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农民道德现状存在着道德信仰多元、道德价值消退、道德行为冷漠、道德心理分化等重大问题。利益冲突、教育不足、干部作风、舆论问题等是造成农民道德问题的主要原因。因而必须从保障农民经济利益,提高农民文化素养,提升基层干部素质,优化农村社会舆论等多角度来构建农民道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约有三亿,而农业经济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构成,受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影响较大,因而提升农业生产人员的综合素质是保证国家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新型职业农民一词的提出是对高素质农业生产者的概括,而高素质农业生产者首先要通过培训来塑造.该文通过介绍这一类人群,并对这一类人群的培训展开分析,就...  相似文献   

3.
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实质上又是农民利益问题。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切实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保障农民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沿着农民分化的轨道前进,并呈扩大趋势。分析了引起农民分化的前提条件及原因,分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特点,提出了正确引导农民分化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农民远程教育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创新农民培训新模式,采用“深挖需求,定点培训,跟踪服务,网上远程培训+网下综合服务”的方式培养与服务典型农户;再由典型农户带动周边农户,走向科技致富之路。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新型农民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以来,农民流动成为最大的社会现实。对农民流动的成因探讨是解决农民流动相关问题的重要前提。探讨了农民流动成因的3个问题,即农村为什么会出现剩余劳动力、农民为什么能够流动、农民为什么愿意流动。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巨大挑战,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亟待进一步全面提高。如何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解决好新时期农民教育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农民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民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个是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历史性转变;另一个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农业发展面临着四个大的问题:一是面临长期确保农产品总量和结构供求平衡的巨大压力。二是面临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质量的巨大压力。三是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约束和环境恶化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民法制观念教育,重要在于提高农民思想认识,加快农村法制法规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农村普法队伍建设;注重适当投入,促进农村普法硬件建设;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农村法制宣传活动;搞好基础工程,提高农民整体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始终是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实质上又是农民利益问题.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须贯彻和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切实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保辟农民的政治权益.  相似文献   

10.
靳玉红  郜小波 《现代农业科技》2009,(16):366-367,371
介绍了沁阳市促进农民增收途径的实践和探索情况,并就沁阳市新时期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沁阳市新时期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由于受地理、历史、经济的影响,广大农民教育理念还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教育观片面、人才观片面、教育经验主义、教育脱离生产等方面,要改变农民教育理念就要从教育管理、资金投入、制度建设、政府服务、社会风气等方面进行改变,从而更好地为农村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自21世纪初,我国开始聚焦"三农"问题,目前我国已初步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乡村振兴战略正在稳步进行。如何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趋势下,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保证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顺利转型。本文对我国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论述,并适当讲解了当前的时代发展特点以及新时期农业经济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农民问题最直接的外在表现就是农民数量的居高不下。这一问题从封建社会末期开始出现,经历了近代社会变革中的强化过程后,在当代社会被凸现出来。总体而言,农民问题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农民问题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变暖等世界性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林地资源也越来越被国家所重视。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便是检测林地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的林地资源的现状和林地变更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思考,希望可以帮助提高我国林地变更调查工作的调查质量,为我国建设环境友好型国家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5.
16.
彭绪梅  马玉 《农业与技术》2013,(11):221-223
“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最关键的就是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为促进农民增收,本文从枣庄市农民增收的现状为例,对枣庄市农民收入以及制约枣庄市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进行剖析,以此希望能对构建增加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主体,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对农民的职业教育。发展云南农民职业教育应转变观念,深化对农民职业教育的认识,完善农民职业教育政策与管理体制及保障系统,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民职业教育投资机制,开拓多层次、协调发展的农民职业教育供给体系,健全职业资格证书和就业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8.
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最重要的措施.它能有效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章针对当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农民增收问题作为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一直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它事关国家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既是当前紧迫而繁重的任务,也是今后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孟颖  马怀礼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43-16447,16477
分析了皖北地区农民主体弱化的现状及表现: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皖北地区的农民(主要指在家务农的留守农民)弱化现象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留守农民体质弱、文化层次低、劳动力后备乏人、务农积极性低、务农收入低、投资力量弱、农业生产资料拥有量少、社会资本供给不足等。指出农民主体弱化的根源在于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工农、城乡统筹发展问题(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化"经济社会格局)。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应通过培育新型农民群体、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改变农民主体弱化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