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日光温室内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花期物候、花型、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比露地栽培的杏树始花期提前33 d,花期延长4 d,完全花比例低33.25%.经方差分析,它们之间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a=0.01),果枝上完全花比例由大到小的顺序露地为中果枝、长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温室为短果枝、花束状果枝、中果枝、长果枝;温室内金太阳杏在落花前期脱落的花大多是不完全花,落花高峰过后脱落的花中大多为完全花,而这些脱落的完全花中,有80%表现为雌蕊枯萎,子房基本未发育.日先温室金太阳杏有2次生理落果,第一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第一速生期,第二次生理落果发生在果实的缓慢生长期,这一时期正是果实生长的硬核期.  相似文献   

2.
试验以二花槽、凯特、金太阳、沙金红、骆驼黄、张公园6个品种的杏树为试材,分别对各个品种的开花物侯期、不同类型果枝的花朵败育率、坐果率以及落花落果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二花槽、金太阳、沙金红这3个品种的花期最早,易受晚霜危害;同一品种不同类型果枝的花朵败育率不同,以中、长果枝的花朵败育率较高,而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的败育率较低;供试品种中以沙金红总体败育率最高,不适宜普遍种植;以金太阳和凯特两个品种的花朵败育率较低,坐果率较高,适宜广泛种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杏树的花朵败育率和坐果率成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疆若干杏品种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4  
对8个新疆杏品种的开花物候期和不完全花的调查发现,杏树开花相对集中在3月底4月初,持续5~6 d,花期基本相遇,只是由于局部小气候和天气状况使其略有差异;对于结果枝,所有品种开花先后顺序是花束状果枝、短果枝、中果枝开花,最后是长果枝开花,而其花期持续时间长短和开花先后顺序相反;通过花器官特征调查,各品种不完全花比率在22;~66;,最高的是大果胡安娜为66;,最低的是阿克西米西为22;,败育花率较高,品种间差异较大.所有品种不同类型果枝的不完全花率是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然而其自然座果率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4.
日光温室杏果实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日光温室与露地栽培的金太阳杏果实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日光温室栽培可使杏果实发育的第一速生期、第二速生期延长,果实发育的缓慢生长期缩短,整个生育期较露地栽培延长了15d;日光温室内金太阳杏第一速生期的生长速率显著低于露地,第二速生期的累积生长量显著高于露地;较低的夜间温度是造成温室内杏果实第一速生期较长、生长较慢以及果实个体较大的原因;日光温室内金太阳杏果实的横径、纵径与鲜果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乘幂回归关系(r=0.98**,r=0.99**);日光温室内金太阳杏鲜果质量与发育时间之间的关系符合Log istic生长曲线(r=-0.99**)。  相似文献   

5.
(木奈)为我省名特优果树之一,有青(木奈)(包括油(木奈))和花(木奈)2个系统。其结果枝以花束状果枝和短果枝为主。(木奈)自交能实,其花繁果少、单产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花期遇低温阴雨。(木奈)的生理落果可分2期。果实发育曲线呈双S型,早期与后期果实膨大迅速,中期(胚发育期)膨大较缓慢。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苇子峡乡野山杏进行开发利用,更好地指导生产,采用田间观测的方法对苇子峡野山杏的开花物候期、不完全花百分率及花期冻害对其坐果率的影响进行观察与统计。结果表明:野山杏花芽一般在3月下旬开始萌动,4月上旬或中旬进入初花期,始花至落花持续时间6~9 d,整个过程需26~31 d;各类型果枝不完全花百分率存在差异,遭遇霜冻后各类型结果枝受害程度依次为中果枝(93.96%)长果枝(92.30%)花束状果枝(80.65%)短果枝(69.09%),坐果率短果枝最高(5.43%),长果枝最低(1.24%);野山杏不同年份开花各物候期的起始时间存在差异,花期遭遇低温霜冻是限制野山杏栽培生产及连年丰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李、杏优良新品种的落花落果规律及保花保果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宁  刘威生  张玉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477-4478,4504
[目的]研究李、杏优良新品种的落花落果规律和保花保果措施。[方法]大蕾期调查花朵数,每隔4~5d观测1次花果数量的变化情况,直到果实采收期。于盛花期喷施营养元素、激素。[结果]李树在盛花后第5天开始落花,第8天达落花高峰;杏树在盛花后第4天开始落花,第8天达落花高峰,不同品种存在差异,极早熟品种骆驼黄杏盛花后第4天即达落花高峰,并持续5d。李树在盛花后第24天达落果高峰;杏树晚熟品种在盛花后第24~25天达落果高峰,早熟品种在盛花后第22天达落果高峰。大石早生李以花期喷硼砂或赤霉素骆驼黄杏以花期喷赤霉素或1200倍稀土串枝红杏以花期喷赤霉素或1200倍稀土、磷酸二氢钾、硼砂,丰仁杏、国仁杏均以花期喷磷酸二氢钾或硼砂提高坐果率效果显著。[结论]李、杏树在果实采收前均会出现2次落花落果高峰,为花后4~8d和花后22~25d。于盛花期喷施营养元素或激素可显著提高坐果率。  相似文献   

8.
品种特征特性 生长势较强;树姿半开张;1年生枝条绿色,向阳面红色;花粉红色,两性花;7年生结果树高3.07米,冠径2.99米×2.83米,干周18.75厘米,新梢平均长43.56厘米,粗0.47厘米,以中短果枝、花束状短果枝结果为主,三种结果枝分别占36.98%、22.75%及23.50%,徒长性结果枝和长果枝分别占9.37%和7.04%。5月上旬花芽萌动,5月中下旬开花,花期5~7天,8月末至9月初果实成熟,果实发育约100天。果实近圆形,果柄短,不易脱落,缝合线极浅,两半部对称,果顶圆且顶点为短鹰嘴状突起。果皮底色浅绿,覆有大面积红晕,充分  相似文献   

9.
甜樱桃枝类组成及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明甜樱桃枝类组成对产量的影响,并为整形修剪和丰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常规方法,调查了14个甜樱桃品种的坐果率、短果枝比例、花束状果枝比例等树体参数及单株产量,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二次多项逐步回归分析等。结果表明,坐果率与甜樱桃产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坐果率,中、长果枝及花束状果枝比例对产量起正效应作用;花芽叶芽比例对产量起负效应作用。研究证明,选择栽培坐果率高的优良品种是甜樱桃获得高产的先决条件;培育足够多的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才能使甜樱桃获得高产;在丰产树的树体结构中,长果枝∶中果枝∶短果枝∶花束状果枝的优化结构比例关系约为3∶1∶8∶40。  相似文献   

10.
枣的落果.是指果实在脱落以前出现一系列生理、生化、生态反应.在果柄同果枝相连处产生离层而脱落的现象。板枣的落果与其他枣品种一样,有三个明显的落果时期,即花期落果、中期落果、采前落果。其中对板枣影响最大的当数中期落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亚热带重要的常绿经济果树,但是荔枝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平均最终坐果率5%左右。综述了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荔枝落果依品种不同有34次高峰;荔枝开花习性的缺陷是落果的主要原因,而胚与胚乳及果柄发育的不完善和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激素及多胺含量的不充足是落果的内在原因,不利环境因素(低温寡照、阴雨连绵)进一步诱发荔枝幼果脱落;有关荔枝落果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培养健壮充实的结果母枝是保证花穗正常发育,减少早期落果的基础,花果期进行适当的环割、环剥及恰当的水肥管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减少中后期落果的有力手段。并根据现阶段荔枝落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办法,以期为荔枝落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是亚热带重要的常绿经济果树,但是荔枝落果现象非常严重,平均最终坐果率5%左右。综述了前人的研究结果,认为荔枝落果依品种不同有3~4次高峰;荔枝开花习性的缺陷是落果的主要原因,而胚与胚乳及果柄发育的不完善和矿质元素、碳水化合物、激素及多胺含量的不充足是落果的内在原因,不利环境因素(低温寡照、阴雨连绵)进一步诱发荔枝幼果脱落;有关荔枝落果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相关研究也不够深入;培养健壮充实的结果母枝是保证花穗正常发育,减少早期落果的基础,花果期进行适当的环割、环剥及恰当的水肥管理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减少中后期落果的有力手段。并根据现阶段荔枝落果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解决办法,以期为荔枝落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智能仪表掉电保存数据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笔者研究了智能仪表在掉电时,借助E2PROM自动保存实时数据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数据准确和工作可靠等优点,目前正在线使用中。  相似文献   

18.
滴(渗)灌土壤水分移动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地埋式滴(渗)灌和地表式滴(渗)灌水分移动规律的研究表明,滴(渗)灌水分在土壤中的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水分等速移动阶段,水峰呈现圆形扩散;第二阶段为水分不等速移动阶段,呈现立卵形移动,水分下移速度最快,上移速度最慢,前者为后者的2.2~2.55倍。在本试验条件下,地表式滴(渗)灌的土壤水分蒸发量较地埋式大33%~39.7%,如果滴(渗)灌与地膜覆盖相结合,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的76%~86.8%,能进一步提高水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油水两相分层流动的压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提出了一个考虑相界面相互作用的油水两相分层流动的压降模型,分析了游离水层高度和压降的变化规律,并用白油/水两相流的实验数据作了验证,其模型和测量的总误差均小于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