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性是人类最原始的良知,当人性在压迫下不断地被扭曲后,复仇是其最激烈的爆发形式,这种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夹带着复仇者所有的爱与恨,其结局要么是成功复仇后的快感与满足,要么是无尽的失望与惆怅,当然也会有人性最后的复苏。本文以《呼啸山庄》中主人公的复仇始末为研究点,探讨人性的扭曲和复苏。  相似文献   

2.
匿名信是小说《人性的污秽》中重要的叙述线索,映射了美国社会性别、种族、政治之间的特殊关系,但它却被研究者忽视。通过分析德芬妮教授发信的动机、她与收信者科尔曼·西尔克之间的关系,发现匿名信具有权力话语特征,并且反映了两性的对抗性关系以及因对抗而引起的隔离现象。匿名信不仅是丑闻的表现形式,还是规训的话语,也是权力话语下压抑的发声。然而,曲解性话语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3.
人性中都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恶,在一定条件下它就会不受情感、理智的控制爆发出来,它一旦爆发就会指向罪,而赎罪确是一项艰难的历程.这种人性之恶是我们人类性格的一种缺失,我们只能去努力弥补,去遏制它的爆发,但却无法摒弃.铁凝在<大浴女>中就把这种人性之恶放大展示给我们,使我们深刻的感到人性的丑陋一面,同时也通过尹小跳的自我救赎之路对人类的救赎之路进行了终极探索.  相似文献   

4.
电影《放牛般的春天》为我们展现了一群问题儿童在一位职场失意的老师的带领下,在音乐的熏陶下,由叛逆重回童真,拥有自信,懂得感恩。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影片,我们看到了人性在环境中发展,人性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5.
电影《放牛般的春天》为我们展现了一群问题儿童在一位职场失意的老师的带领下,在音乐的熏陶下,由叛逆重回童真,拥有自信,懂得感恩.一部影响深远的教育影片,我们看到了人性在环境中发展,人性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6.
《红字》表达的深刻含义一直以来都是评论家们争论的焦点。文中从人性这个角度来诠释《红字》中3个主要的人物,探讨在清教的专制统治下,个人在自由与权威中的挣扎以及主人公在此压制下人性的发展,以此揭示作者霍桑本人的内心世界,即内心对爱的欲求以及呼吁人以极大的勇气抛弃虚伪、回归真实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反殖民主义意识和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由于福斯特对同性恋关系的隐蔽书写使得大多数人误读了贯穿于他大部分作品中的男男“连接”的真实含义。本文从同性恋的视角拟对他的自传体小说《最漫长的旅程》进行解读,发掘出隐藏在异性恋关系和男男友谊中的同性恋欲望和关系,从而对作家倡导的“唯有联结”的思想有更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1.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并应有英文题名。  相似文献   

9.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莫言新作《蛙》以计划生育政策为切入点,以"姑姑"这一传奇人物的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书写了中国近代生育史的风云变幻。形式上,莫言再创新意,将《蛙》分作五部分,前四部分采用书信体小说叙事,最后以话剧形式升华。小说深刻揭示了现实的残酷与荒诞、人性的可悲与可叹,再次呈现出莫言小说一贯蕴含的救赎情怀与对现实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一直未放松对腐败的治理,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不断进行反腐制度创新的同时又暴露出许多新的问题,许多的反腐措施只能打着苍蝇却打不了老虎,本文从反腐的四大模式出发,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反腐路径。  相似文献   

12.
《我胆小如鼠》是余华90年代后期的作品,尽管其结构比较简单,却指涉了“存在的本质和人性的善恶”,极具解读价值。但由于被余华同一时期其他作品的光彩所掩盖,学术界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文中试图从“强势者的胜利与虚伪”、“弱势者的承受与反叛”和“反叛的消解与悖论”这三个角度细致、深入地解读文本,以展现小说背后所蕴含的对于“人物生存状态与现实环境的关系”的丰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现代畜牧兽医》2014,(5):31-31
1题名 1.1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并应有英文题名。〈br〉 1.2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写词、符号、代号和商品名称,尽量不出现结构式和数学式。  相似文献   

14.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在1903年创作的文学作品。国内外文学评论者大多将其归类为自然主义作品,但也有少数评论家指出,这部作品既反映了自然主义的决定论思想,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伦敦在作品中以其粗犷又不乏细腻的笔触生动地诠释了这种兼有自然主义与浪漫主义特色的创作风格,即:严肃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不意味着必须放弃浪漫主义手法,充满激情的浪漫主义与严酷冷峻的自然主义完全可以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5.
《赵氏孤儿》和《哈姆莱特》这两部带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的悲剧虽然产生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但两者都是对当时社会的直接反映,都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形态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自21世纪以来,人类生活不断改善,中国已经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这些无疑与科技创新息息相关。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培养大批科技创新人才,关乎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而大学物理实验及大学物理等基础课是每个理工科院校的必修课,该类课程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的开设为国家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实行新时期大学物理及其实验改革,加强实验和理论课融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显得意义非凡。本文旨在探讨改革思路,提供借鉴,推动大学物理及实验改革。  相似文献   

17.
老舍《也是三角》这篇作品题材新颖,构思独特,在反讽的大量运用及展示人性的复杂与人物命运的深刻揭示上具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然而它在多年来老舍作品的研究热当中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霍桑《拉帕西尼的女儿》为切入点,拟从拉帕西尼的伪科学和巴格里奥尼的自私两个层面来探析女主人公贝雅特里奇的悲剧成因,借此揭示人性的泯灭和道德的沦丧,同时也让读者体会到霍桑对善良人性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借助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来解读《西游记》,发现在魔界、人界、天界三个圈层活动存在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三人分别是超我、本我、自我人格的典型;而孙悟空则是本我、自我、超我糅合在一起的典型。本文从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分析四种典型的人格,指出这四人是作者吴承恩精神世界、内心情感移植、外射到先存的历史、佛教故事人物之结果,《西游记》是作者“心灵游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年),名铁木真,是蒙古帝国的创建者,成吉思汗英勇神武,骁勇善战,统一了蒙古族各部落,为元朝建立统一中华的局面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从古至今,成吉思汗在人们心中的形象一直是一代英勇的霸主形象。但是,不同的著作里对成吉思汗的记载略有不同,此文以《蒙古秘史》和《元史·太祖本纪》为例,从成吉思汗的世袭、先祖传说、形象的塑造三个方面谈论一下成吉思汗在不同著作里记载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