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白牛槭(Acer mandshuricum Maxim.)秋色叶片为供试材料,对红色素提取方法和理化性质进行研究,为平面干燥花保色奠定基础。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白牛槭红色素最佳提取条件为:0.1 mol/L盐酸-70%乙醇溶液,料液比1 g∶30 mL,70℃条件下提取4 h。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提取的白牛槭红色素在酸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一定的耐光性;不耐氧化还原剂;Fe2+、Fe3+使其颜色发生明显变化;碳水化合物、有机酸对白牛槭红色素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茶条槭叶总酚的提取工艺,并对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为茶条槭叶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乙醇为溶剂,以总酚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超声辅助提取法处理茶条槭叶,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提取时间和液固比的适宜范围,再应用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筛选最佳提取条件;最后采用铁离子还原法、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茶条槭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超声波辅助提取茶条槭叶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超声提取时间46min,液固比246mL/g,在此条件下茶条槭叶总酚提取率为(10.95±0.22)%。茶条槭叶总酚提取液对铁离子还原的IC_(50)为(0.157±0.005)mg/mL,对DPPH自由基的IC_(50)为(0.073±0.003)mg/mL。【结论】超声提取法可以避免总酚在较高温度下的分解,且优化后提取率较高,可以用于茶条槭叶总酚的提取;茶条槭叶提取液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新优彩叶树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茶条槭 为槭树科槭属落叶灌木和小乔木,植株高达9米,老枝绿色、嫩枝深绿色,叶为单叶,对生,掌状浅裂,叶片在秋天时变为红色或黄色。可孤植、丛植或用作绿篱。茶条槭喜光、耐干旱、耐寒(可耐-40℃)。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可种植。 (二)红花槭 即北美红枫,为槭树科槭属落叶乔木,植株高大直立,叶为单叶,掌状分裂,春季新叶红色。后逐渐变绿,秋季叶色变红,色泽艳丽。  相似文献   

4.
对茶条槭带翅果、去翅带种皮种子和去种皮种子的吸水速度进行比较,用种子的不同部位浸提液做了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果翅能透水,不是影响茶条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果实各部位均含有抑制发芽物,尤以胚乳+胚中所含的抑制物质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对茶条槭带翅果、去翅带种皮种子和去种皮种子的吸水速度进行比较,用种子的不同部位浸提液做了抑制物的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果翅能透水,不是影响茶条槭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果实各部位均含有抑制发芽物,尤以胚乳+胚中所含的抑制物质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
茶条槭在东北地区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茶条槭栽培和应用2方面现状的总结,基本掌握了茶条槭目前的研究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对茶条槭的进一步应用作出了展望,以便更好地利用东北地区这一具有发展潜力的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7.
佳木斯市3种野生彩叶树种引种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佳木斯市引种的色木槭、拧筋槭和茶条槭等野生彩叶树种的适应性进行研究,并对各树种进行生长期观察和抗寒性等级分析,结果表明色木槭、茶条槭和拧筋槭耐寒性强,在佳木斯市气候条件下可以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8.
以火炬树红色叶为试材,提取红色素进行稳定性研究,并根据其稳定性配制护色液分别对火炬树红色叶进行护色处理,可获得与新鲜叶片颜色相近的干燥红色叶。经过两年自然光照对比试验,筛选出最佳组合护色液配方及处理方法。试验表明:在酸性条件下,火炬树红色叶的红色素非常稳定,可以作为红色植物叶材干燥后不褪色的护色技术,应用于干燥花产业。  相似文献   

9.
茶条槭良种选择及其专用林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条槭(Acer ginnald Maxim.)是槭树科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及华北的山地,1kg干叶含200g左右的没食子酸(工业上1kg干叶提取量已达80~100g),可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轻工、印染、军工等方面,目前每吨销售价格在20~30万元,特别是中国在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扩大,没食子酸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可望达到50~60万元/吨,可见其经济价值极大.长期以来,茶条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还没有栽培的历史,仍处于野生状态,分布零散,未有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很差,这给茶条槭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据黑龙江省康尔药业公司测算,茶条槭叶部没食子酸含量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可使每吨没食子酸的生产成本降低5,000元.因此,进行茶条槭良种培育及其专用经济林营建技术显得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寒地野生茶条槭高效、稳定快速繁育,将东北地区丰富的野生槭树属资源用于选育优良彩叶树种,进而缓解我国北方寒地有观赏价值的特色种质极度匮乏的问题。以寒地野生茶条槭为材料,通过试验研究不同外植体采集时间对茶条槭茎段诱导的影响,消毒处理对外植体污染及褐化的影响,基本培养基筛选、细胞分裂素浓度与种类配比试验,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配比试验,探索寒地野生茶条槭的组培技术以及诱导培养基组培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寒地野生茶条槭组培外植体最佳采集时间为3月;最佳采集部位为下部茎段;最佳消毒时间为3 min;最佳培养基为MS;最佳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0.50 mg·L-1+IBA 0.20 mg·L-1+NAA 0.05 mg·L-1+2%蔗糖+6 g·L-1琼脂粉,pH6.2,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89%。  相似文献   

11.
红龙草红色素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詹嘉红  蓝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0971-10972
[目的]为红龙草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用浸提法从红龙草叶子中提取红色素,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研究。[结果]红色素在可见光范围内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红色素受pH值影响较大,在pH 3~7的酸性至中性范围内呈红色,而在pH>7的碱性区则颜色由浅紫红色变至黄绿色;随着温度上升,色素损失率明显上升,在70℃温度条件下加热30 min时,色素损失率超过1/2以上;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色素损失率显著增加,到第4天,色素的损失率高达60.0%;氧化剂和还原剂在0.01%~0.20%浓度范围内对色素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大;蔗糖、苯甲酸钠对色素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但维生素C、柠檬酸则对色素有一定的影响。[结论]红龙草红色素在酸及蔗糖和苯甲酸钠等添加物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在碱、热、光、维生素C及柠檬酸等的作用下,则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2.
用95%乙醇浸泡,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对预先处理过的山楂进行色素提取,研究了不同pH值、温度以及光照对山楂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山楂红色素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实验表明,山楂红色素在60℃以下的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并且对光照敏感,需避光保存。山楂浸提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随着浸提物浓度升高而升高,当浓度达到50g·L-1时,清除率达到96.35%。说明山楂红色素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金光德  南桂仙  玄哲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01-22302
[目的]研究乌苏里鼠李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在不同浓度盐酸溶液、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级数条件下测定红色素的相对提取率。[结果]乌苏里鼠李果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0.70%盐酸溶液为浸提溶剂,料液比为5:50,浸提温度为50℃,浸提时间为4h,提取级数为3级。[结论]在此条件下,红色素的相对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提取陕北大木枣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购于延安市延川县延水关镇的陕北大木枣为试材,通过水浴浸提法获得大枣红色素。通过试验,选择提取大枣红色素最佳的提取溶剂,确定其最大吸收波长。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到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料液比3个因素的最佳提取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选取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极差分析表明,料液比对色素的提取影响最大,其次是浸提时间,浸提温度影响最小。正交试验表明,大枣红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是:O.2mol/LNaOH溶液为提取剂,浸提温度为80℃,料液比为1:20,浸提时间为4h,在此条件下,大枣红色素的产率最高,可达79.5%。[结论]该研究为大枣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盐地碱蓬红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碱蓬红色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滨海盐地碱蓬为原料,采用浸提法提取红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盐地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条件。[结果]碱蓬红色素为甜菜红素,易溶于水和含水有机溶剂,属于水溶性色素,碱性条件下不稳定,酸性条件下稳定,在538nm波长附近有特征吸收峰。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效率随提取时间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提取20min时效果最好。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效率随提取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温度为50℃时,提取效果最好。随着提取溶剂pH值的升高,碱蓬红色素的提取效率先提高后降低,当pH值为5时,提取效果最好。[结论]盐地碱蓬红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值为5的水作提取溶剂,50℃下浸提20min。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稳定性,并对其主要影响因素如温度、光照、pH值、金属离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小于40℃、无光照条件下,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稳定性较好;pH值为3.0~8.0时,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比较稳定;金属离子对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差别比较大,其中金属离子Mg2+、Ba2+、Fe3+和Cu2+易导致其红色素稳定性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法提取天目琼花果实中的红色素,通过对影响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酶解温度、酶解pH值、酶解时间和酶的用量等进行正交试验,得出酶法提取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pH值为5.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2h、酶的用量与天目琼花果实的质量比为0.5×10-3,在此条件下,天目琼花果实中红色素的得率为16.68%.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天目琼花果实的红色素中可能含有苯环、羟基、氨基以及羧基等特征官能团.  相似文献   

18.
葡萄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葡萄皮红色素在食品中使用时的稳定性。[方法]以红提葡萄为材料提取葡萄皮红色素,研究温度、VC和金属离子对葡萄皮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葡萄皮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其残存率随温度上升而逐渐降低,18、25、40、60和80℃条件下的残存率分别为81.77%、80.98%、79.41%、78.80%和75.72%。葡萄皮红色素的残存率受食品添加剂VC浓度的影响不显著。葡萄皮红色素的残存率受K+影响较小,受Fe3+影响较大,在Zn2+、Mg2+、Al3+、Cu2+、Ca2+、Fe3+和K+影响下,其残存率分别为85.05%、85.47%、91.30%、88.72%、85.58%、83.23%和93.47%。[结论]葡萄皮红色素不耐高温,VC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不显著,K+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小,Fe3+、Cu2+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罗毅皓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453-16454
[目的] 研究有机溶剂提取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配比等因素对辣椒红色素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其热和光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提取辣椒红色素,并用正交试验优化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最佳工艺;利用薄层色谱分析循化辣椒红色素的组成成分,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工艺为: 用浓度为95%的乙醇以1.0∶12.5的料液配比在60 ℃下萃取3 h。辣椒红色素在一定时间内热稳定性好,但耐光性较差。[结论] 循化辣椒红色素可以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