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追氮量处理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5个氮肥追肥处理,不施、常规追氮的60%、常规追氮的80%、常规追氮、常规追氮的120%,测定不同处理对黄瓜的产量、品质、果实形态的影响,为日光温室黄瓜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适当减施氮肥可提高黄瓜产量和品质,与CK相比,增施氮肥可使黄瓜产量增加,但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产量呈下降的趋势,其中80%CF处理产量最高,为122 366 kg/hm~2;黄瓜果实可溶性糖、V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施氮量为常规施氮量的80%时含量最高;与CK相比,随追氮量的增加黄瓜果实和植株中氮素含量都有所增加,以80%CF最为显著(P0.05),但120%CF处理氮素含量较CF低;各处理间磷、钾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产量品质等,在温室土壤有机氮含量139.30 mg/kg条件下,推荐使用施氮量为393.96 kg/hm~2。  相似文献   

2.
为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导致的蔬菜品质下降、肥料利用率降低等问题,探讨宿城温室茄子合理的有机肥替代氮肥比例和有机肥种类,研究有机肥替代部分氮肥对温室茄子产量、品质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替代40%氮肥优于有机肥替代30%氮肥,较常规施肥产量增加了5.17%,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49%。有机肥替代40%氮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可溶性糖含量增加9.09%,Vc含量增加12.31%,硝酸盐含量减少7.09%,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17.06%,土壤pH降低2.92%。表明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是提高温室茄子产量、改善品质、土壤肥力的有效途径,百可农有机肥适宜提升土壤肥力,沃绿宝有机肥适宜提升茄子品质。  相似文献   

3.
包衣尿素在春白菜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和包衣尿素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普通尿素为基肥 两次追肥;包衣尿素处理为70%的包衣尿素 30%的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对春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尿素处理在施氮量为N168kg/hm2的情况下产量与尿素习惯施肥处理(N240kg/hm2)接近,但显著高于等氮量尿素处理;包衣尿素处理氮素利用率达到了69.2%,氮肥生产率达到了257.6kg/kg,显著高于两个普通尿素处理;此外,采收后包衣尿素处理0~100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减少了24.6%~51.6%;各处理间鲜菜硝酸盐和Vc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新疆棉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田小区试验,设计5个施N水平,来研究棉田氮肥资源高效利用。结果表明:棉田土壤硝态氮与棉花产量之间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为棉田基肥推荐提供依据;土壤硝态氮在0~60cm范围内,土壤硝态氮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明显;通过推荐施肥,新疆阿克苏地区氮肥表观利用率还可提高10-2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不同氮钾水平试验花椰菜样品进行了为期三个月贮藏试验,以期研究贮藏花椰菜品质因子和养分含量的变化,以及氮钾营养对这些贮藏生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期间花椰菜Vc含量损失很小。钾肥对贮藏花椰菜Vc有明显保护作用,而且施钾处理贮藏花椰菜Vc含量明显提高。氮肥不但能降低花椰菜Vc含量,还可降低贮藏花椰菜Vc含量提高幅度。施钾处理糖分含量以及增幅比无钾处理高,单施钾肥处理提高糖分含量明显。贮藏花椰菜大部分种类氨基酸含量降低,而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含量增幅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钾素营养可降低谷氨酸含量增幅,但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调节作用减弱。贮藏花椰菜叶片和花茎氮素含量降低,花蕾氮素含量升高;钙和镁含量趋势与氮素含量相反,降低和提高幅度随氮肥增加而加大,与钾肥的影响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豫北地区高肥力地块不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在安阳市北关区壤质潮土上开展了冬小麦不同施氮量试验,设常规施磷钾肥(W1,CK)、常规施肥减施氮肥30%(W2)、常规施肥减施氮肥15%(W3)、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W4)、常规施肥(W5)和常规施肥增施氮肥5%(W6)6个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减少冬小麦主茎叶龄、次生根数、茎蘖数、株高及穗长等农艺性状呈下降趋势,以W6处理最佳。冬小麦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W5、W6处理与W1处理相比增幅分别达48.7%、48.9%、49.1%,W4、W5、W6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W2、W3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施氮量处理经济效益较W1处理均有不同程度增加,W4较W1处理净增效益5 869.80元/hm 2,较W5处理净增效益24.45元/hm 2。不同施氮量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和土壤容重有显著影响,但对pH影响不显著。土壤全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W4处理土壤容重最低。综合分析,以常规施肥减施氮肥5%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芹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砂质潮土上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生物菌剂接种对芹菜生长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接种生物菌剂,增施氮肥均有利芹菜产量的提高。在等氮量条件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93”显著促进芹菜产量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芹菜硝态氮含量大幅增加,Vc含量呈下降趋势。为获得相同的产量目标,通过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 “93”可以显著降低氮肥的施用量,并因而大幅减少芹菜硝酸盐的累积。  相似文献   

8.
在节水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施用时期对冬小麦产量、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小麦施氮处理产量均高于N0,N88.5 69处理产量最高,氮肥生理效率则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降低。开花期以及成熟期各施氮处理0~100 cm土体硝态氮含量均明显高于N0,各生育期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开花期各处理2 m土体硝态氮含量达到最高值,成熟期20~60 cm土层相同施氮量(157.5,226.5kg/hm2)均表现为氮肥分次施用处理硝态氮含量高于一次性底施处理(N88.5 69>N157.5,N123 103.5>N226.5)。成熟期土壤硝态氮2 m土体累积量随施氮量增加显著增加,且等量氮肥分次施用显著高于一次性底施。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的施肥模式下,探讨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对设施黄瓜产量、氮素吸收、硝态氮在土壤中的累积和淋溶的影响,明确在设施条件下黄瓜种植过程中有机肥和氮肥的最佳配施量。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结合原位土渗漏装置,进行植株、土壤和渗漏水的采集和测定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黄瓜产量平均增加12.1%,增收7.1%,其中施用低量氮肥处理(OM+N1PK)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更佳;采用有机无机配合施肥处理可显著增加果实中氮的累积量,单纯增加氮肥的施用只会增加植株中氮的累积量,果实中未见增加;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能显著降低灌溉水和硝态氮的渗漏量,在氮肥用量相同的条件下,分别可降低14.2%和26.6%;施氮量较高的处理(OM+N2PK),硝态氮在各土层出现了明显的累积。因此,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应适当减少化学氮肥的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OM+N1PK施肥模式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氮素实时管理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实现氮素效率和玉米产量的协同提高,以山东省泰安市和兖州市为试验地点,连续3年在4个田块上进行了基于土壤硝态氮测试的氮素实时管理,结果表明,优化施氮处理产量比农民习惯施肥增加2.73%~14.22%,平均增产7.90%;氮肥用量比习惯施肥减少36.80%~53.85%,平均减少44.75%。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氮处理氮素吸收效率增加13.68%~115.91%,氮肥表观利用率增加44.26%~377.89%,氮肥农学效率增加54.31%~271.31%,氮肥偏生产力增加53.38%~141.23%,产/投比增加37.35%~93.18%。说明应用土壤硝态氮测试进行氮肥实时管理可以明显减少玉米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增加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控释肥对甘蓝产量、经济收益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控释肥高效施肥方法,采用田间对比示范研究控释肥与速效性化肥掺混(控释肥处理)对甘蓝产量、土壤无机氮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底施加2 次追肥相比,控释肥处理在减氮20%且采用一次性施肥的情况下,甘蓝产量略有增加(增产6.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1.5 个百分点;甘蓝硝酸盐含量降低8.8%,控释肥处理在氮肥投入略高的情况下(75 元/hm2),净收益比常规施肥增加了2802 元/hm2。相比常规施肥,控释肥处理大幅降低了硝态氮在土壤深层(40 cm以下)的淋洗和累积。  相似文献   

12.
河北露地蔬菜土壤硝态氮淋溶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减少氮素对环境和地下水产生的污染,以河北露地蔬菜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氮肥用量对甘蓝及白菜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态氮淋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施氮量、降雨量和灌溉方式对硝态氮的淋失有显著影响,施氮量越高,土壤及淋溶液硝态氮含量越高、蔬菜产量及氮肥利用率越低、氮淋失风险越大。其中,优化施氮量OPT处理效果最明显,与农民习惯用量FP相比,产量增加9.2%、氮肥利用率提高8.3%~30.6%、土壤及淋溶液硝态氮的含量分别降低1.3%和43.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优化施氮量OPT处理最为合理,是增加农民收入和环境友好型的推荐施肥量。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我国华北地区小麦一次性施肥的氮肥利用率问题,设置两种氮肥(脲甲醛和尿素)的不同配比进行田间应用效果对比试验,测定及计算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中硝态氮残留量。结果表明:随脲甲醛比例升高,冬小麦产量升高,含70%脲甲醛肥料处理(UF3)的产量比不施肥处理(CK)增加37.0%,比100%尿素处理(CCF)增加11.4%。含70%脲甲醛与100%尿素处理相比,子粒吸氮量占总吸氮量比例、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增加11.8%、44.7%、9.1%。70%脲甲醛处理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平缓释放养分,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稳定、残留量低,淋溶风险较100%尿素处理降低。以脲甲醛掺混30%尿素进行一次性施肥既可增加小麦产量,又能减少硝态氮的淋溶。  相似文献   

14.
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对晚稻产量与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比例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及不同施氮水平对晚稻生长、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处理的产量、千粒重、穗粒数等均显著高于空白处理(CK),其中施用氮肥处理比CK处理的产量高出21.53%~28.01% (P<0.05),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对晚稻产量差异有影响, 10%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在不减氮、减氮20%及减氮30%时,产量分别为7178.54、7220.28、7236.95 kg/hm2,与常规氮肥处理(7095.21 kg/hm2)相比,增加了1.17%、1.76%和1.99%,差异均不显著(P>0.05),15%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不减氮时产量为7270.30 kg/hm2,增加2.47% (P>0.05),减氮20%~30%时减产0.12%~3.17% (P>0.05);施用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的处理,结实率均低于常规氮肥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在减氮条件下,SPAD值无显著差异(P>0.05)。成熟期籽粒中氮素累积量,施氮肥处理极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且以15%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减氮20%时氮素积累量最高(68.92 kg N/hm2);纳米膨润土包膜氮肥的氮肥利用率(49.3%~67.1%)高于常规氮肥处理(46.5%) 2.8%~20.6%,氮肥利用率均有所增加,综合产量、结实率和氮肥利用率等考虑,10%纳米膨润土减氮20%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露地秋季大白菜产量和硝酸盐积累及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菜产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施氮平均增产5.5%,平均增收570.4元/hm2,施N量在150kg/hm2左右时大白菜经济效益较高;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随施氮量的增加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当施氮量在150和225 kg/hm2时,大白菜球叶总干物质积累与总氮素积累最多;在施N 225 kg/hm2以下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均较高(分别为31.5%~43.1%和18.5~26.3 kg/kg),氮肥表观损失较低(31.5~168.4 kg/hm2),而高量施氮时,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降低,氮肥表观损失显著增加,表层土壤氮素显著积累,土壤中氮素向深层淋洗的风险显著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基于产量、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露地秋季大白菜适宜氮素(N)用量为150 kg/hm2左右。  相似文献   

16.
枣不定芽再生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普通尿素和包衣尿素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普通尿素为基肥+两次追肥;包衣尿素处理为70%的包衣尿素+30%的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对春白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衣尿素处理在施氮量为N 168 kg/hm2的情况下产量与尿素习惯施肥处理(N 240 kg/hm2)接近,但显著高于等氮量尿素处理;包衣尿素处理氮素利用率达到了69.2%,氮肥生产率达到了257.6kg/kg,显著高于两个普通尿素处理;此外,采收后包衣尿素处理0~100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减少了24.6%~51.6%;各处理间鲜菜硝酸盐和Vc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施氮量对垄作小麦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平作为对照,研究了垄作种植方式下施氮量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利用、0~1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以及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施氮量,小麦的氮肥利用率降低,土壤氮的贡献率降低,小麦植株内的氮素积累量增加,收获指数提高,产量增加。低氮(0~66 kg hm-2)条件下,小麦生育期间土壤硝态氮淋洗损失的可能小,小麦收获后0~100 cm土体内不会累积大量硝态氮。施氮量在165~264 kg hm-2时,60~100 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出现硝态氮下移趋势。种植方式影响小麦的氮肥利用效率,垄作种植小麦氮肥利用率和产量均高于平作小麦。垄作种植麦田60~80 cm土体内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而平作种植麦田80~10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相对较高。种植方式对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大于施氮量的影响, 但施氮量对氮素收获指数、籽粒产量以及经济系数的影响大于种植方式的影响。本试验条件下,2种种植方式在施氮量为纯氮165 kg hm-2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氮肥利用率和氮素收获指数,平作小麦氮肥利用率为35.75%~36.41%,而垄作小麦为45.32%~47.25%; 但2种种植方式的小麦都是施氮量为纯氮264 kg hm-2时获得最高产量, 平作和垄作小麦的最高产量分别达8 078.31 kg hm-2
8 212.27 kg hm-2。  相似文献   

18.
不同供氮水平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及氮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春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中硝态氮累积及氮平衡的影响,旨在了解在宁夏引黄灌区减少施氮量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0、120、240、360 kg/hm24个施氮量,探讨不同施氮水平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结果】施用氮肥可显著提高春小麦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及成熟期地上部总吸氮量,但过量施用氮肥对籽粒增产和蛋白质含量提高不显著。氮肥利用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降低趋势,根据差值法计算结果,当施氮量分别为120、240、360 kg/hm2时春小麦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27.2%、24.3%、18.2%,表明多达81.8%~72.8%的氮肥没有被作物吸收利用。氮平衡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未被当季小麦利用的肥料主要以无机氮的形式存在于0~150cm土层内,施氮量分别为120、240、360 kg/hm2时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依次为41.6%、33.1%和29.7%,而相应的表观损失率为31.2%、42.6%、52.1%。【结论】综合考虑春小麦产量、品质和环境安全,本试验条件下,春小麦的合理施氮量应控制在120~240 kg/hm2之间。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明片麻岩新成土中土壤硝态氮时空分布规律,通过田间肥效试验,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配施磷和有机肥对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氮磷配施作物产量显著高于单施氮肥和有机肥,各处理不同施氮水平作物产量差异不显著。苗期各剖面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拔节期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含量先增加(0~60 cm)后降低(60~80 cm)。抽穗灌浆期单施氮肥,总体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硝态氮含量升高,且各剖面的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他2个处理。收获期土壤中各剖面硝态氮含量呈现单施氮肥>氮磷配施>配施有机肥的趋势。土壤中各剖面的硝态氮含量总体上苗期>拔节期>抽穗灌浆期>收获期,随着谷子生育期需氮量和降雨量的变化而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施氮量对甘薯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为甘薯氮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以鲜食型甘薯(龙薯9和烟薯25)为试材,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鲜食型甘薯生物学指标、产量、品质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鲜食型甘薯的蔓长、分枝数、节间长度、叶柄长和叶宽等生物学指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适当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产量、商品薯率和单株薯块数。适量的氮肥可显著提高薯块中可溶性糖和Vc含量,薯块中可溶性蛋白、粗蛋白以及硝酸盐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通过二次曲线模拟可知:龙薯9和烟薯25的最高产量施氮量分别为166.60,153.13 mg/kg。甘薯的氮素积累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且品种间氮素吸收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小于长蔓品种(烟薯25),氮素利用效率表现为短蔓品种(龙薯9)大于长蔓品种(烟薯25)。减少氮肥施用量可显著提高甘薯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