盐量。不同造林树种均可有效提高根际土壤总氮和有机质含量,并可显著降低土壤含盐量;乌桕Sapium sebiferum可有效提高根际土壤总磷水平。综上分析,35杨,乌桕,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夹竹桃Nerium indicum等可作为余姚市杭州湾沿岸基干林带的适宜树种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2.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3.
对沿海沙岸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黄槿、赤桐、海桐进行了试验研究,造林2年时测定了其保存率、生长状况和林内风速,结果表明:3种树种保存率、生长量均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黄槿、赤桐后其林内风速有了较大的降低;黄槿、赤桐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在惠安沿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下进行了潺槁造林试验,对12年生的试验林生长、防风和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的郁闭度增大,潺槁生长量降低;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种植潺槁后,林带的防风效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潺槁后,土壤的肥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海岸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除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外尚无可替代树种,选择抗性优良的木麻黄品系是基干林带修复的关键环节.通过对"惠-1"木麻黄、圆头木麻黄、千头木麻黄、铺地木麻黄等4个品系进行造林和抗风试验,比较几个品系在风口最前沿、近风口的生长和抗风表现,结果表明:风口基干林带修复采用"惠 ...  相似文献   

6.
对浙江省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现有基干林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了近几年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中出现的新理念,并对海防护林基干林带造林技术和树种选择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现阶段基干林带建设中的新问题和新要求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上,其中台湾栾树(Koelreuteria elegans)、台湾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海檬果(Cerbera manghas)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cubeba)5个树种套种5年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生长量、防风效能最好的为台湾海桐和水黄皮,可以在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海岛耐盐碱9树种适应性试验初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9个树种进行海岛盐碱土壤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刚毛柽柳、黄杨、海滨木槿能在含盐量0.5的土壤中生长,其中刚毛柽柳生长最好;苦槛蓝、夹竹桃、木麻黄能在含盐量0.35%的土壤中生长,其中苦槛蓝生长最好;女贞能在含盐量0.25%的土壤中生长;黄连木、海桐只能在含盐量0.15%的土壤中生长.  相似文献   

9.
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绽放于夏季,满树金黄色的花朵向阳开放,给人们的日常生活环境和颜色单调的夏季增添了不少新意,也突显出它独特的观赏价值。本文在对海滨木槿的成活率、新稍长、叶片大小、叶片数量及物候期等指标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树种在上海地区的生长开花及适应性,发现海滨木槿的造林成活率在96%以上;4月16日开始展叶,年生叶片10枚以上;4月16日至6月11日为新稍生长快速期,6月25日后新稍生长基本停止;花期为6月25日至9月10日,盛花期为7月2日至30日,长达28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可以作为夏季观赏树种在上海绿化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相思树种在沿海沙地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生长量和抗风性能等指标,研究了厚荚相思、马占相思、大叶相思、纹荚相思等树种在沿海后沿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采伐迹地、风口困难立地等不同立地环境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和马占相思等3个树种为适宜在沿海后沿沙地上生长的相思树种,它们的树高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m.a-1,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大于1.0 cm.a-1;厚荚相思生长快,林分郁闭早,抗风能力强,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是一个基干林带更新较为理想的树种;厚荚相思对沙荒风口大风、流沙和严重干旱等恶劣生境适应性较强,生长最大,是风口困难立地造林的可取树种。  相似文献   

11.
以广东省惠州市4个区/县绿化景观林带为调查对象,选取5种生境中共19种景观林带树种进行7次周期性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水田洼地生境的景观林带树种胸径、树高增长系数值相对较高,分别在0.23~0.97和0.16~0.47之间。水田洼地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树高生长显著优于沿海荒地生境和宜林荒地生境(P0.05);凤凰木(Delonix regia)在宜林荒地生境胸径生长显著优于碎石荒山生境和难造林坡地生境(P0.05);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在水田洼地生境中胸径生长优于碎石荒山生境、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在碎石荒山生境中胸径生长显著低于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P0.05)。树种成活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水田洼地生境和碎石荒山生境,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红花羊蹄甲、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美丽异木棉、秋枫(Bischofia javanica)、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在水田洼地生境成活率都为100%,而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在宜林荒地生境成活率为15%。关联性聚类分析显示19个树种主要聚为两大分支,其中成活率和相关系数值较高的树种在聚类图中聚为一类。结合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提出5种生境条件下景观林树种最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分析广东省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历程及第三期建设的必要性,其体系由沿海基干林带和纵深防护林构成,基干林带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主体,建设类型包括红树林恢复造林、基干林带人工造林、灾损基干林带修复和老化基干林带更新、困难立地造林和退塘造林;纵深防护林对进一步防御和减轻登陆台风、台风引起的暴雨和泥石流等危害具重要作用,建设类型包括...  相似文献   

13.
以广东省惠州市4个区/县绿化景观林带为调查对象,选取5种生境中共19种景观林带树种进行7次周期性样方调查,结果表明:水田洼地生境的景观林带树种胸径、树高增长系数值相对较高,分别在0.23~0.97和0.16~0.47之间。水田洼地美丽异木棉(Chorisia speciosa)树高生长显著优于沿海荒地生境和宜林荒地生境(P <0.05);凤凰木(Delonix regia)在宜林荒地生境胸径生长显著优于碎石荒山生境和难造林坡地生境(P <0.05);红花羊蹄甲(Bauhinia blakeana)在水田洼地生境中胸径生长优于碎石荒山生境、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黄槐(Cassia surattensis)在碎石荒山生境中胸径生长显著低于难造林坡地生境和沿海荒地生境(P <0.05)。树种成活率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水田洼地生境和碎石荒山生境,海滨木槿(Hibiscus hamabo)、红花羊蹄甲、麻楝(Chukrasia tabularis)、美丽异木棉、秋枫(Bischoifa javanica)、桃花心木(Swietenia mahagoni)在水田洼地生境成活率都为100%,而幌伞枫(Heteropanax fragrans)在宜林荒地生境成活率为15%。关联性聚类分析显示19个树种主要聚为两大分支,其中成活率和相关系数值较高的树种在聚类图中聚为一类。结合调查数据统计和分析,提出5种生境条件下景观林树种最佳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14.
台风对闽南沿海主要造林树种及农作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闽南沿海不同组成结构林分中的主要造林树种木麻黄、柠檬桉以及农作物芦笋受台风危害程度的分析表明:基干林带木麻黄受台风危害程度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减轻;柠檬桉混交林抗台风能力强于纯林;无林带保护或稀疏林带保护下的农作物芦笋较正常林带保护下受台风危害程度严重。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沿海沙地湿地松主要造林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湿地松实验林的林分生长量调查。调查数据表明,沙地上湿地松实验林在幼林阶段,林分历年生长量已达到湿地松速生丰产林部颁标准,且其生长量略高于山地的生长量;经预估,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其引种栽植可改变沿海基干林带造林树种单一、同一树种连栽生长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例,在基干林带内部结构方面,提出海岸基干林带为生态系统聚集体的新理念,把生态系统作为构成海岸基干林带的基本单元。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通过扩充基干林带规模,增加水面空间,形成林水交融的多系统综合体,显著提高基干林带的防风滞浪滞洪功能;在基干林带功能定位方面,提出在强化基干林带防风护岸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加强基干林带滞洪泄洪和景观美化功能,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基干林带。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充分利用林水交融的景观特点,加强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的营造,实现休闲娱乐空间在防护林带中的合理布局,不仅赋予基干林带生态防护功能,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功能,与基干林带周边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衔接,提高基干林带的自我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沙荒风口选择湿地松造林,前沿基干林带不同郁闭度套种湿地松、林带更新湿地松不同密度造林及湿地松与其它树种混交造林更新效果调查,表明:湿地松在风口沙地造林适应性较强,在低郁闭度(0.3以下)林带下套种更新效果与迹地更新相近,湿地松不同密度林带更新效果较好,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刚果 12号桉等树种单行混交造林易引起受压现象产生,多行配置即有利于形成多层次空间结构,又可防止湿地松被压,保护湿地松不受风害。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福建省沿海地区木麻黄防护林现状,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种植黄槿、鸡冠刺桐、小叶榕和南洋杉并对其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参试的树种具有较高的生长量和降风作用,而且受风的影响较为轻微,可以作为前沿林带林下造林的可选树种。  相似文献   

19.
华北落叶松是华北地区生长最快的针叶树种,能长成高大乔木,材质好,耐腐朽,是优良用材树种。大青山林场五十年代引进的华北落叶松,现在胸径达20多厘米,高15米左右。一般用不了二十年就能出椽材。培育一株椽材的成本只要二、三角钱,一根椽能卖二、三元。一、造林地的选择。华北落叶松是山地耐寒树种。阴山山地海拔一般不超过两千米,华北落叶松在两千米以上的山梁还能正常生长,但在1500米以下造林时一定要选在大阴坡,如在1700米以上造林可不考虑坡向坡度。因为高海拔处土壤和大气湿度较高,适宜它生长。造林地土层应在40厘米以上,在淋溶灰褐土、山地草甸黑钙土或暗栗钙土中都能正常生长,只要土层深厚或凡是有白桦次生林生长的地方,都可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沙质海岸防护林生物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山东沙岸基干林带5种主要类型即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紫穗槐混交林、刺槐紫穗槐混交林、黑松林、刺槐林的改土功能、防风效能、地表草本植物生长以及树种间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其生物生态学特性,为基干林带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