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草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农业结构转型、食物安全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但因市场体系不完善,我国草业市场"伤农事件"频发,草地农业发展严重受阻。美国加州运用实验经济学方法,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平台,构建"智慧水市场",成功解决了水市场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其经验具有借鉴意义。河西走廊是我国草业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典型地区,通过借鉴加州"智慧水市场"的研究方法,以河西走廊草畜产品市场为研究对象,提出河西走廊草畜产品智慧市场机制(以下简称"河西智慧市场机制")的设计思路:首先,基于实地调研获取的市场环境信息及相应的市场规则,构建"河西智慧市场机制"微型经济系统;其次,从实验变量和实验设置两方面设计"河西智慧市场机制"经济实验;最后,通过计算市场效率、收益分布和价格波动指标评价"河西智慧市场机制"有效性。将实验经济学应用于草业市场研究,以期为完善我国草业市场机制提供思路和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发展草业具有土地、气候、生物和劳力优势。根据4个生态经济区的特点,分别讨论了草业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牧区生态保护与草业开发和草地畜牧业的产业更新;河西农区草畜产品生产和荒漠生态系统保护;河东黄土高原区保持水土与草畜产业链延伸;特别是甘肃省陇南山区最适于发展包括生物柴油的新型生物产业。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山地草原生态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晓玲 《草业科学》2013,30(6):853-858
本研究阐述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在国家生态中的地位,分析了当前面临的自然生态系统变化、草畜供求失衡、草原退化、草地使用权、经济发展与草地资源保护中的矛盾等现状问题,提出了河西走廊山地草原可持续发展中关于制订全面长远的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规划、健全草原生产生活投入保障体系、划定基本草原、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度、创建河西走廊草原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转变畜牧业经营方式、加大依法治草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草原生态保护意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北方寒旱区,根据天然草原的自然资源状况、气候特点和草地利用程度等,重点研究呼伦贝尔寒旱地羊草人工建植技术,羊草人工种植对恢复草原植被、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收获利用4个方面对羊草人工栽培技术进行系统的阐述。旨在发挥羊草人工草地在促进牧草业发展,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畜平衡,有效保护草原生态,使天然草原得到永续利用,对于遏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草原生态和畜牧业增添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学科建设是推动草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草业是一个集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生态系统,草业的发展是关系国家生态安全、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及牧民生活与牧区发展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我国的草业科学体系和产业基础已初具雏形,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国家战略发展的需求出发,把草业单独列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立草业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强草业学科建设,推动草种业、牧草种植业、草地畜牧业、草畜产品加工业、草坪业等的快速发展,提升草业产业化整体水平,不断增强草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草业成为维护生态安全、保障食物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充分合理的开发利用禄劝草业资源、制定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施草地保护与建设和草畜平衡项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禄劝的理论载畜量和实际载畜量进行认真细致测算,同时对草业资源和草食动物饲养量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结果:禄劝草业资源折合理论载畜量146229个黄牛单位,草食动物饲养量折合实际载畜量214118个黄牛单位,草食动物超载67889个黄牛单位,超载46.43%;结论:禄劝草业资源丰富,导致草畜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草食动物饲养量过大和草业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芦光新  陈秀蓉  杨成德  薛莉  贾辉  王艳 《草业科学》2011,28(6):1156-1161
草业系统界面论完善了草业科学的理论,为分析草业生产中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本研究就国内外关于纤维素分解功能菌方面的相关报道,从纤维素分解菌的物种资源、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资源、纤维素酶基因资源3个方面总结纤维素分解功能菌的资源优势。以系统论和草业系统界面论为理论依据,从草地农业系统中的3个界面,即草丛-地境界面(A)、草地-动物界面(B) 和草畜-经营管理界面(C),分析纤维素分解功能菌资源在草业系统中的利用潜势,认为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资源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缓解草畜矛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并提出3个发展方向:1)继续以生态学研究为基础,研究纤维素分解菌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相互关系;2)选育对牧草及农作物秸秆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优良菌株,通过非传统的农业方法来解决家畜养殖中的饲料来源;3)促进家畜-作物系统深度耦合,维持整个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有机协调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牧草发展现状与战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农业结构调整以及海峡两岸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省牧草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大力开展科学种草养畜,发展节粮型草畜业,对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与全国相比,福建省牧草业发展相对滞后,尚处在起步阶段.但从总的发展趋势来看,牧草业已经在我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草地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有俊 《青海草业》2013,22(2):15-19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开展,青海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着眼建设生态文明大局,提出了"生态立省战略",一批重点生态治理工程相继启动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人与畜、畜与草之间的供求矛盾,草地退化、沙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依然严重。机遇和挑战依然存在。因此,要进一步完善草原承包责任制、加强草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青海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配套政策、加大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同时要适度控制牧业人口,提高人口综合素质,建立健全草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机构,调整人员结构,引进专业人才,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体系服务的功能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兰州大学以“双一流”和“新农科”建设为契机,立足西部,放眼全球,按照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优化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草畜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就兰州大学畜牧领域课程教学团队近9年来在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草地农业生产领域相关的草畜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知识体系构建、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建设与教材编写等方面的优化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我国草畜复合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对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水平予以一定分析的基础上,论证提出了我国苜蓿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水平,走出“草粮争地”的误区,将苜蓿纳入农耕范畴和以企业为核心,带动我国苜蓿产业发展的观点;提出了在我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立5大苜蓿基地(河西走廊荒漠绿洲区节水型苜蓿基地、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苜蓿基地、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草地农业苜蓿基地、南疆温润盆地低产田提升改造苜蓿基地、东北低湿盐碱区土地改造苜蓿基地),种植33.33万hm2苜蓿,与“三北防护林工程”共同构建我国北方荒漠化林草生态防治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人地矛盾突出,草畜矛盾尖锐,草地承载力严重下降,如何恢复受损的喀斯特草地生态系统、提高草地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突破石漠化恶性循环,是当下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亟需解决的艰巨任务。科学合理地提高草地承载力能够最大化利用草地资源和缓解草畜矛盾,实现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最终达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主要对草地承载力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提出国内外关于草地承载力研究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并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喀斯特地区草地畜牧业发展与石漠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岩溶山区种草养畜的主要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岩溶山区实施种草养畜,是综合治理石漠化和开发扶贫的有效途经之一.各地的干部群众已探索了多年,其效果不一,也存在一些争议.从成功经验看,岩溶地区种草养畜具有两重性、长期性、多样性和群众性的特点,应遵循生态优先,草畜平衡;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整体推进,滚动发展和提高素质、科技入户的原则,科学分析种草养畜的特点和难点,搞清楚怎么看和怎么做,或许是有用的.在实地考察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北,四川等地种草养羊生产情况后,还根据肉羊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对羊舍选址和建造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西南岩溶地区石漠化成因和治理重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黔 《草业科学》2010,27(8):5-9
目前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小流域治理、围栏禁牧,但未能遏制石漠化扩展趋势。石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是陡坡地过度垦殖。当前应将石漠化治理的重点放在减少陡坡垦殖,实施坡地种草,促进农林牧业结合,建设完善的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发展草产业关系西部大开发的命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总结50年来的实践经验,西部大开发需先抓好草业基础建设,西部生态治理宜走种草为基础,草、灌、乔结合之路。由于草业的基础特点,发展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可带动西部生态与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为此,急需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6.
陈宝琴 《草地学报》2020,28(1):245-251
为了比较粤北石漠化区域传统治理措施的有效性,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研究了5个石漠化程度和7个传统治理措施;对B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潜在石漠化土地和轻度石漠化土地具有轻度生态风险,中度石漠化土地具有中度生态风险,重度和极重度石漠化土地具有强度生态风险;对C层判断矩阵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结果发现,不同治理措施对不同石漠化土地的效应不同,石漠化程度越强,治理措施效应越低;治理措施组合权重分析结果显示退耕还林草+人工造林和禁止乱垦滥伐+农村能源建设2项措施对治理粤北石漠化土地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山东省黄泛平原风沙灾害治理及防护林体系现状的基础上,指出黄泛平原风沙区防护体系单一,防护能力薄弱,近地表风沙活动强烈;黄泛平原是山东省的畜牧业发展主要区域,但其天然草地资源不足,发展潜力有限;土壤质地差、肥力低,风、沙、薄成为制约黄泛平原风沙区农牧业发展的障碍因子,但黄泛平原光热资源丰富,水分资源充足,适宜于种植牧草.基于牧草的防护能力和黄泛平原风沙区的自然资源特征,探讨了其发展牧草产业的重要性和有利条件,提出引草入田、引草入林,调整种植结构,构建以草为核心的农林牧复合生态经济系统的生产途径,并提出了发展牧草产业的几种较为典型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