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寻求切实可行的农牧生产最优结构,本文作者采用线型规划的方法,以电算机为工具,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绿州灌溉农业区一个自然村的农牧生产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建立的粮草畜生产结构模型是一个具有模似功能的模型。此模型概括了杜会需求,当前农村生产条件,种植业和养殖业协调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生态、社会诸因素。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找到了决策变量的非负值,可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该结构模型对同类地区优化农业结构和调整农牧业发展方向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任继周 《草业学报》2016,25(12):1-3
正耕地农业是我国独创的,以耕战为国策,独重谷物,忽略其他农业组分的特殊农业系统。在羲娲时期,氏族社会从渔猎到游牧,度过了中华文明的"创世纪"时代。众多游牧部落在广袤的大地上迁徙游牧,不断兼并和分裂,处于原始草地农业阶段。直到殷商中后期的奴隶社会,于武丁时期(3266年前)才定都安阳,贵族居都城内部,奴隶居城廓周围,一边种地一边保卫城内贵族的安全。这是城乡二元结构的萌芽,这时才有规模不大的耕地农业出现于广阔的天然草原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农业的进步,迄于周代,城乡二元结构日趋  相似文献   

3.
<正>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交汇带,是草地农业和耕地农业的契合发展带,具有不同于农区和牧区的独特经济形态,是一类重要的农业空间。长期以来,该区域农牧结构失衡、水资源过度开发,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是当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难点;同时,作为农牧交错带,这些地区的特色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但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农牧民收入总体偏低,贫困县、贫困人口比重较大。处于农牧交错带上的杭锦旗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4.
农牧系统相悖制约着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协调发展。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样本,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围绕农牧业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农牧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方法,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耦合度不高,2012年以前耦合度没有达到0.1,从2012年开始农牧系统耦合度逐年提高,到2016年耦合度达到最大值;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来看,科尔沁左翼后旗在2012年以前处于农牧系统极度不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自2012年开始逐渐趋于协调,到2016年达到良好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提出了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人才和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牧系统相悖制约着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协调发展。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样本,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围绕农牧业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农牧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方法,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耦合度不高,2012年以前耦合度没有达到0.1,从2012年开始农牧系统耦合度逐年提高,到2016年耦合度达到最大值;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来看,科尔沁左翼后旗在2012年以前处于农牧系统极度不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自2012年开始逐渐趋于协调,到2016年达到良好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提出了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人才和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农牧交错区草地农业系统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红彬  王宁 《草业科学》2004,21(12):19-23
分析了中国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后果.环境的恶化尤其是水土流失与土壤荒漠化是导致该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依据农牧交错区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结合前人在该区开发治理的经验和发展草地农业试点的成果,草地农业系统应在农牧交错区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农牧交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阐述了草地农业在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治理与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谢文章  孙义 《草业科学》2011,28(2):331-333
甘肃环县位于典型的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不合理的农业结构和资源不当利用一直羁绊着该县农业系统的发展。通过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草地农业结构现状,分析当地草地资源优势,认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建设天然草原,大力进行栽培草地建设,重视农作物秸秆合理利用,对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维护自然生态系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我国农牧企业发展进入了由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的新阶段,我国居民畜产品需求跨越了满足"数量需求"阶段,进入"消费导向"新阶段。农牧企业的发展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牧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在如此激  相似文献   

9.
<正>一打造农牧产业链是行业大势所趋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打造和延伸农牧产业链,是当前经济形势下农牧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客观要求。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农牧企业只有改变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延伸、打造和完善产业链条,才能增强自身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实际上,我国农牧业产业转型和集中度提高的趋势已日趋明显,农业产业链打造和延伸的经营格局,正从局部探索,转入全面深入发展阶段,形成了市场主导、企业推进、规模扩大、上下一体、领域延伸的新局面,显现出了集中度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面扩大的新  相似文献   

10.
略论草地农业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明华 《草地学报》1994,2(1):83-88
本文回顾和分析农业发展历史的四个阶段,即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其生产特征与评价,说明属于生态农业模式之一的草地农业系统能够较好地解决历史遗留的生态危机问题。草地农业系统是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类型的发展概况、概念、体系、结构与功能,最后提出建设我国草地农业系统的六条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评价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中国农牧交错带是我国农业种植区与草原畜牧区相连接的生态过渡地带,又称半农半牧区或生态脆弱带。农牧交错带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产业界面,是我国最大的气候、生态过渡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是以农牧交错系统特殊的生态状况为基础,考虑到现有的自然环境压力、社会经济压力以及人类的积极影响,选择目前与潜在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经济社会的响应3个方面作为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中国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因子以及生态总体状况进行安全评估。因此,根据农牧交错带的特点,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建立了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选取标准,将为农牧交错带生态安全评价研究和生态环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物与家畜是农业系统的核心组分,相互作用推动农业系统不断进化。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中,作物生产与家畜生产之间构成较为完整和通畅的物流与能流网络,它经历了6个演化阶段:原始的食物收集系统(OHF)→原始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OICL)→粗放的专门化生产系统(ES,ESC和ESL)→粗放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EICL)→集约化的专门生产系统(IS,ISC和ISL)→集约化的作物-家畜综合系统(IICL),经过2次专门化和3次整合,表现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主要综合系统类型包括传统的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C-ICL)、作物/天然草地-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R)、草田轮作-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CF)、栽培草地-家畜综合生产系统(ICL-SP)、农林牧复合系统(ICL-W)和作物-家畜/基塘综合生产系统(ICL-P),相互之间沿着一定的环境梯度演替。集约化系统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粗放型在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较为普遍,两者在系统结构、作物与家畜的互作模式、外部投入与生产力水平、生产目的等方面明显不同。作物-家畜互作对农业系统中土壤、植物、微生物、家畜、营养物质循环、能量平衡和经济效益有显著作用。国内外对作物-家畜综合生产系统的内涵、发展阶段、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有诸多异同,但是尚存在研究对象不全面,尺度单一,方法不可靠,主要针对的是作物系统,及能流分析与物流分析脱节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方水热条件充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市场对外依存度高、投资资金充足、饲草成本低等肉牛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结合南方肉牛养殖的成功案例,从品种改良、饲草体系建设、放牧与舍饲二元养殖方式、南方高档牛肉生产开发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南方肉牛产业发展的途径,提出将南方建设成为继北方牧区畜牧业、农区畜牧业之后的第三个草食畜牧业基地,形成"南方农区牧场"。  相似文献   

15.
临夏州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农牧过渡地带,与辽阔的青海、甘南牧区接壤。每年10月至次年4月草原牧区进入枯草期,大量牲畜从牧区向农区、半农区转移,当地群众利用秋收丰富农作物秸秆进行阶段性育肥,实现了草原牧区和农耕区饲草料和草食畜资源的互补性,做到了经济和生态双赢发展,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项目组通过现场入户、问卷调查、样本试验等方式,对犏牛育肥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和认真分析,提出了农牧过渡地区犏牛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草地农业:从结构性描述到精确化发展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慧龙 《草业科学》2007,24(6):55-61
从草地农业的雏形--草原学,发展到草业科学,历史发展的脉络反映出,草地农业历经了草原分类,草原生产流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界面论、时间地带性等结构性描述的过程,正步入精确化发展阶段.这是生产和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产和科学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命题.提出了:1)包括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健康评价在内的生态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的探索,将成为草地资源精确化评价的新方向;2)综合运用多种非线性科学方法解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的数量化工作可能是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理论研究和实践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方向;3)研究草地农业3个界面的动力学机制的草地农业生态动力学(Pastoral agroecosystem dynamics)将为草地农业精确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世界狩猎业发展迅速,各国成立了不同的部门来管理狩猎业。非洲的狩猎业极其发达,狩猎收入在开展狩猎的国家GDP中均占有一定份额,也是野生动物保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欧洲的运动狩猎不仅是重要娱乐活动,也被视为文化的传承,其狩猎制度非常完善;美国的狩猎是一项全民化的大众娱乐活动,美国渔和野生动物管理局每5a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渔猎大调查,以便掌握钓鱼、狩猎及野生动物相关娱乐活动的翔实数据;澳大利亚有着狩猎的传统,当地土著一直就以狩猎作为重要生产方式,现今澳大利亚北部仍旧保留这项传统。而运动狩猎在澳大利亚经过20多年发展,已摸索出其特有的可持续狩猎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草牧业发展理论及科技支撑重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侯向阳 《草业科学》2015,32(5):823-827
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发展草牧业是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农业现代化转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草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文对草牧业的概念进行新的阐释,提出草牧业的概念是草业+草食畜牧业+相关延伸产业的"三合一"产业耦合关系,进一步从草业基础产业论、生态畜产品供需均衡理论、产业技术和产品质量升级刺激经济增长理论、产业融合和耦合理论、创新驱动发展理论等方面论述草牧业是融合多产业的新兴复合产业,其发展主要以生态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同时针对我国草原区、半农半牧区及农区草牧业发展存在的不同瓶颈问题,提出了相关突破性关键技术和优化模式,阐明不同区域发展草牧业的科技支撑重点,为加快推进草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甘肃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草原畜牧业总体呈现出数量稳定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存在诸多瓶颈问题.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总体要求,结合甘肃草原畜牧业实际,按不同功能区域性特点对牧区和半农半牧区进行了区划,对如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加快草原畜牧业发展关键环节,促进草原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浅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当前青藏牧区发展草原畜牧业过程中的几种典型的认识误区和存在的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澄清了模糊认识。特别对草原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青藏牧区产业结构变化、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建立草畜平衡机制等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并提出了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