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达州市苎麻原麻标准化生产前、后种植状况及效果,原麻标准生产组织措施、技术措施,提出推行苎麻标准化生产是实现苎麻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转变、提高种麻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沈其文 《中国麻业》2001,23(4):32-34
咸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原麻丰富,纺织工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优,但苎麻品种和刮制质量不良,导致纺织品成本加大、种植面积缩小,因此,要实现咸宁苎麻产业化仍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因素,首先必须解决原麻高产优质问题。本文特提出优化和发展苎麻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3.
咸宁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土壤条件适宜,苎麻种植历史悠久,原麻丰富,纺织工业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较优,但苎麻品种和刮制质量不良,导致纺织品成本加大、种植面积缩小,因此,要实现咸宁苎麻产业化仍存在着严重的制约因素,首先必须解决原麻高产优质问题.本文特提出优化和发展苎麻的五项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生态环境、创新实力、生产规模、原麻加工和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四川苎麻产业发展的优势;而苎麻纤维的独特性、苎麻产物的多用途、苎麻生产的轻简化、原麻的耐贮性和种植苎麻的生态效益等特点,使苎麻成为发展潜力较大的朝阳产业;在总结我国苎麻产业发展经验,结合四川苎麻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四川苎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省苎麻生产发展较快,1985年全省种植面积29.34万亩,总产2.285万吨;1986年发展到83.7万亩,总产5.25万吨;1987年达到166万亩。苎麻生产迅速发展,缓解了国内外市场原麻供求紧缺的矛盾。原麻不足的问题解决后,提高原麻质量的问题又突出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苎麻的种植、纺织加工和外贸出口,在历史上曾有多次辉煌,但受苎麻纺织成本高、深加工难度大、产品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销售市场的局限性以及近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多种国际政治、经济大气候因素影响,麻织品销售不畅。当前整个苎麻行业困难重重,麻纺厂开工不足,有的频临破产、甚至破产,由此波及原麻均价由1995年的12000元/吨降至目前4500~5500元/吨,导致种植面积和产量锐减,原麻生产再次在低谷徘徊。有关人士对此极为关注,提出了诸如苎麻的发展前景,麻价能否上升,洞庭湖区原麻为何积压严重等问题,现根…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省苎麻生产发展较快,1985年全省种植面积29.34万亩,总产2.285万吨;1986年发展到83.7万亩,总产5.25万吨;1987年达到166万亩。苎麻生产迅速发展,缓解了国内外市场原麻供求紧缺的矛盾。原麻不足的问题解决后,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达州市苎麻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且优良品种多达9个,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麻纺工业发展较快,麻纺产品以外销为主.但布局不合理,原麻质量滞后;麻纺设备相对陈旧,生产工业落后.实现苎麻产业化的措施是引进优良品种,建设高支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规模种植,建设丰产麻园;推广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引进麻纺新设备,实行精深加工,努力开拓市场,创出名牌;创新体制,实行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苎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宁孝勇  曾厚明 《中国麻业》2003,25(4):196-201
四川省达州市苎麻种植历史悠久。目前种植面积达2万公顷。且优良品种多达9个,纤维支数均在1800支以上。麻纺工业发展较快,麻纺产品以外销为主。但布局不合理,原麻质量滞后;麻纺设备相对陈旧,生产工业落后。实现苎麻产业化的措施是:引进优良品种,建设高支良种繁育体系;实行规模种植,建设丰产麻园;推广科学技术,提升产品品质,增加经济效益;引进麻纺新设备,实行精深加工,努力开拓市场,创出名牌;创新体制.实行化经营: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苎麻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低谷期达州苎麻产业的生产、加工基地现状:苎麻种植面积减少,原麻产量和品质下降,机械化收剥程度低,缺乏加工基地整合资源优势.分析了产业发展存在的不利因素及潜在优势,提出了在基地建设方面的几点建议:各级领导予以重视,建设高标准的苎麻原料生产基地,打造具有达州特色的加工产业集群基地.  相似文献   

11.
苎麻高产高效种植是以多用途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有别于传统的苎麻以收获韧皮纤维为主的种植模式.通过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实施,提高单位面积苎麻纤维产量、苎麻嫩茎叶产量和麻骨产量,开发苎麻嫩茎梢叶青贮喂肉牛、麻骨麻屑栽培食用菌的用途,大幅度提高苎麻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作者通过在越南实地考察苎麻种植产业、气候条件,对越南苎麻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归纳,同时与中国苎麻产业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其优势,旨在为中国从事苎麻生产、加工、外贸、科研及决策的有关单位提供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苎麻生产的主要问题是种植分散-生产布局不合理、单产低、品质差等。因此,有必要调整其生产布局,在最适宜种植区集中种植。安徽省苎麻的最适宜种植区为皖南山区北缘长江中下游的南岸和大别山区的东南山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环境保护、生产成本、技术研发、行业联系及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了我国当前苎麻生产的形势与问题,从天然纤维需求、苎麻特性及农业资源区划等角度分析了苎麻产业的发展前景,并从种植区域布局、机械化生产、清洁化脱胶、多用途及政策等方面重点提出了推动该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宜县苎麻夏布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五”以来,分宜县瞄准本县传统的苎麻夏布特色,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苎麻夏布业的优惠政策,通过实施推广苎麻良种、改善麻园生态、农民培训、高产示范、做大龙头企业等措施,使全县苎麻夏布业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增大,产品创新创名牌,种麻大户涌现,夏布织造业稳步发展,苎麻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升级。  相似文献   

16.
受农业部委托,在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局配合下,本文作者对江西省1998-2002年的苎麻生产现状、销售及加工情况进行了调研,对该省近5年来苎麻生产、销售及加工环节的情况进行了总结,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该省苎麻产业发展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苎麻育种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喻春明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B02):86-88,91
苎麻是我国苎麻栽培利用历史悠久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纤维作物。苎麻遗传育种是提高其产量和品质的最重要手段。苎麻的遗传育种起步晚,但育成的新品种在不同历史时期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苎麻遗传育种的发展历程、各个历史时期育成的重要品种和在生产上起到作用进行了概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苎麻产业化发展进程,本文对我国苎麻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苎麻是我国的传统特产,其面积和产量占世界总量的90%。我国苎麻品种资源丰富,据有关资料统计达934种;加工规模及出口量占世界首位;科研力量强大,具有强劲的发展潜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良种区域化栽培推广不够,影响苎麻的产量与品质;出口产品的档次不高,在世界苎麻产品贸易中缺乏竞争能力。为加快苎麻产业化进程,拟提出如下措施:建立龙头企业 科技单位 麻农协会的农工科贸一体化经营体系;提升现有“富饶特”、“益鑫泰”等名牌的品位,努力开创新的名牌;以多品种引导消费,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种植、科研、技术推广、纺织加工各环节的人力、物力、资金投入,改造现有纺织加工设备,尽快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目前主产麻区苎麻价格急剧下降的情况及其原因,提出了调减面积、更新良种、储存原麻、综合利用、扩大加工、疏理流通等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