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放牧强度对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种群牧草量构成与年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轻牧、适牧、重牧、过牧),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的牧草现存量,种群牧草量构成及年产量变化。随放牧强度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呈下降,牧草利用率呈增加趋势。放牧强度对黑麦草茎、叶生长具明显影响,对白三叶影响则较小;黑麦草绿色茎叶比随放牧强度增大而降低,白三叶茎、叶植物量分配主要受季节影响。适牧的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牧草量呈线形函数变化,而轻牧、重牧和过牧则呈幂函数变化,各放牧强度黑麦草现存量均随白三叶牧草量的增大而增多。黑麦草种群和群落产量均为:适牧>重牧>过牧>轻牧;白三叶种群产量为:适牧>过牧>重牧>轻牧。随放牧强度增大,黑麦草组分相近,白三叶组分呈增加,杂草和死物质组分呈降低趋势。因此,放牧能提高白三叶组分,抑制杂草植物生长,降低混播草地凋落、枯死损失,增强黑麦草和白三叶种群生长的正效应作用;适度放牧利于混播草地中黑麦草、白三叶组分比的稳定,维持混播草地高生产力。合理的草地利用率是保持高产、优质草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产量及草地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南方业热带海拔1200米左右的中山区,在以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的草地上进行了研究,试验分模拟放牧和直接放牧两种处理。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的单因子试验,选择了三个水平的放牧强度,即放牧后草地牧草留槎高度为3cm、5cm 及7cm。模拟放牧试验为放牧强度与放牧草丛高度的两因子试验,各选三个水平,即强度为牧草留槎高为3cm、5cm、7cm,放牧草丛高度为15cm、20cm、25cm。通过三年(1987—1989)的试验表明,不同放牧强度、放牧草丛高度对草地组成、牧草产量的影响明显,在当地生态条件下,适宜的放牧强度是放牧后草地留槎在5cm 左右,放牧草丛高度在20cm 左右,这时的牧草采食率在55%右左。 相似文献
4.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草地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董全民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07,37(2):1-3
垂穗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放牧试验结果表明:(1)植物群落盖度与放牧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2)垂穗披碱草地上现存量的比例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星星草和杂类草的比例呈上升趋势;(3)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建群植物垂穗披碱草和星星草的株高呈下降趋势;(4)对照区与其它各放牧区植物群落的相似性系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说明各放牧处理组植物群落朝着远离对照群落的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5.
不同放牧强度对当年混播草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南高降雨地区混播草地播种60 d后,不同放牧强度(0.5,1和1.5黄牛单位/公顷)对草地密度、盖度、高度、频度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能明显抑制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播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的生长,但对白三叶和草地有害植物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7.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8.
放牧强度对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寒混播人工草地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在三个放牧季内,牦牛总增重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小;②回归分析表明,放牧强度与各放牧区牦牛总增重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不同放牧强度下牦牛日增重随时间的变化呈极显著的高次多项式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9.
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星星草(Puccinellia tenuflora)混播草地三个放牧季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①经过连续三个放牧季的放牧,放牧强度与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H′、多样性指数D(除了2003年)和均匀度指数J′(除了2004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②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各处理组地上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且草生长季节地上平均生物量与放牧强度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0~30 cm的地下生物量(包括活根和死根)与放牧强度之间呈二次回归关系;③牧草生长季牦牛最佳放牧强度为7.23头/hm2。 相似文献
10.
11.
栽培草地稳定性是近年来草地建植与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其中草地抗杂草入侵是其稳定性的重要表现形式。本研究应用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了刈割处理下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混播草地杂草生物量空间分布的异质性。结果表明,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入侵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格局异质化程度及其相关范围变化比较明显。变异函数的基台值(C0+C)在不同刈割强度下的变化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杂草地上生物量空间分布异质性最高(12.530),对照条件下次之(4.751),轻度刈割条件下较低(4.557),中度刈割条件下最低(3.149)。变异函数的相关范围(A0)表明,在重度刈割条件下空间相关范围最大(1 004.1 cm),中度刈割条件下最小(122.1 cm),轻度刈割 (161.9 cm)和对照(219.1 cm)条件下居中。空间变异比分析表明,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空间异质性占主要部分(50.3%~93.5%)。空间分布格局图(Kriging map)分析进一步显示,不同刈割强度下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混播草地杂草地上生物量格局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2.
13.
为研究草地培育措施对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分别以补播、施磷肥和划破草皮3个因素的不同组合方式对退化亚高山草甸、天然草地进行草地培育。结果表明:各草地培育措施对改善草地植被群落结构的效果不同。补播可提高补播草种所在群落的优势地位,划破草皮使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施磷肥对草地植被群落结构影响不大,效果最差。补播+划破草皮改善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在草地植被结构中的效果比补播更显著,使优等牧草和良等牧草居于优势地位,补播+划破草皮的良等牧草优势地位与划破草皮相比有所降低。综合各项指标,补播+划破草皮+施磷肥的草地培育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奶牛排泄物施肥对草地牧草生长速率、年产量的影响,分析了研究区主要气候因子(月均温,降水和日照时数)对牧草生长的效应。3个气候因子对牧草生长均具显著正效应(P<0.05和P<0.01),其影响顺序为降水>温度>日照时数;草地牧草的生长可很好地用PGR=a+b×P模型估测,PGR为牧草月生长速率,P为月降水量,a和b为常数。草地排泄物施肥能增加牧草生长速率,显著增加牧草年产量(P<0.05),使翌年牧草高峰期提前。通过对研究区降水资料和放牧家畜采食牧草需求资料分析,进行合理饲料预算,可做到以草定畜。 相似文献
15.
16.
适宜放牧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健康、生产力维持及草地稳定性提高。本研究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缘高寒草甸冷季放牧(CSG)和四季放牧(WCSG)模式下,草地植物种重要值、群落特征、功能群生物量构成、群落物种Raunkiaer频度系数、草地演替度及土壤养分进行定量分析,明晰两种放牧模式下草地植被构成变化和稳定性特征,确定适宜草地管理模式。结果表明:1)CSG和WCSG草地植被优势种分别为冷地早熟禾与矮嵩草和垂穗披碱草,地上生物量构成分别以禾草(86.5%)和莎草(59.1%)为主;2)草层高度、盖度和总地上生物量均为CSG草地极显著高于WCSG草地(P<0.001或P<0.01),且前者分别为后者的6.5、1.1和3.0倍;群落植物物种数为CSG草地显著低于WCSG草地(P<0.05),后者是前者的1.3倍;3)CSG草地中地面芽植物的比例极显著高于WCSG草地(P<0.001),前者为后者的1.4倍;但前者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的比例均显著低于后者(P<0.01或P<0.05),且前者分别为后者的18.2%和6.8%;4)CSG管理模式利于草地土壤有机碳(C)和全氮(N)维持;5)CSG草地植物物种Raunkiaer频度呈典型反“J”型,群落趋于相对成熟且稳定阶段。研究认为,CSG管理模式促进高寒草甸由莎草/杂类草群落向禾草/杂类草群落演替,提高草地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永久性混播草地群落中,豆科牧草与禾草之间竞争不对等而实现竞争共存。在贵州灼圃示范牧场采用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分别与紫羊茅(Festuca rubra)、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分两组建植并持续适度利用20年后的混播草地开展的去除试验表明,去除伴生禾草后,白三叶生物量、盖度和密度增加,禾草对白三叶有竞争关系,竞争强度随季节而不同,生长季节开始时小,后期增大。去除白三叶后初期,禾草产量变化不大,随后下降,白三叶对紫羊茅和鸭茅的竞争系数基本上为负数,范围在-0.023~-0.394,表明禾草由于依赖白三叶的固氮作用而形成的偏利关系大于白三叶对禾草的竞争影响。在适度放牧混播草地系统中,豆科、禾草之间的不对称竞争是白三叶长期维持合理比例和混播组分之间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和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放牧强度对荒漠草原植被和滩羊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得出:(1)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生活力减弱;(2)放牧强度与植被总盖度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植被总盖度减小;(3)放牧强度与草地牧草现存量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草地牧草现存量减少;(4)放牧强度越大,禾本科、豆科和杂类草牧草所占总产草量的比例越小;(5)滩羊个体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存在着强的负相关,回归方程为:Ga=18.48-7.01G(r=-0.97**);单位革地面积(1 hm2)增重与放牧强度之间呈强的相关,回归方程为:Gh=0.31 17.60G-6.60G2(r=0.87*);(6)综合考虑各研究指标,本类草地放牧强度应以不超过0.75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淡栗钙土为研究对象,分析地形、放牧强度对土壤胡敏酸、富里酸和胡富比的影响,并探讨了土壤胡敏酸、富里酸与土壤有机碳的关系。结果表明,淡栗钙土胡敏酸和富里酸含量均较低,随着海拔上升,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均有降低趋势,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土壤胡敏酸和富里酸均显著降低(P<0.05)。随海拔上升,其胡富比值降低,放牧强度影响胡富比值,其中重度放牧对胡富比值影响显著(P<0.05)。随着海拔上升,腐殖酸的各组分与有机质间的相关性增加,随放牧强度的增大其腐殖酸的各组分与有机质间的相关性降低。研究区适合轻度放牧,而且围栏放牧时,根据地形部位的不同,载畜率也应不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