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农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药相互作用类型、相互作用机制及相互作用结果的影响因子三方面对农药相互作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为充分发挥农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应继续开展农药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2.
氟乐灵与混合农药的光化学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研究了氟乐灵与2,4-D等多种农药在玻片表面和重蒸馏水中的光化学相互作用。氟乐灵在玻表和水中的光解半衰期分别为23.78min和1.55h。在1.33∶0.27μg/cm2剂量比时,2,4-D、甲基对硫磷、西维因和涕灭威对氟乐灵表面光解有显著光敏作用,丁草胺、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戌菊酯则具强烈光猝灭作用。氟乐灵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表面光化学作用为1∶1剂量比时光敏化、10∶1剂量比时表现光屏蔽作用,此作用随氟乐灵光解而减弱并消失。在重蒸馏水中,1∶1剂量比时氟乐灵和3种拟菊酯农药相互光敏化作用,1∶10剂量比时均为高浓度农药对低浓度农药光敏化、低浓度农药对高浓度农药光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光谱方法在农药与DNA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圆二色光谱法、红外光谱法、共振光散射和拉曼光谱法等的原理和应用。光谱法不但是研究农药与DNA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同时也可以加强对农药的遗传毒性分子机理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农药与肥料相互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及精确农业概念的提出和从省时、高效、经济的观点 ,要求农药和其他农用化学品包括化肥、微量元素肥料等尽可能科学合理地混合使用。农药、化肥混用已成为农药肥料应用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一、农药与肥料混用的提出及意义在农业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 ,由于施肥引起植物矿质营养的变化 ,必定引起植物生长及体内新陈代谢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从而影响一些农药 ,尤其是一些内吸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的渗透、吸收、传导、代谢 ,对农药的应用效果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在药肥混用中 ,肥料还…  相似文献   

5.
农药光催化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大,农药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安全问题逐渐受到人们重视,而光催化降解以其节能、高效、应用范围广、污染物降解彻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药的降解。文章综述了农药光催化降解的研究进展,包括光催化机理、催化剂的种类、农药的种类、不同条件下农药的降解效果;同时总结了影响降解效率的因素,包括污染物起始浓度、TiO2用量、起始pH值、光源及光照强度、催化剂改性方法等;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土壤质地和湿度对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氟乐灵、甲基对硫磷和三唑酮在4种土壤中的光解速率以及土壤湿度、构成、有机质和PH对光解的影响。结果指出土壤粘粒含量和土壤湿度是影响农药在土壤中光解的重要因素。农药光解速率随粘粒含量减少而加快,相关非常显著。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对光解影响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8.
印楝素是世界上公认最有潜力的杀虫植物,由于印楝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使用不断受到人们重视,所以对印楝植物源农药使用后安全性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综述了印楝植物源农药制剂对脊椎动物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纳米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纳米技术在农药研究中的运用,显著提高了农药的药效和使用安全性,且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纳米技术为农药的研制提供了新机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系统介绍了纳米农药的种类及其特点,综述纳米农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纳米农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套袋对水果中农药残留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套袋技术已在水果生产栽培中广泛运用,各种套袋处理对农药残留产生的影响有不同的研究结果。本文在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套袋处理的施药方式、施药浓度、施药次数,套袋材料、套袋层数,农药的类型(内吸、非内吸),果实不同部位(果皮果肉)、作物品种等因素对农药残留的影响,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施药方式对农药残留的影响较大,采用套袋后施药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农药残留,套袋前施药,农药残留量可能会有所增加;施药浓度、农药的类型、果实部位和品种4个因素之间对农药残留的影响相互联系,条件不同,残留量存在差异;多次施药,套袋也能显著降低农药残留量,并将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不同的套袋材料均可降低农药残留量;套袋层数越多,农药残留量越少。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了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加速溶剂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微波辅助萃取、膜萃取、凝胶渗透色谱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和色谱法、光谱法及其联用技术、毛细管电泳、生物传感器等仪器检测技术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并展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蔬菜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蔬菜农药残留问题已是政府、市场和消费者都非常关注的热点问题.近些年,农残的检测技术与防治方法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从生物学、遗传学和育种的角度探索农药残留的发生机理,从生物体自身特性解决农药残留问题的研究领域还是空白.文章综述了蔬菜农药残留的研究现状、检测技术、发生机理及防治方法,提出利用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挖掘生物...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衡透析法研究了牛奶蛋白与敌敌畏、杀螟松、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四种有机磷农药的结合行为,探明pH值及离子强度对牛奶蛋白结合农药的影响。结果表明,牛奶蛋白具有结合毒死蜱的能力,且浓度越高,其结合毒死蜱的量越多,两者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20mg牛奶蛋白结合毒死蜱的量为(0.49±0.06)μg。体系的pH值(3.5、5.5、7.5和9.5)和离子强度(0.1、0.5和1.0mol/L)对两者的结合影响不大。可见,食物蛋白质能够与农药发生相互作用,以此可以降低人体血液中的农药残留,缓解相应的毒性。  相似文献   

14.
植物源杀虫剂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概述了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研究现状,深入介绍了生物碱类、萜类、挥发油等多种植物源农药的活性成分及其在杀虫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5%新型棵棵无损防治甘蔗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空白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药剂处理对甘蔗经济指标及抗虫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药剂处理的甘蔗枯心率、蓟马为害株率、螟虫蛀茎率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5%棵棵无损及新型棵棵无损的防治效果好于其他药剂处理;甘蔗的有效茎数、株高、公顷有效茎数、产量及产糖量在药剂处理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公顷产量及产糖量在5%棵棵无损及新型棵棵无损处理条件下均显著高于其他药剂处理;5%新型棵棵无损在甘蔗上的甲拌磷残留量小于0.01mg/kg,低于EPA(美国环保局)和我国规定的MRL值。因此,生产上可改用5%新型棵棵无损防治甘蔗虫害,以达到防治虫害及增产、增糖的目的,推荐剂量为67.5kg/ha,在甘蔗种植时一次施完。  相似文献   

16.
有重点地选择了2000年以来54篇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化学农药的负面效应、农户施用农药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结合我国的实际相关问题进行评论,为进一步开展降低农药负面效应最现实、最有效手段的研究开拓新视野。  相似文献   

17.
人工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湿地具有去污效果好、运行费用低、易于维护、可缓冲水力和污染负荷的冲击等优点,在环境污染与治理方面备受青睐。为促进人工湿地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广泛应用,对人工湿地的类型及其主要要素的用途与相互关系详细阐述,并对人工湿地的污染物去除机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净化所涉及的污染物去除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许多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植物免疫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众所周知,动物和人类具有免疫能力,但植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也形成了许多抵抗病原生物侵袭的能力和特性,其中包括植物自身的免疫性.早在100多年前,人们就观察到对植物接种致病菌及一些病菌产物可以使植物产生对相关病害的免疫作用.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陆续发现真菌、细菌、病毒可诱导烟草、蚕豆、豇豆等多种植物产生抵抗病菌的能力,近年来的研究也说明植物自身具有免疫系统.本文主要对植物免疫的演化、诱导因素、免疫机制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做简略阐述.  相似文献   

19.
刘剑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2):219-221
近年来,我国农药制造业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农药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农药出口总量得到提升,农药生产技术水平逐年提高。但是农药行业仍存在小而分散、农药产品质量不高、研发能力弱等问题。可通过建立农药产业园、增加研发投入等手段来解决我国农药行业现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试论“农药无公害化”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首次提出了“农药无公害化”发展的新理念 ,在分析“无公害农药”与“农药无公害化”之间联系与区别的基础上 ,提出了“农药无公害化”的概念。论述了“农药无公害化”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从影响“农药无公害化”进程的化学、生物学、制剂加工、农药安全使用等技术发展因素方面指出了其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