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EooRI+HindⅢ双酶解含鸡α-珠蛋白基因5′端核基质附着区(MAR)、小鼠金属硫蛋白基因启动子(MT-1)和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的pMTSMCAG质粒,0.6%琼脂糖凝胶电泳,玻璃乳回收纯化MAR/MT/hIGF-1片段(3.9kb),用该片段制备转基因兔。利用水平显微注射系统注射1-细胞兔胚胎468枚,移植到36中受体兔,获得8只阳性兔(显示出约600bp外源DNA  相似文献   

2.
转移抗猪瘟病毒核酶基因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显微注射法,将构建的绵羊金属疏因(oMT)基因启动子与抗猪瘟病毒核酶(HCV-Ribozyme.HR)基因融合的质粒pMHR_(32)线性DNA分子约200~400个基因拷贝导入兔原核胚的雄原核中,159枚导入基因胚移植给9只受体兔,产仔22只,移植成活率为13.8%。22只仔兔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核酸探针杂交检测,6只体内整合有外源目的基因,整合率为27.3%。再用100个半数反应量(RID_(50))的猪瘟病毒C系兔化弱毒兔体攻毒,4只外源基因整合的实验兔能完全或部分抵抗HCV弱毒攻击,不产生或无明显发热反应;而对照兔和6只HR基因未整合的实验兔不能抵抗HCV弱毒攻击,出现特征性的稽留热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RNA探针杂交检测4只转基因兔,两只肝中表达出oMT-HRmRNA。认为微注射导入的外源HR基因在兔体内得到了整合和表达  相似文献   

3.
杜大长猪IGF-I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TRIzol法从杜大长杂交猪的肝脏中提出总RNA,将其纯化后作为PCR扩增模板 ,以设计的P1(5′-CTACATTCTGTAGTTCTTGTTTCC-3′)为引物合成IGF-I基因cDNA的第1链,再以P1和P2(5′-ATGGCCCTGTGCTTGCTCTCCTT-3′)为引物扩增到大小约为360bp的产和,并将其达隆至pGEM-T载体上。经筛选、酶切、我分析,表明该片段为IGF-I基因的cDNA  相似文献   

4.
 在前期克隆获得Lp5CS基因的全长cDNA 序列基础上,采用PCR 扩增技术对多年生黑麦草脯氨酸合成酶基因p5CS的定点突变体系进行了探讨,并运用农杆菌转化技术对突变后的基因进行了功能验证。根据突变位点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使用Pfu高保真DNA 聚合酶和超级感受态细胞DMT,通过PCR 扩增,获得含有所要突变位点的犔狆犘5犆犛F128A,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AMBIA1300中,转化拟南芥验证基因功能。结果表明,预期位点上发生了突变,Lp5CS编码的第128位密码子已由苯丙氨酸残基(Phenylalanine,简称Phe或F)变为丙氨酸残基(Alanine,Ala),证明用PCR 技术已成功地使Lp5CS基因发生定点突变。转基因拟南芥T1 代植株进行PCR和RT-PCR检测,获得4个转基因阳性株系。拟南芥T2代植株经100 mmol/L NaCl处理7d后,转基因株系脯氨酸含量分别为4262和5623μg/gFW,显著高于野生型株系的2581μg/gFW。说明转基因株系能积累更多地脯氨酸。  相似文献   

5.
参考禽副粘病毒的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引物,以他离到对鹅有致病力的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1株的核酸(RNA)为模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其融合蛋白基因3'端进行扩增,获得了预计的884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进pGEM-T Easy质粒载体,获得重组质料T-GPMVF3',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方法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证明所克隆的  相似文献   

6.
伊氏锥虫微环DNA的PCR扩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氏锥虫是动物伊氏锥虫的病原体,属动基体目原虫,动基体DNA(KinetoplastDNA简称kDNA)是该目原虫所特有的一种非染色体DNA。因此,对kDNA进行PCR扩增可用于鉴定和检测伊氏锥虫。本文以5-CAACGCAAAGAGTCAGT-3’,5’-ACGTGTTTTGTGTATGGT-3’为引物,对从伊氏锥虫直接抽提的总DNA,kDNA以及kDNA基因重组子,经PCR扩增后,在含有0.5μ  相似文献   

7.
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6片段的cDNA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已发表的PRRSV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扩增ATCC VR-2332株的ORF6的基因的引物,以ATCC VR-2332基因组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出586bp的cDNA产物。将该cDNA片段经T-A连接插入pGEM-Teasy载体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氏菌JM109,获得重组质粒转化菌。对重南粒DNA进行PCR及酶切鉴定,证明插入的DNA片段与PCR扩增的DNA片段大小相  相似文献   

8.
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cDNA BglⅡ(1.67kb)片段正向插入pMT010/A^+BamHⅠ切点,构建重组质粒pMT010/A^+-Rgp,用EcoRⅠ+SalⅠ对pMT010/A^+-Rgp进行双酶切后,回收含有狂犬病病毒糖蛋白cDNA和绵羊MT启动子的2.76kb片段,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该片段注入小鼠单细胞受精卵雄前核内,在进行胚胎移植后,获得44只小鼠,经PCR、Southern杂交及原位  相似文献   

9.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马立克氏病病毒(MDV)GA株感染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基因组DNA中扩增出MDV糖蛋白(gD)抗原基因1209bp编码序列。将该PCR扩增产物于EcoRI和KpnⅠ位点克隆进行pUC18质粒载体中。将gD重组pUC18质粒DNA用Digoxigenin(Dig)标记后,在Southern blot中,该探针能识别MDV基因组DNA的Bam HI-A克隆中的A  相似文献   

10.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以自行设计的H7和Н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特异的两对引物,分别扩增了禽流感病毒A/AfricanStarling/983/79(H7N1)株和G株(广东鹅体分离株,H5N1)约1.7kb的HA全基因cDNA。将所扩增的两个基因cDNA未端经T4DNA聚合酶修饰后分别插入pUC18和pBluescript质粒中,得到了两个基因的重组质粒。本研究为国内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城疫病毒F48E8株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获取新城疫苗病毒F48E8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扩增反应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长约1.93kb与预期结果相符,将其克隆入质粒载体pGEM-3Zf(+)中,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和Southern杂交证实为新城疫病毒F48E8株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用无特定病原体(SPF)鸡胚增殖禽流感病毒鹅体分离株A/Goose/Guangdong/1/96(H5N1)(GD1/96),提取病毒基因组总RNA,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别扩增该病毒分离株的8个基因片段的cDNA,分别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到的8个片段均包含相应的病毒基因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架。GD1/96株与1997年香港禽流感事件中的4株香港流感病毒分离株(分别来自人、鸡、鸭和鹅)的HA基因的高度同源性说明它们可能起源于同一种系,但NS基因的差异说明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基因群系。GD1/96株与香港流感病毒分离株的核苷酸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低(63.9% ̄98.1%),而香港流感病毒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很高(96.5% ̄100%),且香  相似文献   

13.
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的克隆及对苜蓿的转化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张改娜  贾敬芬 《草业学报》2009,18(3):117-125
 本研究用PCR 方法从豌豆(食荚大菜豌)克隆出富含硫氨基酸、同时具有抗虫作用的双功能的蛋白质基因-豌豆清蛋白1(PA1)基因,并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l301-PA1。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了紫花苜蓿,并对其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得到了多个转基因胚性愈伤组织及其再生植株。PCR 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PA1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已被整合到了宿主细胞。SDS-PAGE 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再生植株中有一定表达。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PA1基因的表达转基因苜蓿中蛋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从0.1%提高到0.4%。  相似文献   

14.
全鱼基因在鲫鱼体内的整合与转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鲤鱼金属硫蛋白启动子与大麻哈鱼生长激素基因重组的融合全鱼基因(commoncarpmetaloth-ioneinpromoterandtroutsalmongrowthhormonegene,cMTsGH)为外源基因,通过显微注射法将其线性片段导入鲫鱼受精卵内,研究了其整合与转录效率。结果表明,全鱼基因在鲫鱼基因组中的整合率为36.4%(16/44),对转基因鱼阳性的RNA样本进行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转录率为25%(1/4)。由此认为,该全鱼基因可以作为转基因鱼研究和应用的外源基因。  相似文献   

15.
以人工合成的针对血清I号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A抗原基因(gA)部分序列的两端寡聚核苷酸为聚合酶链反应(PCR)的引物,分别对马立克氏病病毒血清I型(京-1株,MD11/75C株);2型(SB-1株);3型(火鸡疱疹病毒的FC126株)毒株和GA株BamHI B片段的PACY184克隆重组质粒DNA进行基因扩增反应及其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引物不仅对MDV1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而且由此引物引导  相似文献   

16.
将狂犬病病毒糖蛋白cDNABglⅡ(1.67kb)片段分别正向插入pmMT-1BglⅡ位点和pMT010/A+BamH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mMT-Rgp和pMT010/A+-Rgp,通过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BHK-21细胞,经PCR、打点杂交及ELISA检测,证明糖蛋白基因发生了整合并获得表达。以该表达载体给小鼠肌肉内注射2~3次,采其注射前、后双份血清,经ELISA检测证明,注射了表达载体的小鼠,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明显升高,表明狂犬病病毒糖蛋白cDNA在小鼠体内表达后,刺激机体产生了抗该糖蛋白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建立一种监测鸡群马立克氏病病毒(MDV)早期感染的微量PCR方法,根据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基因组BamHI-L片段的核酸序列设计了1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含0.3UTaq酶的10μL反应体系分别扩增了MDV1型(京-1株、MD11/75c株)、MDV2型(SB-1株)和HVT(FC-126株)的核酸,并用京-1株感染细胞DNA作了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引物对MDV1型病毒特异,京-1株和MD11/75c株都扩增到425bp的核酸条带,而SB-1株、FC-126株和正常CEF细胞的DNA都没有得到任何条带;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微量PCR能够检测到0.1pg的京-1株感染细胞DNA;对京-1株感染鸡,在接种后第5天就能在血液细胞中检测到MDVDNA。微量PCR可望成为监测鸡群MDV早期感染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报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测定的结果。采用SDS-蛋白酶K将孢子破碎,用苯酚一氯仿法提取孢子的DNA。将N.b孢子DNA与pTZ18R质粒重组,转化于大肠杆菌DH5,获得4个阳性克隆株:pTZ18RN.b1,插入片段为1kb;pTZ18RN.b2,为1.2kb;pTZ18RN.b3为1.8kb及pTZ18RN.b4为1.9kb,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为家蚕N.b孢子所特有。与MG1(Nosemasp.),蓖麻蚕微孢子虫、蓝萤叶甲微孢子虫及蚕卵的DNA均无同源性。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4个克隆株插入片段的部分DNA的序列,经检索尚未发现同源性的基因序列。讨论了PCR技术诊断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与近缘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NDV北京强毒株F48E9经SPF鸡胚增殖 ,超速离心纯化 ,异硫氰酸胍法提取病毒RNA后 ,用RT -PCR扩增 ,得到其融合糖蛋白(F)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GEM -T载体相连接转化 ,经过Amp -IPTG -Xgal(AIX)平板筛选、HindⅢ酶切及PCR鉴定 ,初步获得了含F基因的阳性克隆。用渐近法对克隆片段进行全序列分析 ,证明得到了全长1744个核苷酸的NDVF蛋白基因。所获得F基因与国外已报道的6个强毒株序列进行比较 ,可知F48E9与其它毒株均有一定差异(氨基酸差异在26/553—44/553) ,但…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孢子虫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家蚕微孢子虫(Nosemabombycis简称N.b)孢子DNA的提取、克隆及部分DNA序列测定的结果。采用SDS-蛋白酶K将孢子破碎,用苯酚一氯仿法提取孢子的DNA。将N.b孢子DNA与pTZ18R质粒重组,转化于大肠杆菌DH5,获得4个阳性克隆株:pTZ18RN.b1,插入片段为1kb;pTZ18RN.b2,为1.2kb;pTZ18RN.b3为1.8kb及pTZ18RN.b4为1.9kb,经Southern印迹杂交,证实插入的DNA片段为家蚕N.b孢子所特有。与MG1(Nosemasp.),蓖麻蚕微孢子虫、蓝萤叶甲微孢子虫及蚕卵的DNA均无同源性。用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4个克隆株插入片段的部分DNA的序列,经检索尚未发现同源性的基因序列。讨论了PCR技术诊断家蚕微孢子虫孢子与近缘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