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45年,Levine和Hofstod首先在美国发现并报道了鸭病毒性肝炎(DVH),我国黄均建等(1963年)报道该病在上海地区的发生与流行情况,王平等(1980年)在北京某鸭场分离到该病毒。近年来,随着河南省养鸭业尤其是肉鸭饲养业的兴起,许多鸭场...  相似文献   

2.
鸭肝炎是雏鸭的一种传播迅速、以肝炎为主要特征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本病可由三种不同病原引起,称为1型、2型、3型鸭肝炎病毒,其中以1型鸭肝炎病毒发病率、致死率为最高,是发现最早的鸭肝炎病原,也是危害最大的鸭肝炎病毒,本文就发生在26日龄雏鸭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鸭肝炎病原的分离与鉴定做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3.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分离与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取北京郊区某鸭场的病鸭肝脏制备病料,通过9~11日龄SPF鸡胚尿囊腔接种,结果显示所分离的毒株能使鸡胚发育迟缓、胚爪发育畸形、肝脏变绿。分离病毒回2日龄健康雏鸭进行动物试验,能使雏鸭在2~3 d内100%发生死亡,其发病症状及剖检病理变化与自然发病的小鸭一致。分离毒株对氯仿不敏感。病毒接种于鸭胚成纤维细胞后没观察到明显的CPE。血清中和试验表明分离病毒能被I型DHV标准血清所中和,证明分离的野毒株血清型为I型DHV,且毒力很强。  相似文献   

4.
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呈DVH阳性的病死鸭肝脏分离到3株(CD、HB、XC)病毒,电镜下病毒颗粒呈圆形、无囊膜,直径30~40nm,对氯仿、pH3.0、50℃,60min的处理不敏感,分离毒连续传代3次,全部鸭胚在24~60h死亡,胚体呈弥散性充血、出血,其致死鸭胚的能力能够被Ⅰ型DHV高免血清中和。分离毒人工感染1日龄雏鸭后出现与自然病例相同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并能重新分离到相同病毒。间接免疫组化检测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雏鸭的肝、脾、肾等均呈现DVH阳性。结果表明分离到的3株病毒均为Ⅰ型DHV,为有效预防DVH提供了有用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吴忆春  苗立中  郭时金 《中国家禽》2007,29(7):29-29,31
2007年1月,山东省临沂市某鸭场发生一起以鸭背脖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用市售鸭病毒性肝炎卵黄及血清抗体配合抗生素,均不能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从广东新兴某鸭场大批发病和死亡的10日龄雏鸭肝、脾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无血凝性,攻毒1日龄雏鸭能引起100%发病死亡,利用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标准血清进行中和试验、血清被动免疫保护试验、RT—PCR鉴定及序列分析表明该毒株为Ⅰ型鸭病毒性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我市自1984年开始流行鸭病毒性肝炎至今,已成为雏鸭疫病之首。为实施该病免疫防治所需,用已知的南京Ⅰ型胚毒和Ⅰ型高免血清与本市未知的肝毒及高免血清作了血清型鉴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病毒性肝炎病原血清型鉴定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病毒性肝炎在我市自1984年开始流行至今,已成为雏鸭疫病之首。为实施该病免疫防治所需,我们曾于去前两年对本病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用已知的南京Ⅰ型胚毒和Ⅰ型高免血清与本市未知的肝毒及高免血清作对照,进行了血清型鉴定.现将鉴定方法和结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副黏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军  丁巧玲  袁生  袁圣丹  万碧燕  朱晓玲 《中国家禽》2006,28(24):135-136,139
从广东省某鸭场的病死番鸭肝脏中分离一株病毒,该病毒对雏鸭、种鸭、蛋鸭均可引起发病。接种鸭胚传至第6代时病毒对鸡红细胞的血凝性稳定,通常在72h开始致死非免疫鸭胚,死亡率为80%。经磷钨酸负染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多呈现椭圆形,长轴为167~264nm,短轴为131~139nm,病毒外表有囊膜,囊膜外层有排列整齐的纤突。病毒与禽流感病毒无抗原相关性,能被禽副黏病毒I型阳性血清所中和。根据试验结果,初步将分离的病毒判定为鸭副黏病毒。  相似文献   

10.
<正>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发生于雏鸭的急性传染病,又称雏鸭病毒性肝炎。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和肝脏呈出血性炎症。一、历史与分布1945年在美国纽约地区饲养的1周龄以内的北京鸭发生一种以肝脏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传播快速。然而当时没有能分离到病原。1949年春,美国纽约市长岛地区又爆发了这种疾病,长岛地区分散的70多个鸭场几乎都受到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肿大并有出血斑点。此病传播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历史和分布1950年,Levine 等首次报道此病在美国纽约长岛发生,并从流行病学、症状、病理变化等方面描述了1948年该病已经在长岛的存在,并进行了病原分离和鉴定、人工发病、免疫接种及采用康复鸭的血清进行治疗试验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随后,许多国家陆续有发生此病的报道。  相似文献   

12.
北京鸭病毒性肝炎血清型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鸭病毒性肝炎是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和死亡率高。临床表现为角弓反张。病理变化主要是肝脏组织急性坏死性炎症与出血。本病往往造成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省某种鸭场送检的鸭胚中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TMUV),命名为SDBZ株。根据Gen Bank上已发表的TMUV NS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对该分离株NS3基因扩增并测序,将获得的SDBZ株NS3基因与Gen Bank中的11株TMUV及10株其他黄病毒属病毒基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S3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TMUV-WZDu、SDLY、JS804的同源性可达98.9%,与其他黄病毒属病毒基因同源性较低,为53.7%~77.2%。该研究结果为证明TMUV垂直感染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8月广西玉林的养鸭大户送来一批一周龄左右的死亡雏鸭 ,称其养的 2 0 0 0多只雏鸭死亡过半 ,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病情。经临床剖检病变很象小鸭肝炎 ,我们采集了几份死鸭肝病料进行分离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鸭瘟病毒阳性血清、Ⅰ型鸭肝炎病毒阳性血清由中国农业大学苏敬良博士惠赠。鸭胚与2日龄雏鸭购自本市健康鸭场孵化场。1 .2 病料处理对病鸭的肝脏先进行细菌分离 ,镜检。然后按常规方法作成 1 :5乳剂 ,离心取上清液 ,检验无菌后 ,-2 0℃保存备用。1 .3 病毒分离将处理好的病料经尿囊腔接种 1 1日…  相似文献   

15.
鸭病毒性肝炎诊治及病原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就四川省泸县某鸭场一次雏鸭暴发以急性死亡、肝脏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利用鸭胚分离到的病毒株,经血清学中和试验证明为鸭病毒性肝炎Ⅰ型。 1 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 泸县某养鸭场饲养天府肉鸭4500只,雏鸭饲养至6日龄开始出现死亡,一个星期内雏鸭死亡1200余只。发病初期雏鸭为突然死亡,后期病鸭表现精神不振,常  相似文献   

16.
17.
浅谈鸭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鸭瘟(Duck plague,DP)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1]。本病的特征是体温升高,病鸭肿头流泪,下痢,食道黏膜出血或坏死,两腿麻痹,排出绿色稀粪,剖检特征可见心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肝脏肿  相似文献   

19.
商品肉鸭鸭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鸭胚成纤维细胞培养从山东和北京两地暴发的鸭瘟临床病例中分离到两株鸭肠炎病毒(DEV),分别命名为SD和BJ。以单抗介导的间接免疫荧光(IFA)检测方法,对两个分离株感染细胞滴片进行间接IFA检测,可见感染细胞内有明显的蓝绿色荧光。试验感染7日龄北京鸭可引起鸭瘟的典型临床症状.死亡率为100%(3/3),取试验感染死亡鸭肝脏、法氏囊和脑组织等制备石蜡包埋切片,利用单抗进行免疫组化检验,除脑组织外均检测到病毒抗原。根据在GenBank上已发表的DEV两段序列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野毒sD株人工感染鸭肝脏和BJ珠自然发病鸭肝脏病科提取核酸为模板进行扩增,得到预期大小为765bp和1954bp的目的片段,对长片段进行测序,与发表序列进行比较,毒株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达到99.73%。  相似文献   

20.
取急性死亡的某动物园野生水禽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鸡(鸭)胚接种、动物回归试验、病毒主要理化特性测定、免疫预防试验等证实分离株为鸭瘟病毒,揭示野生水禽完全有自然感染鸭瘟的可能性,家鸭与野生水禽在相互间传播鸭瘟病毒上具有双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