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利用2000~2018年的MODIS13Q1遥感数据、地面样方调查数据建立最优估算模型,反演地上生物量,计算牧草产量的月动态系数;结合牧业统计数据中的牧业年度和日历年度资料,计算家畜月动态系数;综合分析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新巴尔虎左旗、新巴尔虎右旗等4个牧业旗2000~2016年月尺度草畜平衡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4个牧业旗模拟产草量与NDVI值关系以幂函数模拟效果较好。从年尺度来看,呼伦贝尔市4个牧业旗2000~2018年各年份的草地产草量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均呈现由东向西逐渐递减的趋势,草畜平衡状况与产草量分布呈现相同的空间异质性;从月尺度来看,呼伦贝尔市4个牧业旗在每年的7月、8月产草量相继达到最高峰,月草畜平衡状况也均在6月、7月、8月最好,但不同年份季节性超载月份略有不同,以新巴尔虎左旗为例产草量丰年草畜平衡主要集中在4~10月,平年主要集中在3~10月,歉年则主要集中在3~11月。建议呼伦贝尔草原根据草畜平衡状况在不同水热条件年份适当控制牲畜数量,调整牲畜结构,使草原生态环境达到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基于草地面积、草地生产力、家畜数量对典型草原地区村级社区的草畜平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克什克腾旗社区存在着草畜季节性不平衡问题.草地生产力逐年下降,家畜数量逐年上升,养畜大户超载严重等因素是造成草畜矛盾日益加深以及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的主要原因.基于当地的草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状况提出了适当削减家畜数量,施行季节性放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草畜平衡管理系列研究(5)——牧草产量月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青丰  齐智鑫 《草业科学》2012,29(2):280-284
基于在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等草原地区所获得的草地生产力监测数据,介绍了获取草地牧草产量月动态系数的方法。对不同类型草地以及不同地区同一类型草地上的牧草产量月动态进行了比较。检测了不同放牧压力对牧草产量月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牧草产量的月动态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各类草地以及不同放牧压力下牧草产量消长的趋势较为一致。大多数草地的牧草最高产量出现在8月份。基于我国北方主要草原地区的气候相似性,本研究介绍的获取草地牧草产量月动态系数的方法以及部分系数值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李青丰  齐智鑫 《草业科学》2012,29(1):117-120
开发了一个用于草畜平衡计算的计算机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计算依据以及关键参数的选取和推导方法。与传统的草畜平衡计算方法相比较,该系统计算方案缩短了计算时段,有效解决了草畜平衡计算中常见的饲草供给与家畜需求的时差问题,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对软件系统的操作菜单、主要功能以及运行环境等进行了描述。对软件系统友好的界面、易操作性、方便的报表和图像输出功能等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草业科学》2012,29(1)
开发了一个用于草畜平衡计算的计算机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系统的设计思路、计算依据以及关键参数的选取和推导方法。与传统的草畜平衡计算方法相比较,该系统计算方案缩短了计算时段,有效解决了草畜平衡计算中常见的饲草供给与家畜需求的时差问题,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本文对软件系统的操作菜单、主要功能以及运行环境等进行了描述。对软件系统友好的界面、易操作性、方便的报表和图像输出功能等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草畜平衡的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本论文针对巴林左旗草食家畜可利用饲草数量不足、质量较差、利用率偏低的问题,通过在试验示范区进行草食家畜饲草需求量和可利用饲草资源数量调查,综合考虑当地舍饲家畜畜群变动规律和饲草需求特点,提出适合于巴林左旗在禁牧、休牧期间不同季节家畜的饲草平衡供给模式。为缓解当地草畜矛盾、贯彻落实禁牧、休牧生态治理战略措施以及草地畜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究当地的草畜平衡状况,揭示其草地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时空变化趋势,对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海省放牧家畜养殖为切入点,结合遥感影像数据与青海省畜牧业统计数据,对青海省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状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共增长了25.35%;从家畜结构来看,玉树藏族自治州与果洛藏族自治州以牦牛饲养为主,海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及海东市以绵羊饲养为主。2)青海省草地资源消耗量在这16年间增加了13.21%,总体表现为上升趋势,且各地级行政区间有所差异。3)青海省严重超载的地级行政区数量在2010年首次降至3个以下,整体草畜平衡状况于2013年表现最佳,草地承载压力总体有减缓趋势;分地区而言,压力增幅最明显的为海南藏族自治州,降幅最明显的为果洛藏族自治州。结果表明,2005-2020年青海省放牧家畜数量有所增加,但载畜压力有缓解趋势,省内各地级行政区在牲畜结构和压力变化方面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明确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该结果可为青海省高寒草地生态管理及畜牧产业发展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玛曲县草畜平衡优化方案与管理决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玛曲县2001-2009年的草地畜牧业动态监测资料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通过MATLAB 7.9软件的多目标规划方法,以维持草畜平衡、优化畜群结构和保护草地生态环境为总目标,综合考虑畜群结构优化、牧业生产、生态保护3个方面的约束条件,研究了规划期(2010-2012年)玛曲县草地畜牧业发展的优化方案及管理对策,对比分析了2套不同收入水平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减少家畜数量,加大周转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根本途径,其具体措施包括调整牲畜数量和优化畜群结构。优化方案表明玛曲县若减少149.18×104 SU后,能实现草畜平衡;提高出栏率,增强畜牧业生产效益,从优化方案中发现出栏率保持在31%以上能够使牧民收益最大化;增加补饲,全县每年至少补饲精饲料4万kg;拓宽经济收益渠道,发展旅游等其他产业,将增强该县经济弹性。  相似文献   

9.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畜平衡问题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核心问题,草畜平衡的理论依据、计算参数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本文主要依据中国载畜量和草畜平衡研究成果,总结了中国草畜平衡研究和实践上的困境。指出以平衡理论为基础的草畜平衡,对主要由降水驱动的干旱、半干旱草地并不具有指导意义。草地生产力时空变异大,根据平均生产力和家畜平均采食量核算的草畜平衡无法做到动态平衡;“季节畜牧业”、“关键场”等理论在解决草畜时空相悖上也充满挑战。家畜单位、存栏数量、合适放牧率等主要估算参数的争议,还不能为草畜平衡实践提供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探索草畜适应性动态管理,协调草地生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功能,应是中国草畜平衡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张旭  冯琦胜  于惠  王玮  梁天刚 《草业科学》2011,28(4):648-655
甘南牧区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黄河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过牧超载导致天然草地退化,严重影响牧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甘南州玛曲县的阿孜畜牧试验场为例,分析了2008和2009年天然草地的可食牧草产量、放牧家畜承载量等方面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阿孜畜牧试验场产草量有所增加,月均产草量较2008年提...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的新疆阜康典型草地产草量及草畜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育蓉  杨峰  李建龙  于炯  贾振红 《草业科学》2013,30(9):1330-1337
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典型代表城市——新疆阜康市为例,根据遥感影像、气象资料、年鉴和前人研究结果,利用遥感分类结果和产量估测模型计算了1990年、1999年和2008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并结合牲畜数量计算了各年份的草畜平衡状态。结果表明,1) 近20年研究区草地总面积和总产量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至2008年,牧草总产量较1990年减少了4.66%;2)1949-2008年,随着研究区年末牲畜存栏数的增加,1990年、1999年和2008年的可利用牧草总储量分别为3.77×105、3.64×105和3.63×105 t,这3年的草畜平衡状态为1990年和2008年分别欠载22.81%和4.91%,而1999年超载9.67%。结合研究区遥感分类图片、气候变化和牲畜存栏量分析可知,1990-2008年研究区农业开垦侵占草地导致草地地上生物量减少,加之年末牲畜存栏量的增加,单位面积草地载畜量压力加大,直至2005年前后实施退牧还草项目后,载畜量压力才得以缓解。草地生态和畜牧业要实现双赢发展,必须加大对草地生产力和牧区生产经营方式的实时监控力度。  相似文献   

12.
1 实施草畜平衡制度存在的问题 1.1 草食家畜仍呈增长趋势,草畜矛盾继续突出 实施草畜平衡制度,相对减少家畜饲养数量,短期内减少了农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鄂尔多斯地区的可利用草原面积、产草量动态、可利用饲草料来源和草畜平衡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草原以沙地、砂砾质为基底的可利用草原占总面积超过65%,草地生态环境极度脆弱。2003~2006年,鄂托克前旗、杭锦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纯天然草地的可食草产量逐年下降,天然草地草群结构和植物群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对草地畜牧业的发展和草地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十分不利;在2003~2006年,鄂尔多斯的天然草地载畜量正处于下降趋势,草地的退化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草畜平衡状况正在接近理论平衡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草原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畜平衡是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和放牧家畜高效生产的前提,草畜平衡评估技术是实现草原保护,提高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以代谢能为指标的草畜平衡评价方法,2008年冬以甘肃肃南草原和典型牧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了草畜平衡现状,应用研究试验,验证了实现草畜平衡的优化途径和对策。草畜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期(6月-10月)家畜获得的代谢能高于家畜的维持需要,因此,家畜体重增加,生长速度最快;在枯草期(11月-次年5月)代谢能摄入量低于维持需要量,家畜掉膘,体重下降,夏草场的载畜量最大。冬季暖棚舍饲养殖能够降低家畜的代谢能需要,有助于实现草畜平衡。与对照组相比,暖棚养殖绵羊平均产毛量显著提高(P<0.05),提高了0.73kg/只,冷季体重损失减少14.9%,纯收入增加126.25元/只。产羔时间对草畜平衡具显著的影响,适当推迟产羔时间能够有效的改善草畜平衡状况。分别测定了4月和5月所产羔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母羊体况,5月羔羊平均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显著高于4月份羔羊(P<0.05),但由于生长期短,5月羔羊出栏重较4月低4~5kg。草畜代谢能平衡是分析研究草畜平衡的科学、合理和准确的方法和技术,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适用性强,有利于草原管理,所提出的改善草畜平衡的途径和策略可 行性高。  相似文献   

15.
草地家畜放牧系统草畜平衡调控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划区轮牧是提高草地家畜系统产出和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放牧制度。放牧管理的方针是把草层高度(草地牧草生物量)保持在最利于草地生长、草地质量和家畜采食的范围内。饲料计划依据不同的时期和管理层次分为饲料概算、饲料预算和放牧计划三个水平。饲料供给由草地牧草生长速度、草地生物量和补饲确定,而饲料需求由牧场家畜数量及其生产指标水平决定。实行季节畜牧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使草地供给和家畜需求达到季节和全年的动态平衡。系统管理和效益的三个关键是划区围栏、畜群结构和载畜量。  相似文献   

16.
划区轮牧是提高草地家畜系统产出和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放牧制度.放牧管理的方针是把草层高度(草地牧草生物量)保持在最利于草地生长、草地质量和家畜采食的范围内.饲料计划依据不同的时期和管理层次分为饲料概算、饲料预算和放牧计划三个水平.饲料供给由草地牧草生长速度、草地生物量和补饲确定,而饲料需求由牧场家畜数量及其生产指标水平决定.实行季节畜牧业的经营管理策略,使草地供给和家畜需求达到季节和全年的动态平衡.系统管理和效益的三个关键是划区围栏、畜群结构和载畜量.  相似文献   

17.
施莉 《草业与畜牧》2009,(10):23-25
通过多年的生产和科研实践,立足朗目山科技示范园人工草地的实际,并参照相关的科学试验研究成果,对人工草地建植管理、家畜放牧管理、草畜动态平衡、畜群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实用技术,成功地解决了草地放牧系统中的草畜矛盾,为人工草地的长期利用、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18.
关于草畜平衡的几个理论和实践问题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贾幼陵 《草地学报》2005,13(4):265-268
论述了与草原牧区草畜平衡密切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问题,对草原“三化”的具体含义给出了概念上的区别;提出了草畜平衡的实质是人草平衡的观点;讨论了确定草原载畜量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实践问题,特别是牧业年度和年末存栏量对载畜量确定的影响。通过对畜群结构优化、草原畜牧业发展阶段、划区轮牧和季节畜牧业等概念的讨论,进一步阐述了在草原牧区提高畜牧业经营水平和维持草畜平衡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自2002年我县接受世行贷款发展草食畜产业以来,全县的牛、羊饲养量逐年上升,已由2001年年末存栏牛1.53万头、羊0.17万只,发展到2008年年末存栏2.18万头、0.54万只,出栏牛0.47万头,羊0.26万只,占畜牧业收入的48.2%。随着草食畜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饲草料消耗逐步增多,为了保持我县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产业的同时,对全县的饲草料资源和草食畜进行了全面的平衡监测调查,确保畜牧业的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玛多县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对草畜平衡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源区玛多县为研究区域,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调查了县域内藏野驴、藏原羚、岩羊等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的种群数量,利用降尺度算法生成了2016年玛多县30 m空间分辨率的产草量数据,在此基础上估算了包括野生动物和家畜在内的草畜平衡状况,分析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对玛多县草畜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飞行样带内种群密度,推算了玛多县内大型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分别与统计数据、暖季调查结果对比验证,估算出2017年冷季藏野驴、藏原羚和岩羊分别为1.71、1.60和0.93万匹(只),家牦牛、藏羊和马分别为7.08、10.22、0.12万头(匹、只),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总计47.5万羊单位,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羊单位数量与家畜羊单位数量之比为1∶4.5;2)仅考虑饲养家畜,载畜压力指数为1.13,表明草地略微超载;在综合考虑饲养家畜和野生动物的情况下,载畜压力指数为1.38,表明草地中度超载;3)若没有将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纳入草畜平衡核算体系内,载畜压力将被低估22%。超载过牧是造成玛多县草地退化一个主要驱动因素,需人工补饲7.90万t干草或减畜30%才能维持草畜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