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利用云南省耿马农业气象观测站2007-2009年甘蔗品种"粤糖8388"生育期资料,依据作物生理发育时间的基本原理,研究了甘蔗各生育期的生理发育时间。结果表明,甘蔗发芽期、幼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的生理发育时间分别为36.2、32.8、26.4和62.9 d。利用各生育期生理发育时间对2010年甘蔗生育期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发芽期、幼苗期、分蘖期和茎伸长期的预测误差分别为7、3、6和15 d,相对误差分别为16.7%、6.8%、13.9%和12.4%,整个生育期的根均方差(RMSE)为14.2%,说明模型对预测甘蔗生育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信息等级法范围内扩展了表示植物生长年周期特性的生育期概念,用长期预测16个小麦品系所获得3000多个物候数据,包括气温和最高最低生长临界温度,开发和检测了植物生育期数学模型。该模型对各种陆地条件下小麦的物候发育作了合适,精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信息等级法范围内扩展了表示植物生长年周期特性的生育期概念。用长期观测16个小麦品系所获得3000多个物候数据,包括气温和最高最低生长临界温度,开发和检验了植物生育期数学模型。该模型对各种陆地条件下小麦的物候发育作出了合适、精确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以125个粳稻品种(包括3个大粒种品系)、18个籼稻品种(包括5个南朝鲜的粳籼杂交品种)、12个爪哇型品种和1个普通野生稻( Oryzasatiua L.f. sponton-ea)为材料,研究了花器性状的相关及花器性状与抽穗期的相关和回归。结果表明,品种间花器性状存在显著的差异,将抽穗期相同的品种比较还可看出,粳型品种的花药比爪哇型品种和籼型品种短,花粉粒数也少,每朵颖花的花粉粒数与颖花长、花药长、抽穗期及抽穗前30天的日平均气温呈现高度正相关。但是柱头长与抽穗期及抽穗前30天的日平均气温无关。迄今许多研究都表明,花器性状(除柱头长度外)与抽穗期及… 相似文献
6.
7.
8.
9.
气象要素对早稻生育期的影响分析及生育期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历年的水稻苗情系统观测资料,并应用于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之中,采用耒阳市近20年(1980-1999年)的气象资料和早稻苗情资料,经相关,通径,回归分析表明,早稻生长发育期间气象要素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早稻生育期的长短,从播种至早稻幼穗分化三期,齐穗期,成熟期的天数,均与各期完成前的总有效积温,日照时数有显著的负相关,其中以有效积温的直接作用最大,与播种期及降雨量呈正相关,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方程均达到了显著水平,全部可用于“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工程”系统中的水稻生育期预测数据模型,对当年及时制定早稻中后期管理技术措施和晚稻生产计划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抗寒性小麦品种在寒地越冬期间分蘖节生长点发育进程及生理指标的差异,筛选适宜的抗寒指标,以抗寒性差异显著的3个小麦品种(中国春、济麦22和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在小麦生长期、驯化期和封冻期检测分蘖节生长点的分化进程、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PSⅡ光化学效率(Fv/Fm),并测定叶片和分蘖节的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强抗寒性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的返青率较高,生长点分化较为缓慢,封冻期时生长点仍处于单棱期;而弱抗寒性小麦品种济麦22和不抗寒小麦品种中国春的生长点在2019年驯化期和2020年封冻期均已进入二棱期。2019年东农冬麦1号的叶片相对电导率以及2019和2020年叶片和分蘖节中MDA含量在封冻期均显著低于中国春和济麦22。此外,东农冬麦1号叶片和分蘖节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封冻期均显著高于中国春和济麦22,且其叶片的Fv/Fm显著高于中国春,但与济麦22无显著差异。总之,强抗寒性小麦品种生长点分化进程缓慢,封冻期时仍处于单棱期;且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