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叶冬青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低温处理下大叶冬青Ilexlatifolia叶片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活性、叶绿素(chl)总量、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SS)、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测定,探讨大叶冬青对不同低温胁迫的响应特性和耐寒适应能力.结果表明:随...  相似文献   

2.
干旱胁迫对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PEG-6000模拟土壤干旱胁迫,对2年生大叶冬青叶片生理生化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和时间的延长,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并不呈现单一的上升和下降;叶片中丙二醛的含量增幅较缓;保护酶的活性明显增强,SOD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POD活性的变化呈现先升后降再升再降;CAT活性呈现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这3种保护酶协同作用,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干旱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增加了大叶冬青的抗旱性,试验说明了大叶冬青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3.
自然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用5种不同品种油荼为试验材料,通过对自然越冬状态下油茶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研究了油茶抗寒能力及其有关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越冬自然低温胁迫过程中,各油茶的S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先升后降趋势,1月5日达到最高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变化呈“V”型,12月15日达到低谷,但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冬青卫矛响应低温的生理机制,为其引种和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冬青卫矛(Euonymus japonicus)一年生扦插苗为材料,经不同人工低温胁迫24 h后,测定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荧光参数、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复温处理后观测生长表现。【结果】随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和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光化学猝灭系数、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先上升后降低;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温度与各生理指标之间及绝大多数生理指标之间显著相关。多项生理指标在0℃和-4℃处理期间变化幅度小或不显著,植株能恢复生长,而在-8℃和-12℃处理下变化幅度大甚至出现转折,植株不能恢复生长。【结论】人工低温胁迫下,冬青卫矛一年生扦插苗的抗寒反应是不同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可以较好地耐受-4℃以上的低温胁迫,但无法抵御-8℃以下低温。  相似文献   

5.
大叶冬青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大叶冬青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种子处理、芽苗移栽、苗期管理、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大叶冬青更好地应用于园林绿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低温胁迫对5个不同梅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梅花品种(东方朱砂、飞绿萼、小玉碟、淡粉、送春)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条件下梅花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5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送春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飞绿萼、小玉碟、淡粉,东方朱砂抗寒能力最差;飞绿萼与小玉碟抗寒性差异不明显.MDA、SOD、POD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低的MDA含量、较高的SOD和P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几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对阿月浑子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4个阿月浑子(PistaciaveraL.)不同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冷冻处理,对枝条相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4个品种的抗寒性具有明显差异性,其中以Larnaka抗寒能力最强,其次为‘B’、Kerman,Sirora抗寒能力最差。SOD、POD、MDA含量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低温下耐寒性强的品种能保持较高的SOD和POD酶活性和较低的MDA含量,因此,SOD、POD、MDA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阿月浑子抗寒性的大小,可作为其抗寒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
大叶冬青,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树干通直,枝叶繁茂,树形优美,状似广玉兰.叶、花、果色相变化丰富,萌动的幼芽及新叶呈紫红色,正常生长的叶片为青绿色,老叶呈墨绿色.5月花为黄色,秋季果实由黄色变为橘红色,挂果期长,十分美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它适应性强,较耐寒、耐阴,萌蘖性强,生长较快,病虫害少,是城市理想的"第3代绿化树种".同时,其叶片又是制作苦丁茶的重要植物资源,是优良的保健药用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不同山茶品种的抗寒性。[方法]采用人工模拟低温处理的方法对3个山茶品种(逸香、克里木、六角大红)的耐寒性进行了测定,分析各生理指标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不同低温胁迫下(0、-5、-10、-15℃),逸香的抗寒性明显高于克里木和六角大红。相关性分析表明,山茶的耐寒性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成反比,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成正比。[结论]该研究可为低温地区山茶生产、引种以及园林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低温胁迫对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6  
为探明低温胁迫条件下辣椒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耐寒辣椒品种湘研1号,耐寒性一般品种早丰1号和不耐寒品种湘研5号为试材,对辣椒在低温胁迫前后离子渗漏电导百分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低温胁迫除使湘研5号SOD活性下降外,其他处理的电导百分率、丙二醛含量和SOD活性均表现上升,在低温处理前后,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其变化与辣椒的抗寒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大叶冬青苦丁茶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叶冬青苦丁茶是一种用途较广的珍贵药用植物资源,近几年来市场对大叶冬青苦丁茶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大。本文综述大叶冬青苦丁茶化学成分、繁育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大叶冬青不同混交造林模式的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进行大叶冬青混交试验。结果表明,大叶冬青、马尾松比较适合试验地气候、土壤,马尾松是大叶冬青的较佳混交树种,大叶冬青×马尾松混交能够促进大叶冬青和马尾松的生长,可在同立地条件林地进行推广;建柏、乳源木莲与大叶冬青混交也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林木的生长,可根据具体情况营造大叶冬青和建柏或乳源木莲的混交林;光皮桦不能适应该立地条件,大叶冬青和光皮桦混交林的生长状况不良。  相似文献   

13.
HPLC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嘌呤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苦丁茶中的咖啡因、可可碱和茶碱,在272nm此外检测波长下,咖啡碱、茶碱和可可碱的峰面积标准曲线在2~15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8~0.999。  相似文献   

14.
低温胁迫对2种丁香属植物抗寒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a)和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的1年生、2年生、3年生离体枝条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骤降低温处理条件下,可溶性糖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2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了这2种生理指标与暴马丁香和紫丁香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从可溶性糖含量单一指标来看,抗寒能力大小为:暴马丁香3年生枝>暴马丁香1年生枝>暴马丁香2年生枝;紫丁香3年生枝>紫丁香2年生枝>紫丁香1年生枝;暴马丁香1年生枝>紫丁香1年生枝;紫丁香2年生枝>暴马丁香2年生枝;紫丁香3年生枝>暴马丁香3年生枝。从CAT活性这一单一指标来看,抗寒能力大小为:紫丁香>暴马丁香;3年生枝>2年生枝>1年生枝。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救必应药材中具栖冬青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用C18柱(4.6×250mm,5μm),以60%甲醇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3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44%(RSD=2.15%)。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救必应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苦丁茶中咖啡碱的提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930-4930,4977
利用溶剂萃取法结合升华法从苦丁茶中提取咖啡碱,对萃取剂、苦丁茶用量及提取时间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苦丁茶中咖啡碱的提取工艺和含量。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5%,苦丁茶用量14 g,提取时间2 h,产量0.132 g。此工艺条件下,苦丁茶中咖啡碱含量为0.94%。  相似文献   

17.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鉴定了苦丁茶的黄酮类物质,9个苦丁茶样品分离出12个不同峰,每个样品分别检出6~8个峰.经鉴定,多数苦丁茶样品含有芦丁、杨梅酮和槲皮素,苦丁绿细茶中这3种成分总量在93~851mg/100g之间,为茶叶(绿茶)的1.6~14.7倍;苦丁红细茶加工的发酵过程对这3种成分有破坏作用.苦丁茶黄酮类含量高于茶叶,可能是导致其品质风格与茶叶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以6份乌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var. rosularis)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低温(5℃,0℃,-5℃,-10℃)胁迫,测定幼苗叶片相对电导率、半致死温度、丙二醛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将各性状在低温与常温下测定值的比值作为耐寒性评价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耐寒性。结果表明,6份乌塌菜品种的半致死温度(LT50 )变化范围为-0.30~-2.17 ℃。对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性不强,评价品种耐寒性需要用多指标测定。对各指标聚类分析表明,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结合起来用于鉴定乌塌菜的耐寒性更准确。通过对乌塌菜品种聚类分析,6份乌塌菜品种中,耐寒性最强的品种是塌地乌6号和徽乌1号;耐寒性较强的品种是徽乌2号、塌地乌2号和塌地乌1号;耐寒性弱的品种为塌地乌3号。  相似文献   

19.
目前苦丁茶缺乏科学的栽培技术,采用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造成产量低、品质劣。为了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对苦丁茶的育苗、栽培、采收和加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0.
对大叶冬青叶若干生化指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各生化指标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微波干燥叶与冷冻干燥叶相近,分别是鲜叶的46.3%和45.3%;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冷冻干燥叶与微波干燥叶分别是鲜叶的4.8和4.2倍。大叶冬青叶水层物总生物碱、总黄酮甙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大叶冬青既可作为绿化苗木种植,又可利用其叶作保健、药用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