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诺丁汉大学的科研人员近来建立了一种从牛乳中迅速分离乳脂并经转甲基化产生脂肪酸甲酯的方法。脂肪经一种非溶解方法离心分离。将上述方法与己烷:isopropanol溶剂抽提方法进行比较,并使2种方法中的脂肪酸比例完全相同。对108个样品测定结果比较发现,该方法准确、简单、迅速、安全、经济,特别适合于大量样品的测定。  相似文献   

2.
乳脂中脂肪酸组成的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消费者对乳脂及其脂肪酸组成需求的变化入手,系统论述了通过营养谳控变乳脂中脂肪酸组成的可能性与作用效果及防止乳脂中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增加也抗氧化性产生不良影响的措施,并指出了今后的研究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蔗糖脂肪酸酯中的甲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和异丁醇5种残留溶剂。称取样品直接顶空进样,建立以DB-1毛细管柱(60 m×530μm,1μm)为分析柱、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40 min的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结果表明:5种残留溶剂在0.05~10.0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甲醇、异丙醇、甲基乙基酮、乙酸乙酯和异丁醇的方法定量限依次为0.024 4、0.019 7、0.022 7、0.024 5、0.019 2 mg/kg,平均回收率为81.7%~96.8%,相对标准偏差为1.90%~4.52%;方法前处理操作简单快速、回收率和精密度良好,适用于蔗糖脂肪酸酯中5种残留溶剂检测;20批次蔗糖脂肪酸酯样品检测结果显示,17批次样品中检出的3种溶剂残留量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要求,甲醇的检出率最高达到80%,亲油型样品中残留溶剂检出种类主要为甲醇,其残留量最高达到9.42 mg/kg,亲水型样品中残留溶剂检出种类较亲油型多,但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7,(3):57-61
传统的脂肪酸测定方法步骤繁琐、耗时长、需用试剂种类多且毒性较大。本研究在2008年颁布的国家标准《动植物油脂脂肪酸甲酯制备》中酯交换法的基础上,对肌肉中脂肪酸甲酯化置备方法进行了适量改进,并通过探讨不同氢氧化钾甲醇添加量和酯化时间对脂肪酸测定结果的影响,建立了利用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猪肌肉中脂肪酸的方法。本方法能准确地分离和测定猪背最长肌的10种脂肪酸,其中7种含量较多,占到所测脂肪酸总量的99.71%。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可靠性,是测定猪肉中脂肪酸成分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法检测牛奶中脂肪酸组分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找到并建立一套简单而高效的方法用来测定牛奶中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方法]应用气相色谱(GC-FID)方法,采用Agilent HP-88专用脂肪酸甲酯毛细管柱和程序升温方法来分离牛奶中的脂肪酸组分,用保留时间定性和峰面积百分比法进行定量。[结果]表明:牛奶中的脂肪酸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该检测方法的回收率为99.588%,精密度为2.60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复度。[结论]本实验方法可以作为牛奶中脂肪酸检测的技术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脂肪是牛奶中受日粮影响最大的成分。奶牛饲喂高精料日粮或高不饱和油脂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乳脂降低综合症的发生,进而影响牛奶加工产品。截至目前,乳脂降低症的主要生物学机制是乳脂合成底物不足以及瘤胃氢化时产生的反式脂肪酸或其它特殊脂肪酸产物抑制了乳腺脂肪酸合成途径所致。作者仅就后者生物氢化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力图为相关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反式脂肪酸降低乳脂合成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中的反式脂肪酸直接来源于日粮脂肪或由瘤胃微生物氢化生成,本文重点介绍了反10-油酸和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两种不同反式脂肪酸对乳脂合成的影响,讨论了反式脂肪酸影响乳脂合成的机理,可能是反式脂肪酸通过抑制乳腺中脂肪酸合成的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和脂肪酸合成酶的活性,进而导致乳脂合成的减少。  相似文献   

8.
奶牛营养代谢对乳脂合成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综述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变化模式对乳脂前体的影响,胰岛素一葡萄糖在脂肪组织动员过程中激素、营养物质、脂蛋白脂肪酶和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脂肪酸及其异构体对乳脂合成的影响。并对营养因素影响乳脂合成的综合效应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青贮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的方法。青贮饲料浸提液经酸化后即可直接上机测试。采用Nukol毛细柱(30m×0.25mm×0.25um),程序升温方法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青贮饲料中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直接快速分离,在3个添加浓度水平上乙酸、丙酸、丁酸...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乳脂率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中FATP1基因的表达情况,试验选取216头处于泌乳盛期的健康德宏奶水牛,分为高乳脂率组(H组)、中乳脂率组(M组)和低乳脂率组(L组),采集乳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率,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采集乳腺组织,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ATP1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并与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组乳脂率、总脂肪酸含量和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1),M组显著高于L组(P<0.0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H组极显著高于L组(P<0.01),显著高于M组(P<0.05),而M组与L组无显著差异(P>0.05)。FATP1基因mRNA表达水平为H组极显著高于L组(P<0.01),而H组与M组、M组与L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脂率与乳中总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FATP1基因mRNA表达量与乳脂率、脂肪酸总量、长链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表明在乳脂合成的过程当中FATP1基因对脂肪酸的摄取和转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乳脂率德宏奶水牛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选取216头德宏奶水牛,采集乳样,用乳品分析仪测定乳脂率,德宏奶水牛的乳脂率大部分为(7.5±0.5)%,将其确定为中乳脂率组(M组),而乳脂率8.0%的确定为高乳脂率组(H组),乳脂率7.0%的确定为低乳脂率组(L组)。根据乳脂率测定结果,选择同一养殖小区中饲养条件及胎次相同、年龄相近、处于泌乳盛期的不同乳脂率的健康德宏奶水牛各3头,采集乳样,用乳成分分析仪测定乳脂率,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含量;采集乳腺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PL蛋白表达水平,并与德宏奶水牛乳中的乳脂率和脂肪酸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组乳脂率、总脂肪酸和长链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M组和L组(P0.01),M组显著高于L组(P0.05);H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高于L组(P0.01),显著高于M组(P0.05),而M组与L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LPL基因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为H组极显著高于L组(P0.01),而H组与M组、M组与L组间均差异不显著(P0.05)。乳脂率与乳中总脂肪酸、长链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LPL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乳脂率、总脂肪酸含量、长链脂肪酸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LPL基因在乳脂合成过程中对脂肪酸的摄取和转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饲料与环境对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奶的乳成分可分为水和固形物两部分,固形物包含脂肪、蛋白质、乳糖、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物质。固形物各组分含量的多少,影响着乳质的优劣。1乳脂肪乳脂率是衡量乳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乳脂肪中绝大部分(约95%)是甘油三酸酯,另外还有少量的游离的脂肪酸和胆固醇。其中,有近一半的乳脂肪是以瘤胃发酵产生的醋酸和酪酸为原料由乳腺合成的;其余部分则由饲料中的脂肪或积蓄的体脂肪供给(以长链脂肪酸的形态直接形成乳脂肪)。不同的饲料组成对乳脂肪体内合成有极大的影响。纤维在瘤胃内被分解后生成醋酸,而淀粉在瘤胃内被分解后则生…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季节对牛奶中脂肪酸含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泌乳期、季节和胎次对牛奶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对来自DHI中心的9872份牛奶样本中的脂肪酸含量数据和3430份牛奶样本中的乳脂、蛋白质、乳糖与总固形物含量数据,按季节、地区、泌乳期、胎次进行分组,然后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下:(1)季节对牛奶中脂肪酸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夏季乳脂中饱和脂肪酸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不饱和脂肪酸极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1)。游离脂肪酸春季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1)。(2)不同地区对乳脂、乳糖、总固形物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宁夏蛋白质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河南、湖北与内蒙古(P<0.05)。而宁夏与内蒙古之间乳脂、乳蛋白、总固形物无显著差异(P>0.05)。湖北与宁夏牛奶总成分含量较高。(3)泌乳期对牛奶成分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泌乳前期乳脂、蛋白质、总固形物含量最低,且显著低于泌乳中期、泌乳晚期、泌乳延长期(>305d)(P<0.05)。泌乳前期与泌乳中期乳糖含量较高,且极显著高于泌乳晚期、泌乳延长期(P<0.01)。(4)不同季节对乳常规营养成分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夏季各项指标最低,且极显著低于春季、秋季、冬季(P<0.01)。(5)不同胎次对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含量产生极显著影响(P<0.01),一胎牛乳中各种成分含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三胎次奶牛(P<0.01)。  相似文献   

14.
短链脂肪酸是胃肠道微生物发酵的主要产物,不仅作为乳脂合成前体物直接参与乳腺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还作为信号分子调节乳腺脂肪酸代谢,进而调控乳脂的合成.本文从短链脂肪酸对乳脂合成的影响以及短链脂肪酸调控乳腺乳脂合成的分子机制2方面,综述了短链脂肪酸调控奶牛乳腺乳脂合成的作用机制,为奶牛乳脂合成机制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的目的是评价富含棕榈酸的脂肪酸补充剂(PA)的颗粒大小对奶牛采食量、营养物质消化率和奶产量的影响。试验选取24头初产和经产荷斯坦牛进行重复4×4拉丁方设计,试验期21d。总的来说,与对照组相比,PA处理可增加乳脂含量、乳脂产量、3.5%乳脂校正乳产量、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C16乳脂肪酸的含量和产量、饲料效率,降低C16脂肪酸和总脂肪酸的消化率、从头合成的乳脂肪酸含量和预先形成的乳脂肪酸含量,但不影响干物质采食量、体重、体况得分、奶产量、乳蛋白产量和乳糖产量;与PA-SM处理组相比,PA-LG处理组趋向增加乳脂肪含量;与PA-MD处理组和PA-SM处理组相比,PA-LG处理组增加了C16脂肪酸的消化率;除此,与PA-MD处理组和PA-SM处理组相比,PA-LG处理组增加了C16脂肪酸的消化率。结果显示,PA可增加乳脂肪含量、乳脂肪产量和饲料利用率,减小的脂肪颗粒可降低脂肪酸消化率,但是在本试验的日粮条件和颗粒粒径的条件下,减小的脂肪颗粒对于动物生产性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乳脂是鲜奶的重要组成成份,其含量高低是评价鲜奶质量的主要指标,我们根据相关报道及生产中的有关经验,现总结出以下几条提高乳脂率的措施: 1选用高乳脂指数公牛及高乳脂率母牛为亲本,培育高乳脂率母牛群体。   经研究表明,乳脂率遗传力在 0. 26~ 0. 84之间,而总乳脂量与总奶量之间的遗传相关为 0. 569~ 0. 900,可见培育高产高乳脂率母牛群体是可以实现的。培育高乳脂率牛群是提高鲜奶乳脂率的重要措施。 2奶牛日粮中保持一定的粗纤维水平   粗纤维经瘤胃微生物分解后产生挥发性脂肪酸,其中乙酸和丁酸是合成乳脂的主要原料,…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全棉籽比例对奶牛泌乳性能和乳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选择8头泌乳早期的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量、胎次、产犊日期接近,健康无疾病),分为4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A组饲喂基础饲粮,B、C和D组分别饲喂含5%、10%、15%全棉籽的试验饲粮.每期试验28 d,其中预试期为7d,正试期为21 d.结果表明:随着饲粮全棉籽比例的增加,奶牛产奶量有提高趋势(P>0.05),校正乳产量极显著提高(P<0.01).全棉籽极显著地提高了奶牛的乳脂率(P<0.01),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乳非脂固形物率无显著影响(P>0.05).全棉籽极显著降低了饱和脂肪酸( SFA)的含量(P<0.01),不同程度地提高了乳中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的含量(P<0.05或P<0.01);短链脂肪酸和中链脂肪酸含量都显著降低(P<0.05),长链脂肪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或P<0.01).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全棉籽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优化乳脂脂肪酸组成,改善乳脂品质,并以10%为泌乳早期奶牛最佳饲粮全棉籽比例.  相似文献   

18.
曹越  李大彪 《中国畜牧兽医》2021,48(8):2778-2786
乳脂肪是高质量的天然脂肪,其可为人类提供营养和能量,在各种膳食脂肪和油类中,是最容易被消化吸收的。乳脂肪是在乳腺中由从头合成或外源摄取的脂肪酸与甘油酯化形成的一种脂类物质,其含量的高低关系着牛奶品质的优劣和乳制品的加工特性。在奶牛的泌乳周期中,乳腺泌乳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内分泌腺分泌的多种激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乳脂的合成具有积极的调控作用。综上所述,作者介绍了氢化可的松、催乳素、胰岛素和生长激素4种泌乳相关激素对BMECs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即从乳脂合成适宜的激素添加量、激素对乳脂球形态的影响方面初步阐释其调控作用,并从乳脂合成的关键酶及转录因子、激素对乳脂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方面深入阐释其作用机理,旨在为研究泌乳相关激素对奶牛乳腺内乳脂肪合成的调控机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日粮因素对奶牛乳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乳脂是乳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对乳的能量含量、乳制品物理特性、感官质量和营养价值等有重要影响。乳脂脂肪酸中的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等长链饱和脂肪酸摄入量过高容易引起血浆胆固醇的升高和导致心血管疾病;而乳脂脂肪酸中的共轭亚油酸(CLA)、丁酸和神经鞘脂类等则具有降低血脂、血浆胆固醇和抗癌的作用(Ulbricht和Southgate,1991;Parodi,1997)。因此,关于乳日旨合成的营养调控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预防乳脂降低,二是提高CLA等功能性脂肪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简单的方法能够估计奶牛甲烷产量,而本试验估测了甲烷产量与乳脂脂肪酸组成之间的关系,以期通过奶牛乳脂脂肪酸组成预测其甲烷产量。本试验利用了包含10个日粮处理和50个试验观测动物的3个奶牛试验数据。试验日粮中分别添加了延胡索酸钙、二烯丙基二硫化物、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亚麻籽粕、亚麻油和丝兰粉。甲烷产量通过开路间接呼吸测热仓测定并以g/kg干物质(DM)采食量表示。乳脂脂肪酸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并以各脂肪酸占总脂肪酸量比例的形式表示。采用含有一个随机试验效应的单变量混合模型回归技术确定乳脂脂肪酸组成和甲烷产量间的关系。多变量模型通过利用以施瓦茨贝叶斯信息数据为基础选择脂肪酸的逐步过程推导出来的。试验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为(17.7±1.83)kg/d,乳产量为(27.0±4.64)kg/d,甲烷产量为(21.5±1.69)g/kg干物质。乳脂中C8∶0、C10∶0、C11∶0、iso-C14∶0、iso-C15∶0、C16∶0和anteiso-C17∶0与甲烷产量(g/kg干物质采食量)呈正相关(P<0.05),而iso-C17∶0、cis-9C17∶1、cis-9C18∶1、tran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