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中早熟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抗虫棉品种鲁棉研28为材料,设6个密度处理,研究了密度对中早熟抗虫棉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密度增加,基部、中部、上部果枝和内围果节的成铃数以及伏前桃、晚秋桃数有增加的趋势,伏前桃和早秋桃则在中等密度下较多;中、低密度处理的基部和中部果枝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较大,高密度处理的上部果枝成铃比例较大.随着密度增加,内围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比例增加,外围果节的成铃比例则下降;伏前桃和晚秋桃的比例增加,而伏桃和早秋桃的比例明显下降.当密度为5.10万株/hm2时,籽棉和皮棉产量最高,霜前花率较高,僵烂花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以10个不同基因型棉花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株式图记载棉株各部位蕾铃发生、生长和脱落情况,以探明棉花在夏播短季栽培条件下的棉铃形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现蕾高峰期为播种后第56天至第80天,开花高峰期为播种后第77天至第96天,成铃高峰期为播种后第85天至第101天,各品系生殖器官(蕾、花、铃)数量积累均有显著差异;在空间分布上,P56–3、07单12、07单6和07单7表现为中部成铃最多,其余品系则表现为下部成铃最多;P56–3、07单6和07单7成铃率分布表现“下部果枝内空形”;各品系产量结构有显著差异,品系2003–29单株铃数较其他品系高19.53%~119.55%,籽棉和皮棉产量较其余品系分别高21.82%~106.32%、22.46%~134.05%,在所有参试品系中表现突出,成铃分布均匀,脱落较少,单株成铃数和产量最高,适宜在夏播短季栽培模式下种植。棉花夏播短季栽培成铃主要集中在8月,不能用传统的“三桃”比例来衡量高产优质栽培的成铃结构。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下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短季棉中棉50号为材料,设2.25万、4.50万、6.75万、9.00万、11.25万、13.50万株/hm2 6个密度处理,在麦后移栽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对短季棉成铃时空分布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下,棉花均以第6-10果枝(占38.45%以上)和第1果节(占43.22%以上)为成铃的主体.种植密度对...  相似文献   

4.
研究不同密度群体棉花成铃分布、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量及产量品质的差异,为长江流域直播棉花选择适宜的耕作方式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单株果枝数和脱落数均呈显著减少的趋势,株高和始果枝位变化不明显;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LAI随生育时期的推进均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8.25万株/hm2处理在生育后期仍能保持较高的LAI;单位面积的内围和中上部成铃数、干物质量、地下部分干物质量、地上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干物质量均随密度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外围和下部成铃数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以6.00万株/hm2处理时最高;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棉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8.25万株/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为3 963.0 kg/hm2;棉花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略微增加的趋势,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的变化不明显。总体来看,6.00万~8.25万株/hm2是长江流域直播棉花较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位于长江下游,温光资源丰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据1986~1990年统计,年平均降水量为1067.3毫米,而梅雨季节的6~7月份降水量达323.3毫米,占年总降水量的30%,导致棉花的早蕾、早桃大量脱落,伏前桃比例普遍较低。据1985~1990年资料统计,直播棉三桃比例为0.5:5.5:4.0,育苗移栽棉为0.5:6.0:3.5,伏前桃占总桃数均在5%左右,严重影响早发棉的高产、优质。为减少受梅雨影响的蕾铃脱落,提高伏前桃比例,达到“三桃”齐结,夺取高产优质,我们于1984、1990年就棉花应用缩节安后改变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可能性作了探讨,旨在为大面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金权  王景怀  王瑞卿  刘强  张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53-13754,13812
[目的]发现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的化控关键时期。[方法]试验设置不同时期的化控处理组合,研究化控时期与棉花成铃结构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棉花花铃中期时的化控对促进棉花中部果枝成铃至关重要,花铃后期的化控对顶部果枝成铃有利;从盛花期开始进入棉田化控的关键时期,盛花期及其以后时期的化控对棉花产量影响较大。[结论]盛花期以后是棉花化控关键时期,这可为棉田化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产量的差异规律,为新疆南疆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20年设置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析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时空分布及其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中熟品种(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茎粗显著高于中早熟品种(中棉所96A),塔河2号、新陆中73号的株高较中棉所96A分别增加了22.28%、9.84%,茎粗分别增加了25.01%、11.55%,中熟品种的果枝始节高度大于中早熟品种;“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塔河2号>新陆中73号>中棉所96A,伏桃为中棉所96A>新陆中73号>塔河2号,秋桃为新陆中73号>塔河2号>中棉所96A;棉铃空间分布上,中棉所96A的棉铃主要分布在中下部内围铃,而塔河2号和新陆中73号则分布在下部、上部内围铃;中熟品种中部外围铃的蕾铃脱落率高于中早熟品种相同部位;中早熟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棉所96A的单铃重较塔河2号、新陆中73号分别增重了3.15%、7.73%,中棉所96A与塔河2号的籽棉产...  相似文献   

8.
9.
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研究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为该地区选择适宜熟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进行不同熟性棉花品种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品质形成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性棉花品种的棉铃脱落率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三桃"比例中伏前桃表现为早熟中熟中早熟,伏桃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秋桃表现为中熟早熟中早熟;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产量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表现为中早熟中熟早熟;马克隆值表现为中熟中早熟早熟。中早熟品种不论在成铃率和"三桃"比例,还是在产量、品质等方面都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中熟品种次之,早熟品种不太适应塔里木棉区种植。在目前种植条件下,中早熟品种更适合在南疆塔里木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棉花成铃时,空分布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棉花生产中棉铃的重量及其纤维品质存在时空上的差异,这是客观事实。抓好优质铃期的生产管理是提高棉花生产效益的关键途径。本文提出了一套定量分析优质铃群体结构的方法,其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管理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新陆早53 号棉花各器官发生规律及蕾铃空间分布情况,探明该品种的生育特点及规律,为该 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及科学制定配套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设两个试验点,每点各选10 株棉花,调查整个生育 期。新陆早53 号第1 果节蕾与同位主茎叶的同伸关系为n-2.6耀n+2(n 为主茎叶龄),第1 果节花与同位主茎叶的同 伸关系为n-8.9耀n-5.7(n 为主茎叶龄);该品种总体结铃表现为中、下部成铃率高,上、中、下部结铃分别占整株收获 铃数的17.50%、31.35%、43.12%;棉株第1 果节成铃率78.86%,结铃稳定,第2 果节结铃率为21.14%。因此,新陆早 53 号中下部内围铃是棉铃主体,中下部外围铃和上部内围铃是实现超高产的潜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农业科学学报》2019,18(11):2492-2504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tton bolls and to increase the yie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components and boll spatial distribution was investigated among different Bt (Bacillus thuringensis) cotton varieties. A five-year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reveal the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lint yield and fiber quality across three Bt cotton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yield formations from 2013 to 2017. The lint yield of Jiman 169 (the average yield from 2013–2017 was 42.2 g/plant) was the highest, i.e., 16.3 and 36.9% higher than Lumianyan 21 (L21) and Daizimian 99B (99B),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in boll weight among the three cultivars were similar to the lint yield, while the others yield components were not. So the increase in lint yield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enlargement in boll weight. However, the change in fiber quality was inconsistent with the lint yield, and the quality of L21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Jimian 169 (J169) and 99B,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diversity of boll spatial distribution. Compared with 99B, the loose-type J169 had the highest number of large bolls in inner positions; the tight-type L21 had a few large bolls and the highest number of lower and middle bolls. And approximately 80.72% of the lint yield was concentrated on the inner nodes in Jiman 169, compared with 77.44% of L21 and 66.73% of 99B during the five-year experiment. Although lint yield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interannual changes, the lint yield of J169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most stable, as well as its yield components. These observations demonstrated the increase in lint yield was due to the increase in boll weight, and the large bolls and high fiber quality were attributed to the optimal distribution of bolls within the canopies.  相似文献   

13.
在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条件下,以中熟高抗枯萎病苏棉8号为材料,研究了有机肥全部基施、1/2基施1/2花施和全部花施对棉花产量和棉铃经济性状时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1/2基施1/2花施比有机肥全部基施和全部花施总铃数、铃重、皮棉产量分别提高6.16%~10.15%、1.96%~4.93%和8.27%~15.32%,伏桃、早秋桃、晚秋桃以及中部果枝内外围棉铃经济性状的时空分布明显改善。说明本试验条件下有机肥1/2基施1/2花施是创棉花超高产最好的施肥运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施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后盐渍化棉田土壤团聚体及棉花产量的差异,选取适合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改良盐渍化棉田及提高棉花产量.[方法]试验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石河子146团棉花大田进行,设4个处理,分别为M1(聚丙烯酸盐类处理,K-PAM)、M2(聚丙烯酰胺类处理,PAM)、M3(纤维素类处理,HEC)和对照(不施化合物,CK),于不同生育期采集棉田土壤的团聚体及待测土样,测定土样pH和电导率,并在棉花采收期进行测产.[结果]M1和M2较CK在棉花盛花期和盛铃期均可显著降低不同土层土壤的电导率(P<0.05,下同),有效减小盐分毒害,M3在0~20 cm土层较CK的电导率显著升高,在20~40 cm土层表现为显著降低;在棉花盛铃期,M2和M3较CK 20~40 cm土层土壤pH显著降低,其余生育期M2较CK对土壤pH无显著影响(P>0.05).高分子化合物施入土壤后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结构,主要是增加2.000~0.053 mm土壤团聚体含量;3种高分子化合物均可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其中以M1增产效果最好,增产107.4%.[结论]高分子化合物施用后改善了盐渍化土壤结构,提高了棉花产量,其中以聚丙烯酸盐类施用效果最佳,可作为新疆盐渍土棉田土壤改良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秸秆还田对新疆盐渍化土壤降盐保水的作用,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6种处理:不还田(CK)、棉花秸秆还田(P1)、玉米秸秆还田(P2)、油菜秸秆还田(P3)、棉花秸秆还田+玉米秸秆还田(P12)、棉花秸秆+油菜秸秆还田(P13),分别测定各处理对棉花全生育期0~60 cm土层含水量、电导率、脱盐率、盐基离子含量以及棉花水分利用效率、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P12、P13处理较其他处理可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含水量差异逐渐减小。相比CK处理,P12、P13处理土壤含水量分别提高了3.78%~15.03%、5.06%~18.23%。在棉花全生育期,P12、P13处理可提高0~20 cm土层的脱盐率,电导率较CK处理分别降低3.54%~39.27%、17.83%~40.01%。土壤盐基离子含量呈现出Na+>Ca2+>K+>Mg2+的规律,盐基离子中的Na+、K+、Mg2+含量具有表聚性。相关性分析显示,调控棉田土壤水盐环境(含水量、电导率、脱盐率)可以增加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产量。结果表明,P12、P13处理较其他处理更能显著增强棉花生育期内农田土壤持水...  相似文献   

16.
内源激素对棉蕾铃脱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不同生长时间的皖安庆大铃2号、GP75、秘鲁棉和陕白引矮株等4种棉蕾铃中内源激素含量及棉蕾铃脱落率.结果表明,棉蕾铃中内源激素与脱落率具有强相关性,不同内源激素也具有交互作用,棉蕾铃中细胞分裂素(ZR)、生长素(IAA)、茉莉酸类茉莉酸(JA)和脱落酸(ABA)等内源激素含量与脱落率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土壤耕层重构与灌水对棉花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于2015和2016年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威县试验站设置5个处理,分别是CK(旋耕),常量底墒水(675m~3/hm~2);T1,旋耕,高量底墒水(1 200m~3/hm~2);T2,土壤耕层重构,高量底墒水;T3,土壤耕层重构,高量底墒水,花铃期超量灌水(1 800m~3/hm~2)模拟涝灾;T4,土壤耕层重构,高量底墒水,中后期不灌水;2016年降雨量偏大,各处理只灌底墒水。调查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不同耕层土壤水分含量、棉花生育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T1在干旱年份(2015年)能提高籽棉产量,在多雨年份(2016年)增产效果不明显。耕层重构提高棉田土壤20cm以下土层蓄水保墒与缓冲调节能力,在暴雨(模拟)条件下不致形成涝灾,在干旱条件下深层土壤水分上移供棉花生长需求。T2棉花苗期与蕾期生长慢,花铃期生长快,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干旱年份(2015年)与多雨年份(2016年)分别较对照籽棉产量增加27.0%与8.7%,T4处理2年较对照分别增产14.6%与10.1%;T3与T2处理2年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表现出较强的耐涝能力。土壤耕层重构是棉田节水增产的有效耕作措施,具有抗旱耐涝作用,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抗虫棉花品种中571,在郑州市黄河滩区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的栽培条件下,设计小播量(6.75kg·hm~(-2))、中播量(9.00 kg·hm~(-2))、大播量(11.25 kg·hm~(-2))3个免间定苗处理,以常规播量(22.5 kg·hm~(-2))间定苗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播量对机播免间定苗棉花成铃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和皮棉产量最高,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0%和4.93%。但3个播量机播免间定苗处理与对照的子棉和皮棉产量差异均不显著,而小播量免间定苗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的子棉显著减产。免间定苗处理对棉花纤维品质无不良影响。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总成铃数显著增加,而铃重和衣分差异不显著。且大播量免间定苗处理成铃时空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集中成铃和早熟。在本试验条件下,加大播量可以弥补免间定苗形成的株距分布不均,中571采用11.25 kg·hm~(-2)的播量免间定苗较为适宜,播量低至6.75 kg·hm~(-2)时造成棉花减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适合等行距机采棉生长的最优水氮投入。【方法】以新陆中88号为供试材料,总滴灌量3 800 m3/hm2,总施氮量320 kg/hm2,设置3种灌水方式W1、W2、W3,3种施肥方式N1、N2、N3,分析土壤含水率、叶片含水率、棉铃时空分布、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结果】W2、N2灌水施肥方式下,土壤含水率相对稳定,更好地给植株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且棉花叶片保持功能的时间较长;W2,N2灌水施肥方式下,棉株成铃数较多,且呈筒状分布,更适宜机械采收;W2,N2灌水施肥方式下,植株获得的单铃重和单株结铃数均达到最高,最高产量为7 070.84 kg/hm2。【结论】W2、N2灌水施肥方式为最优水氮投入。  相似文献   

20.
砂姜黑土区棉花不同叶枝留量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1998年研究了砂姜黑土区不同叶枝留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枝与常规整枝相比单株成铃增多,铃重大,成铃时空分布合理,烂铃减少,优质铃增加,但不同叶枝留量效果不同,T4效果最好,皮棉增产31.5%,霜前花率提高1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