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收集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整理在宰前检疫、宰后检验过程中皮肤、体内各器官系统出现的病理变化特点,用微生物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佐证屠宰检验结果,对检出猪丹毒、猪瘟生猪按规定处理。结果屠宰检验过程收集到出现典型的皮肤病理变化特征及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疑似猪丹毒、猪瘟病例,从疑似猪丹毒病料中分离到猪丹毒杆菌,且分离株可使小鼠感染死亡;对疑似猪瘟病例30份血清进行血清学检查,阳性率达73.3%。表明熟练地掌握猪丹毒、猪瘟病理变化鉴别要点可以提高不合格生猪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猪瘟和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市场流通渠道的增多,近年来一些已经基本控制的猪病,如猪瘟、猪丹毒等时有发生,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四方面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重视猪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有时猪瘟和急性猪丹毒很难辨别清的,本文简单介绍猪瘟和猪丹毒的鉴别诊断。1病因1.1猪瘟属病毒病,俗称"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  相似文献   

4.
在进行生猪养殖过程中常出现非洲猪瘟,不仅会给实际养殖工作带来非常恶劣的影响,还抑制我国经济水平的有效发展,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重视程度,明确非洲猪瘟的主要流行特征,采取科学的检验检疫工作,起到一个良好的预防作用,从而使非洲猪瘟能得到有效解决,推动我国养殖行业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5.
罗先惠 《农技服务》2007,24(6):80-80,82
介绍了猪瘟检疫的病原控制、小猪与肥猪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试验室检验与检疫处理。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流行性传染性较强的传染病,一旦发生,若没有短期内积极有效的控制,会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随着养猪规模日益扩大,猪丹毒作为破坏力很大的一类传染病也应受到广泛重视。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在广泛查阅资料的同时,系统归纳总结了当前针对猪丹毒的发病规律、诊断要点、治疗措施及预防手段,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猪丹毒由猪丹毒杆菌引发,属于热性传染性疾病,呈地方性流行,冬春季节比较少见,好发于高温、炎热、多雨的夏季,发病迅速并扩散快,对生猪养殖造成严重影响.结合症状提出中草药治疗方案,旨在最大程度提高猪丹毒预防和治疗效果,为生猪养殖业提供更多帮助.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猪丹毒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丹毒主要是由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败血性、热性传染病。此病流行于世界各地,对养猪业具有很大的危害。本文主要结合临床实践与相关文献,对亚急性猪丹毒的病原、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进行分析,为兽医更好的治疗亚急性猪丹毒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猪丹毒杆菌的分离及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丹毒主要是由丹毒杆菌属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主要危害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该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季,5—8月是流行的高峰期,其他月份仅有零星发生。该病呈世界性广泛分布,是欧洲、亚洲、澳洲和美洲大陆经济上重要的一种疾病,为我国三大猪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试验从疑似猪丹毒病例病料中,采用常规分离培养法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试验鉴定、明胶穿刺培养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鉴定,结果分离菌株为猪丹毒杆菌,从而将此病例确诊为猪丹毒,为养殖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王前  孙敏  段景瑞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405-6406,6408
采用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确定鄂尔多斯地区猪瘟的发病风险月以及与猪瘟发病率相关的气象要素,并利用显著相关的气象要素对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月内猪瘟的月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地区猪瘟发病风险为3、4、5、8、9、10月;在发病风险月内,猪瘟月发病率与月平均最高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极端最高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月平均风速、气温月较差绝对值、极端最低气温月较差绝对值和蒸发量月较差绝对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从湖北省武汉市某种鸭场送检的死亡鸭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剖检病理变化特征初步诊断为鸭瘟病毒感染。根据Gen 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提取病毒核酸DNA进行PCR扩增,得到大小约为416 bp的目的片段。测序结果表明与Gen Bank上公布的鸭瘟病毒UL6基因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9%。鸭胚感染试验表明,感染的鸭胚在第四天开始死亡,并出现典型的鸭瘟病毒感染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该种鸭场种鸭死亡是由鸭瘟病毒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采集疑似鸭瘟病毒自然感染的病死番鸭的肝脾等组织,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MDEF)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毒的血凝特性(HA)测定、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荧光定量PCR、PCR产物测序和动物回归试验等初步鉴定。结果显示:通过MDEF从疑似病料中分离到4株病毒(DPVfj1、DPVfj2、DPVfj3、DPVfj4),均不能凝集鸽红细胞;IFA结果排除了分离毒为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副粘病毒和禽坦布苏病毒;鸭瘟病毒荧光PCR试剂盒检测分离毒核酸均为鸭瘟阳性;鸭瘟病毒(JQ673560)gJ蛋白基因序列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均为阳性,且PCR产物序列与鸭瘟病毒参考株gJ蛋白基因序列相似度均大于99%;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分离毒人工感染30日龄番鸭和同居感染5日龄雏番鸭均可复制出与自然感染一致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并能回收到病毒。上述结果表明4株分离毒均为鸭瘟病毒强毒株。  相似文献   

14.
商品肉鸭鸭瘟病毒河南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疑似鸭瘟的商品肉鸭肝作病料分离病毒,经致病性试验、被动免疫试验、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证明该分离病毒为鸭瘟病毒。  相似文献   

15.
2009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多个地方猪和人群中暴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严重影响.及时快速的诊断是有效控制疫情大规模暴发的最有效途径之一.近几年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猪流感诊断方法在快速、准确性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对H1N1猪流感概况及猪流感的诊断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赵瑞宏  潘孝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068-7068,7070
[目的]为了进行猪链球菌LJ株的分离与鉴定试验。[方法]利用鲜血琼脂培养基,通过厌氧培养对自然发病的病死猪肝脏组织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生化试验和动物接种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为致病性猪链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链球菌对头孢曲松中度敏感,对氧氟沙星低度敏感,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结论]分离的猪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该研究为猪链球菌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军成  路彩霞  蒋垚  揭育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65-16166,16335
[目的]探索猪瘟疫苗首次和二次免疫的最佳时间。[方法]通过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绿兴种猪场5头母猪及其哺乳的25头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试验母猪和仔猪的猪瘟抗体水平均较高。当母猪的母源抗体进行1∶64稀释和凝集价为++++时,可不进行超免,首次免疫在产后30 d左右最佳。这说明该猪场制定的猪瘟免疫程序比较合理,能够发挥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为猪场免疫程序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鸡抗小鹅瘟病毒IgY提取方法的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一套规范的鸡抗小鹅瘟病毒IgY的提取方法,试验采用水化法和辛酸法分别提取IgY,研究各种因素对IgY提取效果的影响,对2种方法提取的鸡抗小鹅瘟病毒IgY进行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水化法提取的IgY的蛋白含量为18.611mg/mL,效价为1∶16,辛酸法提取的蛋白含量为18.630mg/mL,效价为1∶16,且2种IgY的纯度基本相同,判定2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用患病雏鹅的肝、脾、肾作病料分离病毒 ,经致病性试验、被动免疫试验、中和试验证明分离病毒为鸭瘟病毒 ,并用此病毒研制成油乳剂灭活苗 ,用于鹅鸭瘟的预防和治疗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