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宋建松 《贵州茶叶》2007,35(3):37-38
密植免耕茶园具有成园快、投产早、质量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特点。在栽培实践中显示出来生产前期与种植密度成正相关,但6—7年后则出现种植密度越大增产幅度反而减少,这说明茶树个体与群体之间生长发生矛盾。所以,在贵州省茶科所专家的指导下,我站于1988年冬在新蒲建园,通过20年的种植,采取有效的茶园农艺管理措施,解决了茶树个体与群体之间的矛盾,达到了速成高产又能稳产的目的。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利用茶园密植免耕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群体优势,改善茶树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利用,在短期内取得投产早、产量高、收入多、经济效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茶树种植方式主要是单,双行条植,每亩约2500~5000株。这种茶园成园慢,一般五,六年后才能投产,十几年以后才能高产。新近有人推广密植免耕的茶园,采用宽幅多条密植方式,一般行距4.5尺3行,5尺4行,6尺5行,密度每亩达20,000株以上。这种茶园在深耕,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只要管理跟上,二、三年茶园就会郁闭,从而做到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超双百,达到速成丰产的目的。但根据浙江漕桥茶场试验,一、二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茶树新的栽培技术,一九七三至一九七四年,杭州地区茶叶工作者在余杭县漕侨、双汗两个大队进行茶树密植栽培试验,两年试验结果,获得了“一年种、二年采、三年亩产干茶超两百斤”的良好效果。到一九八二年春为止,全地区密植速成茶园已发展到四万亩左右,其中已投产的近万亩。为了摸清密植速成茶园的栽培技术和经济效益,杭  相似文献   

5.
孙玉雷 《茶业通报》1999,21(4):22-23
乌jiu茶树复合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jiu的蔗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乌jiu、茶树)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日照市是我国江北茶区最北部的集中分布区,近几年,始终把茶叶列入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项目来抓,茶树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统计,到2009年,茶园面积已达到1万hm2,其中投产茶园面积0.87万hm2,茶叶总产量7200t,总产值5.3亿元。但茶树鲜叶采摘有粗有细,  相似文献   

7.
乌桕茶树复合种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桕的遮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 乌桕、茶树) 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茶树密植免耕可以快速高产,这已为近十年来各茶区的广泛实践所肯定,但是种植多年之后(十年以上)是否还持续高产呢?有人断言密植免耕茶园中后期再高产是不可能的。其理由是:届时茶树的个体和群体矛盾日益突出,将导致全园植株衰弱;与此同时,因树冠的高度郁蔽,群体的光能利用率也会渐次降低,由此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低产。根据我们的进一步研究,密植免耕茶园不仅可以速成高产,而且能够稳产高产并历经二十年以上仍不衰退。  相似文献   

9.
对茶园间作光叶紫花苕、紫英云、白三叶、黑麦草和鼠茅草,比较大田试验下不同绿肥对茶园杂草控制、茶树根际土壤水分、土壤温度与养分的影响,并分析不同绿肥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鼠茅草抑草效果最好;间作鼠茅草后茶树根际水分含量最高,为10.5%;间作鼠茅草后茶树根际土壤温度最低,为20.3℃;间作鼠茅草和紫云英,能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和全氮含量;鼠茅草生态适应性好。综合评价:鼠茅草是茶园间作最佳绿肥,适宜在汉中茶园种植。研究结果可为茶园绿肥的选择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茶园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俞美英 《茶业通报》2000,22(4):23-25
茶园无公害栽培是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茶叶的贸易和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从茶树种植、茶园管理、茶树保护诸方面 ,必需采用一系列合理利用和维护自然资源 ,保护环境 ,适宜茶树生育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新建茶园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定型修剪高度的田间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离地10~15cm进行矮化定型修剪的前提下,采取合理密植,亩植12000~16000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是密植茶园获得可持续性优质高产高效的较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
张龙云  李敏  何超群 《茶业通报》2003,25(3):111-112
本文根据新建茶园不同种植密度、不同定型修剪高度的田间对比试验及跟踪观测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在离地10~15cm进行矮化定型修剪的前提下,采取合理密植,亩植12000~16000株,再配套综合农艺技术措施进行管理,是密植茶园获得可持续性优质高产高效的较优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利用茶园密植免耕速成丰产栽培技术,可以充分发挥茶树群体优势,改善茶树生态环境,提高营养利用,在短期内取得投产早、产量高、收入多、经济效益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方和汝  方勇 《茶业通报》1998,20(2):12-13
复合茶园一般是在茶园内问植经济树木。如海南茶区胶茶间作,本省茶区林茶间作等。但以乌桕与茶,山苍树与茶的立体复合种植效益较为显著。祁门是优质茶产地,有着多种种植方式,密植和常规茶园以套种乌桕或山苍树为代表的立体复合茶园占有一定的面积,这些复合茶园对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稳定群体结构,调节小气候、促进茶树有机物的转化、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显著的效应。复合茶园能改善茶树生态环境茶树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温度、水份和光照。复合茶园能够创造利于荣树生长的多项有利条件。如夏秋季能减少光照强…  相似文献   

15.
丁磊  金银永 《茶业通报》1992,14(4):27-29
承担了农业部下达的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课题的一部分,经过一年的示范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实施情况总结如下。机械化采茶综合技术示范方法和效果选择绍兴县茶场与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482亩茶园进行机采综合技术示范,其中绍兴县茶场示范面积为301.5亩,茶树品种为福鼎、鸠坑、毛蟹等,树龄6~20年,种植方式是行距1.5米的条栽茶园,茶园地势有平地、缓坡和梯级三种,1990年亩产量达到151.5公斤;绍兴县龙虎山茶牧场是利用衰老茶园改造,逐步培育机采适宜茶园,目前,180.5亩福鼎、  相似文献   

16.
许裕奎 《茶业通报》1993,15(4):30-31
茶树生长,收获周期较长,而且又分直接售鲜叶、初制干茶、精制茶各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产生产品效益。根据这一特点,我场采取了“统分结合”的承包责任制形式。统分结合是指:茶园的栽培管理作业由职工承包负责完成,鲜叶由场茶厂按质论价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全场320亩投产茶园,110亩幼龄茶园,从1989年春开始,全部按类分给职工承包管理。实践证明,“统分结合”给本场带来了生机,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连续四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具体做法和效果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任长根 《茶业通报》1998,20(4):10-11
径县地处黄山山脉,峰峦叠蟑,河流交错,优越的自然条件,适宜茶树生长。涌溪火青、汀溪兰香、任县特尖等名优茶均产于此。但茶园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大部分是解放前种植的丛栽老式茶园,树龄大,茶园坡度陡,一般都在20~30度,水土流失严重,有的根系裸露,使茶树失去生长基础;此外,还受到农村农事季节劳力和茶市行情等影响,普遍存在“重采轻管”,使茶树树势日渐衰败,枝条稀少,对夹叶多,有的新茶园,由于采管不善未老先衰,因而单产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制约了山区茶叶生产和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县委、县…  相似文献   

18.
茶园生态与茶树无机营养物质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生态水平下的茶树营养物质生产能力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在茶园管理栽培技术措施上,采取种植适当遮荫树的办法,对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茶树的无机营养物质积累和茶叶品质,将会起到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红春  刘懿 《茶业通报》2013,(3):104-105
茶园生产机械主要包括茶园开垦、茶树修剪、茶园耕作、茶叶采摘、茶园综合防控等机具。推行茶园管理机械化,是解决农村劳动力紧张,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茶叶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候海涛 《茶业通报》2003,25(1):11-11
茶树喜湿润、怕涝。进入春季以后,春雨往往使茶园积水,造成茶园土壤水分过多而导致湿害。因此,必须做好茶树湿害的预防与排涝工作。凹凸不平的茶园由于土层浅、透水性能差,易使地面径流水成重力水汇聚在低处土层而发生湿害。因此,应采取措施,降低这些茶园的地下水位,缩短地面径流在这些茶园的停滞时间;底部有不透水层的茶园,由于在开垦时遇到硬盘层、粘盘层,使茶园开垦的深度不足而造成湿害。此类茶园应在雨季之前,对茶园行间进行深翻,打破不透水层,使地下水位控制在0.8m以下;位于大坝或池塘基部的茶园,由于在筑坝时夯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